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顧彬没點評鐵凝,好險!



  日前,德國漢學家顧彬,在接受德國權威媒體“德國之聲”訪問時,突然對中國現代文學和作家發難(見《新快報》12月12日A18):“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中國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國作家膽子特别小……”。比如在對國内紅極一時的薑戎小説《狼圖騰》的評價上,這位漢學家説:“《狼圖騰》對我們德國人來説是法西斯主義,這本書讓中國丢臉。”而對上世紀末在國内紅極一時的“美女作家”及其作品,顧彬認爲那“不是文學,是垃圾”。

  如果説顧彬只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不感冒,還有情可原,評價中國作家,他也直言不諱:“德國到處都有作家,他們代表德國,代表德國人説話,所以我們有一個德國的聲音。但是中國的聲音在哪裏呢?没有,不存在。中國作家膽子特别小,基本上没有。魯迅原來很有代表性。現在你給我看看有這麽一個中國作家嗎?没有。”

  除此之外,對中國作家的外語能力,顧彬也没有放過數落的機會,“中國作家對外國文學的理解和瞭解是非常差的,差得很。以前不少作家認爲,我們學外語會豐富我們自己的寫作。但是,你問一個(現在的)中國作家爲什麽不學外語,他會説﹐外語只能够破壞我的母語”。

  既然國人骨子裏比較喜歡崇洋媚外,大概面對來自外國權威的批評,也就不那麽容易火冒三丈。同樣的話要是從國内哪位大家嘴裏説出來你試試?指不定一人一口唾沫就淹死他呢。可您瞧中國作家們,城府多深,胸懷多廣?人家駡了已經幾天了,圈子裏愣是没有一個敢吱聲兒?按照中國人的邏輯,不吭聲就是默認,不吭聲就是給人説到軟處了?顧彬砲轟前兩樣,屬於文化門户之見,疆域種族之别,没興趣評述。倒是“中國作家膽子特别小”,很有意思。弦外之音分明是在批評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環境之惡劣嘛?膽子小,而且是特别小,那即是説,不是創作水平低,也不是没有東西可創作,而是不敢創作、不敢冒險創作。這已遠遠超出了文藝批評、文學評價的範疇。顧彬的邏輯反過來也説得通:既然膽子小不敢創作,好作品當然也就鳳毛麟角,乏味可陳了。

  那爲什麽膽子小呢?這就要回到體制上來找原因了。中國作家絶大多數是拿工資的,中國作協是有黨委的。誰給的飯票,就要看誰的臉色幹事。無論是砌墻蓋屋,還是敲字叠碼。德國就不同了,作家的飯票是讀者給的,讀者無窮無盡的閲讀需求,就是作家創作的源源動力。當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就不是創作水平高低和什麽膽不膽大的區别了,而是作家人格魅力之深淺。這樣説來,顧彬驚人之語是站着説話不嫌腰疼。  

  

  (2006年12月1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