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爲省倆字 題意全反



  有高人笑侃,要讀懂時下報紙新聞,快速解題之技不可不學。大學中文本科以上學歷者,學懂後標題至少也要看兩到三遍。除此之外,還要熟悉文内人物歷史背景,方可保证健康吸收,正面消化。今天(4月5日)《南方日報》A09“基辛格:抱怨中國發展没有意義”,就屬此類未經訓練不易解的標題。本來,基辛格是不贊成美國政府對中國快速發展的態度,並引述歷史教訓,好意相勸、爲中國説話的。這也符合他一貫的外交立場。他的意思是,“中國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美國要抱怨也是没有意義的”。這段話,也正好迎合了温總理昨天在日本接受媒體訪談時所説“中國發展不會威脅任何國家”。所以,它是一條非常有價值的應時新聞(不是某些人評判的“可以不上”),可惜標題没有處理好,讓老基蒙受不白之冤!因爲它給人(特别是像我這類理解能力特别愚鈍的讀者)第一眼的感覺,是基辛格抱怨中國發展没有意義!?待看第二眼,有點兒接近編者當初的意思了:不是老基報怨,是老基在説别個抱怨,那誰抱怨?日本?俄羅斯?還是美國?不知道。編輯連這個讀者最關心的要點都没點出來,此題等於白打。直至要看第三眼、讀内文,讀者才知道,原來是這麽回事。可現實中,有幾個讀者標題會看三眼呢?能看一眼就不錯了,一眼是什麽就是什麽。

  這幾年,媒體追崇短標,於是冒號濫用成燎原之勢。冒號雖好,但不是每位編輯都知道跟在主語人名冒號後的,有兩種意思:一是主語人物的原話或原意;二是編輯或第三者用自己理解概括的話代替主語人物的態度。兩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區别就在於前者一定要完整表述或用引號括起來,閲讀才不致歧義。回到《南方日報》這條稿上來,顯然編輯處理標題的原意是前者(原話),但因求短删字過多,見報的形態就變成很容易造成歧義的後者(態度)。如果標題加上“美國”兩個字,改成“基辛格:‘美國抱怨中國發展是没有意義的’”,或者“基辛格:中國的快速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讀者就不會誤讀了。

  基辛格不是一般人,像文中所説的,他“爲中美關係正常化作出過杰出貢獻”,是一位“長袖善舞的外交家”。正因如此,他才絶不會隨意表達出“抱怨”的意思,而且是針對當前中國!反過來,正是由於讀者對基辛格和那段歷史有一個基本瞭解,才會驚訝地發現此文的蹊蹺,進而質疑標題是不是打錯了。

  話説回來,這番“抱怨話”,如果是喜歡抬杠鬥勇的國人説的,比如李肇新,别説標題省掉倆字,就是删剩下只有三個字:“没意義”,讀者也不會有任何疑義。這讓我們發現:原來標題没打好,也能吸引高端讀者的眼球!難怪黨報要鎖定高端讀者,高端讀者看題還要閲文,就是標題有誤,也能自動校正,正確解讀。雖然有點兒歪打正着,總好過報紙没人看。如果是低端讀者,那就麻煩了,事前没經過讀報訓練,想問題一根筋較真兒,平時又好傳個閒話,萬一標題錯了,那就只能以訛傳訛,個别幫讀解疑了。 

  

   (2007年4月5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