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民風如是



  《信息時報》今天的封面大照,顯然是經過大腦縝密考慮過的。日本地震不登、大運會不登,偏偏選一張五百民衆河岸圍觀打撈沉車的壯觀場景,真有他的!

  當城市愈發爲汽車所建時,市民會爲一頭不脛而走的梅花鹿大呼小叫,却對如蟻蟲行的汽車熟視無睹。然,當一輛不起眼的小貨車掉進河裏,情况就大不一樣了:剛好經過的人,會放下所有的事僵立不動,目不轉睛;聞訊的人,像戰士聽到衝鋒號角立馬前往,不管三七。因爲欣賞他人灾難,是頭等大事,一切都要讓路!它就像牌癮、烟癮、毒癮,一經上來了,勾得人如蟻在身,欲罷不能。這就是民風!你看,驕陽下,這些人等得多耐心啊,待沉車終於吊出水面,特别是看到駕駛室裏還有死人時,觀者一片歡騰,窺癮一飽而足。

  這張照片,妙在懸念當空。編者鄙意皆在無言中。透過畫面,您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第一,排排坐、看果果的“好奇人”,以精壯男人爲多;第二,這裏的人(佛山)根本不像媒體描述的珠三角地區的人那麽忙;第三,他們對突發灾難時個人應承擔何種公益義務,以及自己將得到什麽失去什麽,拎得很清楚。結論可從他們悠閒的姿態和耐心的表情上一覽無餘。如果不發在這種文裏,單看照片,還以爲無組織聚衆者在等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呢?還以爲在看中韓足球决賽呢?還以爲在觀賞龍舟競渡呢?還以爲盼迎明星領導人呢?往下排十幾位,也没人想到是在看一輛沉車出水!外國人是肯定想不明白了,連對岸一奶同胞的女作家龍應臺,最近也發文感嘆内地某城河邊數百人圍觀一個溺水女孩,却無一人下水施救的曠世奇景。她不明白,中國人何以一夜之間變得如此冷酷?

  號稱英倫第一才子的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説過,“更偉大的智慧似乎存在於豐富的不幸之中”。高雅的藝術,要到劇院裏欣賞。不要錢的戲,河邊就可上演。藏在一張張毫無表情、麻木呆滯臉後面的,是當下愈加趨衆從一、迅疾如兔的大衆價值取向!經歷的苦難實在太多了,所以較輕的痛苦、他人的痛苦,也就成了快活自己的源泉。  

  

  (2007年7月1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