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泛珠三角:應重視媽祖·龍母·冼太三大女神



  
  中華神仙譜,神仙衆多, 法力無邊;若揭開其神秘文化面紗,其實是一部濟民護國,懲惡揚善,威嚴恩深,活色生香,滋生於中華歷史文化土壤之上的名人録。其藉助洞天福地、神廟宫觀、歷史典籍、神話傳説、宗教祭祀、民俗文化等物質載體或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從開天辟地,移山填海,改朝换代,到天罡地煞、山神海龍,生靈精怪,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大聖名賢,將相藝匠,文人墨客,道士村姑,以生動形象,真實想像,無所不包的神仙事迹,流傳久遠,深入人心的廣泛影響,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創世精神、道德情操與理想追求,是中華豐富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當今發展中華創意經濟,創建廣東文化大省與和諧社會的重要文化資源,值得我們的重視與大力開發。

  一、媽祖:最有特色與影響的大女神之一

  就泛珠江區域而言,媽祖、龍母與冼太,可謂中華神仙譜系中最具有地方特色和世界影響的三女神。前者爲南疆海洋文化的聖靈,中者乃西江内河文化的神靈,後者是嶺南百粤文化的聖母。在南中國沿海一帶的媽祖、龍母、冼太三女神共尊同祭的崇拜中,重視其統一祖國,和諧安民,促進商貿,和合爲神的精神價值與尊崇地位,有利於四海通商傳文的海洋意識與衆流匯江的嶺南河山意識相結合,有利於加强泛珠江流域尤其是閩南、粤西、桂南、海南、港澳臺地區與東南亞的文化經濟聯繫,携手共創新時代廣東文化大省新輝煌。

  媽祖慈祥端莊,笑立於澳門濱海山巔,石像高逾數層樓,各國遊人至此均可瞻其風采。探其由來,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澳門,英文Macau, 諧音媽閣,正是葡萄牙人明代來此,首先見到媽祖閣並以其名地的歷史印記。媽祖又稱天後、天上聖母,真名林默,原爲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孫女,林惟慤之女,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故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傳説她自幼聰明,終生不嫁,行善濟世,治病消灾,排難解紛,還洞曉氣象,熟習水性,經常在東南沿海一帶爲漁舟商船解難,甚至有“乘席渡海”,“預知休咎”的本領,被人稱爲“神姑”、“龍女”。媽祖逝世後,鄉人感其恩惠,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成爲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它幾經擴建後,曾以金碧輝煌的“海上龍宫”著稱,成爲全世界5000多座媽祖廟(宫)的祖廟,海内外2億多媽祖信衆心目中的聖地,並與澳門媽祖閣,天津天後宫,臺灣北港朝天宫和鹿港媽祖廟等,搆成中國南北相連的天後宫系列大廟。

  由於閩粤緊鄰,潮語閩話相近,廣州、泉州等原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澳門、香港、汕頭、湛江、北海等港口結成了中國與東南亞和西方貿易的海港鏈,而古代在海上航行的海船,經常受到暴風巨浪襲擊而船沉人亡,使得媽祖在這一帶海域的船員、旅客、商人和漁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他們共同尊奉的護航女神。人們不但在船舶啓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還在天後宫和船舶上立天妃神位供奉,舉辦天後誕等祭祀活動,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更神奇的是,媽祖顯靈傳説中還有個著名的“澎湖助戰”故事。它説的是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21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臺灣。後來清兵果然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强攻澎湖七晝夜,終並臺灣統一。可見媽祖在民間傳説裏,始終是一個充滿正義感與是非感,爲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利益而盡心竭力的女海神。

  二、龍母:最有特色與影響的大女神之二

  泛珠江三女神中成名最早的龍母,原是周秦時百越龍族女首領,真名温鳳嬌,母樑氏生於廣東德慶悦城,父温天瑞本爲廣西藤縣人。相傳龍母養育了五個龍子,個個龍精虎猛,造福百姓,名聲遠播,驚動横掃四合自稱祖龍的秦始皇,却慕名派人幾次招她入宫均未果,但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梧州龍母太廟中,至今猶存巨型雕塑《龍母進京圖》。後西江遭逢特大洪灾,龍母爲抗洪伏流,投江化爲水神。由於龍母生前有德於民,有功於國,利澤天下,至今不息,故成爲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不亞於海神媽祖。且不論如今遠至北京延慶縣都有龍母廟祭拜,廣至全球的龍的傳人年年都有人慕名前來德慶悦城龍母祖廟拜祭,僅以西江流域論,龍母就享廟300多座,且多建於三江水流匯合險峻處,被沿江民衆一直奉爲鎮波佑民的“水神”而敬拜。

  觀今憶昔,細察由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澱積形成的龍母文化,如今已經孕育和産生了强大的感召力,並轉化爲文化生産力,有力地推動着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僅就德慶龍母祖廟統計,每年接送遊客就達100萬人次以上,按平均每人包括門票、購書、紀念品及照相等文化消費100元計, 不包括交通、住宿、飲食等其他的消費,就可達到一個億。而德慶通過龍母文化活動這個平臺舉行招商洽談會,僅節日期間就當場簽訂投資項目29宗,投資總額3.28億元,其中外資占90%以上。更可喜的是,與某些地方爲争奪歷史名人旅遊文化資源,不惜文功武鬥,鬧上法庭,直至以毁壞文物,兩敗俱傷告終的過激行爲相比,龍母文化却以祥瑞和諧的理想方式,在西江水系、珠江流域乃至泛珠江區域進行聯動開發,促進了廣東文化大省建設和周邊泛珠江流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最近廣州市在拆遷 “城中村”獵德村,重建新城區時對其龍母廟的善加保護和原貌恢復。而梧州市和肇慶、德慶、賀州兩廣四地也達成共識,借傳説中龍母是廣西藤縣幼女,被放在一個大木盆裏,沿西江一路漂到廣東德慶,爲此地人民所收留,並養育了自己的五位龍子的人生傳奇,放大其所具有的串起兩廣資源與人脈友誼的象徵意義,以龍母文化爲紐帶,聯手把龍母文化打造成本地區一個知名旅遊品牌,聯手開發“龍之旅”旅遊黄金路綫,聯手舉辦龍母文化民俗節慶活動,促進了兩地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旅遊經濟的發展。這一宏大計劃的制定和逐步實現,不僅基於對“龍母文化”是以龍母廟宇爲依託,以對龍母的圖騰崇拜爲動因,有益於西江流域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産方式發展的特殊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正確認識,而且符合推進泛珠江區域經濟文化合作,資源互補,人民和睦互助,共同構建中國小康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

  三、冼太:最有特色與影響的大女神之三

  足與救世少女化身“海神”的媽祖,與養育五龍的主婦“水神”龍母媲美,活躍於兩廣海南大地,錦傘撫民,通婚俚漢,懲貪除惡,能征善戰,德高望重,子孫滿堂,歷經三朝,長壽高齡,生於横亘粤桂雲開大山之間的茂名古高州一帶,被尊奉爲嶺南聖母的冼太,似可稱爲“山神”。這海遠水長山高,出入於人間水府神界的仙陣格局,並立串聯起來,就成爲嶺南以至泛珠江區域中,最具有中華神仙文化價值和世界華人文化影響力,最令人矚目和最偉大曆史意義和現實創意經濟力的三女神。

  據史所載,冼太是樑朝、陳朝至隋朝初年時的百越俚族領袖,茂名電白留有陵墓,生卒約爲520—601年。她出身於首領世家,常秉公處事,規勸親族爲善,善於撫循部衆,行軍用師,壓服諸越,從青年時代起就是一個卓越不凡的領袖人物。樑朝末年發生侯景之亂,冼太支持陳霸先起兵討伐,建立了陳朝,被册封爲中郎將,享受刺使禮遇。隋文帝進軍嶺南時,她又以所轄八州歸附隋朝,完成了嶺南統一,受封爲譙國夫人。她在全國混亂群雄割據之時,不搞分裂,始終維護祖國統一,成爲支持南朝樑、陳兩代和隋與唐初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爲促進嶺南政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於冼太有融合漢越,維護統一,反對割據,保境安民,促進漢化,開發嶺南,公正執法,大義滅親,征伐叛逆,懲處貪官等功勛業績,受到歷朝歷代先民的由衷愛戴,並被統治者授予了南天聖母、太極武後元君、高凉護國等神界封號,在兩廣海南等地建造了很多廟宇,至今祭祀不絶。據“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一書[莊昭、高惠冰著:《巾幗英雄第一冼夫人》,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介紹,全國各地專門供奉或主要供奉冼夫人的冼太廟,北至遼寧丹東市,西達貴州,南至海南榆林,遍佈粤桂瓊三省,遠及東南亞諸國,有數百座之多,僅茂名民國前就有200多座,現仍餘60多座,其中以高州的冼太廟規模最巨,雕樑畫棟,氣宇軒昂,表現出冼夫人崇高人格的無窮魅力、廣泛的影響力與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這點,可從張德江書記親自題詞、《南方日報》組織廣有影響的“廣東歷史文化行”50期系列報導裏的著名嶺南歷史人物介紹看出。冼太夫人在其中位列第三,在時間與排序上僅次於秦漢南越王趙佗、晋代葛洪,而早於唐宋年間的六祖惠能、賢相張九齡、清官韓愈、蘇軾、包拯等人,在歷史功績上也更出類拔萃。她作爲嶺南聖母,古越首領,出色政治家,卓越軍事家,以及“婦女爲國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婦女開幕府建牙懸肘之第一人,婦女任使者宣諭國家意志之第一人,婦女享萬民祭祀之第一人”[同上書,第125頁。]的崇高歷史地位,正日益爲人所認識。可以毫不夸張地説,她絶非虚構神話,不食人間烟火的女仙,也非見識一般的俚民女酋,南蠻首領;她有許多流傳很廣的愛國護民故事,與南方沿海建廟的媽祖、沿江建廟的龍母相比,也更顯真實、親切和深入人心。

  更具深刻的民俗(神仙)文化意義的是,冼太作爲俚漢通婚的百越女首領,還與其夫馮寶一起,成爲當地男女青年傾訴心曲,喜結連理的“和合神”。南江地區至今還流傳着許多關於許多冼太智滅賊兵,出兵海南,鎮伏豪强,巧斷民案,化解糾紛,開挖甘井,義務保姆,利民益衆的民間故事,世代流播,膾炙人口;許多地方冼太廟附近的人民,還每年都結合冼太的誕辰(農曆11月24日)和忌辰(農曆1月16日)紀念日,舉辦各種祭祀、更衣、迎送、巡遊、文娱乃至軍演活動,充分展示出冼太作爲有十餘萬衆後代冼姓人的“姑婆”、馮姓人的“祖婆”,他姓人的“馮婆”——嶺南聖母和南江主神的灼灼風采!

  總之,重視作爲歷代褒奬、民衆愛戴,周總理盛贊的有“巾幗英雄第一人”美稱的冼太,媽祖、龍母,與龍母同時期活動,受秦始皇召見重賞却辭謝而去,後於廣州白雲山乘鶴化仙的安期仙,以及葛洪、黄大仙、何仙姑等神仙人物的精神價值,緊緊抓住時代機遇,辦好並利用粤桂瓊尤其是冼太、龍母、媽祖等文化核心區歷年不絶、豐富多彩的“祭祀”“請神”傳統文化活動,繼續辦好以泛珠江媽祖、龍母、冼太等爲優秀代表的神仙粤曲大賽,歷史文物展,小戲、小品大賽,傳奇故事報刊連載,電視專輯展播,生平事迹展覽,故里景區建設,主題公園建設等活動,探索如何建設好以其愛國愛民精神爲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産業基地等,將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明確媽祖文化、龍母文化、冼太文化在廣東文化大省建設中的意義、目標、任務、實現途徑等,打造好這些嶺南民俗文化的頂級品牌,爲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又好又快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戰略目標作出新貢獻。

  (柯可,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廣東省文化傳播學會副會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