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後 記



  在雲浮市委、市政府提出弘揚南江文化的號角聲中,2006年初,我獲得鬱南縣委、縣政府的支持,着手寫《南江文化縱横》。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金繁豐,縣委副書記、縣長樑錦波,以及陳宗榮、黎迺强、楊雪媚、黎偉、鄧燦英等領道同志對這部書稿的寫作十分關心,爲我進行這一工作鋪平了道路。

  我在鬱南縣基層政府和縣級部門工作了幾十年,多數時間搞文化工作,當過縣報、縣電視臺編輯、記者,當過縣文化局副局長、文聯常務副主席,兼任過縣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上世紀50年代曾搜集、整理鬱南一些民間故事在省市報刊發表,80年代擔任鬱南縣民間文學(故事、歌謡、諺語)三套集成主編,90年代初出版過一本小册子《張元勛的史實和傳説》。我對鬱南的人文歷史、景觀曾多次實地瞭解,對有關反映鬱南的歷史文獻也花過時間尋踪。

  許多人向我詢問過地方文史,如明代建立的西寧縣爲什麽是狹長的地帶,執政者爲什麽會這樣奇特劃分政區;在今天鬱南的土地上,歷史上是否有過都城、威城、晋化、安遂等縣;連灘山歌、禾樓舞如何起源;嚴嵩子孫是否在大方繁衍等等。他們建議我寫這方面的文章。以前,我一直忙於本職工作,退休後忙於寫其他題材的作品,未曾顧及這方面内容的寫作。

  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的專家黄偉宗等教授2004年8月實地考察南江流域的文化現象,提出“南江文化”的概念。雲浮市委在羅定召開南江文化論证會,我受邀參加會議。省的專家在會上作了很精闢的發言,我作爲地方文化部門的人員,也談了一些想法。會後,承蒙羅定市史志辦的同志來電,拳拳誠意囑我把發言内容寫成文字,我感謝他們的關懷,於是,當年就有了那篇《爲南江正名,弘揚南江文化》文章在《羅定史志》刊出。

  南江流域有羅定、雲安、鬱南三縣(市),南江文化的發源涉及三縣(市)的文化歷史。當前,雲浮市和所屬各縣領道對南江文化十分重視。我所在工作的鬱南縣,專門召開過會議作了研究。

  在這種有利弘揚南江文化的氛圍中,我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進行社會調查,並把歷年來自己調查的筆記整理,同時埋頭查閲大量古籍,重新對歷史文化考證。我自信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來寫作這本書稿,以歷史文獻記載和實地考察爲依據作出結論。但自愧才疏學淺,加上調查未够深入,掌握文獻資料有限,所寫内容未能涵蓋南江全部地域。所提出的見解,或者靠聯綴歷史記録的碎片進行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僅是一家之言。有一些歷史現象,目前還撲索迷離,只能擺出事實,未能作出判斷,有待大家共同探討。個人的認識,難免片面,甚至謬誤。如蒙指正,幸甚幸甚。

  鬱南縣委、縣政府的領道一直關懷本書的寫作和出版,黄偉宗教授熱情爲本書寫序,在此對他們深表謝意。

               作 者 

  2007年8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