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創新素質實踐行課程改革重功效——關於推行社會實踐活動學分制的調查報告



  

  高二(1)班  徐秀玲

  還記得高一的班會課上班主任介紹社會實踐活動所修學分的情景:教室裏一片嘩然。當時我在想,社會實踐活動的學分爲什麽能引起這樣的轟動?於是我便展開調查,探究一下這種學分制下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同學們心目中到底是件怎樣的事情。

  

  一、 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現象必須引起重視

  

  在本次調查的120名同學中,有36名同學認爲在不算學分的情况下,中學生有必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僅占總數的30%。另外,還有20%的同學認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根本没必要。餘下的50%則認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利弊并存,雖然是必要的,但不必去鍛煉,也不用以學分來壓制。而在“你對自己在社會實踐活動所獲學分的態度如何”這一問題中,僅有30%的同學選擇了“非常重視”,仍有70%的同學選擇“無所謂”。可見,中學生對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現象必須引起重視。也許學分制的實行,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東西,學校及有關部門應該有效地進行一些實踐活動,並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我認爲這樣不僅會更有利於推行學分制,而且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何目的

  

  社會實踐活動作爲近年來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一項重要的課外活動,在中學生的課餘生活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麽爲什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這些活動呢?他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麽?調查中,我瞭解到,他們的目的各不相同。從數據顯示:爲了换到學分的約有20%,爲了在活動過程中有所收穫的約有42%,爲了賺錢的約有38%。

  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課堂不僅僅局限在學校,而是更貼近社會,更切合當代社會的實際。也將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服務社會等種種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説:“一個人到學校裏來上學,不僅是爲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的還是爲了變得更聰明。”而這種聰明只有進入實踐中才會得以體現,才會進一步深化。也就意味着,進行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一個使自己變得聰明的過程。在這一點看來,我們應該感到欣慰。畢竟有不少人選擇了“在活動過程中的收穫”。但也有同學表達了其賺錢的意願。的確,在物資生活如此高的今天,錢是最現實的,有很多同學表示,想賺錢主要是有絶對的花錢自主權,不用再在媽媽無休的嘮叨中花錢。當然,當拿出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時,往往有些不情願,這也難怪,畢竟都是同學們用泪水和汗水换來的。就算花起來也不免有些心疼,不過真要花,心裏還是美滋滋的。這是因爲我們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悦。還有27%的同學的活動目的只是爲了换到學分。如果只是想完成任務,而不追求實質性的東西,比如説實踐能力的提高、綜合素養的培養等等,我認爲這些同學只是在消磨時間罷了,浪費自己的時間與青春,實在是可悲之舉。

  

  三、 社會實踐活動學分制的推行不合理嗎

  

  對於社會實踐活動學分制的推行,只有11%的同學認爲“非常合理”;有13%的同學認爲“所要求的實踐時間太長”;更值得關注的是,有76%的同學認爲“學校只重視社會實踐表格的收繳,而忽略了學生日常表現及言行的培養。”看來,社會實踐活動學分制的推行弊大於利。的確,當社區以不參加社區活動不給蓋章爲由拒絶蓋章後,家長動用上級領導關係、熟人關係或者謾駡社區工作人員後到其他社區蓋章,這種現象却屢制不住,各社區爲此苦不堪言。我認爲,如不加以控制,這將成爲一個社會問題。因此,社會各界必須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學校、家庭、社會道德教育一體化。使家庭、學校和社會在道德教育方面達成共識、融洽合作形成合力,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總而言之,把對學生素質的創新,落實到同學們的行動上。

  

  四、 總結

  

  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人才的要求也從一面通變成了面面通,學分制的實行,實質上是爲了加强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更適應當今的時代主流。曾有過報導,有些單位拒絶接受清華北大學生,這種做法雖有失偏頗,但也反映出個别存在高考分低能的現象,從而不難看出當今社會上高分固然重要,綜合素質也不能够忽視。從另一方面來看,學分制的實行也反映着中國正慢慢融入世界,適應世界的潮流,逐步爲中華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改變。因此,社會實踐活動學分制可以説是勢在必行,當然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積極配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