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卷 首 語



  本刊編輯部

  “過去的文化是歷史。”然而,翻開史書,我們見到的總是皇朝更迭,諸侯争霸,中原逐鹿,宫廷傾軋。正如樑啓超先生在《新史學》中所言:“蓋從來作史者,皆爲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無有一書爲國民而作者也。”“推病根所從起,實由認歷史爲朝廷所專有物,舍朝廷外無可記載故也。”文化也是如此。

  珠江没有孕育出一統天下的皇帝,將相也寥寥無幾。因此,在汗牛充棟的正史中,少見珠江人的踪迹。然而,“長川含媚色,波底孕靈珠。”珠江的碧波不僅孕育了無數本地的“靈珠”,而且爲衆多來自各方的人士“洗塵”,他們當中有不辭險阻找尋樂土的移民,有遭受挫折重新抖擻的文人,還有飄洋過海播種友誼的“蕃客”。他們也許没有資格成爲“本紀”“世家”“列傳”的主角,却在珠江文化寫下富有特色的一頁。

  珠江遠離皇朝中心,這裏地下没有發掘出守護皇陵的兵馬俑,這裏地上没有留存金碧輝煌的宫殿。然而,曾經沉睡於波濤之下八百載的“南海1號”,向全世界證實千年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糾正“中國並没有分享海洋所賦予的文明”之謬誤;歷經滄桑的珠璣古巷及本期聚焦的後珠璣巷(良溪村),則展示一段中原移民履險南遷及走向海外的史詩,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珠璣巷文化”。

  最近,臺灣學者龍應臺在香港的一次演講中説:“我們過去所研究的歷史,常常是‘正史’、‘國史’、‘政治史’、‘大人物史’,而今天當草根階層壯大之後我們迫切需要研究和填補的是一條街道的歷史。”我們研究珠江文化,不僅要填補這樣的街道史,而且要研究各種村落史、港口史、道路史,發掘它們的文化内涵,發現它們的文化價值。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