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後 記



  
  兒時的家中,卧房的北墻上掛一面古鏡,鏡子左右有一副並不對仗的聯語“十裏晚煙含古寺”“雲母屏中金翡翠”。一天,剛呀呀學語的我拿起二姐的鉛筆在紙上描摹出那個“古”字,全家人大爲驚詫。或許正是這一陣對我的蒙昧童趣的嘖嘖贊美激發了我此生對於文字的鍾情!

  家中的舊報紙和父兄不斷積攢的“小人書”是我早期的啓蒙讀物,無聊時舉着一張人民日報也能看上半天。三年級時,語文老師驚奇於我造句總用宋慶齡等大人物當主語、用第三世界美帝霸權改革開放等大詞大事件當句子的主題,老師爲此在全班表揚我時我還不知所榮。一天課間,我以流暢的語速給同學們念一本課外書,害得他們課間没去厠所課上却紛紛舉手要求外出解手,直到我也舉手要去時老師才怒喝道:“都是你唸書鬧的!”當時的我很惶恐,直到後來上了師專才爲自己的早期素質美滋滋。

  長期的信息注入終於激發了表達的渴望,五年級時在語文書的一角寫出了一首以惜時爲主題的舊體詩,初二那年的暑假寫出了第一首朦朧詩《致蜜蜂》。當然,語文課上的記叙文、説明文、議論文等作文我也賺得不少好評。高中時賈老師的語文課每天課前先賞析一首舊體詩,這活動激發了我們對於古典文學的熱愛,我從那時開始用專門的本子收集自己寫的所謂“古詩”們,直到今天。

  群體的互相激發對於詩人的成長很重要。在高中時的語花文學社、師專時的團委刊物《校園生活》,我都任編輯,正是在那些對主流刊物的戲仿中,我們聽到自己思想和文學功力拔節成長的聲音。走向社會後,教師、警察、企業管理幹部等多元的經歷砥礪着我的詩思,加之互聯網的出現使文友交流與作品傳播變得前所未有的快捷,我迎來了自己一次次的“創作高峰”,當然作品並不限於新舊體詩歌,還包括散文、小説、時評等體裁,網上我參與的詩歌圈、旅遊圈、收藏圈、文史圈等群體與現實中我參加的抱陽山詩詞楹聯學會、保定市詩詞楹聯學會、中國散文學會等組織形成良性的互動。在文友雅聚或者網友“磚戰”中,自己的寫作水平得以不斷提高。我還要表達對中華詩詞網的感激,它讓我結識了國内外漢詩寫作的一群高手,它使我的詩變得日益規範,朝着明晰的高標進步。

  在詩詞寫作中我主張新韵,因爲現代人就要用現代人的話語,一味泥古會拒絶了語言生命本身的鮮活。我尊重表達(如詩味、詩趣的展現)勝於格律規範,我鼓勵新詞語、新意象、新感受入詩,即把當代特性寫出古典意味。我並不排斥平水韵,古人寫詩多依平水韵,研究它能保证自己不斷地從古人詩中汲取營養。我追求題材的廣泛性,世象、人文、小我皆入得詩,詩既能復現山水草木人物的有形容顔,更能揭示無形之存在,如親情友情,如悲憫與慈愛,如理性與正義,如焦慮與拷問,如浩瀚無際的人性與信仰。

  本詩集名爲《莧園詩簡》,莧園是我居住的院子,剛入住時我正患慢性腸胃炎,院子裏却野生出一叢叢的馬齒莧,查本草得知此物能療養腸胃,遂隔三差五地取而食之,竟奇迹般地治好了我的病,於是命名院子爲“莧園”。莧園幾經整飭,現植有杜仲樹、玉蘭樹、枸杞樹、香椿樹各一,再種上四季時蔬,養些花鳥龜魚,可謂生機勃勃。

  本詩集從我不同時期的詩作中選出百餘首,並附列中華詩詞網漁艇麗人、張馳、寒硯、荒漠之旅、亦蕙、一地鷄毛、逗秋雨、詩酒當歌、仲甫、櫛風軒等資深詩友的點評,我們都未曾見過面,是詩把我們串聯起來,是詩讓我們跨越時空而心心相通。我在此表達對中華詩詞網及衆詩友的深深感謝!

  詩集分書生意氣、山水留痕、閒情雜咏和少年夢語四個板塊,詩詞按主題分類。少年夢語爲少時所作,多處不符合格律,但珍重少年時的滿腔真情,姑且收入。

  謹以此書受教於天下文友!
  
  景三郎
 2007年2月14日於莧園書房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