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硯邊隨筆

  ▲  相機出現以後,我們的繪畫作品效果必須要與照片拉開距離,所以李可染常用“不與相機争功”的印章作爲座右銘,以警惕掉進自然主義的泥潭裏。

  ▲  齊白石“似與不似之間”爲最妙,黄賓虹的“不似之似”以及“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便是齊的最好注釋,也十分概括地道出了繪畫的形似標準和原則。

  ▲  古人論畫常以“六法”評價,這是十分科學的,故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應物寫形”是其中一法,而且並非置於首位,何故?蘇東坡早就給我們回答了——“見與兒童鄰”。所以今天看畫,如果還以“似”或“不似”而論之好壞者,便知其不懂畫,不足與之評,可也。

  ▲  西方以具象與抽象論畫,中國畫則既不能簡單地以“具象”來斷言之,也不能以“抽象”論之。中國傳統的戲劇,在舞臺上舉步,是表示過門檻;手執馬鞭以示騎馬;五六個嘍羅以示千軍萬馬……這是一種意象,在舞臺上成爲一種藝術,中國寫意畫藝術與中國戲劇藝術是一脈相承的,因此中國畫也是一種意象藝術。故此無論是如何工細寫實或如何奔放大寫意,我們都不應該單純地名之“具象”、“抽象”。

  ▲  當今的官辦或半官辦的書畫展覽乃如腐肉,蚊蠅附之争之者衆,因爲一旦有機會沾上,便聲價十倍,故趨之者挖空心思。昔日强調爲“工農兵”時以題材搆思論作品之優劣;今時則以畫面面積大小、瞬間的所謂“視覺衝擊力”以及工藝製作的精粗論優劣,所以那些“學院派”的作品,以尺幅大、工藝性强,不管其畫外功夫如何,往往入選、獲奬勝算高。致使五年一届的全國大展,中國畫作品的題款,書寫醜陋、錯漏百出的例子不少。其實,這與我們的評委修養低下有直接關係。現代畫人不注重畫外功夫的修煉,讀書少,浮燥、淺薄,只注重表面的造型與製作,缺乏了内涵。

  ▲  時下“精品”之論尤多,但何謂“精品”?有曰:精心繪製之“力作”謂之“精品”;亦有曰:能與時俱進,反映歷史大事者是謂“精品”;更有曰:在國展中獲奬作品謂之“精品”……餘孤陋寡聞,深感大惑而思之:樑楷减筆人物、徐渭《墨葡萄》、鄭板橋之蘭竹,定非“精品”,因爲他們大概都是隨便寫意,並無“精心繪製”,既非“力作”,又焉屬“精品”?凡高之《嚮日葵》、《自畫像》、潘天壽之秃鷹、齊白石之蝦蟹怎算得上“精品”,因爲他們都無“與時俱進”,無反映歷史大事件;莫奈的《日出·印象》、陸儼少、黄秋園的山水作品更絶不是“精品”,因爲他們的作品基本上未在國展入選,遑論獲奬呢!

  ▲  伎倆低劣的騙子,專業人士自然容易識破。但某些有地位和有一定技能的騙子,莫説是行外人士,就算專業人士也不易識破。因爲這種騙子往往有地位、腦瓜比較靈活、並善於狐假虎威,抓準機會,投機鑽營,所以能當高級的美協常務副主席、省級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某某畫院院長、××局局長之類的“官”。這類騙子騙法雖各有不同,但最典型的共同之處是:善於利用手中的權,到處招摇,廣收名利。這種騙子高明處是:豢養了一批鼓吹手,你吹我我捧你,從不赤膊自吹自擂;這類騙子還有一個特徵是:霸道。他們往往自命“××畫派”,反反復復在傳媒上鼓吹,貪天之功,厚顔無耻,自命不凡,諸如“只有如他××,才能畫出××”、“我試紙的都比他們好……”之類的狂言。他們不允許别人與之有不同意見,否則便是打擊壓制,不讓你的作品入選,讓你無法生存。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