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山水情深——中國山水畫學習的暇想

  人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他們在深沉怡静的背後,隱藏着豪爽的天性,那種淳檏民風和精神内涵寄託於山水之間。“仁着樂山,智者樂水”。山水就是仁者和智者。

  不同的山形地貌,造就了人們不同的風俗、習慣,也孕育成各自的旗幟、性格。黄土高原的居民粗獷大方,丘陵平原的居民靈秀聰穎。嗩呐、腰鼓、陝北民歌起源於當地的習俗;木船、銹球、劉三姐的民謡來自桂林山水。我曾遊歷著名畫家黄永玉的家鄉。他的家鄉在湖南鳳凰縣,這裏是土家族的聚居地。畫家的家鄉山青水秀,古城悠悠,民居在山水之間,吊脚樓簡檏面富有詩韵。我穿過潔净的石塊小街,沿着沱江漫步,瞧瞧土家族婦女背筐裏睡熟的小娃,頓感一分情意。畫家生活寄情於山水,難怪其作品源於自然,表現自然。

  尤其是喜愛中國畫的人,他們縱情於山水之間,這樣便於接近自然。當你飽游後,熟識心記,然後隨神機而發,下筆自然飄逸流暢,得韵外之致。此外,遊曆本身還具有鬆形養心,曠達胸襟之妙。這種俊逸情懷,正是我們學習山水畫的靈魂所在。

  俗話説,以大自然爲師。山水以其特有的本質,爲人們抒情暢懷,提供了廣闊天地,於是繪畫中誕生了山水畫。山水畫作爲一大獨立畫種,雖晚於人物畫,但顯出强大的生命力,水墨、綫絳、金碧、没骨等多種技法不斷發展,日臻完善。西洋畫與中國畫結合,更使山水畫邁入嶄新的年代。從古代畫家到今天的畫家,無論是大山大川,還是江河大海;無論是村落獨舍,還是叢林原野;無論是古寺古廟,還是現代城市;無論是傳統的、創新的,還是寫實的、寫意的。他們都以大自然爲素材而入畫。因而,自然的山水,造就了以自然爲師的畫家。山水畫大師張大千先生高超的藝術造詣和藝術成就,離不開對自然山水的無限鍾情。民國後期,他和弟子數人一頭栽進塞外藝術寶庫敦煌窑洞。數月與世隔絶,象苦行僧一般潜心研究和探索敦煌藝術、臨摹數量驚人的敦煌壁畫。他把敦煌藝術精髓與日後昇華的山水畫揉合在一起,創造了大寫意和潑墨山水畫,達到顛峰的藝術境界,成爲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藝術大師。山水畫大師張大千先生鍾情山水,獻身藝術的精神爲後人傳頌。

  中國畫的最大成功,也許莫過於描寫自然的山水畫。中國畫論涉獵最多的也是山水畫,如果説中國人物畫還未達到與西洋人物畫、肖像畫相媲美的程度,那麽中國山水畫則要比西洋風景畫略高一籌。因爲中國山水畫看起來顯得更加和諧、更加蒼渾、更加沉静、更加潤澤。中國山水畫皆以水墨勾、皴、擦、染、點,干、濕、濃、淡、焦寫出。在筆墨運用,經營位置,傳達意藴上灑脱自由,一收一放,一起一伏,一轉一折,畫者只要心中有山、意中有水,便可隨手爲之。可以説,畫山水畫乃是學習中國畫所必經的一種特殊訓練。

  我喜愛山水畫,更喜愛家鄉的一山一水。人家説山東的泰山雄渾壯觀,安徽的黄山巍峨秀麗,陝西的華山雄奇險峻。泰山、黄山、華山留下我的足迹,然而真實的情感不如家鄉的小河、木橋、茅寮、青竹、樵林、榕樹……。生於斯,愛於斯,情愈深愛愈深。早些年,我學習中國山水畫,創作畫幅不少,可是畫裏始終没有泰山、黄山、華山,皆是家鄉簡檏的風情。很多内行的大師都説,畫山水要繪自己熟悉的東西,不熟悉的東西總是畫不起來,没有激情。即使畫出來也很彆扭,形神全無,畫了等於没畫。這裏悟出一個道理,藝術實踐的體驗要從身邊開始,一步一個脚印。中國山水畫應該是你眼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怪不得我們的水鄉畫,雖然不能像泰山雄渾、黄山秀麗、華山峻峭,但她怡静細膩,富有情調,顯示了濃郁的地方風貌。這樣的畫,筆墨淋漓盡致,情感之間,情愛之間,彼起此來,溶鑄在山水畫裏面。山水畫出來了,畫者就會左望右看,自我陶醉。

  畫者需要的是山水情懷。寄情山水,其樂陶陶。大自然的山水,奥妙就在其中。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