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録4  陳啓新著作目録



  我將自己的著作(含合作部分)歸爲專著、論文、科普文章與學術通訊以及調查資料和調查報告四類。第三類,即其中的科普文章,當時是徑寄“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安排在港澳和海外華文報刊上發表的。起初,文章刊登後,“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通聯組”都把發稿通知單和文章的複印件一並寄給作者,故知道文章爲那個報刊所載;後來,“通聯組”可能是爲了减輕工作量,就只寄來發稿通知單和稿子的複寫件了,未註明登載的刊物和日期。同時由於時過境遷,有的複寫稿已散失了,現將僅存的文章列出目録以備參考。此外,著作帶*爲獲奬作品。

  一、專著

  《文化人類學論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

  《中國民俗學通論》 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

  《陳啓新文集》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4月。

  *《文化人類學》(副主編及作者之一) 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此書爲國家教委“七五”計劃博士點重點科研項目。

  *《中國民族學概論》(合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

  《滇西民族原始社會史論文集》(合著) 中山大學歷史係編,1979年4月。

  《人類學論文選集》第1集(參編) 中山大學出版社,1986年8月。

  《人類學論文選集》第2集(參編) 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10月。

  《乳源必背瑶族文化變遷》(合著) 1989年10月。未刊,約12萬字。

  二、論文

  獨龍族父系氏族中的家庭公社試析(合作) 《文物》1976年第8期。

  *略論拉祜族的母權制及其向父權制的過渡(合作) 《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79年第1期。此文發表後,日本學者百田彌 子將其全文譯載於《家族史研究》第2集,家族史研究編集委員會編,大月書店,1980年秋。

  廣東肇慶晋墓 《文物資料叢刊》第2輯,文物出版社,1978年2月。

  滇西幾個民族的母權制殘餘分析 《滇西民族原始社會史論文集》,中山大學歷史係編,1979年4月。

  論永寧納西族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特點 《滇西民族原始社會史論文集》,中山大學歷史係編,1979年4月。

  論拉祜族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現 《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81年第2期。

  論民族學的對象、内容、方法和任務 《民族學研究》第1輯,民族出版社,1981年8月。

  也談納西族的母系“衣杜”和易洛魁人的“奥華契拉”  《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

  論家庭公社諸問題 雲南《思想戰綫》1982年第5期。

  原始社會史分期新探 《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83年第2期。

  氏族起源初探  《史前研究》1983年創刊號。

  血緣家庭之我見 《雲南社會科學》1983年第5期。

  原始社會史分期問題研究 《民族學研究》第5輯,民族出版社,1983年9月。

  原始社會史研究中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觀點 《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84年第3期。

  《中國民族學概論》前言 《中國民族學概論》,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

  從表親婚遺俗看普那路亞家庭 《民族學研究》第8輯,民族出版社,1986年5月。

  血緣家庭(合作) 《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中國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6月。

  黎族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試探 《人類學論文選集》第1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86年8月。

  乳源必背瑶山多種經營的調查與研究 《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87年第3期。

  也談乳源瑶族服飾上的刺綉圖案 《廣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

  “民族學面臨的迫切課題討論會”的書面發言 《民族學通訊》第60期,中國民族學會編,1987年4月。

  我國民族喪葬習俗的原流和改革刍議 《人類學論文選集》第2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10月。

  論人類學的産生和發展——兼論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類學 《雲南社會科學》1988年第5期。

  緬懷恩師樑釗韜教授 《民族學通訊》第71期,中國民族學會編,1988年第3期。

  談文化人類學的應用研究(合作) 雲南《思想戰綫》1988年第5期。

  試論民俗學中的民俗分類 《廣東民俗文化研究》1989年第1期。

  試論民俗學在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文化人類學論集》,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

  中國民族學必須加强應用研究和理論建設 《民族學研究》第9輯,民族出版社,1990年3月。

  漢民族的形成及其與周鄰民族的融合和發展 《文化人類學論集》,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

  我國民間農耕祭祀習俗試析 《文化人類學論集》,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

  振興中國人類學的先行者——樑釗韜 《廣東文史資料》第64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

  遊藝民俗與濡化(合作) 《百科知識》1991年第3期。

  乳源必背瑶族文化變遷因素的研究(合作) 《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年第2期。

  《文化人類學》前言 《文化人類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重印《文化人類學》後記 《文化人類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樑釗韜教授學術思想研究 《樑釗韜與人類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11月。

  *民俗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年第1期。

  西林縣瑶族、苗族社會文化變遷調查(合作) 《廣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

  一部具有特色的民俗學專著——《中國民間信神俗》簡評 《民間文學論壇》1993年第1期。

  “鼻飲”三題 雲南《思想戰綫》1993年第3期。

  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珞巴族的民族學專著——《珞巴族的社會和文化》評介 《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

  “中大民俗學會”在中國民俗學發展中的歷史作用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3年第4期。

  中國第一部系統深入研究懸棺葬的專著——《中國懸棺葬》評介 《廣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

  一部具有濃郁的嶺南特色的民俗類書——評《廣東民俗大觀》 《廣東民俗文化研究》1994年第4期。

  西林苗族、瑶族社會文化變遷與現代化的調查研究 《人類學論文選集》第3集,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1994年9月。

  民族人口素質與現代化 雲南《思想戰綫》1995年第2期。

  提高民族人口素質 加强現代化建設步伐 《增强中華民族凝聚力第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華夏出版社,1995年6月。

  試論我國民族地區的社會文化變遷與現代化 《民族學研究》第11輯,民族出版社,1995年12月。

  “生活習俗”試釋 《廣東民俗》1996年1—2期合刊。

  中國民俗學既要研究鄉村民俗也要探索城鎮民俗 此篇爲拙著《中國民俗學通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第九章,收入本文集時標題作了修改。

  試論我國行旅民俗 此篇是拙著《中國民俗學通論》第八章,收入本文集時標題作了修改。

  多學科綜合分析研究文物的新成果——羅雨林《嶺南建築明珠——廣州市陳氏書院》讀後 《廣東民俗》1997年第3期。

  虚懷若谷 學者風範——我所認識的羅致平先生 《羅致平文選》,花城出版社,2004年12月。

  《乳源必背瑶族文化變遷》引論——從人類學角度對粤北山區瑶族社會發展的分析(合作) 《陳啓新文集》,中國評論出版社,2008年4月。

  乳源必背瑶族的“度身”和掛燈儀式(合作) 《陳啓新文集》,中國評論出版社,2008年4月。

  鑽木不能取火嗎?——與閻崇年同志商榷(合作) 1980年10月,未刊。

  三、科普文章、學術通訊

  粤北瑶人婚嫁風俗(上) 《晶報》,1980年12月6日。

  粤北瑶人婚嫁風俗(下) 《晶報》,1980年12月7日。

  中國各民族喪葬習俗 《澳門日報》,1984年6月13日。

  搶婚風俗趣談 《澳門日報》,1984年8月9日。

  粤北瑶人的喪葬習俗 《歐洲時報》,1985年3月24日。

  中國少數民族的清明節

  滇西佤族風俗録

  拉祜西風情(一)

  拉祜西風情(二)

  罕見的粤北連南八排瑶的喪葬習俗

  少數民族奇特的情書

  漫話中國少數民族的端午節

  拉祜西人求偶趣談

  中國少數民族的搶婚風俗

  中國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

  中國民族的占卜(未刊)

  連南八排瑶的葬禮 《廣東民俗大觀》(上卷),劉志文主編,廣東旅遊出版社,1993年12月。

  乳源必背瑶族懲神祭 《廣東民俗大觀》(上卷),劉志文主編,廣東旅遊出版社,1993年12月。

  乳源必背瑶族的“度身”儀式 《廣東民俗大觀》(上卷),劉志文主編,廣東旅遊出版社,1993年12月。

  乳源瑶族夫妻同槽沐浴 《廣東民俗大觀》(下卷),劉志文主編,廣東旅遊出版社,1993年12月。

  《中國民族學概論》一書即將出版 《中大科研情報》,1984年12月第2期,中山大學科研處出版。此篇署名端溪生。

  中大舉行民族學學術討論會 《民族學通訊》第2期,中國民族學研究會編,1980年12月。

  中山大學復辦人類學係 《民族學通訊》第7期,中國民族學研究會編,1981年4月。

  中山大學人類學係舉行第一次學術討論會 《民族學通訊》第14期,中國民族學研究會編,1982年1月。

  四、調查資料、調查報告

  滇西民族原始社會史調查資料(合作) 中山大學歷史係編,1979年4月。31萬字。

  廣東連南三排、金坑瑶族社會歷史文化調查資料(合作) 1984年11月。未刊,約20萬字。

  西林縣壯、瑶、苗族社會文化變遷調查資料 由作者指導民俗文化研究方向九O級和九四級研究生調查、編寫,參加這次調查、編寫的還有李鬆生副教授和廣西百色民族博物館三位青年研究人員。1991年7月。未刊,約18萬字。

  乳源必背瑶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 由作者指導青年教師龢民族學專業八三級本科生調查、編寫,並撰寫前言,1986年7月。未刊,約21萬字。

  廣西富川瑶族自治縣新華鄉社會發展調查報告 由作者指導青年教師龢民族學專業八五級本科生調查、編寫,並撰寫前言,1988年7月。未刊,約22萬字。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