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件

  實習心得

  金秋九月,我們一行15人飛過了歐亞大陸,從驕陽似火的廣州來到了冷風嗖嗖的德國,跟着科隆大學的Soyez教授進行了17天跨越德國南北的探索學習之旅。這個以工業和啤酒聞名世界的异域國度,帶給我們的除了堅硬的麵包和純美的風景外,還有很多關於成功的舊城改造及城市規劃的典例,讓我們領會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與實踐,體驗到不一樣的風情。

  1、隨處可見的歷史

  二戰對德國的影響很深,雖然事隔多年,但依然可以在不少地方有所體現,特别是首都柏林,走在街頭,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痕迹。20年前倒下的柏林墻的影響還相當大,除了保留的一部分墻體和美軍檢查站外,在柏林普通街頭的很多地方,人們都依然可以感覺到民族分隔帶來的那份重重的傷感。

  而猶太人那段悲慘的歷史也没有被遺忘,在各大城市都有紀念性的建築或標誌,除了紀念公園,還有集中營的標牌,更有標在房門前的舊猶太住户姓名牌,隨時提醒德國人他們曾經做過的事情。

  對歷史的保護做得很好,不是很張揚,但可以讓年輕一代知道並銘記曾經發生過的教訓,並要以此爲戒,不要再犯。

  2、嶄新的“舊”房子

  在德國很多房子都保留着十八九世紀甚至中世紀的風格,其實,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二戰後重建的,因爲很多舊房子已被砲火摧毁了。在城市重建中,規劃者並没有選擇那些新式的高樓,而是選擇恢復那些舊城區本來的樣子,讓一些古老街區保留其歷史面貌。就像金融中心法蘭克福,雖然在城市了建了不少高樓,但在她的城市廣場,看到的依然是幾個世紀前的房子和教堂,因爲這是“城市的客廳”,並須對其客人保持其原來的風貌。在每個城市的城中心,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漂亮的舊城原貌。

  一些舊式的住宅在戰争中没有被毁掉,如柏林的Prenzlauer Berg,就是一個上世紀風格的居住區,那這些舊房子經過内部改造和外墻整修後,不僅吸引了大量帶着孩子的中産階級家庭進入居住(發生了城市地理學上著名的中産階級化),還吸引了不少慕名而至的遊客,成爲歐洲城市社區的一個典範。

  3、工業區變、變、變

  在德國,很多廢舊的工廠或者倉庫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雖然從外表上看它們依然保留着老樣子,可是在裏面,就完全不同了。著名的魯爾區裏面的大部分煤廠和鐵廠都關閉和拆卸了,但是仍然有一些被保留下來了,改造成了展覽館、大商場、餐廳、舞廳、兒童樂園、攀岩基地、潜水訓練場等意想不到的場所,不僅成爲附近居民的悠閒去處,更成爲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的熱門工業旅遊綫路。舊倉庫的改造更加驚人,在東柏林的鷄蛋倉庫成爲了環球音樂的公司總部,而漢堡港的紅磚倉庫城則成爲了新城區建設的一部分,承擔了辦公、居住、旅遊的多重責任。

  對於舊建築,並不只有一味的推倒重建,而是可以在其内部進行更新改造,在不破壞其面貌的基礎上,發揮嶄新的用途。

  4、嚴格的環保制度

  德國有很多環保的規定,例如工廠烟囱排出的蒸汽要達到飲用水標準、砍掉森林的一棵樹必須經過重重申請并且要補種兩棵以上;體現環保要求的地方也很多,如汽油費相當昂貴(鼓勵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超市不免費提供膠袋(需要的顧客請自己購買布袋或膠袋),自行車有專門暢通無阻的車道,更不用提隨處可見的分類垃圾袋。有人説他們的環保標準已經高出他們所需要的,但是,清新的空氣、大片的樹林正是這些政策的良好體現。

  5、城市名片

  在德國行歷了將近十個城市,我們發現每個城市都有其特色之處。柏林擁有其歷史氛圍和文化氣息,漢堡的海洋和商業氣息濃厚,科隆有美麗的市容和發達的工業,法蘭克福則是繁華的金融之都,羅滕堡的中世紀風情,拜羅依特的歌劇韵味,慕尼黑的開放和啤酒節的豪爽……因爲其獨特性,每個城市都在我們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難以忘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願我們此行的收穫能够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更有啓發,更好地爲建設好我們的城市和國家出一分力。

  ——馮鐳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國家,踏上别人的土地,去感受一下同在一個地球下生活的其他人是怎樣過着他們的日子。德國是個有着濃厚工業色彩的國家,也有着沉重的歷史沉澱。踏在德國的土地上,感受着不一樣的氣息,這種氣息是傳統的也是進步的。

  德國的工業曾經在世界上叱咤一時,雖然現在有許多工業漸漸的推出歷史的舞臺,但是德國人並不想把他們的舊的工廠舊的建築也隨時間在歷史中封存。他們把他們再造,改造,更新其用途,使德國的下一代人仍然記住他們的前輩所經歷的歷史。這樣也是德國别具一格,保留了自己的東西,就等於讓别人容易把德國和其他國家區分開來,因爲這裏的一切都保留着德國的味道,德國的氣息,原汁原味。

  德國的香腸世界聞名,在途中也不只一次嘗試過,真的很不錯,有千百種味道品種,也有千百種吃法,對於德國人來説,吃一頓香腸是人間美味了。畢竟口味還是不能馬上適應,不到兩天,已經到處再找亞洲餐館,因爲真的很想吃米飯了,看來人的口味是很有人情味的,也很念舊。

  ——張筱静


  這次考察最大的感覺就是總是匆匆忙忙的,十幾天内一路從北往南跑了十多個城市:柏林、漢堡、魯爾區、科隆、波恩、法蘭克福、拜羅伊特、羅騰堡、慕尼黑……從自然地貌到城市景觀,德國各個地區特有的風景次第呈現在我們眼前,有對自然風景和城市景觀的欣賞,但更多的却是對德國城市5個R(Economic restructuring、Social recomposition、Spatial reconfiguration、Physical reconstruction、External reorientation)背後所隱藏理念的驚嘆!一直只是聽説我國跟國外有多少多少差距,這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無論是表面的物質還是背後的人的理念!

  ——葉笑芳

  此次德國之行,讓我瞭解、體會到异國生活文化,食物文化等等。更重要的是,我的專業視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漢堡的港灣新城項目計劃,而其中又是它的社會政策最使我感興趣。從城市規劃角度出發,漢堡港灣新城的社會政策很注重社會公平,利用政策調控手段,使社會中低收入階層與高收入階層都能承擔新城房子的租金。這在中國,目前還是標缺乏的。

  另外,在慕尼黑的那次講座學習,同樣讓我瞭解到德國城市規劃的公衆參與情况,讓我在實際上學習到公衆參與的實施與執行,而不僅僅是局限於課本。

  當然,德國的環境,空氣,以及古建築保護手段都使我受益頗深。同時,也讓我深深的反思了國内的情况,德國在這些方面上的做法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吴蕊彤

  三、行程小册子

  1、Fieldtrip分組名單

  第一組:劉卓君、董昕、陳倩敏、吴蕊桐;

  第二組:韋平、傅强、張筱静、陳爰帆;

  第三組:黄健彬、馮鐳、鄭儒韵、朱穎;

  第四組:胡曉君、葉笑芳、謝妍翰、項怡嫻。

  

  2、行前任務分配:

  機票:胡曉君、黄健彬、劉卓君;

  簽证:葉笑芳、韋平、傅强;

  與德方教授聯繫:董昕;

  城市簡介:張筱静、朱穎、馮鐳、陳倩敏、傅强、韋平;

  準備小禮品:陳倩敏、吴蕊桐;

  地圖:朱穎;

  簽证面試:張筱静、傅强、劉卓君;

  文字材料整理:鄭儒韵。

  

  3、出門小TIPS

  a)氣候

  德國的緯度相當於中國的黑龍江省。由於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無寒冬,夏季無酷暑。冬季多雨水,陰天多,陽光少。早晚温差大。備好雨具,這段時間的德國天氣宜人,但是下雨的時候就會比較冷,建議帶一件可防水的稍厚些的大衣。

  b)時差 

  德國分夏令及冬令時間。三月底,當地時鐘需撥快1小時(夏令時),即比中國慢6個小時,到十月底回撥1小時(冬令時),即慢7個小時。 

  c)電源轉换器

  德國的電壓爲220伏特,插頭用兩脚幼圓式,宜帶轉换插頭(百佳有賣),建議同屋共用一個插座,便於相機、手機等充電。

  d)通訊

   在德國的大城市通信信號一般都不錯,在中國入139網的手機在德國同樣可以使用。(可以去移動大廳開通國際漫遊(傳統漫遊呼叫國内,費用爲12.99元/分),或者辦全球通(全球通用户使用**139業務,呼叫國内費用爲5.99元/分))。

  e)住宿時注意的小問題

  我們有可能會去德國同學家裏住,建議可準備一份小禮物(不必要貴重)以表心意。

  用水要節約,在德國的學生宿舍,用水均需收費。用水過度時,有時可能無法及時排水,導致“水漫金山”的情况出現。

  同屋的可以帶上個電熱杯吧,在德國没有飲用熱水的習慣,熱咖啡就有,呵呵。如果是比較好的酒店,或許會有熱水提供,但每瓶需收1歐元。而我們住的青年旅館則一般不提供此項服務,所以大家要泡面,或者需要熱水洗澡的話,還是自帶比較方便。

  德國的酒店通常不爲客人準備牙膏、牙刷和拖鞋等一次性用品。旅館一般不供應開水,自來水達到飲用標準。外出時,須將貴重物品存放在飯店總臺的保險櫃中,切勿留在房間内。一般酒店都提供免費爲客人存放貴重物品的服務。而我們應該會配有一輛巴士,所以貴重的物品可以隨身帶着,下車實習的時候將其放在車上即可。

  德國的洗手間配備的馬桶多爲座式冲水馬桶,如果覺得公共場所的馬桶墊不乾净,可以用紙巾墊住馬桶墊,或者擦乾净後使用。在國内公共場合使用馬桶的習慣在國外不受歡迎,反會讓老外覺得我們在嫌棄他們不衛生。

  f)禮品及紀念品

  如果不需要買大件的東西的話,兑换少量歐元即可(100歐元左右)。如果你需要的東西在香港可以買到,那麽就在香港買吧,購物天堂,物美價廉。

  g)要準備的東西

  自備一些藥品,比如感冒藥,整腸丸等。用於對付出門在外水土不服引起的不適。

  一個大行李箱,一個雙肩書包,最好兩邊可以分别放雨傘和水壺。這樣就可以空出手來四處拍照啦。

  帶個保温瓶過去吧,可以帶些熱水在身邊。有喝茶習慣的同學或者不習慣喝礦泉水的同學,保温瓶(1-2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帶些參茶、花旗參的切片,或者茶葉,提神醒腦。

  再就是之前提到的小禮物,轉换器,插座,熱水壺,較厚的大衣,雨具等。

  以下爲Rabbit & Wingwing的準備清單,僅供參考:

  雨傘,吹風筒,電熱杯,轉换器,插板,護膚品(潤膚霜,防曬用品等),拖鞋(軟的),大衣/風衣,保暖内衣,毛巾等洗漱用品,泡面(6-8袋),巧克力(袋裝Dove),各式充電器,電子辭典,藥品(感冒藥,整腸丸,風油精,活絡油,健胃消食片,撲爾敏等),機上消遣用的雜誌,隱形眼鏡,旅行裝沐浴露(以防萬一,但據説這些日用品在德國賣的便宜),水杯,小禮物,小鏡子,梳子,筷子,網綫

  

   4、留學生的部分建議(摘自《留學德國大全》)

  a)打包技巧

  i.重點注意現金問題。千萬不要把大額現金放在書包,錢包,甚至外衣口袋裏!錢包遺失和失竊的危險性最高,不能放大額現金,也不能放重要證件,只能放零錢。也聽説有人放在褲子、外套、或大衣口袋裏面遺失的例子。腰包也不建議,容易引人注意,引來歹人,如果帶的數額過大,出海關也會遇到麻煩。

  我和同學們的經驗是把歐元現鈔貼身携帶(如貼身和有拉鏈鈕扣的口袋)。歐元有500的面值,即使一萬歐元也才是20張紙鈔,所以歐元隨身携帶是很方便和安全的。德國的治安還是可以放心,至少我還没聽説過機場搶劫案。中國海關也幾乎不可能搜身,省却了大額外幣出關可能遇到的麻煩。如果不吝惜手續費,匯款和其他方式也是理想的方法。具體方法可以進入論壇參看討論。

  注意:本人僅僅是給出一些建議,但任何携帶現金的方式都有可能發生意外,請各位小心携款。

  

  ii.盡量不要任何玻璃瓶和金屬包裝,可以重新裝入塑料包裝内或者乾脆什麽都不包,紙盒子也全部去掉。節省空間和重量。液體包裝要認真檢查密閉抗壓性能,然後用密封的塑料袋或薄膜包裹起來。我重新包裝的墨水就差點漏出來。

  iii.重要的東西一定要隨身携帶,如證件、零錢,證書,公正件,等等。因爲隨機行李時常出現錯領甚至丢失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小心。以發生意外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iv.重的東西盡量背在背上。據説有時候連隨身行李也要稱重,但是看來現在還是少數人的遭遇。如果你的背包不是顯得很大,應該都没問題的。反正我和同學都没有遇到過隨身行李稱重的情况。但是别人没遇到不等於你一定不會遇到麻煩,還是小心點吧,畢竟不是一兩個人倒霉了。

  v.打包的時候做好兩手準備。托運行李控制在25公斤(限制20公斤),如果機場不讓過,你就拿出幾樣事先稱好的東西,一般23公斤以下都能過關的。背上的行李也做好準備,如果不幸被檢查,超重,你寧肯不帶,也不要交罰款。因爲罰款高於郵費不少,不重要的東西還是以後再寄來吧,其實很多東西即使到德國買新的也值得。

  vi.一定要在托運甚至隨身行李上貼上或者可靠的捆上標牌,寫明自己的姓名、航班號、起飛地、轉機地、目的地、在國内和德國的地址、電話等信息。這樣行李遺失或者被錯領時也能找回!一次,轉機機場通知我:我的兩件托運行李只找到一件。我着急也没用,只能祈禱了。結果出人意外,到了目的地,下了飛機,兩件行李都找到了,高興之餘,也明白了:寫清楚信息,能最大限度减少意外的發生。

  b)日用品

  這幾乎都是德國最便宜的東西,大多數都不比國貴甚至還要内便宜,所以大家,特别是對此有顧忌的女同學,此類物品不宜多帶。

  i.洗發香波、化妝品、香皂、沐浴液、護膚品、衛生用品等,完全可以不用帶來。德國普通超市里的日化用品比國内還便宜。有人帶了很多衛生紙來,看到德國衛生紙的價格,中檔的才一塊多人民幣一捲,禁不住大喊自己太傻。

  女同學多擔心衛生巾問題。由於女友有過這樣的教訓,我也告訴大家,德國的衛生巾不論是種類,質量,除了價格,都比國内的强,完全不用擔心,更不用帶來。花王香皂0.3歐元,比國内還便宜。沐浴液,洗發水護膚霜,洗面奶,化妝品等等都比國内便宜(當然也有貴的)。這裏400毫昇的潘婷洗發水才約人民幣30多元,比國内便宜不少。德國只有牙膏牙刷比國内貴一到三倍,多帶兩支牙刷來。德國便宜的牙膏4-8元一支,品質還可以,願意的話也可以帶三兩支牙膏來。

  愛化妝品的女士們,不要再把國内的化妝品帶來歐洲了。而且因爲没有關税和消費税,歐洲的原産名牌也比國内便宜很多。何况國内賣的很多所謂名牌不一定都是歐洲原産的。如果不是對日用品和化妝品很挑剔的女士,到了德國,就可以抛開品牌,事實上德國超市里很多很廉價的産品並不比旁邊的名牌産品差,甚至比國内的名牌還好用。相信很多前輩都會有體會的。每次試試一兩個品牌,很快就會有經驗了。我用最便宜的“黑人頭”洗發水(其實也是日化名牌),1.7歐元400毫昇,用的感覺比國内用過的洗發水都好。所以德國,廉價不等於低檔的次品,更不會有什麽假冒僞劣産品,如果真讓你買到了,你能起訴商家,説不定還能小賺一筆。

  ii.多帶紡織品,德國的這些東西很貴,一條普通毛巾三五歐元,一個枕套和被套就要十多歐元。毛巾多帶三五條。床單,枕巾,都帶一套(但不要多帶)。一般德國的學生宿舍會提供全套的卧具,床單和被罩像賓館一樣,定期集中清洗,領用新的。

  注意:德國青年旅館和大多數學生公寓是提供全套卧具的。

  c)吃的

  不要帶方便面和油鹽醬醋辣椒醬,還有什麽亂七八糟的小喫,這些東西在德國的亞洲超市都有賣(幾乎每個大點的城市都有),而且不貴,是國内1.5到3倍的價格。比如600毫昇大瓶的名牌醬油合人民幣10元,陳醋10元,而這些東西特重,到了德國幾天就没了,把極有限的行李重量换這些東西就太不值得,難道浪費三五公斤的行李重量就爲了省下十多元的油鹽醬醋?如果真的喜歡辣椒醬,就去掉玻璃瓶,用輕巧的塑料瓶把數瓶合成一大瓶帶來。

  d)手機和電話

  國内的手機和電話在德國都能直接使用,德國的手機比國内價格略貴。剛到德國的人因爲簽证等原因,一般不能立刻買到較價廉的簽約手機,如果想一到德國就有手機用,帶一個國内的手機,現在到德國手機店花35歐元買一個内含25歐元話費的手機芯片,就能直接得到手記號碼開始通話了,還省了很多限制和麻煩。但是德國手機費用極高,手機最普通的話費用高達0.2-0.9歐元(德國内)!請勿隨意撥打!

  德國固定電話費也很貴,國際長途更加不能直接打,但是有很多IP電話卡賣,打回國内僅0.4-0.8元人民幣,非常便宜。

  e)藥品

  德國的藥品較貴(還好有醫療保險),但是質量很好。國内藥品不用帶很多,以中成藥爲主:

  感冒藥,止疼藥,止泄藥就行了,其他的根據個人身體情况和喜好:眼藥水,通便藥,清凉油,創口藥,跌打藥,抗過敏藥……

  反正德國的環境要好很多,中國人來了幾乎都不生病。德國人的流感對我都没任何影響,而我流鼻涕不止的時候,擦了清凉油,睡一覺就好了。我和絶大多數同學來了一年多,都從來没去過找醫生。小感冒都是一兩天就好,一年也遇不上一兩次。不過我拉了很多次肚子,估計是爲了省錢,有些東西……反正我用的最多的估計就是止泄藥了。

  德國的維生素和營養素片非常便宜(能吃20天的泡騰片才不到一歐元),不要從國内帶來。建議來德國以後去超市購買維生素片,經常補充,避免營養不足。

  f)衣物

  不得不先説説德國的氣候:

  德國瀕臨北海,森裏覆蓋率超過30%,所以氣候相對温和,比如:柏林的緯度比中國最北端還北,冬季(11月-3月)一般-5度左右,由於乾燥,無大風,感覺並不不寒冷,比中國北京和江南地區刺骨冬天好過得多。今年冬天是厄爾尼諾暖冬,柏林一月氣温居然能高達12度!夏季更加宜人,平均不會超過25度,一年超過30度的只有十來天,最高32度左右,但是一點也没有悶熱的感覺。比如今天預報31度,早上25度不到,中午30度,不過即使我的房間正好向陽,在家裏放下窗簾,也就二十七八度,和國内開空調一樣,居然睡午覺還蓋着棉被!這床薄棉被我一年四季都蓋着,從來不用添减被子。此時到了深夜,氣温降到了20度左右。如果是前段時間的陰雨天,白天氣温才有二十來度。從5月開始到10月結束,德國(柏林地區)就一直是二十多度,如果連續數日晴朗,氣温逐漸昇到30度以上(夜間温度還是很低),一有陰雨天,氣温又驟降。柏林和德國中北部地區幾乎都是這樣,南部山區可能會有一點差异,不過也很少酷暑。幾乎所有身邊的朋友都擔心回國後會無法忍受酷暑。

  德國屬於高緯度國家,日照時間變化很大:12月22日從上午9點天大亮,到下午4點天全黑,冬天常常陰雲密佈,難見陽光。6月底從凌晨4點天就亮,到晚上10點天也不完全黑,好像天空中不再會有漆黑的夜幕。所以德國的冬天讓人痛苦的不是寒冷,而是陰沉的天空和漫長的黑夜。所以春夏之初的時候,只要一出太陽,大家都争着脱光衣服曬太陽。

  屋内、公交車和地鐵等都有暖氣,冬天不會有多少捱凍的時候。一般屋内能有15到20度,穿一套貼身保暖的秋衣秋褲,一條薄毛褲,一條休閒褲或者牛仔褲,一件薄毛衣。然後出門直接套上羽絨服,或者再穿一件厚毛衣外套一件保暖的夾克或大衣。這樣在屋内就不會熱的“大汗淋漓”的了。超市里的暖氣特别足,本來購物就辛苦,盡管我只套羽絨服,裏面穿的很少,可是内衣還要汗濕。冬天穿很多毛衣的朋友多注意。

  所以羽絨服不是絶對要帶的東西,可以用皮衣、高級保暖的大衣、風衣或夾克代替(如果帶了這些,可以考慮不帶羽絨服)。要帶羽絨服也不要用很厚的,關鍵是要大些、防風好些。德國的羽絨服和大衣等都很貴,樣式也醜。但是考慮到重量和體積問題,這類衣物不要帶太多,最後不要放進箱子,而是如上文提到的,和部分書籍放在塑料袋裏,提着直接登機,説這是可能要穿的,這樣能不記入行李重量和空間。

  其他的就看個人喜好了。德國的大衣和羽絨服,男式毛衣,外套,等都比較貴,款式也很有限,應該從國内帶來。建議男士多帶衣物來。不過德國的女裝針織衫,T恤,褲子,襯衣等,在1月和7月的大减價的時候非常實惠,不少款式很好。我女友就嫌帶的衣物多了,不能多買新的,結果這次回國又帶了很多以前帶來却從來没穿過的衣物回去(有一半之多!)。看了以上對天氣詳細的介紹,褲子和具體該帶的衣物我想也不用再詳細介紹了,大部分都是春秋季節的衣物。

  特别注意:常换洗的内衣物、秋衣褲和襪子等要多帶些,外套和毛衣少帶些。因爲租房不一定帶洗衣機,要多攢幾套臟衣服集中去洗衣中心洗。德國非常清潔,雖然我有洗衣機隨時可洗,可是外套和褲子穿了兩三周都不見一點灰塵,最後覺得實在穿的太久了,不洗心裏不舒服,也怕房東覺得不清潔,洗褲子幾乎都不是因爲臟了。所以褲子、外套、毛衣等重衣物不用帶很多,也可以以後回國再慢慢帶來。

  g)小禮品

  小禮品也很有意義,很多人就帶了中國結和剪紙,不過我覺得能送的東西很多。比如絲巾、小國畫、小手工藝品、甚至一張古典音樂的CD、一雙工藝筷子,都會很有價值。反正有中國特色,還小巧精緻就好,特别是一些實際很實惠但看似貴重的東西,如絲巾和工藝品。不要帶易碎和沉重的瓷器、泥人、雕塑、玻璃等。看到很多外國女孩對有漢字的衣物飾品特别感興趣。也許一件有漢字的T恤衫或者小首飾也是不錯的禮品。送禮物要找合適的機會,如節日和生日晚會等,否則德國人不太習慣,無緣無故就受禮,就是欠了你的人情。特别是有求於人時,要先説清楚事情,再送禮物或者辦成後再送,否則德國人可能會認爲被利用。也没有必要人人都送,有的人並不需要送禮就能建立很好的感情,到以後適當的時機如生日等送,會更好。反正剛來是不用着急派禮物的。

  5、德國概况

  德國的全稱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的寫法是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意志”一詞來源於古德語“diot”一詞,意爲“人民”,最早史見於公元8世紀,是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耳曼部落所講的方言。日耳曼人(German)是歐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佈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二帝國是指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國,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成西德(聯邦德國)和東德(民主德國),在經過40年風雨後,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倒塌。1990年,德國重獲統一。

  下面是德國的國家標誌。

  德國國徽爲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頭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鷹,黑鷹象徵着力量和勇氣。在以前,鷹是羅馬諸皇帝統治地位的象徵。

  國旗呈横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爲5:3,自上而下由黑、紅、黄三個平行相等的横長方形相連而成。

  國歌是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

  國鳥是白鸛,在歐洲,自古以來白鸛就被認爲是“帶來幸福的鳥”,是吉祥的象徵,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自白鸛被選爲國鳥後,不少德國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築造了平臺,供它們築巢用。

  國花是矢車菊,又名藍芙蓉、荔枝菊、翠藍,屬於菊科。德國人用她象徵日耳曼民族愛國、樂觀、頑强、儉檏的特徵。

  關於行政區劃。德國分爲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16個州,14808個地區。16個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柏林、勃蘭登堡、不來梅、漢堡、黑森、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下薩克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萊茵蘭-法耳茨、薩爾、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圖林根。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州。

  經濟: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産品的一半銷往國外。主要出口産品有汽車、機械産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産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减少預算赤字、進行税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减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采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爲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占全部工業産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採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占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産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産大國,其啤酒産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爲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文化教育:受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作家海因裏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别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内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鬆、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産。著名大學有科隆大學、慕尼黑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等。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强,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注重準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换合作伙伴。德國的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並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歸屬於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習用品部分减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采取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餘教育普及。教師爲終身公職人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

  名勝: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 林市區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始建於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裏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築共有14座城門的柏林城,此門是其中一座,弗裏德利希·威廉一世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爲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簡陋石門。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裏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爲表慶祝,遂重建此門。重建後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内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内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岩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爲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爲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裏德·沙多又爲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着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着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只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内側的石壁上鑲嵌着沙多創作的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後曾被命名爲“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爲“和平女神”。)

  無憂宫(Sans Souci Palace)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宫及其周圍的園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仿照法國凡爾賽宫的建築式樣建造的。整個園林占地290公頃,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稱。無憂宫全部建築工程前後延續了約50年之久,爲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無憂宫前是平行的弓形6級臺階,兩側由翠緑叢林烘托。宫殿前的大噴泉是用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氣”4個圓形花壇陪襯,花壇内塑有神像,尤以維納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爲精美、生動。據説,整個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爲題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爲半圓球形頂,兩翼爲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爲圓廳,門廊面對一座大噴泉。瑰麗的首相廳的天花板裝潢極富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内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宫的東側有珍藏124幅名畫的畫廓,多爲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荷蘭畫家的名作。在無憂宫的花園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稱爲中國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傘狀圓形屋頂、上蓋碧瓦、黄金圓柱落地支撑的建築結構。亭内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製造。亭前矗立着一只中國式香鼎。據説當年普魯士國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廳高43.35米,頂柱高109米,中央是兩座與門墻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這兩座157.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蒼穹。整座建築物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無數座小尖塔,整個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築中格外引人注目。

  6.部分城市介紹

  柏林

  1989年11月柏林墻倒塌了,被分裂長達40年之久的柏林重新獲得了統一。 

  十年之後,1999年5月23日是德國憲法生效50週年紀念日。這天,在柏林修繕一新的議會大厦召開了選舉聯邦總統的聯邦大會。這一天是新柏林的生日。從那時起,德國議會、政府和各國大使館及州代表機構開始正式在柏林辦公。在新舊世紀之交,200多家著名的經濟協會及各種社會團體紛紛遷往柏林。今天,柏林已成爲德國政治和經濟的决策中心。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群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群》位於柏林市中心地區,於2005年5月12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紀念碑群的建立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德國聯邦議院最終於1999年作出决定,撥款2760萬歐元建立這一紀念地,明確地體現出德國對其犯下的歷史罪行深切的懺悔和對其歷史責任毫不推卸的態度。願來此觀光的各位遊客都能從中得到一些啓迪。

  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

  2006世界杯足球賽是奥林匹克運動會之後,世界上最大的體育盛事。柏林是德國十二個將進行賽事的城市之一。其中的六場比賽,包括决賽在内都將在柏林的奥林匹克體育場舉行。2004年,擴建後的柏林奥林匹克體育場成爲了歐洲最現代化、最大的體育場之一。 

  柏林亞太論壇

  二十一世紀初,歐洲與亞太地區間的交流得到了飛速發展。市場在不斷的變化中走到一起。在不同文化之間及各國之間的交流,也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與研究已越來越國際化。因此,一個將來自歐亞大陸的人們連在一起,確保持續不斷對話的平臺,則變得欲加重要。 這一平臺即柏林亞太論壇。

  從數字看柏林

  柏林地處歐洲中心,是一個多文化的世界大都市。柏林的土地面積爲891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長:38公里,東西長:45公里),在歐洲僅次於倫敦和羅馬,位於第三位。在東西德國重新得到統一之後,1999年柏林再次成爲統一德國的首都。據2001年的統計,柏林現有人口近340萬,其中約43.6萬爲來自世界各地185個國家的外國人。其中土爾其人占外國人的比例最大,爲12.3萬人。2001年正式在柏林登記的中國人爲5264人。柏林同漢堡、不來梅三個城市爲德國的市州,因此柏林市亦稱作柏林州。柏林共分12個區,行政區劃如下: 

  柏林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是影響一座城市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柏林具有世界上功能最佳的近距離交通系統。柏林市交通管轄面積等同於從杜伊斯堡至多特蒙德整個魯爾區的大小。由柏林公共汽車及軌道綫路交織而成的網絡四通八達,如同這一地區的經絡,每天運送乘客約400萬人次。在這座城市有近一半的家庭没有汽車,公共交通對他們來説顯得尤其重要。

  投資柏林

  柏林的現代化進程及充滿生機的結構變遷對投資者、高資格的專業及管理人才和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們在通訊、生命科學及交通等大有前途的領域裏工作、學習和從事研究。柏林最重要的發展型行業有:信息與通訊技術,媒介及音樂業,廣告與設計,生物技術,交通、醫學和環保技術。柏林獨有的科研環境不僅爲技術型企業提供了優良的外部條件,高度密集的科研機構自身也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經濟體。此外,柏林服務行業在過去的12年中創造了17萬個就業機會,其中金融和企業服務業的增長尤爲迅速。

  柏林-勃蘭登堡媒體區

  柏林在德國媒體行業發展中藴含着具有决定作用的推動力。重要的媒體行業的經理們匯聚在此,政界、社會各界與媒體界在此保持着長期對話,新生事物從這裏誕生,得以嘗試,並可多方面相結合,使彼此間的協同與合作得到加强。僅2003年,柏林便舉辦了行業界三大要事:第53届德國電影大奬在此頒發;通訊行業的專家們在寬帶峰會上相聚及德國聯邦議會媒體與文化委員會討論將在柏林建立一電影學院。這一發展是聯邦政府及議會以及幾乎所有媒體及與媒體相關的協會進駐柏林的必然結果。

  就學與研究的理想之地

  柏林的科學與研究機構十分密集,這一點在歐洲首屈一指。每年,柏林在科研方面的投資約18億歐元。在四所大學、三所藝術高校、七所高專、一所國際經濟學院以及70多家大學外公共投資的研究機構中從事教學、研究及其它方面工作的人員超過了五萬人。 

  在柏林還有兩所著名的大學醫院-洪堡大學的夏裏特醫院和自由大學的本杰明-富蘭克林醫院。它們使柏林的醫學係成爲歐洲之最。一些大型研究機構還下屬有許多的研究所。在柏林還有八家聯邦部級研究所。每年在科研領域的投資約一億七千五百萬歐元。在阿德勒斯霍夫和布赫兩個科技經濟園區,科技與經濟共同携手,是科學工作者從事科研的理想之地。

  柏林-健康之城

  柏林有三所大學及優秀的大學醫院。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夏裏特醫院(Charité)及本杰明-弗蘭克林大學醫院,以及黑爾姆霍爾茨(Helmholtz)聯合會、馬克斯-普朗克協會、萊布尼兹聯合會、弗勞恩霍夫聯合會等一大批研究機構。由此,使得統一之後的柏林再次成爲德國及歐洲重要的科研基地。

  柏林-水濱城市

  柏林城百分之四十的面積爲森林和緑地,人們可以在197公里長的水運航道上游遍整個城市。歡迎您登上我們的網上遊船,穿過柏林城區,飽覽一下沿河兩岸的風光和建築。 

  柏林水上旅遊

  柏林依水而建。整個城市的水道與湖泊星羅棋佈。同其它都市相比,在這方面大自然給柏林賜予了厚愛。柏林旅遊業將充分利用“水濱城市”的優勢發展柏林旅遊。早在去年,柏林市經濟、勞動及婦女部即爲水上旅遊制定了發展規劃。我們還將同我們的鄰州勃蘭登堡州及波蘭西波莫瑞的什切青城一起共同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

  柏林,緑色都市

  柏林是德國緑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城市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公園、草地、森林和原野。城市邊緣的廣闊森林地帶、市中心的大蒂爾加滕公園和其他所有城區的各個公園都是柏林人及遊客散步、漫遊和騎車出遊經常光顧之處,嬉戲與休閒草坪在夏日則更受青睞。爲數衆多的林蔭道和行道樹也爲城市的緑色形象添光加採。目前有超過41萬6千多棵樹矗立在柏林街道的兩側。植樹已經成爲柏林的一個悠久傳統。

  音樂之城柏林

  音樂業是柏林媒體和通訊經濟中充滿前景的行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小型唱片代理商、録音室、藝術家代理公司和活動主辦機構以及大型跨國企業先後進駐柏林,使柏林成爲了德國的音樂之都。 

  衆多國際性的音樂會、音樂節、博覽會和音樂大奬等活動,使柏林更具吸引力。柏林以其特有的俱樂部文化聞名於世。三百多家酒吧、迪斯科舞廳、俱樂部和Lounge形式多樣,任人選擇。2004年秋,歐洲最大的音樂會展“Popkomm”將在柏林首次舉辦。 

  動畫電影——文化橋樑

  柏林間或有其他地方無法期望的專家,例如在作爲動畫片和特技片電影以及(電影)素材開發基地方面即如此。因爲這裏可以成功地使歐洲的題材具有世界市場的能力。

  柏林時裝

  柏林是繼米蘭和巴黎之後歐洲版圖上一個新的時裝大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時裝與時尚攝影師、獵趨勢者和時裝設計大師們在此獲取靈感。柏林正是因爲其歷史上的多次重大變革而“永不完善”, 而富有“光彩活力”, 而擁有“原創”, 從而也吸引着世界各地時裝大師的目光。柏林掌握着如此衆多的潮流, 總是領先一步, 同時又使人生活愜意, 這在世界各地都無處可比。這些特點被世界各地的商人、采購和時裝設計師所看重。柏林同時又能提供給他們遠遠低於歐洲其他大城市的商店、展示廳和藝廊的租金。對於短期逗留者, 從出租的閣樓到20家五星級飯店的套房供人盡情選用。到柏林的遊客, 購物樂此不彼。 

  德國歷史博物館

  柏林上空的天似乎離德國歷史博物館新擴建的大樓特别近。螺旋式樓梯的玻璃中心柱蜿蜒在三個樓層之間,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透明的蝸牛殻。在每一個樓層,走廊就像露臺一樣伸進雄偉的玻璃大廳,每一個玻璃大廳的圓頂以巨大的弧形凸出,在平時一般被遮擋住的大樓的整個邊上形成了拱形。一個巨大的玻璃櫃,建築學的展品,那是由玻璃、鋼筋與砂石組成的吸引觀衆的磁鐵--這就是德國第一個貝聿銘作品。

  柏林-北京友好城市

  1988年5月5日,東柏林市政府與北京市之間第一次簽署了友好合作正式協定書。在德國,也是在柏林統一之後,這份協定書於1994年4月5日得到再次確認。從那時起,這兩個世界大都市之間又進一步達成多項協議,多次交换備忘録,友好合作關係不斷深入發展。 

  在公共交通、供水、城市建設、市政管理,以及公園建設、體育、文化等諸多領域,柏林和北京之間都開展了積極的合作。雙方專家進行工作互訪,交流經驗。 

  2002年4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德國期間,在柏林金色貴賓薄上簽名,並讚揚北京和柏林是友好城市關係的典範。 

  市政管理合作 

  兩個城市管理部門的專家定期接觸,共同探討有關市政管理、憲法、歐洲法規、城市發展以及教育事業等各方面的問題,以尋求將西方的管理經驗應用到中國的實踐中去的最佳途徑。 

  經濟合作關係 

  目前,在柏林有四家德中商貿中心在籌備創建中,這顯示着,柏林做爲經濟重地愈加富有吸引力。柏林的經濟代表團定期與中方聯繫,爲雙方的經濟合作不斷開闢新的途徑。 

  到目前爲止,約有120家柏林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它們來自極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如:生物/制藥、醫學、光學、通訊、交通技術/機械製造、服務業以及消費品等。著名的公司有:Schering(制藥)、柏林水務局(供水)、Biotronik(醫學測量儀器)、Schindler 電梯、Robert Bosch(家用電器)、Siemens(交通、工程建設、計算機)、PricewaterhouseCoopers (諮詢)、C.Bechstein (三角鋼琴、鋼琴)、Cornelsen(教科書)、BERLIN-CHEMIE(制藥)、BMW(摩托車)、LMT(光學測量儀器,包括爲北京奥運會項目)等。 

  教育與研究 

  尤其是在教育、研究及職業教育等領域,柏林和北京之間開展了積極的合作。目前,已有十對學校結爲友好學校,學生和教師在兩城市間定期互訪,新的友好學校也在籌備之中。此外,來自兩地大學的研究人員、大學生和教授在技術、自然科學和地質地理學等領域也開展了共同合作。 

  自1999年起,柏林戴姆勒-克萊斯勒製造廠職業培訓部組織柏林高等機械及製造技術培訓中心同北京市精密儀器培訓中心的在校培訓生每年一次輪流互訪。兩國培訓生通過用smart微型車發動機以班組形式共同學習、實踐,掌握了重要的獨立工作和知識傳授的能力以及發動機技術的專業知識,爲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 

  在柏林馬燦的中國公園-得月園 

  柏林和北京友好關係中一項有目共睹的成果,是坐落在柏林馬燦區的中國公園—得月園。得月園是歐洲最大的一家中國園林,由北京市園林局的園林設計師及工作人員在1997年至2000年間設計建造。開園後,每天遊客絡繹不絶。公園經常舉辦茶文化及其它文化、體育活動,如在柏林亞太周中國節上的多項活動。 

  柏林動物園的大熊猫 

  大熊猫寶寶和艷艷是柏林動物園中最吸引遊客,最惹人喜愛的動物之一。多年來柏林人一直盼望着小熊猫的誕生。 

  柏林亞太周 

  2001年9月在以中國爲主賓國舉行的柏林亞太周活動期間,來自北京的許多話劇、音樂、服飾的表演以及在經濟領域的活動將北京展現於柏林人面前,受到柏林人的喜愛。 

  通過柏林亞太論壇協會,將進一步加深與完善同亞太地區已建立起來的聯繫,以保持不斷地對話與交流。 

  中國春節 

  2002年2月12日農曆春節那天,由北京市贈送的禮花在柏林的夜空中綻放,絢爛奪目,分外妖嬈。 

  柏林飲食文化

  Die Kartoffelsuppe a la Kaiser Wilhelm (維廉國王宫廷式土豆湯)是一道典型的柏林菜。這個能填飽肚子的菜當然不光是用土豆做的。許多調味品,小香芹根還有胡蘿蔔讓這湯的味道很濃郁。最後,還要在已經打成泥狀的濃湯裏加入咸肉片或者小灌腸。柏林最典型的肉食菜肴是Eisbein mit Erbspueree(猪肘子加豌豆泥)。第一個猪肘子是100年前在Goerlitzer 火車站的餐館裏清蒸出來的。如今水煮的、油煎的、烘烤的或者是腌熏的都有。

  柏林各種各樣各種層次的餐館都很多,經營方式非常靈活,甚至還有老闆自己釣魚營業的“海灘小喫棚”,而且許多餐館都提供外賣,有時候早餐可以供應到下午。因此,無論何時你都可以吃到你想吃的美食。柏林有很多的特色菜,像小牛肉香腸、醋燜牛肉、酸白菜、威斯特法輪火腿、酸乳酪腌腓魚、柏林冷盤、咸猪爪、洋葱燻肉餅;還有甜品油炸甜甜圈、吕貝可杏仁糖、蘋果餡餅等;另外柏林的啤酒業非常的出名,黑啤酒,白啤酒,他們在喝酒的時候有時還會加上少量的紅酒,或者用乾果和香車草來潤色。建議去選帝侯大街附近的一些街道,尤其是薩維尼廣場周圍,有許多非常好的餐館。另外選帝侯大街另一側的路德維希教堂廣場那裏也有一家挨一家價位不一的飯店。在爲數衆多的餐館中,您可以有機會品嚐到像柏林肉餅、柏林白啤等豐富的本地特産。

  德國人喜愛肉食,這可能跟德國人體形高大、對熱量需求大有關,肉食在德國人的三餐中占的份量很重。德國人喜愛各種肉類,烹調手段以炖煮爲主,德國人對香腸情有獨鐘,德國香腸種類衆多、味道鮮美,是最負盛名的德國食物。

  雖然德國人對食物的鑽研程度跟中國、法國等美食大國相比差距很大,但是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德國食品有着檏實無華、經濟實惠的特點。在柏林,本地的風味食品有很多品種,現在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歡迎。柏林當地物産豐富,小蘿蔔、魚、蘑菇等特産,都是美食的絶好原料。柏林最有名的食品有小牛肉香腸、醋燜牛肉、酸燜白菜、咸猪手、咖喱香腸等等,都是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

  華燈初上,夜幕四合,品嚐着柏林的美食,再搭配上兩瓶BERLINER WEISS,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柏林人的豪爽從四周包圍着你,味道,果然很德國。

  漢堡

  德國最大的港口城市、歐洲著名的古老城市漢堡,位於易北河、阿爾斯特河與比勒河3條河的匯合處。市内河道縱横,流水穿街,許多樓房建在河面上,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 

  漢堡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曆史的城市,是德國的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紀,漢堡一帶已成爲居民定居點。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初,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在這裏修築古堡設施,建立城鎮,稱爲漢馬堡。到12世紀後期,由於港口和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進入13世紀後,漢堡同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建立貿易往來,並先後同北德和北歐地區100多個港口城市組成對中古歐洲經濟起過積極作用的自由貿易聯盟——“漢撒同盟”,被稱爲“自由貿易市”。16世紀後期,漢堡是僅次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歐洲重要物資集散地。17世紀,漢撒同盟解體後,漢堡仍是北德地區保存下來的3個貿易市中的最大貿易市,迄今仍稱爲“漢堡自由漢撒市”。漢堡曾歸屬於丹麥,也曾被法國佔領過,1815年加入德意志聯邦,1937年成立大漢堡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古老建築幾乎盪然無存,戰後得以重建。 

  漢堡市距離北海和波羅的海不遠,海輪可從北海沿易北河航行而扺達漢堡,易北河的主道和兩條支道都横貫漢堡市區,阿爾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條河汊和小運河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網而遍佈市區,因而漢堡港是河、海兩用港,成爲歐洲河與海、海與陸聯運的重要樞紐。歷史上,漢堡港的遠洋航運和貿易往來已擴展到亞洲、非洲和美洲,1912年的海運吞吐量已位居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今天的漢堡港,不僅是德國最大港口,也是國際上最現代化的港口之一。港口面積100平方公里,約占城市總面積的1/7。有大小碼頭60多個,可同時停泊250多艘大型貨輪。航道低潮時水深也在11米以上,萬噸巨輪可沿120公里的易北河航道從北海駛進港口。該港擁有300多條國際航綫,同世界上1100個大型港口保持聯繫,每年進入港口的船隻近兩萬艘,年吞吐量6000萬噸左右,素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户”的稱號。 

  漢堡市風光秀麗,文化古老,名勝衆多,每年接待300多萬遊客,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聖米歇爾教堂是一座著名的巴羅克式建築,始建於1750年,重建於1907年,教堂塔頂有130多米高,可登臨頂端眺望全市風景。建於1897年的市政大廳,外部雕刻富麗堂皇,内部裝飾華貴高雅,地下餐廳聲名遠揚,是一座漂亮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建於1868年的漢堡美術館,收藏有德國和荷蘭著名畫家的藝術珍品,是德國著名的美術館之一。聖詹姆士教堂、聖凱琳教堂、傅斯麥紀念塔、歷史博物館、德國話劇院、州立歌劇院等都是著名建築。素有“漢堡明珠”之稱的阿爾斯特湖,分爲内外兩個湖區,内湖沿岸幾條古老街道上,林木蒼鬱,花香襲人,外湖湖面白帆點點,天鵝成群,遊人如潮。建於1907年的哈根貝克動物園,占地廣闊,保持着原始自然環境,各類動物自由栖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動物園之一。市中心附近的“植物與鮮花公園”,遍栽各種植物、花卉,並建有花壇、温室、圖書館、展覽廳等。漢堡市是歐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擁有大小橋樑2400多座,比意大利威尼斯城還要多5倍,是世界上橋樑最多的城市,這些橋樑如一件件藝術品裝點着城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橋是建於1633年的“關鋭橋”,僅10多米長,造型簡單,顯得檏實無華。最現代化的橋是跨越易北河的柯爾布蘭特公路橋,建於1974年,長約4000米,高50多米,橋面可並行4輛汽車,號稱“百橋之首”。漢堡是北德的文化中心,建於1919年的漢堡大學是全國最大的大學,還有音樂、美術學院以及工程、航海等專業學校。漢堡的交通發達,船隻可沿河道從四面八方扺達市區中心,許多人乘船上班或購物。陸上交通密如蛛網,地下鐵路四通八達,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穿越易北河河底的隧道長450米,與河面上的柯爾布蘭特公路橋搆成兩岸聯繫的兩條紐帶。

  

  科隆

  

  基本資料:

  德國聯邦州 : 北萊茵-威斯伐倫

  行政區 : 科隆

  所屬區域  單立城市

  面積:405.15 km? (2003年12月31日)

  人口:973.878 (2004) 包括第二居住點:1.022.627 (2004)

  人口密度:2403人/km2(2004年)包括第二居住點:2.524人/km2 (2004, )

  海拔:37,5-118,04米

  郵政編碼:50xxx/51xxx

  地理位置:50°56'28"N 06°57'24"E

  機動車號牌識别碼: K

  行政編號:05 3 15 000

  UN/LOCODE :DE CGN

  總市長:DE CGN

  外國人口比例:18,3%

  年齡結構:0-18歲: 16,7?% 18-65歲: 66,7?%  65歲以上: 16,6?%

  

  基本概况

  一譯“科倫”。德國西部萊茵河畔名城和重工業城市。人口95.3萬(1983),僅次於柏林、漢堡和慕尼黑。公元前38年建爲古羅馬要塞。曾是漢薩同盟主要成員。因位居歐洲東西和南北交通要衝,中世紀時經濟已頗發達。十九世紀中葉後,隨魯爾煤田開發和鐵路修築,發展更迅速。巨大水陸交通樞紐,重要的河港。科隆-波恩航空站位於東南郊,市内有通往布魯塞爾、波恩等地的直昇飛機場。工業有軍工、冶金、機械、化學、制藥、煉油、紡織、食品等部門。全國重要褐煤産地之一,建有大火電站。全國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嚴重破壞。多古迹,如著名科隆大教堂(圓頂上的兩塔尖高達161米)、羅馬時代地下廣場等。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創辦《新萊茵報》。

  科隆還是一個以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聞名於世的城市。屹立在萊茵河邊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兩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教堂,它已成爲科隆市的象徵和遊客們向往的名勝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頂極目遠望,萊茵河猶如一條白色的鍛帶從旁飄過。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聖·彼德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後竣工。科隆大教堂包括五個殿堂和一個饒聖壇而建的帶有三個偏堂的回廊。聖壇還保持着初建時的模樣,這個聖壇是中世紀德國教堂中最大的聖壇,聖壇上的十字架也是歐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聖壇的兩則還排列着有104個座位的坐椅。在科隆,這座巨石建築物不僅是人們參觀遊覽的必去之地,同時它也是人們歇息、遊玩的地方。教堂内静謐、幽闇的氣氛同教堂外五彩繽紛、人聲鼎沸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堂前的廣場還是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的場所,每年的5-9月,每逢週末人們都要在此舉行民俗慶典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科隆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具魅力的古老教堂建築而聞名於世,同時它還是著名的展覽會名城,許多消費行業的國際性博覽會在此舉行,其中主要有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圖像博覽會、國際傢具博覽會等。如此衆多的展覽會每年都要吸引大批國内外客商的到來,它以成爲科隆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科隆是德國最大的大學城之一,市內共有85,183名入册的大學生,占市民總數的8.5%。科隆的外國人數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内有175,515名外國籍居民,占市民總數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國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長的多文化熔爐的傳統。科隆人素來以開放、自由和寬容著稱。

  科隆還以當地的「科隆啤酒」(K?lsch)聞名,K?lsch也是科隆方言,一句笑話説K?lsch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語言。科隆也是科隆香水或古龍水的發源地。

    

  歷史

  科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那時羅馬帝國正稱雄歐洲,皇帝奥古斯都派駙馬阿格裏帕揮師北進,扺達萊茵河邊,與河東爲數衆多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對峙。阿格裏帕招募盟友烏比爾部落到河西來建起軍營要塞,共同防守新開拓的邊地。這是公元前38年的事。又過了幾十年,營寨四周漸成街市。這時,阿格裏帕的外孫女,出生於此地的阿格裏皮娜登上了皇后寶座。她懇請皇帝把自己的故鄉昇格設市。公元50年,克勞鍬一世下詔,授予此地羅馬城市的權力,並定爲名爲科隆尼亞·克勞狄·阿拉·阿格裏皮内西姆。這市名雖長,却道出了城市的歷史淵源。科隆尼亞意爲羅馬人的拓居地,克勞狄是皇帝名,阿拉是烏比爾冲淡落的祭壇,阿格裏皮内西姆則是皇后名加詞尾變化而來。天長日久,這冗長的市名遂簡化爲科隆。羅馬時代是科隆歷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這裏商賈雲集,街市繁盛,城垣高磊,至今猶存的羅馬塔(Romerturm),就是那時城垣的一部分。

   中世紀是科隆的又一個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爲大主教駐地。此後,城池經幾度擴建,到12世紀時,今日科隆内城的規模就已經奠定。半圓形的城垣總長6公里,開有12座城門,現存3座,從中仍可窺見中古科隆城的雄偉氣勢。那時科隆有居民4萬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過當時的巴黎和倫敦。科隆的興盛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南北水路和東西大道的要衝,又是朝聖要道。舟楫車馬都從這裏經過,八方貨物也在這裏集散。科隆當時還有一個特權,即:所有途經科隆的貨物,都必須首先在該市展銷3天,才能繼續轉運。這對於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促進。隨着經濟勢力的增强,科隆的富商和手工業行會奪回了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統治者。科隆成爲帝國自由市和漢薩同盟的重要城邦。

  鐵與蒸汽機的時代爲科隆帶來了第三個興盛時期。1815年,科隆被並入普魯士。1839年,鐵路修到科隆,與河運聯成一氣。隨着魯爾煤田的開發和鐵路的延伸,科隆一躍而成近代的工商業都市。1876年,發明家奥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四衝程内燃機,轟動了各國工業界。從1917年到1933年,阿登納擔任科隆市長。在他的推動下,科隆建起了内外環緑化帶和博鑒會場設施,城市面貌大爲改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遭到猛烈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爲平地。戰後,科隆在廢墟上重建,這座歷盡滄桑的萊茵古城,如同灰燼中飛出的金鳳凰,又成爲一個興旺發達的現代化大城市。

  

  交通指引 

  1、國内交通

  (1)航空 

  展   德國航空公司Lufthanza(LH)在國内各大都市均有班機來往。國内綫應於半小時以前辦理,若路綫不熟,最好能提早1小時到機場。

  (2)鐵路 

  列車的種類有近郊列車Nahverkehr,快車Eilzug(E),特快車D-Schnellzug(D),國内主要都市特快車Intercity(IC),國際主要都市特快車International Intercity (IIC),歐洲國際快車Trains Europa Express(TEE)。通常車厢分吸煙區和不吸煙區。卧車分兩種,二等卧車僅有簡單床鋪,一等卧車則有房間。車厢均貼有出發時刻Abfahrt和到達時刻Aukunft。有些車厢會中途脱離而不到目的地,所以須特别注意車厢裏的標示。車站没有剪票口,上車才查票。列車啓動不響鈴聲,所以旅客要提高警惕。如果不願携帶大包行李,可另外購買行李票,待下車後憑存根領回行李。列車票價視距離而定,IC、IIC、TEE的快車票比較貴,而E、D的快車票和青少年專用的可通行歐洲16國的經濟票則較爲便宜。

  德國列車以IIC的速度最快,時速高達近300千米。車厢設備比法國的TGA更加豪華,頭等車厢有電視,座位很寬敞。其次是IC和TEE,德國列車相當準時,不可遲到。歐洲火車证適用於德國所有列車,但乘ICN夜車則須補車費。此外還有其他其他優惠,如乘各大城市的S-Bahn(即有軌電車,連接市區與近郊之間)、DB巴士(車上印有Bahn),浪漫之路和堡壘之路的旅行,搭乘KD(Koln-Dusseldorf)航運公司的遊船以及航運於萊茵河和摩澤爾河(Mosel)的客輪(乘快艇可享受半價優惠)都是免費的,地鐵(U-Bahn)除外。

  在德國坐火車,最好買集體票和往返票,這些票可以得到優惠。在旅遊季節,常常座無虚席,因此最好預定座位,否則上車後就可以找不到座位,要一直站到目的地。

  (3)公路 

  德國境内有十分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和四通八達的聯邦道路Bundesstrasse。道路標誌非常清楚,旅客們在獲得充分休息後不妨考慮租車旅行的方式,但需事先在本國取得國際駕駛執照。市内時速50千米,高速公路時速120~140千米。駕車時要係妥安全帶,不可亂鳴喇叭,超車應由左綫以策安全。

  2、州際交通:

  從法蘭克福乘坐IC特快,約2小時15分鐘後,可扺達科隆。這裏是鐵路交通樞紐,因而還有不少國際列車始發或到達,主要有通往比利時和荷蘭方向的國際列車。

  3、市内交通:

  科隆市内列車和地鐵都比較多,不過想觀光,步行足够了。另有觀光巴士,一次花費2小時,即可瀏覽全程。

  票價:23DM,5人以上發駛。

  時間:4-10月,10:00、11:00、14:00、15:00

  11-3月,11:00、14:00

  日票:10.50DM,24小時有效

  3日票:21DM,72小時有效

  小團體聯合票:10.50DM,5人以内。

  

  購物指南 

  1、特産

  花露水在法語中就是“科隆之水”的意思。拿破侖時代,駐科隆的法國兵回故鄉時,據説就是拿“科隆之水”送給妻子和戀人的。參觀完大教堂後來到廣場上,朝四面一望就能看到掛着4117招牌的商店。4117表示的是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店鋪。原店鋪在戰争中被燒燬,現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 

  在科隆想感受購物的樂趣,則必去“步行者天堂”的霍耶街(Hihestr)。那裏禁止車輛通行,因而您可以盡情地逛街。出了大教堂筆直向左走就是了。百貨商店、科隆香水專賣店、禮品商店、餐館等排滿街道兩側,非常熱鬧。

  2、休閒娱樂

  狂歡節

   在德國,最熱烈、最馳名、參加者最廣泛的傳統節日要算狂歡節。科隆是狂歡的三大慶祝中心之一(其他兩個是美因兹和杜塞爾多夫),每年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遊行活動。

  狂歡節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它隨復活節的早晚而定。復活節是紀念耶酥受刑死後三天復活的節日。它定在從春分(3月21日)起見到第一個滿月後遇到的第一個星期天,這樣它的日期就游移於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年年不同。復活節前有齋期,齋期前人們總要狂歡一番,這樣就産生了狂歡節。狂歡節大遊行定在復活節前48天,這一天一般在2月份或3月份,又叫玫瑰星期一。

  不過,早在頭一年的11月11日11點11分,科隆就宣佈進入狂歡的季節,人們稱之爲“第五季”。各種民間團體開始籌備慶祝活動。從新年初夕(12月31日)到狂歡節大遊行這一段時間内,科隆舉辦各種歡慶晚會和化裝舞會500多次,狂歡的氣氛一天濃似一天。人們還推選了科隆的狂歡節三星,即“王子”、“貞女”(由男士裝扮)、“農夫”,緊鑼密鼓地爲大遊行作最後的準備。

  從玫瑰星期一前的那個星期四開始,狂歡節進入高潮階段。星期四這一天是婦女狂歡日,婦女們統治科隆一天。平時舉止端莊的婦女,這天穿上奇裝异服,臉上抹得花花緑緑,結隊遊行,又跳又鬧。有的會給觀衆一個意想不到的親吻,有的會用剪刀去剪男士的領帶。有經驗的科隆人這一天都特意换上一條舊領帶。星期六和星期天,各街區舉行小範圍的遊行活動。

  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大遊行的日子終於盼到了。科隆沉浸在狂熱的節日氣氛裏,全城萬人空巷,人們都涌向街頭,早早在那裏等候長龍似的化裝遊行隊伍。來了!一隊隊穿着五顔六色的奇异服裝,戴着面具或畫着臉譜的隊伍,在樂隊的伴奏下,過來了。遊行者有的扮成馬戲團的小醜,有的扮成小猫狗熊,有的扮成荷槍的武夫,有的扮成仗劍的騎士,走走停停,唱唱舞舞,觀衆們也會隨着樂隊的節奏或唱或叫,似痴如狂情緒格外熱烈。遊行隊伍中穿插着各種花車彩車,緩緩行進,有的彩車上還竪着諷刺某些政治家的漫畫式造型,引得觀衆笑聲不止。彩車上的人們還不斷地向觀衆撒糖果。整整3個小時,糖果不停地撒呀,抛呀,有如天女散花。據説每次狂歡節要撒好幾十噸糖果,幾十萬人都能撿到幸福吉祥糖,誰撿得最多,誰最幸福……

  科隆的狂歡節大遊行,規模盛大,歷史久遠,從1823年始辦,形成傳統,聞名全德。許多外地人,甚至外國遊客都慕名專程而來,在科隆度過這使人一生難以忘懷的狂歡節。

  德國科隆室内樂團

  劇目簡介:該劇團成立於1923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帶有34位音樂家組成的用現代樂器演奏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古典交響樂團,正象倫敦一家著名的報紙在1937年所評論的“一個精緻而偉大的樂團。

  自1964年赫爾穆特·米勒·布吕克擔任該團指揮和藝術總監之後,該團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新突破。米勒·布吕克這位音樂奇才深入研究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演奏方式,爲讓人們在現代音樂大廳中生動、完美的聆聽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音樂,突破了巴洛克時期音樂演奏的局限性,運用現代樂器的優勢,逐漸地開闢出一個音樂表演的新天地。

  60年代末,米勒·布吕克在維也納用古典樂器録制了海頓的作品而名噪一時。1976年創辦了“森島之春”國際古典音樂節。1988—1998年開始用現代樂器演奏新系列“古典大師名曲精選”。出版了700餘張CD和唱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古典系列唱片集,經過著名的Naxos音響公司的全球公司推售,他們在科隆音樂廳、維也納王子劇院等著名劇院的演出已滿譽全球。今年該團表演的泰勒曼“塔姆斯塔特序曲”獲得嘎納古典音樂系列18世紀交響樂“金唱片奬”的殊榮。

  米勒·布吕克先生是中國人民的一位好朋友,曾率該團參加過中國藝術節,相信此次中國之行將會贏得更多的中國朋友。

  3、美食名吃 

  當地學生經常用來約會的Papa Joses Bier Salon

  在緊接着市政廳大樓的背後,離大教堂也很近。店堂内經常播放着2~3種自動風琴的音樂,有時有現場樂隊演奏。餐桌是用縫紉機臺改裝成的。窗外的石板路街道和昏黄的街燈讓您猜測:戰前的德國小酒館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Früh餐廳裏的香腸 

  位於與車站相反方向的Am Hof街上,正對着大教堂。店内出售各式各樣的香腸。有一種向您特别推薦的是名爲施拉哈特普拉梯的套腸,價格稍貴,但其中用猪血和猪油制成的香腸特别美味。

  坐在咖啡館Cafe Reichard的陽臺上可以邊觀賞街景邊休息

  用大塊大理石作室内裝飾的Cafe Reichard算得上科隆第一漂亮的咖啡屋。而且食品單個,有各種蛋糕小點心,内容十分豐富。特别是一種德國特製的蛋糕卷,名爲薄姆克漢,堪稱絶品。地處大教堂前面,門口搭有像温室一樣的陽臺,一看就知道。

  教堂跟前的Alt Koln

  外壁上裝飾着一口古鐘,很容易找到。把古老的烹調用具作了室内裝飾,可謂别出心裁。有的座位設在葡萄酒桶内。一種叫H?骮msche的煮腌肉(猪腿肉)非常好吃,特向您推薦。不過量很大,一份足够兩個女孩子吃。

  4、移步换景

  科隆城市古老,勝迹衆多,風景優美。歷代詩人爲它寫下不少贊美的詩篇,人們還傳着“没到科隆即没到過德國”的説法。

  科隆市區地跨萊茵河兩岸,但它的核心,也就是内城,坐落在萊茵河西岸。名勝古迹和繁華商業區大多集中在這裏。科隆大教堂是内城的中心,附近交通繁忙,小汽車和公共汽車川流不息。10多年前,科隆人建了個教堂平臺,使這座建築物與嘈雜的交通相隔離。由此形成的教堂廣場已成爲當地人和旅遊者的聚會中心。這裏可以看到滑旱冰的青少年在寬廣的場地上繞圈,馬路畫家在地上用彩色粉筆臨摹名畫,還可以經常看到一些水平不低的音樂愛好者自發地爲人們演奏。

  5、景點列表:

  科隆大教堂羅馬博物館市政府

  科隆的美術館安托尼特教堂巧克力博物館

  注意事項 

  關於旅遊諮詢:

  科隆的旅遊諮詢處位於大教堂右側的大樓一層。

  電話:2213345

  傳真:2213320

  諮詢時間:5-10月周一至周六 8:00-22:30  周日、節日 9:30-19:00

  11-4月周一至周六 8:00-21:00   周日、節日 9:30-19:00

  收費:旅館預定手續費5-6DM/人

  關於電話:

  科隆的電話區號爲0221。

  手機通訊在科隆的信號接收較好。

  關於急救:

  這裏的應急電話:110-報警;112—火警及急救

  科隆大教堂介紹

  科隆大教堂和它的157米的兩個尖頂已經成爲科隆這個城市最著名的標誌,而且也是衆所周知的德國建築的紀念碑。

  這座德國最大的教堂整整花費了632年才建成。提起哥特式教堂,法國人一定會説“巴黎聖母院才是正宗”。但擁有科隆大教堂的德國人對此不屑一顧。因爲要從哥特式建築的主旨上講,科隆大教堂的尖尖的高高的屋頂給人留下的印象更深一些,其“哥特味”也更濃一些。其實,無論巴黎聖母院還是科隆大教堂,乃至英國人引以爲榮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其風格樣式各有千秋,難分伯仲。相比之下,由16萬噸石頭堆積而成的如同石笋般林立的科隆大教堂,從奠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規模,其中所藴涵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是其他建築所無法比擬的。這也才是科隆大教堂留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公元1248年8月15日,科隆地區主教康拉德·馮·霍施塔登在聖母昇天節這天爲大教堂動工舉行了奠基儀式,這標誌着一個時代的開始。2.5萬名市民期待已久的時刻到來了,在這個德國當時最大的城市里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富人捐錢,窮人出力,藝術家貢獻智慧,統治者全力支持。

  科隆大教堂的整個建築時間跨越了近五個世紀。最初的工程是從1248年到1322年的唱詩堂封頂。前期工程耗資巨大,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簡直難以想象。雙頂教堂高達44米,且直上直下,既要保证底座地基的穩固,又要體現哥特式建築所獨具的垂直綫性的效果。據説,當時的人們竟然是先修建直聳入雲的柱子,再在其上安裝木制起重機,最終實際“高空作業”。今日的人們已無緣看到那空中樓閣般的脚手架,但僅從它長達14米的中跨就可想見這個類似細長稜椎形的建築物是如何拔地而起的了。木匠、泥瓦匠、石匠、搬運工乃至各種後勤人員日夜不停地加緊工期。夏天,他們趁着天亮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冬天也要干七八個小時。有的工人三頓飯都在“天上”吃,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打地基、修立柱、吊樑等相對容易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最艱巨的任務便是封頂了。人們首先在地上澆鑄屋頂平臺,然後再將其吊至近60米的高空——爲了减少重量和節省石料,木匠們和泥瓦匠們合作制成了木石結合的屋頂。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擔心“纖細”的立柱是否能代替承重墻將屋頂托住,并且依照節省和美觀的原則,立柱上的許多石料被抽空,建成了玻璃隔屏。44米高的屋頂如果出現塌方,其後果不堪設想。好在建教堂不是搭積木,聰明的設計師利用了羅馬式大教堂建築中的拱門設計,創造了有尖角的拱門、肋形拱頂和飛拱,幫助立柱共同支撑穹隆式吊頂——這也便是哥特式建築的精髓之所在。在科隆大教堂裏,每一根主柱周圍都有拱墻相對應,通常是五拱,也有三拱和七拱。

  盡管條件艱苦,工期緊張,但設計師們並没有絲毫馬虎、在不具備現代幾何學和力學知識的前提下,對於每一個細節部分,設計師們都反復研究,邊試驗邊建造。甚至在没有統一的尺寸標準的情况下,那些不知名的偉大的建築師們索性親自去搭建模型和製造實物,爲的是一次成功。在工程進展到了後期階段,由於經費緊張再加上地區主教之間争權奪利,許多參與施工的人幾乎就是靠着一個堅定的信念去完成本職工作的——他們篤信上帝,希望能造一座人間天堂請求上帝的賜福。1322年,地區主教海因裏希·馮·維思伯格主持唱詩堂封頂儀式,科隆大教堂工程正式告一段落。

  今天我們看到的雙塔可不是中世紀的産物。現在高達157.38米的大教堂完成於1880年10月15日。這其間科隆大教堂曾經歷過長達近600年的停工期。15世紀初,人們曾試圖在原教堂的南面并排修一座教堂(南堂),但58米高的建築未蓋成便倒塌了,只剩下一臺架在立柱上的木制起重機孤零零地成爲了科隆市的標誌。

  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帝國强盛,財力雄厚。科隆大教堂未盡的工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德國人極欲表現自己的强國地位,下定决心在原教堂基礎上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教堂。早在此前,包括大文豪歌德在内的許多名人就提出重建大教堂的想法。到了1864年,科隆市發行彩票籌集資金直到1880年正式落成,科隆大教堂一層又一層地加高,一間又一間地加寬,形成了今日由兩座“高塔”爲主門。内部呈“十字心”爲主體的建築群。

  二戰後期,大教堂受到了破壞。戰争結束後,康拉德·阿登納總理對於家鄉科隆情有獨鐘,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焕然一新。現在的科隆人對於兩位“康拉德”——1248年的主教和1948年的總理的貢獻推崇備至,而後者除了使科隆大教堂重現輝煌之外,還一手締造了今日的新德國。

  科隆大教堂内也是寶物多多。最著名是重達24噸的大擺鐘和一個中世紀的黄金匣——三王龕。大擺鐘是世界各地教堂中的“巨無霸”,而三王龕則是由黄金、寶石和珍稀飾品組合而成的“寶中寶”。“三王龕”是因耶穌的故事而得名。傳説耶穌降生時,有東方三博士前來朝聖,顯示他是基督。第二次顯靈是耶穌受洗時,聖靈鴿子落在他頭上,標誌着他是上帝之子。第三次是他參加一次婚宴把水變成酒,體現了他的“神力”。科隆大教堂還有許多關於“三聖節”故事的彩色玻璃和壁畫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波恩

   德國歷史古城波恩,位於萊茵河中游兩岸,北距科隆市21公里,扼萊茵河上游山地和下游平原的咽喉,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爲戰略要地。 人口29.1萬(1986)。公元一世紀時爲古羅馬要塞。十三至十八世紀曾是科隆選帝侯國的都城。1949年9月成爲聯邦德國臨時首都。1957-1991年爲正式首都。現爲德國政府所在地(正式首都改在柏林)。水陸交通孔道,鐵路要站,建有地下鐵道。河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工業,有有色冶金、電訊設備、建築材料、傢具、樂器、食品等部門。印刷、出版業中心之一。三分之二工業建於郊區。市内多博物館、文化機構、公園和古建築。波恩大學創建於1786年,馬克思曾在此學習( 1835-1836)。音樂家貝多芬誕生地,其故居已闢爲博物館。郊區盛産蔬菜、水果,森林和公園占全市面積三分之一。

  波恩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公元1世紀初,羅馬軍團曾在這裏設立兵營,因此,“波恩”意爲“兵營”。13世紀至18世紀,作爲科隆選帝侯國(即有權選舉帝王的侯國)的首府長達500年之久。曾經一度被法國佔領,於1815年並入普魯士。1949年9月成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1990年10月德國實現統一後,於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做出决定,在4至10年内將議會和政府由波恩逐步遷往柏林。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波恩這座城市幾經風霜,市内的一些古老建築,曾經多次毁於戰火,每次都被重新修建。波恩市政廳是一座巴羅克式建築,建於700年以前,墻上浮雕金光閃耀,樓面古檏大方,曾經兩次遭到戰争嚴重破壞,每次戰後都及時進行修復。波恩是歐洲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建於1786年的波恩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校舍主樓是普魯士時期的宫殿式建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馬克思和著名詩人海涅都曾在這裏學習過。坐落在市中心的大教堂,建於1050年左右,頂端爲96米高的方形塔,被視爲波恩的象徵。坐落在哥德斯山頂的哥德斯堡,是歐洲著名的古建築。波恩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許多古老建築在重新修繕後被闢爲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從而得到充分利用。音樂家貝多芬於1770年誕生於波恩市中心的一幢房子裏,並在這幢房子裏生活了22年,1889年將他的故居闢爲博物館,館内陳列着貝多芬當年的手稿、文獻及樂器等。著名的亞歷山大·科林博物館裏收藏的於1856年在杜塞爾多夫的尼安德特河附近的洞穴裏發現的尼安德特人頭蓋骨,被鑒定爲是生存於一二十萬年以前、介於猿人和新人之間的古人,成爲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進入波恩市,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城市异常清新、寧静,没有那些大城市常有的嘈雜和車多人擁的現象。漫步市區,到處都可以見到鬱鬱葱葱的樹木、絢麗繽紛的花艸。波恩市人口30多萬,全市擁有大小公園、街心公園達1200多個,占地面積490多萬平方米。市區周圍是大片森林,覆蓋面積達4000多萬平方米,從飛機上俯視,全城被一片緑色的海洋所包圍。這些園地、森林占全市總面積的1/3以上,平均每個市民佔有公園緑地17平方米,森林140平方米。波恩是歐洲緑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冬季芳草不衰,春季姹紫嫣紅,被譽爲“緑色的城市”。

  波恩市最大的萊茵濱草公園,位於萊茵河畔、阿登納大橋旁,占地面積160萬平方米,幾乎相當於波恩老城繁華鬧市區的面積。公園中心是一個人造湖泊,碧緑的湖水映着蔚藍的天空,湖岸四周是大片草坪。緑色草坪上,井然有序地點綴着色彩艷麗的鬱金香花圃和高高聳立的飛檐亭閣,瀝青路面小道縱横交錯。公園内有一個小花園,木頭房屋,石頭尖塔,雕刻木門,簡易竹籬,樣樣精巧别致,加上清清的泉水從亂石中順勢流下,水聲潺潺,呈現一派東方園林情調。

  波恩市區延伸在萊茵河谷地段,萊茵河東西兩側綿延起伏的丘陵地區被大面積森林所覆蓋,同住宅區相連的地方也是遍植樹木和草坪,整個市區的空氣顯得特别清新。爲了給市民提供更多的幽静環境,林區鋪設有曲徑小路,人們可以在這裏悠閒地散步和休息。萊茵河西岸有一條長達20多公里的林蔭小道,這一帶是波恩最長的步行區。步行區依山臨水,風光秀麗,每逢節假日,遊人川流不息。人們除了步行休息外,還可以隨時從附近的渡口處登上遊艇,飽覽萊茵河兩岸秀麗的景色。 

  在波恩居民住宅區,家家房前屋後都種樹木花艸,陽臺和窗户上擺滿了一盆盆的鮮花。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帶有屋頂花園的住宅建築群,這些建築物造型美觀、工藝考究,再加上四季不謝的名貴花木,形成一座座空中花園。 

  

  萊比錫

  德國薩克森州城市。位於萊比錫谷地中央,魏斯埃爾斯特河、普萊瑟河及帕斯河的匯流處,其中魏斯埃爾斯特河流經市内。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約56萬。1015年作爲要塞首載於史册。1160年建市。地處歐洲重要商路之上,中世紀起即成爲商業中心,20世紀初成爲國際貿易中心。工業以機械製造爲主,染料及橡膠生産興盛。印刷出版業淵源甚早 ,1481年第一本活字排版的書在此問世 ,500 多年來一直是德國印刷出版業中心。市内書店林立,素有書城之稱。手套及樂器製造業久負盛名。交通發達,爲鐵路樞紐。爲科學文化名城,設有卡爾·馬克思大學及音樂、戲劇、美術、體育等學院和薩克森科學院、地理與大地生態學研究所等。擁有各類圖書館 250個 ,其中有歐洲最大的教育圖書館科曼尼斯圖書館。具有800多年曆史的萊比錫國際博覽會每年春 、秋兩季舉行。市内德意志哥特式的古建築保存完好。街道呈環形-輻射狀結構。

  萊比錫 (德語:Leipzig; 索布語/波蘭語:Lipzk) 是德國薩克森州最大的城市,德國東部的第二大城市。位於薩克森州萊比錫盆地中心。它的古稱是Lipsia或Lipzk,來源於斯拉夫語Липа,意思是“酸橙樹”或“椴樹”。歌德稱它爲“小巴黎”。

  在1015年的一個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萊比錫城堡”的名字。1165年這裏建立了一個市場。這個日期現在被認爲城市的建城日,以後每年都要舉行兩次大的商業性集會;1268頒發的特許狀,使萊比錫集市更加規範化,成爲博覽會的雛形。

  1409年,萊比錫大學成立,萊比錫開始了成爲出版業中心的的發展歷程,此後又成爲1912年建立的德國國家圖書館的所在地。從1497年起萊比錫被允許開展博覽會。150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下詔,規定萊比錫周圍15德裏的範圍内享有集市優先權。從此萊比錫的貿易集市地位日益突出,最終發展成今日世界聞名的博覽會之城。萊比錫圖書博覽會是世界最大的圖書交易及博覽會之一。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於1723年至1750年在萊比錫的聖托馬斯教堂工作。

  1813年,萊比錫成爲拿破侖戰争中著名的萊比錫戰役(又稱“民族戰役”)的主戰場,拿破侖的軍隊被普魯士,奥地利和俄國的聯軍擊敗。爲紀念這次戰役100週年,德國於1913年建立了“民族之戰紀念碑”(de:V?lkerschlachtdenkmal)

  萊比錫曾經是德國第一條長途鐵路的終點站,該鐵路建於1838年,從萊比錫到薩克森首府德累斯頓),萊比錫後來成爲中歐鐵路運中的重要樞紐。萊比錫車站的建築也享有聲譽,現在已成爲歐洲最大的客運車站。

  1863年,斐迪南·拉薩爾在萊比錫成立了德國的第一個工人政黨——全德工人聯合會(Allgemeiner Deutscher Arbeiterverein)。1920年代,法本化學康採恩在萊比錫附近的洛伊納(de:Leuna)建立了龐大的化學及石油工業綜合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萊比錫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1945年4月20日被美軍第60步兵師佔領。

  從1952年到1990年,萊比錫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萊比錫專區的首府。1989年爆發了針對昂納克政權大規模的群衆抗議活動。德國統一後,萊比錫發展十分迅速,現在居民已超過五十萬。

  萊比錫是申請主辦2012年奥運會的城市之一。

  

  名勝

  萊比錫老市政廳老市政廳:最初建於1556年,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毁,現存者爲戰後重建。内部現爲萊比錫歷史博物館對公衆開放。

  德意志圖書館:建於1913年,收藏自那時以來的全部德文書籍,現藏書超過800萬册。

  托馬斯教堂:該教堂以巴赫精心培養的托馬斯合唱團及巴赫的指揮而聞名。1723年-1750年,巴赫在此擔任管風琴師兼合唱指揮。他創作的《馬太受難曲》等名曲均在這裏首演。

  巴赫博物館:展品有巴赫的樂譜手稿和當時的樂器。

  格拉西博物館:也稱樂器博物館,是建於1925-1929年間的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含3家博物館,展品有3000件16到19世紀的樂器。

  尼古拉教堂:是萊比錫最大的教堂。初建於1165年,是羅馬式和後期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教堂内椰樹狀的巨柱和天花板充滿濃郁的异國風情。1989年前民主德國的革命發源於此。

  新音樂廳:著名的萊比錫音樂廳交響樂團就設在這裏,1981年落成。

  印刷與藝術博物館:原爲帝國法院裁判所,展品有2700幅油畫和750件雕塑。涉及到的作家有倫勃朗、魯本斯和丢勒等名家。

  

  交通

  市内交通有軌電車(Strassenbahn)、公共汽車(Bus)、城郊列車(S-Bahn)等。主頁

  

  經濟

  萊比錫以機械製造業 展會業 印刷爲主。

  2002年後,保時捷(Porsche)和寶馬(BMW)這2大汽車業巨頭將工廠遷入萊比錫。

  

  博覽會之城——萊比錫

  萊比錫是德國的著名城市,北距柏林165公里。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約60萬。

  萊比錫街頭萊比錫地處中歐交通要道,早在中世紀就是東西方貿易中心。1170年開始出現商業性的集市,這便是萊比錫博覽會的前身。15世紀,萊比錫博覽會已成爲歐洲各國商品交换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博覽會的大部分設施被毁,商品交流一度停頓。戰後在1946年又恢復舉辦。萊比錫博覽會的展室面積共達35萬平方米,每年舉辦兩次:3月份的春季博覽會,以工業産品和綜合性産品爲主;9月份的秋季博覽會,重點展出輕工業品和各種消費品。

  萊比錫還是一個有名的“書城”。早在15世紀初,這裏已是德語地區的出版印刷中心。現在,萊比錫已有100多家設備精良的印刷廠,印刷質量舉世聞名。在全市60多萬居民中,從事印刷業的職工就達二三萬人。自1914年以來,萊比錫每年定期舉行國際書籍展覽會。國際書展在市中心展覽大厦舉行,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書商和出版社都雲集於此,參加展出。

  萊比錫的居民酷愛音樂,差不多都會拉小提琴等樂器。這裏是德國音樂會的發源地。

  “萊比錫”一詞在古斯拉夫語中,意思是“種有菩提樹的地方”。市區,郊外,濃郁的菩提樹處處可見。每當鮮花盛開季節,滿城花香陣陣,沁人心脾。除國際博覽會外,城内還有古皇宫、列寧舊居、季米特洛夫博物館、萊比錫動物園等名勝古迹。

  慕尼黑

  慕尼黑(德文:München,英文:Munich),是德國巴伐利亞自由州的首府,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人口130萬(市區人口30萬),僅次於柏林和漢堡,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是德國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時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檏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中文譯名其實源自該城的英文名Munich。

  人口: 130萬(市區人口30萬) 人口密度:4,070人/平方公里

  海拔: 530m 郵政編碼:D-80000-D-81929

  德國電話區號:(0049)089   車牌號:M

  地理: 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是巴伐利亞自由州的首府,慕尼黑距離阿爾卑斯山北側約45公里,海拔在+579米到+482米之間。多瑙河的支流伊薩爾河沿西南-西北方向從城中穿過,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綿延13.7公里,德意志博物館坐落在其中一座小島上,城内的衆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慕尼黑平均氣温爲10.6度,夏季最高氣温可達35度左右,冬季最低氣温可達零下25度。

  歷史:慕尼黑在德語中有“僧侣之地”之義,早先只有一個默默無聞的修道院;1158年,新橋架起,一個新的集鎮誕生了,就是其雛形;1255年,慕尼黑成爲小邦首邑,後來更成爲拜恩公國的都城;14世紀初,路易四世以慕尼黑爲帝都,奠定了老城的規模;1806年,拜恩成爲王國,慕尼黑也昇格爲王都,19世紀慕尼黑蓬勃發展,人口由5萬增加到50萬;1871年德國統一,仍然作爲王都直到1918年;二戰後期間,慕尼黑許多地方被夷爲平地;二戰後,古建築按原貌重建,且大量新建,成爲德國南部最大的城市。 

  經濟:慕尼黑是德國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是德國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有近百家跨國公司的總部坐落在慕尼黑。其中著名的有安聯保險和慕尼黑再保險、寶馬汽車、西門子和英飛凌科技等。此外,麥當勞、微軟、思科等跨國公司的歐洲總部也設在慕尼黑。

  教育: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歌德學院等學院組織的總部均設立在慕尼黑。慕尼黑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均是世界著名的學府。

  藝術:慕尼黑是著名作曲家、指揮家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誕生地,全市有20多座歌劇院、劇院,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城。建於19世紀初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一流的歌劇院。?老繪畫陳列館,收藏有德國、比利時名畫家的作品,是世界6大畫館之一。州立現代藝術陳列館,因收藏畢加索等大師的作品而飲譽世界。

  體育:1972年,第20届奥林匹克運動會在設計獨特的奥林匹亞體育場舉行,在那届奥運會上,發生了9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恐怖分子殺害的嚴重政治恐怖事件,史稱“慕尼黑慘案”。?全新的安聯球場已施工完成。它是一座專業足球場,也是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地點。這座球場是德甲勁旅拜仁慕尼黑和德乙球隊慕尼黑1860足球隊的共同主場。

  建築:作爲歷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許多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築,例如新市政廳、聖母大教堂、老彼德教堂和聖馬可大教堂,它們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同時,慕尼黑也有許多現代建築,寶馬公司總部和奥林匹亞體育場就是其杰出的代表。

  博物館:慕尼黑全市大約有50個公共博物館和收藏館。其中位於伊薩河博物館島的德意志博物館建於1925年,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科學和技術博物館,每年接待超過一百萬遊客,另有分館航空航天博物館和交通博物館。

  傳統:巴伐利亞是德國一個比較保守的州,作爲其首府的慕尼黑,人們的生活則具有傳統保守和現代開放的兩面性。慕尼黑盛産啤酒,飲用量爲世界第一,因此慕尼黑有“啤酒之都”的稱號。巴伐利亞地方特色的食品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Brezel烤麵包圈、烤猪肘子配酸菜、香腸等。

  景點:

  瑪麗恩廣場(Marienplatz):慕尼黑古城區的中心點。每天早上1l時,爲了争睹新市政廳鐘樓上的壁鐘(Glockenspiel)表演,瑪麗恩廣場必定擠滿了觀光客;公元1904年修建的壁鐘表演,其内容是公元l568年一位侯爵婚禮的故事。在這裏傳統的慕尼黑午餐包括白色的香腸(Weisswurst)加甜芥末醬、Brezel麵包(當地人稱爲Brezn,一種細鹽在上面的紐結狀麵包。作者注:中國留學生常稱其爲八字面包,是何原因您見了就知道了)。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由1867年動工至1908年才建成的新市政廳,乃新歌德式風格的建築物。鐘樓上有活動音樂木偶表演,跟真人一樣大小。表演時間爲每日(十一月一日除外)11:00及12:00,遊客也可坐電梯到高85米的塔頂參觀。開放時間爲一至五9:00-19:00,星期六、日及假期10:00-19:00,費用爲1.5歐元。

  聖母教堂(Fraukirche):這幢歌德式設計的教堂,共有兩座高98米及100米類似半個洋葱的塔樓,成爲慕尼黑市中心的標誌。登上南塔,慕尼黑的市容更一覽無遺(開放時間爲四至十月,一至四,7:00-19:00,星期五7:00-18:00,星期日及公衆假期休息,費用約1歐元)。

  慕尼黑啤酒屋(Hofbruehaus):由老宫廷(AlterHof)向東走,可以走到一處叫做Platzl的廣場。這裏也是觀光客最愛聚集的地方,可能僅次於瑪麗恩廣場吧!所以有人就稱此處爲小廣場(Der kleine Platz)。這裏所以會受到觀光客喜愛的一大原因是皇家啤酒屋。自1644年啤酒屋便一直廣受歡迎,至今仍以啤酒、菜肴、遊客、地道音樂、豪飲作樂的氣氛,以及當地人所穿的短皮褲(Lederhosen)等馳名於世。皇家啤酒屋大大的有名,其與一般德國餐館相比,或是因爲人多吵雜、擁擠而充滿南部粗豪熱情的感覺。

  奥林匹克公園(Olympiapark):這是1972年奥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場地,建築設計極富現代感,其主館可容納八萬觀衆(開放時間9:00-16:30,公園四周免費進入,參觀體育場費用約1.5元)。(作者注:建議登上公園内的電視塔,不僅慕尼黑全景盡收眼底,旁邊寶馬總部樓頂的巨大寶馬標誌才能看得清,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離慕尼黑僅百來公里的阿爾卑斯山脈)

  寶馬汽車博物館(BMW Museum):寶馬汽車(BMW)的總部位於奥林匹克會場旁邊,其博物館便設在總部之旁,非常值得參觀。可讓遊客更加瞭解這名牌汽車廠的發展史和科技水平。(開放時間爲一至六9:00-17:00,星期日及公衆假期16:00,費用約3歐元)。

  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擁有55,000平方米展覽場地,乃全世界最大的自然科學及工業技術博物館。展覽内容十分豐富,包括採礦場探險、星空世界等等三十多項,令人目不暇給。(開放時間爲一至日9:00-17:00,費用約6歐元)

  (作者注:極力推薦,從没見過這麽好玩的博物館。和盧浮宫,大英博物館那樣濃重的歷史氣息不同,德意志博物館完全是向你展示各行各業歷史和現狀的互動式博物館,我在裏面玩了兩個週末,還是意尤未盡)

  寧芬堡宫(Schloss Nymphenburg):位於城市的西北端,建於1664至1728年,是一座輝煌的巴洛克宫殿。中間一座稱爲石堂Steinener Saal,有美麗的天花壁畫及洛可可裝飾。南翼有美人畫廊(Gallery of Beauty),共有36位美女。

  英國公園(Englischer Garten):慕尼黑最大公園,位於伊薩爾河畔,連綿數裏,占地達350公頃。大約是由於園林營造上傚法英國,草地開闊,小徑蜿蜒,順應自然,極少人工雕鑿,因此起名英國公園。園中草坪濃緑,林蔭密佈,歡樂的野鴨與人同在小河中嬉水,嫵媚的天鵝與人同在草坪上沐浴陽光。園内有個古檏的樓閣式五層木塔,檐端懸掛着小鐘,起名中國塔,建於200年前。不過這座塔,只能説是有點像,但又不太像。那時歐洲人向往東方藝術,大概是半憑傳説,半憑想象造出了這樣一座塔。英國公園裏有一個世界著名的天體日光浴場,在一條名叫冰河的小河邊.河水特别凉,人們曬得身上冒油,便跳進河去暢遊一番,再爬上來接着曬。河邊有大片的緑草地,在那裏,如果誰穿着衣服,便會被視做异類.必須脱光衣服才能進去。那邊有一條小路,人稱遊客之路,很多人都想看看這天體浴場,但又不敢脱光了進去,只好偷偷地從那邊走過,手裏拿着地圖,裝扮成遊客模樣。

  美術館區(Pinakothek):位於慕尼黑市中心,慕尼黑工大旁邊的舊美術館(Alte Pinakothek)、新美術館(Neue Pinakothek)和現代美術館(Pinakothek der Moderne)彼此相鄰,搆成了一美術館建築群。這裏收藏的藝術品從中世紀直到當代,其中有很多世界大師的作品。

  慕尼黑旅遊中心:Sendlinger Strasse 1Tel.: 49 89 233 03 00

  另外,可以將慕尼黑作爲中心遊覽附近的許多著名景區,如BERCHTESGADEN(德國國家公園,當年希特勒鷹巢所在地),新天鵝堡,德國最高峰楚格峰,浪漫大道上的奥格斯堡,以及湖區衆多漂亮的山山水水。到奥地利的薩爾兹堡坐火車也只要一個多小時。

  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原文意思爲“10月節”,源於1810年巴伐利亞邦的王儲路德維希大婚,王府與民衆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當時正是啤酒花豐收時節,飲酒、唱歌、跳舞就是最主要的表現歡樂方式。啤酒節的第一天早上,身穿傳統服裝的德國各邦代表及其它國家的遊行隊伍聚在一起,由慕尼黑市長與酒廠老闆帶領遊行至主要的舉辦場地─特蕾莎廣場(Theresienwiese),那裏架設起數座巨型帳篷,裏面擺滿各廠牌的啤酒供人暢飲。

  節日開始那天,慕尼黑市市長同啤酒廠的廠主們一起乘坐着被裝扮一新的馬車,在護衛隊的簇擁下,浩浩盪盪地進入廣場。在開幕儀式上,隨着12響禮砲的輟鳴,市長打開啤酒桶的蓋子,啤酒節就此宣告開始。這時,數百個賣酒的攤位,早已坐滿了迫不及待的飲客。儀式一過,穿著德國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立即將新鮮的啤酒用容積達一昇的單耳大杯盛好並送到飲客面前。這些貌似嬌弱的女服務員,每只手各持四五個酒杯,健步如飛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帳篷里人聲鼎沸,人們開懷痛飲,當地大酒廠的遊行隊伍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爲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爲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平常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原則性强,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入夜,在被燈光點綴得如同白晝的廣場上,各種歌舞、遊藝、小喫應有盡有。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10點半爲止。每年有數百萬來自於德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參加啤酒節的慶祝活動。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他們“狂飲”的程度,光從數據上就另人喫驚,這場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根據慕尼黑觀光事務當局的統計,此節慶每年都吸引了超過多達六百萬名的觀光客,平均吃掉20萬條香腸、60萬只烤鷄並喝掉足足600萬公昇的啤酒。爲期2周的德國啤酒節(Oktoberfest),德國人就喝盡、吃盡總數13,528千剋的食物,這個量可是够一個人足足吃10年。去年2003年就約有600萬人擠進約31公頃大草地上的14座帳篷裏,飲盡約570萬公昇(一百五十萬加侖)的德國啤酒。而在特蕾莎廣場上的所有的啤酒大棚都是臨時搭建的,每個大棚都有2000平方公尺左右,都有獨立的舞臺和啤酒銷售櫃檯。人們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着舉世聞名的德國啤酒和具有當地特色的烤猪腿,除了喝酒之外,街頭張燈結綵,市内7家大酒廠組成的遊行隊伍也紛紛上街載歌載舞。

  啤酒節上還有許多民俗活動,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游樂設施,如旋轉馬與摩天輪等。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10點半,這時樂隊齊奏催促人們回家的曲子,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活動則在晚上11時結束,可是不少遊客却還是意猶末盡,留連忘返,許多人仍會轉戰至通宵開放的酒館續飲。走近慕尼黑啤酒棚的會場中,會看到十餘座由各家知名啤酒公司及餐廳合開的大型啤酒屋帳篷(Beer tent),而雖名爲帳蓬但每個帳棚都宛如小巨蛋,因爲工程浩大跟蓋房子没兩樣,爲容納每晚數千至數萬人,各家啤酒屋可是挖盡了心思來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從7月中就開始撘建巨型棚子,而棚内外,都布置得各具特色。

  十幾個啤酒棚共可容納9萬多個座位,每個啤酒生産商會在帳篷内展示屬於他們的啤酒,大家在啤酒棚内唱歌、跳舞,吃烤鷄、烤魚及巨無霸德國麵包Pret-zel,另外有不少的啤酒棚裏也設有樂隊表演的舞臺,每晚都會有樂團表演一些耳熟能詳的德國歌曲,還有身着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傳統的歌舞。

  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啤酒棚外許多各式各樣適合全家大小玩樂的游樂設施,如旋轉木馬、海盗船、旋.轉啤酒筒、大型摩天輪、旋轉秋千、過山車、鬼屋等游樂設,還有提供遊客德國美食的小攤位,好讓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會在啤酒節玩得開開心心!除此之外,到了夜晚,五光十色的燈光,照亮了整個會場,更能感受慕尼黑越夜越美麗,而巨型的摩天輪,則是俯瞰啤酒節會場的最佳地點。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