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江文化的喉舌與龍頭——《鬱南:南江文化論壇》前言



  編 者

  2008年2月24日至2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和廣東省鬱南縣委、縣政府,聯合在廣州、鬱南舉辦了“鬱南:南江文化論壇”。來自北京、安徽、武漢、香港、澳門和本省的專家、學者、教授、記者近50人與會,雲浮市和鬱南縣有關部門和鄉鎮領導近百人列席了論壇。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觀看了鬱南的古文物和書畫攝影展覽,考察了鄉鎮文化龢民俗風情,沐浴“南江古韵”,感受山區氣息,心曠神怡,印象深刻。論壇收到論文30餘篇,作者均在會上暢抒己見,積極發言,盛况熱烈。本書主要是這次論壇所收論文和發言的匯集。爲使讀者更清楚瞭解南江文化的來龍去脈,特將有關南江文化的歷史和現代資料,以及國内外媒體對論壇的相關報導,也一並匯編於本書。

  這次論壇,是2004年珠江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在粤西地區發現和提出南江文化帶以來,首次進行全國性跨境性的學術論证。與會專家學者,各以自身的學術所長和理論造詣,分别從文化學、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語言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建築學、旅遊學、規劃學等,多學科、全方位地對南江文化進行了認真翔實的研討,充分肯定和證實南江文化帶是粤西的客觀存在,是有其特定産生的人文和地理條件、發展的歷程和歷史、獨特的形態與特質、豐富的内涵和風采的,在粤西和嶺南的歷史發展中是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它是嶺南本土文化——百越文化遺存較多的文化板塊,是貫通和交匯中原文化、嶺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文化長廊;它是以四龍競珠和珠光四射爲特色的珠江文化中不可忽缺的組成部分,是“茫茫九派流中國”的中華多元一體文化中的有機一“元”。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中,它更具有并發揮出新的活力,在建設文化大省和泛珠三角(9+2)區域合作中發揮着積極作用。所以,發現、研究和弘揚南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這次論壇,還對鬱南縣如何發揮南江文化的傳統和優勢,促進本地經濟、旅遊和文化的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經驗,出謀獻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這次論壇,是在一年一度的“南江文化藝術節”活動期間同時舉行的,是將鑄造文化品牌,作爲强化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竟争力的重大舉措,必將有深遠影響。

  從地理上説,鬱南是南江流域中路程最長的地帶;鬱南縣内的著名南江口鎮,又是南江匯入西江的出口處:如果説,南江也與珠江的其他三大支流(西江、北江、東江)一樣,是條小龍的話,那麽,鬱南的南江口,不正好似這條小龍的喉舌與龍頭那樣,千萬年來吸吮着珠江和與其一體的海洋文化的乳汁,同時又牽動着整條龍身騰飛麽?所以,《南方日報》在對這次論壇的專版報導中,引用《南江文化縱横》序言中的兩句話:“鬱南是南江文化的心臟和腹地,是南江文化的喉舌與龍頭”爲提示,是有見地的,從文化上説也是這樣。這也是這次論壇取得的一項共識成果,故此録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