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南江文化的開發建設龢利用



  一、 南江文化研究、開發的重大意義

  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加上近幾年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南江流域各市縣保留的文化,不管是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從古到今其底藴都十分深厚,由於南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的特殊,所以,使其能够成爲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因爲在南江流域範圍内,從古代開始其政治形勢相對穩定,其經濟相當繁榮,文化相對發達,加上人丁興旺,所以從古到今保留下來的文化沉澱就比較多(這點我們發表在珠江文化刊物中的南江文化調查報告中已經詳細地談到,在此就不重復了)。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幾點,第一,南江文化有其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屬於典型的廣府文化,由於它保留得比較完整集中,所以更有代表性。第二,這裏的自然環境優良,是一個被南江切割的盤地呈半封閉性,加上流域内支流多,水源足,小型壩子多,植被好,資源豐富,氣候又好,是一個適於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地方。所以早在史前時期已有古人類在此生息繁殖,羅定的下山兒洞遺址、雲浮蟠龍洞的古人類人牙化石的發現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這些文化遺址的時代和曲江馬壩人以及封開的峒中岩遺址是同期的,甚至有可能更早些(最近省考古所副所長邱立誠研究員和我把雲浮蟠龍洞出土的人牙化石剛研究完畢才有此發現),這個地區的其他文化地點的密集程度在整個嶺南地區來講也只有北江的韶關馬壩地區、英德地區、西江中游的廣信地區可以和南江地區相比,其餘的地方都不如它,而造成這種結果並非偶然的,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極爲重要的因素。第三,南江流域也是貫通南北的一條重要的通道之一,自從絲綢之路興起後,它就成爲連接陸海絲綢之路的連接通道之一,從中原,經漢水到長江,經湘江瀟水過謝沬關接賀江到西江入南江,過信宜鷄籠山,入鑒江就可以一直到合浦、茂名、湛江和徐聞,這是一條從古到今都爲人類使用的黄金水道和古道,正因爲如此,在南江流域的各市縣,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留下的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都相當豐富,成爲歷史的見证。第四,在考察過程中,我們發現,南江流域的原生態資源保留得相當多,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自然財富,這是别的地區所没有的。

  過去在一定時間内,由於一些客觀上的因素,如交通條件不好,産業結構配置不合理,加上人們的思想不够解放,所以開放改革顯得有些滯後和起步較晚。其發展程度不能和珠三角及沿海地區相提並論。但隨着開放改革的繼續發展,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南江文化的認識,知道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這種資源是可以開發的,而且在保護、建設的基礎上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其重大意義就在於此。

  二、如何保证南江的開發、建設龢利用

  依上所述,我們知道南江文化不是别的東西而是一筆巨額的資源和財富,對於這筆巨大的資源財富,我們怎麽辦?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在這筆資源中基本上還是可以歸入兩大類:一類是屬於物質的,歷史文化遺迹、古建築、古村落、大自然中所産生的資源都屬於物質的。從古到今各民族中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龢民間藝術,音樂舞蹈等都是非物質文化的,其中有一些涉及到宗教信仰問題,例如各種廟宇,它既是古建築但又是人民群衆精神信仰的載體,我們如何對待?又如何去建設、開發龢利用它們?南江地區這一類的資源真不少。非物質文化的資源在南江地區也一樣豐富,禾樓舞、各種山歌、不同節日的喜慶活動都屬於這一類,它不僅具有廣府文化的特式,而且包容了所有在南江流域生存的各個不同兄弟民族的風格,反映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文化的多元性,這些東西能保留到今天實在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它和宏揚它。

  開放改革已進行了三十年,取得輝煌的成績,使中華民族在世界上迅速地崛起,這是十分令人興奮的,但時至今日,我們又遇到了如何使這種上昇態勢能繼續保持持續發展下去的現實。過去的30年,我們在開放改革中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使國家的經濟翻了好幾番,國力也大大地加强,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全國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過熱現象,區域經濟出現發展不平衡性,西部地區遲遲没有迅速發展起來,貧富兩極分化越來越大,全國生態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已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及時地克服,我們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要持續下去就將成爲一句空話。當今,黨中央提出了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的工作,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這是非常正確和及時的。過去,在我們的工作中,總避免不了一些一哄而起,一刀切的做法。要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强市,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要達到目的其做法就可以完全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大家都一起搞。比如要開發旅遊,要建景點,在沿西江兩岸,不少市縣都有龍母廟,大家都想搞龍母文化,但結果不是都能搞起來的,爲什麽?這要講各種條件的,德慶是搞得最成功的,這除了原來就有一定基礎外,我認爲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有一個合理的體制,在中央還没有提倡搞大部委之前,早在90年代初期,他們領導班子就統一意見,把管理、建設、開發等功能交給新成立的文物局去辦,把文化局、旅遊局、旅行社、國土局等有關部門協調起來,許多事情就很好辦,然後全縣一盤棋,有一個統一的科學發展規劃,所以接着與之配套的其他景點,盤龍峽、金林水鄉、三元塔等等都陸續登場,互相拉動,互相支持,搞得有聲有色,現在連黄帝貢柑之鄉的生態文化資源也開發起來,全縣的旅遊經濟慢慢地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階段,成爲一個龍頭支柱。不僅如此,與此有關的第三産業、農業、林業都被帶動起來。這可以説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同樣和德慶緊挨着的封開縣,經過近十年的摸索,目前也出現了一個好的發展勢頭。但是,在建設新的景點時,人爲景點投入是否過多?現成的自然景點包裝得仍不够是否值得考慮的問題?特别是在領導層指導思想上,在體制上應該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届領導班子一換,又帶來一次大的震動。因爲一些政策的落實不是一年幾個月就可以完成的,要有一個穩定性才行,不能因人而异。因此,要制定出一個長遠的爲大家所能接受的科學發展規劃,首先就要用科學發展觀去分析研究本市本縣的客觀實際情况,包括物質和非物質的,取得一個共識,從而實事求是地制定規劃,千萬别一哄而起,也不要搞一刀切,有條件的應該上,條件有但暫時不成熟,我們就應該努力創造條件,促進它成熟,使其真正發展起來。我們不能認爲,别人有的我們也非有不可,别人没有而我們有條件的我們也不敢去做,這不是科學的態度,我們要解放思想,所謂解放思想,不是好大喜功,不是搞政績工程。凡是不能保证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我們千萬别做,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如果只顧眼前利益就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破壞。在南江地區,我們這裏還保留有不少原生態的資源,在開發過程中,我們特别要注意保護它,這些資源一旦被破壞了,其再生的可能性就很小,所以我們必須注意。比如搞國家公園,原生態的景觀保留得越多越好,這裏山好水好空氣好,但不一定把第三産業的高級賓館建在這裏,人爲建設搞多了,必然要損害一些原生態資源,會加重對原生態環境的污染,同時在客觀上增加了對城市的第三産業的競争壓力,如何做才好?我們必須作好充分的調查研究,以科學發展觀通盤衡量利弊,在保证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來加以發展。

  另一方面,在前三十年的開放改革中,大部分是各自爲戰,上級部門給政策,區縣自己搞自己的,很少擴大到市和省一級,但好象南江文化的開發問題如果各區縣自己搞自己的,不以整個雲浮市爲一整體,整合整個南江流域的資源,共同開發,這樣容易造成資源開發的重復、消耗,造成投入資金的加大,甚至造成資源的人爲破壞。這種例子經常遇到,例如英德市和乳源市,共同佔有大峽谷的一部分資源,但在開發時,由於没有協調好,所以整個大峽谷的開放都不盡人意。有時在同一個市縣裏也會出現這種情况,比如英德市地下河景點是跨兩個鎮的,由於没協調好,兩個鎮各不相讓,結果8公里的地下水道只能開通4公里,許多優美的景點遊客看不到,這種損失不是一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又例如羅定縣的靈霄岩,曾經由於没協調好,而引起農民把另一出口用炸藥炸爛了,這不是造成了破壞嗎?所以説,南江文化要開發好,一定要從南江流域整體來考慮,首先要做好調查研究,然後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思想,統一認識,作出全面的規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做好保護、開發龢利用。我們南江文化才能發揚光大,才能在宏揚中華民族光輝的文化中,在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張鎮洪,廣東省文史館館員、中山大學人類學係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嶺南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