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徐君亮先生是我國地理學家,又是著名的旅遊地理學者,著書文章甚多,在學術界有一定知名度。他退休後,一方面接受課題或受聘爲同行單位課題顧問,繼續研究;另方面利用參加有關學術會議和閒暇時間,到國内外旅遊考察。最近,他將歷年在各種期刊雜誌發表的記述各地文章,重新修改整理,加上一批尚未發表和新近補寫的文稿,編成《歐亞游踪》(以下簡稱《游踪》)一書。我拜讀後,深感本書很有特點,它不是一般遊記,不僅是景物的描述,而且是自然和人文現象的科學詮釋,是到各國各地尋求知識的記録。有遊記的趣味,也有科學的深度;有風景的記述,有觀感,有評論,也有學者的建議。它是散文與科普的結合體,很有特色,很有品味,值得一讀。

  我同徐先生相識是在上世紀80年代首届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上,由於我們同齡,經歷相似,學術思想一致,很快就成爲朋友。學會每1-2年就有一次年會,我主持會議,他是學會常務理事,因而見面的機會多,學術交往也多,對他的瞭解也更深入。徐先生是位性格耿直、重實踐的學者,他的文筆流暢,能將深奥的科學道理深入淺出地通俗化,形象化。《游踪》一書是他旅遊的代表作,展現了他的知識修養和文采。

  本書的序,作者計劃請2人撰寫,一位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華南師大曾昭璇教授,曾先生是地理學界大家,國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又是作者的恩師,關心《游踪》一書的完成,寫出來的序會高屋建瓴,對讀者有重要指導作用。遺憾的是老先生來不及動筆便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關注的這本書。在這種情况下,作者唯有將寫序的任務交給了我,我實感力不從心,深怕完不成任務,滿足不了作者的期望和讀者的要求。在此,簡述我讀《游踪》一書的體會,以跟讀者共同探討。

  我認爲該書有下列特點:

  第一,遊記的體裁,科學的詮釋

  遊記的文體要求主題明確,内容真實,語言凝煉、形象,筆調輕快,結搆精巧,意境深邃,生動記述和描述山川景物、名勝古迹、風土人情,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見解。在我國遊記佳作浩如烟海。但大多作品由於受到科技發展歷史的限制和作者所受教育訓練的局限性,往往只能回答事物的“是什麽”,不能回答“爲什麽”?不能揭露事物的“内核”即事物的本質。徐先生在《游踪》一書中不僅介紹各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迹。而且用通俗的語言説明景點景物形成的自然科學基礎和歷史社會條件,揭露事物的“内核”,給人以準確的科學知識。將景點(景物)的現象與本質,景觀與内涵,文學與科學結合起來叙述這是本書一大特點。如首篇“龐貝故城遺址”,作者介紹2000年前古城時側重二點:火山噴發和古羅馬的文明。火山岩漿噴發的自然現象是壯觀的,但對人類尤其居住火山附近地區的人們是滅頂的灾難,繁華的龐貝城就在瞬間被火山的灰、泥石流埋没。今天考古人員的發掘使後人能够看到古城昔日的輝煌,作者在看到古城殘存的遺址時心情是沉重的,他寫道:“衆多旅遊者看到聽到的不僅是故事,而是無數次的無奈和無數次的沉痛,同時還獲得建城選址的教訓,獲知部分古羅馬文化藝術的真知。”文章告誡人們,火山灾害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不能忽視,千萬不能在火山附近建居民點和城市。

  《威尼斯》一文也是上述寫作特點的很好體現。一般旅遊者來到威尼斯只是乘船游城,上岸觀賞古迹和購物。而作者認爲水城的基調是水(海、河),看點應該是海灣、海島和人類征服自然的臨海街區勝迹及連島民民俗風情。於是作者在介紹威尼斯幾個看點後,筆鋒一轉,介紹聞名於世的水城形成過程。原來亞得裏亞海頂端的威尼斯灣在波浪作用下形成一列攔門沙壩,使海灣成爲大瀉湖,瀉湖内諸小島(沙洲)風浪比較平静,威尼斯就是由125個小島用400多座橋樑連結而成的水上城市,各島之間有150條寬窄不一的水道搆成城市的“大街小巷”,“水城”由此得名。這一簡要叙述使讀者對水城特點形成過程有了科學理解,而這是一般導遊難以做到的。

  第二,求知之旅的生動體現

  旅遊是現代人的文化活動,愉悦求知的旅行是人們離開自己的生活圈到异地去觀賞、體驗,接受在課堂中和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和經驗,形象地講即“讀天地之大書”。一次成功的旅遊應包括階梯狀的4個層次:(1)基礎層次,增加社會閲歷和感受,廣泛地人際交往;(2)欣賞、鑒别旅遊地的天然或人文美景,受到審美情操的陶冶;(3)對當地文化有一個概括,有新的瞭解和認識;(4)最高的層次就是對旅遊地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内核”,有一準確和科學的詮釋。從《游踪》一書46篇文章可見作者既是一位有廣博知識修養的旅遊學者,又是一位會旅遊的人。他從旅遊綫路、景點選擇上都下一番功夫。每到一個點,本着學習的態度,仔細地看,認真地聽,虚心地問,反復思考,下筆成文。做到務實考察與理性思考結合,感性認識與科學結論結合。譬如在《瑞士求知之旅》一文中,作者看到,瑞士雖然是個山國,但“靠山不吃山”,又是個富甲天下的富國,聯想我國也是個多山國家,山區還有不少貧困縣,於是山國瑞士致富的經驗便成爲他瑞士3天行的焦點,經過多看、多聽、多問,終於找到瑞士人的“靠山不吃山”,靠重視教育發展高科技産業致富等4條秘訣。在瑞士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蘇黎世的商業中心區,作者看到意想不到的寧静,也是通過多看、多想、多問,才弄清楚是該國市場經濟成熟,社會誠信度高,電子信息業發達,電腦購物、電子商務普及的緣故。又如《黑龍江風光》一文,他不是介紹整個黑龍江,而是一條旅遊綫,這條綫游走哈爾濱——五大連池——黑河——境外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特點是路程短、内容多、有特色。文中介紹北方人的熱情、敬重學者;哈市的异國風情,五大連池奇特的火山景觀,黑市邊境貿易繁榮,布市社會秩序井井有條,保存列寧時代遺風等。這種觀感是真實的,深刻的。更令作者思想受到撞擊的,參觀日軍731部隊罪證陳列館,看到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殘忍、滅絶人性、令人髮指的情景,作者在文章中發出呐喊:勿忘國耻,振興中華。這也是讀到這段文字時人們的共同聲音。《游走新疆》是以烏魯木齊市爲起點和終點,沿天山南北走了一圈,6天行程3000公里,“滿載而歸。”文章洋洋大觀,充分表達了旅行的美好心得和收穫。限於篇幅,恕不贅述。

  第三,談感受,提建議

  作爲旅遊學者參加旅遊活動,除了遊覽風景名勝古迹,參與相關旅遊活動外,他常常會思索景區旅遊開發中的一些問題,適時提出建議,這是學者對社會責任的自覺行爲。我讀完《游踪》一書後,深爲作者的真知卓見而敬佩,如水城威尼斯,他認爲旅遊業今後要深入發展應在“水”字下功夫,在灣内應選址建設賽艇、舢舨、摩托艇、皮滑艇等各種水上活動基地;障壁(沙壩)外風浪較大海區,可開發滑水、滑浪風帆、摩托快艇等游樂項目,使水城旅遊實至名歸。目前由於灣内地殻下沉,海平面上昇,城市受高潮水位浸淹,污水難排出海,作者著文呼吁威市的環境急需治理。在泰國北欖鰐魚湖,針對有資料介紹它是一座動物園,作者遊覽後認爲該景區主題鮮明、産業鏈完整、功能多樣、有别於城市動物公園,建議稱爲“北欖鰐魚湖主題公園”比較恰當。在新疆吐魯番,針對“火爐”的傳統稱號,作者雖感環境乾熱,但盆地周圍緑洲遍佈,坎兒井隨處可見,瓜果香甜,葡萄甜美,舉國無雙,是新疆葡萄品種最多、産量最高、品質最好、銷售最廣的地方;吐魯番還是古絲路重鎮、文物古迹、風景名勝衆多,旅遊業發達。認爲以“火爐”代言吐魯番不合實際,它只反映乾熱自然環境的一面,不能反映人類改造自然,創造曆史文明和現代財富的更重要一面,提出爲“火爐”吐魯番正名,改稱“塞外緑洲吐魯番”的建議。此外,在開封會議考察,作者也建議開封各主題公園的人文動態表演要適度。等等。

  學者的建議能否被采納,關鍵在於地方首長和企業領導能否尊重知識,尊重學者,巧妙運用學者的真知灼見爲自己服務,推動事業的發展。在這點上,黑龍江省旅遊局於2002年對我會專家們的支持和愛護值得一提,該次會議,專家們重點考察五大連池,整個過程在作者《悠遠流長的黑龍江風光》一文有詳細記述。會後形成的專家“意見書”,被當時的省長宋法棠親自審閲、批示,要求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對風景區在建設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使旅遊區近幾年的發展上了新臺階。至今景區没有忘掉專家們的支持幫助。

  第四,旅遊開發研究和規劃實踐的記録

  《游踪》一書不但是作者旅遊考察的記録,也是他研究旅遊,從事旅遊規劃實踐的記録,亦是他人生難以忘却的、最美好的記録。書中有7篇是作者在完成研究、規劃成果後寫成的文章。這些文章風格與遊記形式略有不同,多有理性分析,少有文學色彩描述。但這些景區在華南旅遊開發中有着巨大潜力,有的已開發成國内知名景點。例如陸豐玄武山金厢灘旅遊區,作者親自參加規劃和向旅遊市場推介,碣石鎮上報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作者等論证的,現已開發成省内外知名景區,玄武山元山寺被評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碣石鎮被評爲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玄武山金厢灘被評爲省級風景名勝區,《粤東旅遊黄金海岸》一文,就是慶祝該旅遊區成立十週年而寫的。

  新豐江水庫是華南地區最大水庫,作者1988年考察後,呼吁旅遊開發,但各方多有争論而未能實現。1995年,河源市接受作者等建議,在環境生態嚴格保護措施下,適度開發,並改名“萬緑湖”,成爲廣東省重要風景區。《新豐江水庫風景區呼唤開發》和《廣東省萬緑湖風景區紀游》兩篇文章,就是反映作者旅遊研究和開發實踐的記録。

  以上是我讀《游踪》一書的幾點體會。我想如果您能讀到這本書,您就會爲能够獲得知識,增加感受,受到啓發而欣慰。並對作者治學態度的嚴謹,細心地積累知識,勤奮耕耘的寫作精神而贊譽。書,是知識性强的遊記;人,是知仁雙馨的學者。但,由於作者是地理學科出身,因而在文章表述上理性偏多、偏細;文學描述上偏粗、偏簡。這也是在寫遊記時常會出現的不偏這一方,就偏那一方的問題。我們提倡的是文理交融,相得益彰。

  孫文昌           

  2008年5月10日於青島

  (本序作者係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原會長、青島大學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