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文化遺産與包容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Forgiving

  不論哪個國家,不論它的建設發展怎麽樣,一定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文化遺産,而我從這些文物裏看到的不僅是歷史,還有包容。

  在北京,最吸引人眼球的無非就是胡衕了。曲折不定、長短不一的古老胡衕,是外國遊人的最愛。

  他們驚異於胡衕的搆造,他們驚異於四合院的精緻,他們驚異於這個城市的文化。可孰不知,胡衕的身影在現代年輕人心中已越來越淡,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裏挺着,大部分的四合院都已經很殘破,拴馬樁、上馬石已失原形,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稜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弔。但是,胡衕是文化的起源,在這不起眼的住宅中,誕生了多少偉大的人物呢?盡管有些人並不爲國家效力,甚至還有一些成爲了叛徒,成爲了大衆的讎人。但是不管怎麽説,胡衕不僅是一處居所,它藴含着一種歷史。不應該爲了某些人,爲了城市的發展,把胡衕鏟除、壓平,蓋起新的大厦,要學會包容,保護文化遺産。

  這一點,我從倫敦街頭的藍牌學到了很多。

  在英國,共有700多塊藍牌,大部分分佈在倫敦。凡舉牌子掛上的房屋,都是歷經滄桑的老屋,但是,大部分老屋都没有闢爲博物館、紀念館或者乾脆拆除。因爲在英國人眼裏它們是文物,是“英國遺産”。一直到現在都是該怎麽住就怎麽住,與被紀念的名人無關。只要可以妥善的將老屋保存下來就可以。於是,許多作家、政治家、藝術家、思想家的老屋就跨越了滄桑的歷史,完好地存在下去。譬如甘地,他一生重要的一部分時間都住在倫敦,盡管他堅決反英,是“印度獨立之父”,但他住過的宅子仍然保存得很好。可見,在這種事情上英國人都很包容,冤家對頭不算什麽,應把尊重、愛護全人類共有的優秀文化放在第一位。

  無論是長長的胡衕,還是小小的藍牌,不僅僅代表的是滄桑文化,還折射出了一種氣度。不論是那裏曾經住過誰,不論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有多厲害,歷史的象徵應該是包容的。

  保護好國家的文化遺産,顯示了國人一種博大的胸懷,一種寬容的氣質,一種包容的精神。海納百川,人因包容而感動,城市因包容而温暖,民族因包容而繁華,國家因包容而昌盛!

  包容,是人類最可貴的一種品質。

  學會包容,人間無處不精彩。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