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關係與亞太和諧



  胡錦濤主席在今年11月18日釜山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了《深化亞太合作、共創和諧未來》的重要講話,這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内外政策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個政策的核心是,對内塑造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外推動亞太和世界共創和諧未來,以應對全球化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推動區域化多邊貿易體制健康發展,深化亞太合作,以鄰爲壑,造福亞太地區,這是我們國家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宣示,受到亞太諸多國家的重視。但是,要深化亞太合作,共創和諧未來,還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如恐怖主義以及臺海危機等,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

  這裏,我想重點談一談臺海危機。正如大家知道的,臺灣近二十多年,有一些人不斷鼓吹臺灣獨立,他們篡改歷史、僞造教科書、攻擊大陸,製造種種“臺獨”理由,在國際上、尤其在東南亞諸國竭力製造“一邊一國”假象,這些製造“臺獨”的人,大多是以“臺獨”爲訴求去謀求選票,説穿了是爲了權力而已,而一旦權力在手,即魚肉百姓,以致臺灣弊案叢生,醜聞不斷,民進黨執政五年,60%民衆已對民進黨執政能力失去了信心,對陳水扁的滿意率從79%降到了25%。“臺獨”分子只能用激化統獨、族群、省籍矛盾來自保,他們爲了自己私利不斷激化兩岸關係,鋌而走險,造成臺海危機,成爲影響亞太安全與穩定的最危險因素。

  而亞太諸國對兩岸關係的本質、統一的性質、途徑、政策,知之甚少,存在許多疑慮,這是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便我們自己國民對這些問題也未必有清楚認識,因爲在中國大陸人們反對分裂、向往統一是全體國民共同的意志,大家都是統一派,因此想法會過於簡單,而統一與兩岸關係實在是不簡單的事,尤其美國與日本一直插手於臺灣問題,使問題更加棘手。

  其實,兩岸關係是一種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關係,是誰也不吃掉誰的關係。而一般海外的人很憂慮,擔心我們會不顧臺灣民衆意志,會將我們的意志、制度、生活方式强加給臺灣民衆,會用武力與單方面的時間表去征服對方,去實現所謂的統一,這是對我們統一大業的最大誤解。其實我們所講的統一,是“和平統一”,即用和平的方式,鼓勵兩岸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創雙贏、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共同家園,是用相互融合方式去共締一個中國的過程,這就是“共同締造論”。兩岸共享一個中國尊嚴與榮譽,但又實行兩種制度,和而不同的共處共存,這就是我們提倡的“一國兩制”。統一作爲一個相互融合的過程,我們就會最大程度吸收兩岸的一切長處,如“臺灣經驗”與“大陸改革開放經驗”。兩岸相互融合的過程,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威脅任何周邊國家的、不損害别國利益的、不影響區域合作的和平發展的過程,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這是兩岸民衆的共同願望。我們解决兩岸關係的主張與我們提倡和諧社會的主張是不相矛盾的。

  目前,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在兩岸的法律上都還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從法理上講中國仍是統一的,我們追求的統一可以説是謀求兩岸的一種和解。而“臺獨”分子企圖改變這種現狀,他們推動公投、制憲,就是要制訂一部新憲法來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這就是最危險的“法理臺獨”,這將使和平統一失去和平的基礎。因此,我們不得不制訂《反分裂國家法》來加以制止,我們不得不加强國防實力,中國人是不願打中國人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反獨促統”,確保亞太和平與穩定,防止被一些極端分子破壞大局。

  我們這一代領導人對兩岸關係的認識有了許多深化,提出了“四不”與“四要”。“四不”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决不動摇,争取和平統一的努力决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决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决不妥協”。“四要”即:“要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要加强經濟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要平等協商,加强溝通,擴大共識;要鼓勵兩岸民衆加强交往,增進瞭解,融合親情”。在這新思維帶動下,兩岸關係在逐步走向正常化,希望國際社會與我們的東南亞鄰國,能瞭解我們正當的訴求,支持我們的統一大業,不要向臺灣發出錯誤的信息。

  

  (寫於2005年12月1日,發表於2005年上海東亞研究所的《勇於執守》一書。此文係2005年12月“中國與東亞關係與臺灣問題研討會”之發言稿。)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