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贊《非常大總統》



  道臨同志編、導、演的《非常大總統》以極快速度拍攝完畢了,我有幸連睹二次,並參加了二次座談,得益非淺。因爲工作的關係,影片拍攝過程中,我與道臨同志接觸較多,所以情况較明,獲益也更多些。觀片之後,更有不能自抑之語。

  首先我感到這部影片不僅使我們在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之際,可以得到一次很好的藝術享受,而且可以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先輩們爲實現中華的第一次騰飛,是何等艱難曲折。同時,可以感受到中山先生人品和人格的偉大,將會激起我們今天億萬人民去實現第三次騰飛,這對當前精神文明建設將産生積極的影響。其次,這部影片作爲歷史劇,在我們的電影史上也將贏得它應有的地位。

  俗説:“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影片的成功,就是道臨同志和全體攝製人員長期艱苦努力的結果,這是我親眼目睹的。道臨同志爲拍攝此片,收集素材數年,凡有關中山先生的書籍、報刊圖片、論文等資料,以及知情人物,他都要親讀親訪,詳作筆記,他不耻下問,到處向史學工作者請教,其實他對中山先生的研究已超過了我們這些專業工作者。正是這種嚴肅的態度,産生了嚴謹的作品,因此影片中每個情節,每句話,都是那麽忠於歷史,連最會挑剔史實的歷史學家們幾乎都無從挑剔。

  這部影片没有表現中山先生的一生,僅僅選擇了他就任非常大總統的一段歷史,其内涵是深刻的。這裏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的歷史,否則就難以明白爲什麽説中山先生比同時代的其他舊民主主義者偉大。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篡奪了勝利成果,從共和復辟帝制,中山先生再次領導了“二次革命”與“護國運動”。1916年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步袁世凱之後,仍毁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絶召開“國會”,致使張勛率兵入京,擁戴溥儀復辟,使得國事日非。中山先生一直把《約法》和“國會”視作“民國”的象徵,於是在1917年7月在廣州宣佈“護法”,建立了“護法軍政府”,但是孫中山先生把“護法”的希望僅僅寄託在兩廣地方軍閥身上,而這些軍閥也僅僅利用中山先生威望與北洋軍閥討價還價罷了,最後桂係軍閥陸榮廷還是把中山先生擠出廣州,使第一次“護法”殀折。1920年自稱中山先生“信徒”的陳炯明趕走陸榮廷後,爲壯大自己勢力,邀中山先生返穗。中山先生扺廣州後,重組軍政府,統一了兩廣,發起第二次“護法”。1921年4月,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就任非常大總統,在桂林建立大本營,宣佈北伐。正當北伐勝利出師,兵臨贛州,直指武昌之時,北洋軍閥吴佩孚勾結陳炯明共同扼殺北伐革命。吴佩孚采取迫徐世昌下臺“恢復”黎元洪當總統,恢復所謂的“法統”,使“護法”師出無名,變“非常大總統”爲“非法大總統”。而陳炯明則悍然舉行兵變,砲轟總統府,欲置中山先生於死地。中山先生在槍林彈雨中倉促脱險,登永豐艦,赴白鵝潭,與叛軍作戰五十餘日。影片就是真實地再現了這段曲折的驚心動魄的史卷。

  陳炯明的背叛是中山先生一生中受挫最慘、教訓最深的一次失敗,他曾沉痛地説:“文率同志爲民國而奮鬥,垂三十年,中間出生入死,失敗之數,不可數指,顧失敗之慘酷,未有甚於此役者。”巨大的挫折,使中山先生大澈大悟,幡然覺醒,認識到軍閥不可恃,帝國主義不可依,開始真正接受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産黨等影響,終於把舊三民主義躍變爲新三民主義,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揭開了歷史的新的一頁。但影片的結尾是中山先生登艦指揮突圍,反擊叛軍,冲出火網……。給人以回味與沉思,不落俗套,可謂成功。這樣精彩的地方,影片中比比皆是,是本篇短文無法囊括介紹的了。

  (寫於1986年10月8日,發表於《上影信息報》1986年11月15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