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樂昌市梅花頭山晋至唐代墓葬的考古收穫



  丘衛平(丘衛平,樂昌市博物館。)

  【中文摘要】樂昌市樂城西南武江南岸的梅花山,高約30米。1987-1992年因進行基建工程發現一批晋至唐代墓葬,爲研究粤北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經濟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Abstract:The Meihua hill with a height of 30 meters lies on the southern bank of Wujiang River in Lecheng of Lechang City. During 1987-1992, several tombs of Tang Dynast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se discoveries provide important archeological materials for the studies on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economy in North Guangdong Province. 


  樂昌市樂城西南2公里武江西南岸的河南鄉梅花頭山,高約30米。1987年~1992年,因進行基建及磚廠推土時發現一批晋至唐代墓葬,樂昌市博物館對此進行搶救性清理,現將情况分述如下:

  一、晋 墓

  2座。編號爲LMM24、M44(M44原始編號爲87LDM190)。前者位於梅花頭山東坡近山頂處,後者位於東坡山脚。

  (一)墓葬形制

  LMM24爲竪穴土坑墓,墓室右後角被LMM25唐代磚室墓叠壓打破;M25底部與M24底部相距0.5米。M24殘存長2.5、寬1、高0.25米,方向110度。隨葬品均置於墓室前端。部分器物碎片因墓葬被擾亂混於填土中。M44爲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墓壁平磚錯縫順砌,左、右、後壁中部各伸出半截磚與土坑結合起加固作用。墓底兩縱兩横平磚鋪作。墓封門采用斜向“人”字形側磚封砌。墓室長4.14、寬1.74、殘高0.9米。方向座東朝西。墓因早年已遭破壞,僅在墓室前端發現一件青瓷碗。墓磚紅、灰色,長方形磚的長、寬、厚分别爲30、14.5、5厘米,刀形磚的長、寬、厚分别爲30、14.5、3~4厘米,磚的一面爲素面,一面爲繩紋,側面爲葉脈紋。其中一長方形磚側面有“□□□□日庚子大吉”銘文。

  (二)隨葬品

  11件。分青瓷器和褐色陶衣罐。

  1. 青瓷器 10件。有四耳罐、兩耳罐、鉢、洗、碗、杯等。灰白色胎,器物施青黄色釉,多數已脱落。個别罐的器表點彩黑色釉搆成“M”形圖案。

  四耳罐3件。分二型。

  A型:大小各1件。口略敞,圓肩,鼓腹,平底。最大腹徑靠上,口下一周弦紋,肩部四個對稱三角形横耳,由一周細弦紋串連。LMM24:1,大罐,口徑9.5、底徑10.8、高15.6厘米。LMM24:6小罐,口徑8.5、底徑8.1、高11.4厘米。

  B型:1件(LMM24:5)。圓唇,直口,圓肩,鼓腹,平底。口下一周弦紋,肩部四半環形横耳,由一周弦紋串連。器表留有“”形點彩圖案。口徑7.9、底徑8、高11.6厘米。

  兩耳罐 1件(LMM24:3)。圓唇,口略敞,鼓腹,平底内凹。圓肩對稱兩竪半環形耳,耳下兩周弦紋。器表内外大部施青釉,罐腹下部和底部露灰胎。口徑7.2、底徑5.5、高8厘米。

  鉢 1件(LMM24:7)。尖唇,斜直壁,矮餅足略内凹。腹内底部呈大小兩窩狀凸弦層。口部外側兩周弦紋,餅足内一周細弦紋。口徑22.6、底徑15.2、高22.6厘米。

  洗 1件(LMM24:4)。尖唇,口内斂,扁鼓腹,平底。口徑13.6、底徑7.5、高7.6厘米。

  碗 4件。分三式。

  Ⅰ式 1件(LMM24:8)圓唇,口略敞,弧壁,平底。口沿下一周弦紋,口徑9、底徑5.5、高3.9厘米。

  Ⅱ式 1件(LMM24:9)。尖唇,直口,弧壁,平底。口沿下一周弦紋。口徑8.4、底徑5、高3.2厘米。

  Ⅲ式 2件。圓唇,弧壁,矮餅足。口沿下一周弦紋。LMM24:10,口徑7.6、足徑4.2、高2.9厘米。LMM44:1,口徑14.5、底徑5.9、高7.5厘米。

  2. 陶器 1件。

  四耳罐 1件(LMM24:2)。器壁内外大部分涂褐色陶衣,内壁部分露灰胎。卷沿,矮頸,圓肩,鼓腹,底内凹,最大腹徑靠上。肩部四半環形横耳,由一周弦紋串連。口徑13.7、底徑16.9、高19.1厘米。

  (三)年代推側

  LMM24出土的B型四耳罐大小、耳下飾弦紋的形制,尤其是青釉下點黑釉的做法,與廣州獅子崗發現的“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墓所出同類器物相同〔1〕,而點黑釉的圖案和涂褐色釉衣的四耳罐以及LMM44所出的碗,與廣東和平縣附城鎮豐道村龍子山89HLM2出土的同類器物較相似〔2〕。據此,LMM24和LMM44的時代應爲西晋末,東晋初。

  二、南朝墓

  4座。編號爲LMM20、M28、M31,位於梅花頭山西坡近山頂處。編號爲LMM22位於東坡山腰。

  (一)墓葬形制

  均爲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M20爲雙室墓,M28、M31爲單室墓。M22因築路大部分已毁。

  LMM20長方形單券頂雙室墓,分左、右室,左、中、右後壁平磚順放錯縫叠砌,後壁中部各留一壁龕置一碗作燈,前端有叠澀頂門洞連通左右室,緊接5格直欞窗。墓底鋪“人”字形磚。墓門平、側磚間隔封砌。墓室長4.9、寬2.16、高1.52米。方向240度。墓磚分灰色和紅色,有兩種規格,長方形磚的長、寬、厚分别爲32、16、5.5厘米,刀形磚的長、寬、厚分别爲32、16、3~4厘米,磚的一面爲素面,一面爲繩紋,側面爲葉脈紋。隨葬品大部分置於前端。

  LMM28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墓壁平磚順放錯縫叠砌,墓底磚兩縱兩横平鋪,墓門平側磚間隔封砌。墓室長4.28、寬0.98、殘高0.8米,方向250度。墓磚分灰色和紅色,長方形磚的長、寬、厚分别爲33、16、5厘米。磚的一面爲素面,一面爲繩紋,側面爲葉脈紋,隨葬品置於前端和中部。

  LMM31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墓壁封門均爲平磚錯縫叠砌。墓底鋪“人”字形磚,墓室長4.34、寬1.02、殘高0.6米。方向270度。該墓早年被破壞,隨葬品僅存黑釉罐一件,青釉四耳罐碎片一件和殘鐵器一件。墓磚灰色和紅色,長方形磚長、寬、厚分别爲30、14、6厘米。磚的一面爲素面,一面爲繩紋,側面爲葉脈紋。LMM22因築路大部分已毁。 

  (二)隨葬品

  29件。有青瓷器、黑釉器、褐色陶器、鐵器、銀器、滑石器等。

  1. 青瓷器 14件。有四耳罐、硯、碗、杯、盤等。灰白色胎,青黄色釉,開片,胎釉結合不緊密,部份器物已脱釉。

  四耳罐 3件。LMM20:5,圓唇,口略敞,圓肩,上腹圓鼓,下腹急收,底略内凹,口沿下兩周弦紋,肩部四半環形横耳。口徑10.6、底徑11.8、高16.1厘米。LMM22:4、M31:3僅存四耳罐碎片。

  硯1件(LMM20:2)。淺盤,圓唇,底上拱,五矮足,五足均呈斷折口。下底靠外二周弦紋,靠内有21粒方形墊塊排列成圓周。

  碗4件,分二式。

  Ⅰ式 2件。尖唇,口略敞,弧壁,深腹,小餅足略内凹。上底有1周旋痕。LMM20:3,口徑12.8、足徑5.1、高6.4厘米。LMM20:14,口徑13、足徑5.3、高6.6厘米。

  Ⅱ式 2件。圓唇,直口,弧壁,深腹,小餅足略内凹,中部一圈深痕。唇外一周細弦紋。LMM20:4,口徑8.4、足徑3、高4.4厘米。

  杯 2件。分二式。

  Ⅰ式 1件(LMM20:2)。圓唇,直口,弧壁,淺腹,餅足略内凹。唇外一周寬凹痕。外表下腹、足露灰胎。口徑6.7、足徑3.2、高3.1厘米。

  Ⅱ式 1件(LMM28:5)。圓唇,口略斂,弧壁,淺腹,餅足略凹。口徑5.6、足徑2.8、高3.1厘米。

  碟 3件。分二式。

  Ⅰ式 2件。尖唇,弧壁,淺盤,圜底近平。内口沿下一周細弦紋,圜底一周細弦紋。LMM20:6,口徑14.4、底徑6.8、高1.9厘米。

  Ⅱ式 1件。尖唇近平沿,弧壁,淺盤,圜底近平,内口沿下及内底各二周細弦紋。圜底一周粗弦紋。LMM28:2,口徑11.9、底徑5.5、高2.1厘米。

  2. 黑釉器

  罐 1件(LMM31:1)。碎片。

  3. 陶器

  釜 1件(LMM28:1)。尖唇,敞口,束頸,圓肩,鼓腹,圜底。外口沿中部有2~3道不工整粗旋紋,腹部大半周細弦紋。器表涂褐色釉衣,部分露黄胎。口徑12.7、高8.8厘米。

  4. 鐵器 3件。銹蝕嚴重,有剪。餘器形難辨。

  剪 1件(LMM28:3)。殘長12厘米。

  5. 銀器3件。有耳垂、手鐲、指環。

  耳垂 1件(LMM20:10)。已殘碎。

  手鐲 1件(LMM20:11)。已殘碎。

  指環 1件(LMM28:4)。已殘碎。

  6. 滑石器 7件。均爲滑石猪。LMM20:12、13、15、16,LMM22:2、3,LMM28:6。形制大致相同,長度4.8~6.1厘米。

  (三)年代推測

  LMM28出土陶釜的大小,褐色陶衣,腹部弦紋的特點和器物碟内口沿下雙弦紋,圜底凹旋紋的特點與廣東乳源澤橋山六朝隋唐墓第一時期第四期南朝晚期墓葬IM47出土的陶釜、青瓷碟等器物的形制相同〔3〕。其餘墓葬出土器物的形制亦相近。據此,這些墓葬的年代亦應同爲南朝晚期。

  三、唐 墓

  3座。LMM25、M40位於梅花頭山東坡近山頂處。LMM43(原始編號樂教M1)位於東南坡山腰。

  (一)墓葬形制

  均爲長方形磚室墓。因三座墓早年遭到破壞,墓頂情况不詳。

  LMM25長方形磚室墓,墓壁平磚順放錯縫叠砌,墓底磚兩横一縱兩横兩縱平鋪,墓門横順側磚組合封砌。墓室長3.2、寬1.25、殘高0.32米。方向75度。墓磚灰色,長方形磚的長、寬、厚爲27、13、4厘米。磚的一面爲素面,一面爲繩紋。隨葬品置於前端。

  LMM43長方形磚室墓,墓壁平磚錯縫順砌,墓底磚兩縱兩横平鋪,墓門單層平磚錯縫封砌。墓室長3、寬1、殘高0.2米。方向345度。墓磚灰色,長方形磚的長、寬、厚爲27、12.5、3厘米。磚的一面爲素面,一面爲繩紋。隨葬品置於前端。LMM40情况相似。

  (二)隨葬品

  11件,均爲青瓷器,有四耳罐和碗,器表施青黄釉,部分器物施半釉,露灰胎。

  四耳罐 8件。分三型。

  A型:大小各1件。方唇外斜,敞口,圓肩,鼓腹,平底。器壁内外有旋痕。頸部一周弦紋,肩部四半環形横耳。LMM25:2,大罐,口徑13.2、底徑14、高19.1厘米。LMM25:4,小罐,口徑11.6、底徑11.5、高18.6厘米。

  B型:4件。尖唇,敞口,束頸,矮身扁鼓腹,平底,肩部四半環形横耳。LMM40:1、2、4、5口徑12.4~14.3、底徑12.8~15.5、高11.2~12.5厘米。

  C型:大小各1件,口沿已殘碎,圓肩,鼓腹平底。

  碗 3件。分二式。

  Ⅰ式 2件。圓唇外翻,斜弧腹,足略内凹,足壁外撇。LMM25:3,口徑18、底徑6.2、高6.2厘米。

  Ⅱ式 1件。碎片。

  (三)年代推測 
LMM25出土四耳罐的大小,斜方唇,寬耳以及敞口碗的特點與廣東乳源澤橋山第二時期第七期墓葬M13出土的同類器物的形制相同〔4〕。而LMM40出土四耳罐的寬耳矮身形制則和上述第七期墓葬M24的形制相似。據此,LMM25、M40的時代應同屬盛唐至中唐。 

  

  附記:參加發掘人員有劉欽遲、吴永忠、鄧賤生、吴紅衛、丘衛平等,以上同志亦參加了資料整理和綫圖繪製。

  注釋:

  〔1〕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廣州沙河鎮獅子崗晋墓》,《考古》1996年5期。

  〔2〕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縣博物館:《廣東和平縣晋至五代墓葬的清理》,《考古》2000年6期。

  〔3〕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乳源澤橋山六朝隋唐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4〕同〔3〕。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