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不會在國際强出頭



  中國在國際上的一舉一動,都引致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在中國實力壯大的時代,中國會不會在國際事務中積極出頭露面,承擔所謂的大國責任?中國長期來都秉持著韜光養晦的策略,從來不願意在國際社會上强出頭,今後這樣的策略會改變嗎? 

  日前,印度《前線》半月刊最新一期文章分析説,過去,「中央王國」逥避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與其經濟分量相稱的積極角色。這是因爲經濟發展在中國政策的決定因素中高於一切。不在國際事務中强出頭,以免妨礙國內經濟增長,這是長期以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準繩。這樣的評價是很準確的。但是該刊主要論點的立足點不在這裏,該刊認爲,中國正在改變這樣的立場。 

  該刊文章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代表了西方國家的擔憂,也代表了發展中國家的不理解。其中有幾個特别的誤區。 

  誤區一,認爲中國的外交戰略正在轉向「取代」戰略。該刊文章舉例説,隨著影響在非洲擴散,中國取代了美歐先前的位置,使非洲的現狀發生根本改變。 

  縱觀當前的國際輿論,以爲中國在東南亞、在拉丁美洲、在非洲,正在取代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中國威脅論」經久不息,與「取代論」是互成因果的。在中國看來,不存在「取代」的問題,因爲中國堅持這樣的策略:一,和平發展,和諧相處,互相包容。二,開放的,沒有排他性的。三,不干涉內政。這樣做,等於爲自己的行爲劃上了紅圈,有不逾越的約束。 

  誤區二,認爲中國正在國際關係中實施「改變」戰略。印度《前線》半月刊説,北京最終承認其在國際體系中的大國地位,這由中國就國際關係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就可見一斑。這個理念未提出解決世界問題的實際方案,但它反映了中國對其影響世界的能力的自信。中國認識到,它如今擁有了能改變世界的實力,因而有必要爲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新角色發展出一種理論基礎。

  和諧理念的提出,當然有一定的改變意涵,但是並非要改變國際秩序,要顛覆當前的國際格局。更不是要與美國、西方針鋒相對地鬥爭,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國很冷靜,沒有發瘋。和諧理念的一層深刻含義,是更好地維護國際秩序。 

  誤區三,認爲中國正在國際上采取「出擊」戰略。中國領道人的頻繁出訪引起了印度《前線》半月刊的高度關注,該刊説,對北京來説,確保地區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在國際上主動出擊因而成爲必要。 

  如果非要説中國在主動「出擊」,那麼一定要看到中國主動「出擊」的目標是什麼?中國領道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圍遶著經濟發展而進行的,所簽訂的絶大部分都是經濟協定。沒有與什麼國家進行軍事結盟,也沒有動員什麼國家圍堵另外的國家。和平發展,是中國需要積極爭取的世界形勢。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有一篇社論分析當前中國對國際秩序的態度很到位。社論説,60年代之後的中非關係,主要是由反帝反霸的共同需求所維係,直到90年代初還有這種特點。中國領道人過去訪問非洲,每到一個國家都要發出反對霸權主義的訴求,繼而呼籲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與西方對抗的意圖非常明顯。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環境有直接關係。社論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經濟實力大增,成爲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獲益者。經濟實力的提昇,必然會道致國際政治地位得到加强。因此,中國最後也成了現有國際政治秩序的獲益者,進而又成爲其維護者。這種嶄新的背景,使中非關係的內涵必然會隨之更新。 

  這篇社論主要分析中非關係,但是對中國與國家秩序的關係看得很清楚。 

  當然,中國的實力提高之後,對國際事務當然會更加關心,也會承擔更多的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但是這樣做不是强出頭的表現。只要中國不稱霸,不向海外派軍隊,不與美國、西方進行惡性競爭,不打亂當前的國際秩序,中國就是在韜光養晦,就不是在强出頭,對此,中國的態度很明確,韜光養晦的戰略有可能隨著國際性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基本的原則、內涵乃至精神不會動搖。

  

  2007年2月9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