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美不甩手 世界有希望



  在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鬆踏上了中國土地,從此實現了中美「兩國領道人橫跨太平洋的歷史性握手」,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中美關係攜手前行的歷程已經過了35年。由艱難的握手,到時緊時鬆的聯手,中美兩國始終沒有甩手。 

  無需隱瞞,35年來,中美之間是對手。兩國在戰略利益方面不斷交手,互有爭奪,但是,分分合合之間,中美雙方的手指沒有分離過。常説,十指連心。手指的不分離,中美兩國的心意就能相通。冷戰初期的「對抗」,中美的雙手是不交集的。大三角時的「和解」,中美的雙手握在一起。冷戰後時代的「磨合」,中美的雙手格外活躍,有較勁、有交叉、有力度、有搖動。你拉我,我拽你。手的促進作用,在中美關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曾用了一個經濟專有名詞「利益攸關方」來定位中美關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後來進一步詮釋:「中美雙方不僅是利益攸關方,而且更應該是建設性合作者。」佐利克與胡錦濤其實論及了中美之手的妙用。 

  佐利克看到了中美的雙手已經粘住在一起,鬆不開了,美國要獲取任何利益,在伸手的同時,都無法放棄中國的手,或者説,要注意到中國的手。胡錦濤的看法則是,中美的雙手不能鬆開,但是可以互相配合,你拿杯子我倒茶,兩國利益由此得到高度契合。用這種比喻可能太通俗了,難於精準度量。但是,胡錦濤與佐利剋的戰略思考,高低立現。 

  爲什麼呢?佐利克是客觀地描述了美中雙手的關係,是被動的論述。胡錦濤是在客觀的事實之中看到了中美之手的主觀能動性,更具高度。如果只按照佐利剋的描述,人們更多的注意到中美雙手的交叉狀態,看不到中美雙手的互相配合,能爲世界做更多的大事。所以,胡錦濤的建設性合作者論,堪稱爲中美兩國利益關係的發展定下了最明亮的目標。 

  中美聯手之後,很多的問題都被雙方的手摘除了。兩國之間在臺灣問題、人權問題、貿易問題、防止武器擴散問題等地緣戰略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不斷地凸顯出來。但是,又不斷地被中美兩國聯手壓下去。中美關係幾經跌宕起伏,總體上卻在不斷向前發展,尤其是經貿關係有了飛躍性的進步。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中美的手一直努力托著兩國關係的底盤。

  中美兩國的手是如何相聯的呢?最重要的是兩國領道人能夠從中美國家利益出發,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追求共同發展的目標,不搞對抗,堅持對話,善於妥協,爭取雙贏。 

  説實話,手與手的接觸,麻煩也多多。不是指甲劃破了,就是使勁過度了,甚至是手腕受傷了,握手不容易,聯手更難。中美之間,因手而握,也有可能因手而怒,因手而禍。但是無論如何,中美兩國沒有甩手的權利與可能。 

  展望今後的35年,中美之間存在著更爲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領域。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認爲,中美兩國應該開始全新的合作,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共同反對毒品走私,共同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並在全球範圍內共同促進經濟發展,以解決因經濟問題而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及由之引發的難以想像的其他問題。中國的專家則認爲,中美關係之所以要好起來,除了這是兩國經濟、安全、戰略等方面的共同利益需要之外,正如鄧小平所説,還是「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需要」。從世界和平的角度來審視中美關係,這是更高的境界。 

  不必懷疑,未來的35年,世界上最有力的兩雙手,一雙是美國的,一雙是中國的。我們不知道美國的雙手準備做什麼,但是我們知道中國的雙手要做什麼。中國要用雙手去構建和平與發展。只要中美雙手能繼續握在一起,能繼續聯手合作,中美不甩手,那麼,我們對世界的和平、和諧就能抱有高度的期望,就能具有足夠的信心。 

  中美關係到了今天,要甩手很不容易,甚至是根本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中美兩國爲何不緊緊握住手呢?

  

  2007年2月2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