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誰接替蘇?三種可能 四大危機



  民進黨初選後的臺灣政局一片混亂,急流險灘,詭異非常,是非不斷,驚濤駭浪。昨天蘇貞昌辭職,更是激起大動盪。人人都在玩政治競猜遊戲,誰來接替蘇貞昌?大家都明白,名單就藏在陳水扁的口袋中。陳水扁一旦掏出來,是地動山搖,還是風浪不興,端在陳水扁的一念之間,高度的不確定性,令臺灣驚懼。 

  從各方的猜測來看,接替蘇貞昌的人選有三大類型:一,挑釁型:張俊雄類。二,莫測型:蔡英文類。三,破壞型:王金平類。陳水扁用誰,結果都不一樣。三個人代表著三種可能,三個方向。 

  第一類:挑釁型。如果使用張俊雄,陳水扁的目的非常清晰,那就是在最大的程度上掌握行政資源,確保自己不會跛腳,有足夠力量來駕馭選舉以及未來的政局走向。張俊雄是陳水扁圈子的鐵杆核心人物,唯扁首是瞻。使用張,是扁要全力主道民進黨的最明顯標誌。張的個性比較溫和,但是扁恰恰要借張來挑釁政黨政治。同樣,游錫堃等,都屬於張俊雄類型的人物。正如被視爲呂秀蓮幕僚的臺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係教授施正鋒認爲,如果陳水扁選擇前任「行政院長」張俊雄回鍋,就證明陳水扁要垂簾聽政,自己充當「行政院長」。從當前輿論來看,似乎用張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類:莫測型。如果使用蔡英文,陳水扁則明顯是要表露一種比較溫和的意圖,似乎要致力穩定經濟秩序,以求贏得更多民意的支持。所以,一個穩定的「行政院」,繼續向全民全社會開支票、出保票,就很重要。蔡英文的啓用,對行政系統的穩定,最及時、最見效,能在最短時間內消除蘇辭職的不利影響。但是,陳水扁極可能是借此要隱藏真實的政治意圖,可進可退,迷惑對手。如果陳水扁不在目前的民進黨的主要領道人物中挑選,而在其他專業方面挑選人才,則都屬於蔡英文類的莫測型。 

  第三類:破壞型。如果使用王金平,或者原來是藍營大老級人物,則是臺灣大亂提前到來的象徵,王金平是徹底破壞政黨格局的人物,使用之,國民黨大亂、民進黨內亂,王金平則成爲對藍緑均具嚴重傷害性的人物,所以,王金平接替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王金平昨天已作否認,他説,前天已聽聞蘇貞昌向陳水扁報告請辭的決定,可見蘇貞昌請辭非貿然決定,一切應已安排好,不致於使政局動盪。至於府方是否徵詢他「閣揆」接任人選事宜,他説,「沒有」。但是,民進黨大老、緑委尤清重申,只要王金平能帶領20名藍營「立委」,就能與民進黨組成「聯合內閣」,由王金平組閣的可能仍存在。 

  其實,完全不必費神猜測是誰將接替蘇貞昌,誰來接替,都將改變不了一個事實:「行政院長」不是爲經濟發展服務的,不是爲社會爲民生服務的,而是政黨鬥爭工具、選舉鬥爭工具,陳水扁的維護私利工具。蘇貞昌的標誌性語言是:冲、冲、冲。經濟未見冲上去,政治則冲得一塌糊塗。誰來接他,都將陷在泥潭,滾得一身泥巴,干淨不得。 

  同時要指出的是,陳水扁不管使用什麼人,都未必能夠得心應手、未必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這就是一分爲二、有利有弊的道理。如聯合晚報的文章説,蘇貞昌的落敗跟離開,代表陳水扁在最後執政任期,已經沒有操作平衡的機會,他跟蘇貞昌一樣,也要面對謝長廷的竄起,當初陳水扁拉蘇打謝、拉謝打蘇,保住自己一超多强的共主地位,蘇貞昌下臺,反而把謝長廷推到幾乎要與陳水扁在黨內平起平坐的地位,對扁而言,更是考驗。 

  我們認爲,不管哪一類型的人物接替蘇貞昌,臺灣都面臨著難於跨越的四大危機。 

  第一大危機:臺灣政局進入高度不穩定期。政局已經失去秩序,更難有平穩的格局。執政黨亂、行政當局亂,必然道致社會亂。無論誰上誰下,當前臺灣的管治機器已經失靈,類似全面癱瘓。 

  聯合報社論指出:選舉是手段,執政黨透過施政爲社會大眾解決問題,才是政治的目的。但在臺灣,人民每天看到的是無止盡的選舉造勢和政治鬥爭,政治人物忙完了這場選舉,立即開始忙下一場選舉,誰有心施政?試想,陳水扁放棄領道人的超然角色已經七年,執政黨既一切以政治鬥爭爲首要,臺灣還有什麼政策不是從一黨之私出發?前幾年,民進黨被認爲只會選舉、不會治臺,如今,它更自我退化至只問選舉,不要治臺。「立法院」爲了兩個法案,幾度上演世界級的政治鬧劇,這是臺灣的民主退化。原因在於,我們的執政黨其實是一個「不執政黨」。 

  這篇社論,完全勾勒出瞭高度的政治不穩定期的特點:一,政府無心施政。二,執政黨爲一黨之私。三,民主政治退化。 

  馬英九也批評説:「7年要換6個『閣揆』,這樣對政治安定是很不利的,『閣揆』一直換,對政策連續是很不利的,因爲每個人上來都要摸索,對政治安定是不利的,我一再呼籲我們政治要安定、政府要穩定、政策要確定,如果『閣揆』一直換,那這三定一定達不到,這個一定要審慎。」馬英九的擔心,當前已成爲現實。 

  第二大危機:陳水扁具有走向更加極端的可能。陳水扁在一再宣誓不會跛腳之後,即作重大人事調整。蘇貞昌説,民進黨內「總統」初選結果揭曉後,他不僅願意退出初選,並面見陳水扁請示,是否因應情勢變化,主動配合陳水扁的需要,他願意放空自己,而陳水扁也同意他這次的請辭。由此可見,逼退蘇貞昌的主謀就是陳水扁。通過此舉,陳水扁要實現三大個人目標:一,繼續持權威地位。二,繼續主道選舉。三,繼續維護臺獨路線。説到底,陳水扁是敢於不擇手段實現個人意圖的極端行爲者。

  民進黨大老沈富雄指出,隨著明年「總統」大選的臨近,謝長廷的在民進黨內的影響力的確會越來越大,但陳水扁作爲「總統」,只要他一天在位,他要干什麼,都可以是「轟轟烈烈」的,不可以小看陳水扁。 

  何謂「轟轟烈烈」?一,不安定。二,不吉祥。三,不溫和。 

  第三大危機:臺獨活動更將達至巔峰狀態。陳水扁改組「行政院」,志在弄權,弄權的最大意圖,又是爲了繼續煽動臺獨氣焰。陳水扁已經騎虎難下,把臺獨聲勢造得那麼大,成了生存的依靠,無法改變,無法迴旋。 

  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不久前爲中評社撰文指出:扁當局借推出「憲草」,意圖謀求「法理臺獨」爲主、「選舉動員操作」爲輔,兩者交互爲用。盡管扁明知獲得「法理臺獨」成功的機會非常渺茫,仍傾力推動、一意孤行,形同玩火,想至少可牟勝選之利,而無視對島內政局及兩岸關係之嚴重衝擊,真是其心可誅。從潘教授的結論中,我們可知,扁心不會泯,不會中途而廢,一切人事變動,目的性都很强。 

  第四大危機:臺灣社會裂痕由此更爲擴大,終於達到不可彌補的地步。2008年的大選,將有可能是臺灣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裂痕的時段,在執政者肆意的破壞下,社會讎恨高漲,人民不滿情緒盲目發洩,族群矛盾更甚。執政黨不是努力彌合裂縫,而是力圖擴大,危機百出。 

  數日前,三立電視臺製作的「二二八走過一甲子」特别報導中,將1948年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在上海街頭處決共産黨的紀録片,配上「血染基隆港、碼頭屠殺紀實」的字幕,在完全沒有説明該段影片實際拍攝地點、時間、人物的情況下,觀眾當然會順理成章地以爲即是基隆港碼頭屠殺的真實情景。中國時報的社論指出,最近民進黨初選的運作及結果,明顯看出媒體與政治相互介入之深,已經到了前所未見的地步。若干媒體不但成爲特定勢力的政治工具,甚至全力播送煽動言論遂行政治目的,借媒體影響力拉抬或打擊特定政治人物。 

  我們認爲,隨著選舉的逼近,類似三立電視臺這種嚴重製造讎恨、挑撥省籍矛盾的事件還將陸續有來! 

  事實上,陳水扁主道的臺灣政局已經到了不可理喻、不可相信的地步。什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也就是説,什麼危機都可能發生。相信大陸、美國正在高度警惕地注視著臺灣政局的變化。

  

  2007年5月13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