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歐洲華商如何面對新時期歧視?



  《德國之聲》、《紐倫堡時報》等德國媒體21日報導,德國巴伐利亞州小城安倍格警署近日聯合7個城市的相關部門,突然集中「造訪」了40多位在德國經營公司的華商。警方一氣搜查了所有人的住宅和辦公室,並把嫌疑人帶至警局問話。此事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擺上了歐洲華人的桌面:歐洲對華商的「新時期歧視」存在嗎?華商應該如何應對? 

  不必諱言,歐洲對華商的「新時期歧視」是存在的。2005年11月發生在巴黎的騷亂造成溫州商人的6座倉庫被毀,法國警方將華商倉庫火災初步定性爲「故意縱火案」。而類如西班牙溫州鞋遭焚燒、俄羅斯中國貨遭圍堵、法國中餐飲業遭集體抹黑等等新聞,更是常常見到。歐洲民間社會對華商誤解多、容易産生過激行爲,是「新時期歧視」的集中表現。 

  「新時期歧視」的另一個最重要特點是,在歐洲政府對華商政策的不明朗狀態下衍生各種麻煩問題。具體表現在:一,官方對中國貨品帶有情緒性的扺制,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圍堵。二,官方對華商的經營方法方式持有高度懷疑的態度,動輒扣押查抄。三,官方主道的商業競爭中混雜民族情緒,一旦遇到社會矛盾,有些政府官員即不講道理,對華商做出偏激行爲。 

  「新時期歧視」的産生原因比較復雜。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與中國迅速走向繁榮富强之後,在歐洲引起更多的疑慮有關,「中國威脅論」有一定的市場,道致歐洲社會對華商的看法容易失之公允。但是,這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如:一,歐洲各國近年來均加大了限制外來移民的力度,勢必容易發生移民問題與華商問題混淆的矛盾。二,歐盟對華政策處在不斷的調整之中,趨向强硬,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波及華商。三,中歐往來大量增多,在貿易、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的矛盾自然會增加不少。如此等等,就會經常道致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華商難於不受到牽連。如果在這些方面發生問題,不是華商單憑自己的力量可以解決的。 

  歐洲華商在遭遇「新時期歧視」的時候,最常面對的棘手問題是産品的品質問題。 

  因爲華商經營的大都是廉價的日用消費品,而歐盟對這些産品的標準要求很高。部分中國産品本身確實也存在一定的品質問題,沒有符合歐盟較高的品質要求。比如不久前歐盟的檢測就發現,中國生産的兒童游泳衣增塑劑DEPH含量超過14%,會道致兒童中毒。這嚴重違反了歐盟關於限制兒童玩具及其他用品中DEPH含量的規定。所以,如何保证自己所經營的中國産品的品質合格,關乎歐洲華商的誠信及發展前途。 

  亞洲貿易專家克魯斯曼教授認爲,按照目前的困境,中國産品進入歐洲最關鍵的是自身的品質問題。他認爲,「打鐵關鍵還要靠自身硬」。一些中國企業爲追求利潤,不惜以價廉但質劣的産品來打歐洲市場,道致一些人將「中國産品」與「劣質産品」相等同,敗壞了中國産品聲譽。 

  所以,華商要盡快適應歐盟制度,適應歐盟對中國産品的進口標準,是刻不容緩要面對的問題。 

  歐洲對華商的「新時期歧視」是存在的,消除歧視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需要中國綜合國力的繼續提高,也需要歐洲華商的努力拼搏、誠信經營。而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保護華僑華人的利益同時,也應該把保護華商利益作爲重要的大事來做,制定對策,緊密溝通。

  

  2006年12月25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