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 序



  每天為中國評論通訊社寫一篇評論,至今已經進行一年有餘了。前半年的評論文章已結集出版,書名為《變局與求思》,後半年的就是這本《迷局與辨思》。在每天的繁雜事務中,抽出時間來思考、著筆,自己也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是,源源不絕的動力,催使著自己不能停筆,必須認真地一天天寫下去。

  中國正在快速發展,對國際社會的影響與作用日益增強,世界需要瞭解中國。如果說過去國際輿論對中國更多的是好奇、甚至是獵奇,是從居高臨下的心態來看中國的,那麼,今天的世界,不能不與中國對視,不能不認真琢磨中國的一舉一動了。也就是說,已經無法不重視中國了。所以,深入地、客觀地、及時地分析中國的動作、思維、走向等等的評論文章,就格外受到國際輿論的重視。同時,如何完成更多更好的評論文章,是我們傳媒人應負的責任。

  今天的中國,發展雖快,但是還是一個拙言笨舌的國家,往往會做不會說。世界關注,但是並不能理解。於是乎,各種誤解、各樣的醜化、各色憂慮,都纏繞著中國。最典型的莫過於「中國威脅論」,是長期困擾中國的「輿論癌癥」。在西方輿論主導世界話語權的今天,中國最需要的是客觀公正的評論分析。作為一個愛國愛民族的傳媒人,不能不盡力而為之。

  中國評論通訊社之所以誕生,是應運而生的。作為一個以深度報道見長、以分析中國的現在和未來為主要内容的網絡媒體,志在填補輿論媒體的空白。作為中國評論通訊社的一分子,關注和參與輿論的活動,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記得在過去,香港被稱作中國資訊中心,因為在中國封閉的年代,許多信息難於獲得,只能靠小道消息流傳,香港正是小道消息的中心。西方各國,憑藉著香港的小道消息研判中國問題。從50年代到80年代,西方是通過香港的小道消息看中國的。

  今天的中國,已經告別了小道消息年代,國家事務、政黨事務、外交事務、司法事務、經貿事務,一切都在公開過程之中,中國的傳媒、資訊事業越來越發達。如果從互聯網這樣的新生媒體來看,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比得上中國發達。各級政府工作都在網絡上全面交匯與披露,全世界也沒有幾個國家做得到。

  中國,已經快步走進了資訊爆炸的時代。

  在這麼一個偉大的資訊時代,作為負責任的新時期媒體,還能熱衷於挖掘小道消息過日子嗎?還能靠耳語相傳擴大發行量或者點擊率嗎?還能無中生有、捏造是非、嘩眾取寵嗎?那是不可能的了。如果一定要這樣做,結果就是丟失讀者、丟失市場。中國評論通訊社的目標,就是希望用負責任的態度,重新塑造一個看中國的有效輿論管道。

  但是,如果不深入研究瞭解中國,不努力觀察中國的發展趨勢,不全面理解中國的政治思維,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中國的發展規律,不可能及時地、準確地把握中國的形勢脈動。深度分析不是形式上的,而在於内容,在於觀點的準確與否。

  因為我本人曾在北京的某通訊社擔任過副總編輯,也有在中南海參訪國家領導人活動的5年經驗,長期從事台灣、港澳新聞報道工作,24年來沒有放下過自己手中的一隻筆,所以,今天站在香港這個客觀的角度,觀察中國的發展,衡量國際媒體的輿論,深感有責任向社會貢獻自己的研判心得。為世界、為兩岸、為港澳準確判斷中國出一分力,這是自己的心願,也是鼓舞著自己堅持不懈寫下去的精神動力。

  可是網絡新聞評論時效要求最強,每篇都是急就章,觀點論據有時無法仔細推敲,肯定有錯誤,在此敬請讀者包涵。

  

  郭偉峰     

  2006年7月於北京昆玉河畔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