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德國總理訪華情況比以往複雜嗎?



  德國女總理默克爾昨天離開中國,短短3天的訪華行程,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不容諱言,西方媒體比較感興趣的是,這位女強人在中國是否會在政治上表達強硬的立場,訪華情況是否比較複雜。 

  西方媒體之所以有這樣的期待,端在於默克爾本人的政治態度。她年輕時代生活在民主德國,後來曾目睹「美國的民主」,當選總理前曾多次表示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厭惡,這是輿論普遍認為她上臺後,德國對華關係會變化的主要原因。 

  自從去年9月德國大選默克爾擊敗施羅德以來,有關「德國政府換屆,對華政策如何變」的疑問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當時,輿論普遍認為默克爾將改變施羅德對華友好的路線,執行親美路線,和俄羅斯、中國的關係將疏遠起來。可以說,西方媒體一直不太相信默克爾能夠繼續維繫德中之間的良好關係,這是以其個人之好惡來預測國家之間的關係。 

  今次默克爾動身之前,西方媒體認為,她將在一系列的政治問題上挑戰中國,特別是在人權方面。當然,事實可能令一些人頗為失望。 

  中國並沒有迴避人權問題。中國總理溫家寳會見默克爾時提出深化中德關係的第四點,恰恰就是人權問題。即:「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人權對話,增進相互瞭解」。可見,中國深知,與默克爾打交道,不可能不談人權。另外,深化今後的中德關係,不可以迴避人權問題。對此,默克爾應該是滿意的。 

  溫家寶很認真聽取了默克爾所談的人權問題。她表示﹐今後也將繼續坦率地談人權。她說﹕「在我們看來﹐人權是我們之間的合作的一個不可分隔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實,作為德國總理,默克爾真的需要認識當今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與過去的民主德國的完全不同性,民主德國的人權與社會主義中國人權的天壤之別。只有認識了,才能有談的基礎,才能找到合作的空間。 

  作為中國,沒有擔心默克爾訪華的複雜性。作為今日的中國,更加需要默克爾帶著複雜的思維來訪華,帶著疑問來訪華。因為默克爾確實有疑問。如果她迴避疑問,中德之間迅速邁過政策試探期的日子還可能要長。帶來疑問,解決疑問,留下疑問,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更加重要的,身為一國之總理,首要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國家的根本大事,豈能為個人好惡而蒙蔽呢?作為德國歷史以來第一位女總理,默克爾的眼光一樣是遠大的。她在北京說,德方希望進一步提升兩國經濟、技術合作水平,在經貿、交通、航空、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加強合作。德方鼓勵雙向投資和兩國企業間的合作,願推動雙方磁浮交通合作取得成功。德方將積極促進雙方在文化、教育科技、法治建設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如此看來,默克爾決心與在促進德中關係上做出更大的業績來呢! 

  就算默克爾的思維比較複雜,但是不可能影響中德關係。中德之間互相需要的動力越來越強,合作日趨緊密。正如胡錦濤主席對默克爾總理所說的那樣:中德兩國都是世界上和各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雙方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等重大國際問題上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中德的共同利益,對兩國領導人來說,永遠是最重要的。

  

  2006年5月24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