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打造邊界硅谷 香港不要再拖



  中評社昨日引述報道,稱深圳與香港邊界的鐵絲防護網將在3年内全部拆除,深圳河可望建成深港之間的旅遊觀光合作的「塞納河」。這確實是令人興奮的消息,說明新的思維正在香港與深圳一起興起,港深一體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們衷心期盼,在新的思維中,香港特區政府務必重視港深邊界合作建設高新科技園區的建議,不要再拖下去了!拆鐵絲網要3年,建一座科技園豈不要幾十年,香港還能等待下去嗎? 

  深圳河,昔日的偷渡河,今後終於有機會成為了觀光河,實在令人感慨不已。20多年來内地經濟社會的迅速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使得六、七十年代内地民眾大規模偷渡香港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儘管今天偷渡、走私等活動還存在,但畢竟不是港深邊界的最主要問題了。港深邊界,確實走到了要為香港經濟服務的歷史新階段了。 

  如何利用港深邊界?香港、深圳的有識之士一直在討論。特別是香港政府在2003年開展公眾咨詢後,政府與民間的建議很多。如港府規劃署提出的把落馬洲河套區發展為中外商貿博覽園的設想,李嘉誠提出的建為港深邊界免稅加工區的建議等等。 

  在各種構想中,其中一種特別值得關注,就是:把港深邊界建設成為高新科技的合作區。這種構想,已經論證很多年了,幾乎已成為兩地有識之士的共識,能否實施,完全在乎香港政府的一念之間。 

  早在1985年,香港工商界就率先建議在港深邊界設立工業區,1988年6月,又提出將深圳河皇崗段取直設立出口加工區。本評論員當年在香港跑工商新聞時,就採訪了不少工商巨頭在這方面的建議。但在當時,這些建議得一個講字,不可能落實。 

  近些年來,隨著港深經濟走向更加密切,開發港深邊界的呼聲也高漲起來,與八十年代最大的不同,這次力主的是合作開發建設高科技園區或者高科技產業走廊,是更上一層樓的見識。對此,深圳政府特別積極。2003年年初,深圳官方提出了深港共同培育科技風險投資市場體系和科技服務中介體系,研究在深港邊界地區合作開發建設高新科技園區。2004年初,新當選的深圳市長李鴻忠,首次在公開場合回應,港深河套開發傾向高新技術。

  反觀香港,就可以發現積極性不足。在2003年8月5日舉行的粵港聯席第六次會議上,粵港雙方表示將建立粵港合作新機制並展開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設施銜接等10個方面的合作。不過,議論歸議論,如何具體推動,一直沒有提到香港政府層面。

  但是,時間一晃又過了2年多,港深邊界的科技合作顯然速度緩慢,近日才提出港深邊界拆鐵絲網,這與合作開發邊界的高新科技園區的設想,還差十萬八千里。其實,CEPA實施,香港與内地,特別是與深圳經濟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在港深邊界地區建立國際科技開發園區、創建國際化科技創業平臺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 

  香港設立的邊界禁區面積多達2800公頃,多為起伏山巒,區内只有傳統鄉村與墓園,人煙稀少。但是,如果港深邊界能夠合作建立高新科技園區,香港的邊界禁區將成為香港巨大的資源,是香港在21世紀繼續走向繁榮的風水寶地。香港政府不能再拖下去!

  

  2006年1月2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