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章 廣衛模式的應運而生



  廣衛模式,是廣衛街多年以來勇於探索平安和諧社區建設而取得的豐富經驗的提煉與昇華,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發展機遇、厚積薄發、水到渠成、應運而生的富有極强生命力的新事物。本章將從理論前提、時代背景、堅實基礎三方面簡要闡述廣衛模式産生的充分緣由。

  第一節 廣衛模式創建的理論前提

   廣衛模式創建的理論前提,主要基於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社區建設三大理論。三大理論因其豐富的内涵,爲廣衛模式創建提供了理論指道和思路啓發,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

  一、科學發展理論

  科學發展理論,是指以胡錦濤爲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道,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而提出的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它是廣衛模式創建的重要理論前提。下面將從形成依據、理論内涵、實踐價值三方面簡述之。

  (一)形成依據

  科學發展理論的形成依據包括理論和實踐依據兩個方面。科學發展理論最重要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别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但她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國傳統的社會發展理論和西方近現代社會發展理論的影響。科學發展理論最重要的實踐依據是當代中國的現實狀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發展層次低、生産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這表明走上科學發展軌道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科學發展理論的形成,正是對中國發展道路進行深刻思考的結果及期盼回應。科學發展理論形成的實踐依據當然也還包括中外發展的實踐歷程特别是當代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潮流。

  (二)理論内涵

  科學發展理論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核心是以人爲本,堅持以人爲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爲目標,從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必須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必須總纜全面,統籌規劃,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關係。

  (三)實踐價值

  作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道方針,科學發展理論的實踐價值是全方位的。對於廣衛模式的創建來説,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爲廣衛模式創建指明瞭發展方向。廣衛模式作爲社區建設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的産物,既是對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經驗總結,也是在新形勢下對未來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發展目標的新思考。這就是社區建設向哪裏發展、怎麽發展、實現怎麽樣的發展的重大問題。科學發展理論以其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内涵系統地回答了這一系列問題。二是極大地充實了廣衛模式的内涵。廣衛模式主要包括社區治安、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服務、社區自治以及社區黨建六方面内涵。這裏所謂的對廣衛模式内涵的充實,是指促進各内涵在平安和諧社區建設這一面大旗之下的協調、統一發展,進而實現平安和諧廣衛的整體發展。三是爲廣衛模式創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科學發展理論推崇以人爲本,認爲人既是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發展的動力。在廣衛模式創建中,堅持以人爲本,把實現全體社區居民的根本利益作爲社區建設的主要目的,將會調動起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爲廣衛模式創建添磚加瓦。

  二、和諧社會理論

  和諧社會理論是中國共産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形勢下提出的思想體系,對於廣衛模式創建來説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形成依據

  和諧社會理論的形成依據包括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兩個方面。最根本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别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社會和諧學説。但她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國傳統的社會和諧理論和西方社會和諧理論的影響。最重要的實踐依據,是當代中國的現實狀况:社會結構變遷加劇,利益結構也重新調整,迫切要求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力保社會和諧。此外,和諧社會理論形成的實踐依據也包括中外和諧發展的實踐歷程,特别是當代世界和平、和睦、和諧的時代潮流。

  (二)理論内涵

  和諧社會理論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内涵極爲豐富。就其基本内涵來説,可以歸納爲“二十八字”,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産黨新一代領道集體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深刻思考的新突破。就其深刻内涵來説,它爲社會良性發展提供了一種不斷解决矛盾和化解衝突的機制,包括順暢的社會流動機制、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安全的社會保障機制、有效的矛盾疏道機制等等。值得指出的是,從胡錦濤同志關於和諧社會的“二十八字”論述中,雖不見“發展”的字眼,却將“發展”和“和諧”的辯證關係深深包含在内:和諧社會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之上的;反過來,在和諧社會的條件下,政通人和,將極大的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可見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實踐價值

  和諧社會理論是中國共産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對於廣衛模式創建來説,爲廣衛街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至少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要實現公平正義,兼顧好不同方面群衆的利益,特别是弱勢群體的利益,保障全體社區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權利。二是要保证社區穩定。社區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只有社區穩定了,才談得上發展以及享受發展帶來的福利;三是要把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最重要的主體,也是社區建設的動力源泉,同時也是社區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四是要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這是社區平安和諧建設的根本體現。

  三、社區建設理論

  在今日中國,社區建設理論是科學發展理論與和諧社會理論在基層社區的具體體現,是廣衛模式創建的最基礎的理論。

  (一)形成依據

  從社會學意義上使用的“社區”一詞,最早出自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區與社會》一書。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社區”一詞在國際社會出現了數百種定義,社區建設理論也隨之建立並不斷發展。在中國,“社區”一詞於20世紀上半葉開始使用,社區建設理論同時開始孕育。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着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同際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我國逐步形成社區建設高潮。2000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2006年4月,國務院又頒佈《關於加强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與社區建設熱潮相適應,近10多年來,中國的社區建設理論逐步形成了研究熱潮。

  (二)理論内涵

  社區建設理論是研究社區建設的地位與作用、性質與職能、内容與原則,探討社區建設規律的學説。在當代中國,社區建設理論方興未艾,很多問題尚在探討之中,並未形成定論。從廣衛街的探索來看,社區建設一是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區是居民的聚居地,是社區的細胞;社區建設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最基礎的工程。二是具有獨特的性質與職能。社區居民委員會是基層群衆性自治組織,自治應是社區建設的本質屬性;社區居民委員會不是行政組織,所擔負的職能就主要是爲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的職能,其服務對象是全體社區居民,其中的弱勢群體則是重中之重。三是具有豐富的内容與特定的原則。就内容來説,社區建設至少包括社區治安、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服務、社區自治、社區黨建等諸多方面;就原則而言,社區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堅持社會化,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與時俱進。

  (三)實踐價值

  社區建設理論具有極大的實踐價值,引道着中國社區建設的發育和成熟。對於廣衛街平安和諧社區創建來説,社區建設理論也具有非凡的實踐價值,直接體現爲調動社區居民、社區組織等社區建設力量,承擔起社區建設工作,參與社區服務,共建社區平安和諧。社區建設作爲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衆多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社區組織、社區居民等等。其中,社區居民和各種社區組織是社會建設的重要主體,他們對社區建設的參與程度在某種意義上説是衡量社區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自治與服務,正是社區建設理論的核心理念。

  第二節 廣衛模式創建的時代背景

  廣衛模式的創建有其時代背景。深刻理解廣衛模式的時代背景,不僅是思考廣衛模式在怎麽樣的環境下産生的問題,而且有助於在更寬廣的視野中,尋找廣衛模式的合適定位及思考如何實現更好的發展。本節謹從國際、中國及廣東廣州的社會背景三方面來綜合考量。

  一、國際社會背景

  當今世界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形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區建設因其功能和作用成爲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重點。下面將從國際政治、經濟、社會建設三方面簡述廣衛模式創建的時代背景。

  (一)國際政治建設背景

  冷戰結束後,在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的同時,由於國際環境總體上相對和平,各國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政治建設當中,政治建設不斷取得進展,政治民主化進程不斷加快,其中基層民主政治的發育尤爲迅速。比如美國,20世紀60年代以來,伴隨着公共基金、城市資金、國家權力向社區的傾斜和流入,社區取得全面發展,逐步擁有了對地區議員的選舉權,社區在政治體系中的地位日益提昇。歐洲的發達國家以及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社會民主自治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社區已不再僅扮演解决貧困、犯罪、邊緣群體等增强社會公平的角色,還逐步在政治領域發揮廣泛而積極的作用。

  (二)國際經濟建設背景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新科技革命至今仍方興未艾,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隨着相對和平時代的來臨,許多國家的經濟建設實現了由原來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軍工業的單一速度型發展向實現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效益型發展的轉變。這就爲社區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條件。同時,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全球化,使西方福利國家的政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資金短缺的情况開始出現,甚至一度出現治理危機。爲應對這些情况,西方國家不得不開始思考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新模式。在實行國家政府向私營企業授權進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改革失敗之後,政府扮演發起者、組織者、協調者角色,藉助民間力量廣泛調動社會參與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新模式成爲最優選擇。

  (三)國際社會建設背景

  國際上,社會建設正蓬勃開展。其中西方發達國家對社會建設的關注和實踐起步較早,從20世紀30年代福利社會的盛行,到20世紀80年代“第三條道路”的開闢,再到現在,在社會治理、社會公正、社會福利等領域都取得較大的發展,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作爲社會建設的重要内容,社區建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西方發展起來,繼而逐步推廣到亞、非、拉等廣大發展中國家。如今已經作爲一種最廣泛、最基本的發展模式在世界社會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社會背景

  隨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社會建設也開始成爲黨和政府關注的重點。下面將從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建設三方面簡述廣衛模式創建的時代背景。

  (一)中國政治建設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建設不斷取得巨大的成就,政治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民主化進程逐步推進。這對於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來説不僅提供了政治保障,還提供了機遇和動力。對於社區建設來説,隨着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向前推進龢民主政治目標的逐步實現,社區民主自治的内涵逐漸得到擴延,社區黨建也不斷得到增强。

  (二)中國經濟建設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至今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就,不僅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且也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等於單一進行經濟建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以及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才是我們的基本目標。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爲社區建設提供了前提。因爲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全能主義不可能催發基層社會的發育和社區的發展,也不可能催生非政府要素的發育和發展。

  (三)中國社會建設背景

  社會建設和政治建設、經濟建設一樣,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開放的不斷擴大,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加劇,利益重新調整,矛盾日益凸顯。以改善民生爲重點、以社會事業、社會建設基本制度、社會公正與公平、社會管理等爲基本内涵的社會建設已成爲新形勢下的迫切任務。同時,“政社分開”、“企社分開”的改革道向使一些社會職能從政府、企業中剥離出來,要求功能專門化的社會團體、機構和功能完善的社區來承擔這些剥離出來的社會職能。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意義。這也是當前平安和諧社區建設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黨和國家對社會建設的重視,以及國内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大環境,爲廣衛模式的創建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經驗借鑒。

  三、廣東廣州背景

  作爲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廣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探索和建設方面都處於全國領先的地位。下面將從廣東廣州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三方面簡述廣衛模式創建的時代背景。

  (一)政治建設背景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不僅經濟體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其政治體制改革的探索也是全國的試驗地和排頭兵。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政治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層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道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均進行了創新性的探索;法制建設日益完善,依法治省理念深入民心;反腐保廉工作卓有成效,黨風廉政建設健康發展。廣州作爲廣東的省會城市,憑“近水樓臺”之勢,成爲廣東政治建設的優秀代表。廣東廣州政治建設的深入發展和取得的成就,爲廣衛街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二)文化建設背景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廣東的文化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特别是近年實施“文化大省”戰略以來,廣東以弘揚民族精神、培育廣東人精神、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爲核心,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州作爲廣東的省會城市,在文化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之勢,又因其區域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成爲廣東“首善之區”的明確定位,在體制、硬件、軟件等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使其成爲廣東文化建設的典型代表。廣東廣州文化建設的深入發展,爲廣衛街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提供了持久的發展動力。

  (三)社會建設背景

  黨的十六届四中全會提出了“和諧社會”新理念,廣東隨即提出了“建設和諧廣東”戰略目標。作爲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廣東在社會建設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後。在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先行一步的廣東又率先破題,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廣東在教育、衛生、文化、就業及再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公共基礎設施、社會治安等領域均取得較大的發展。廣州作爲廣東的省會城市,社會建設也成就顯著。這爲作爲社會建設的内涵之一的廣衛街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外源性動力。

  第三節 廣衛模式創建的堅實基礎

  在當前全國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浪潮掀起之時,廣衛模式堪爲時代的弄潮兒。廣衛街自身在經濟、地理、文化、歷史、民主、法治等方面的優勢,爲廣衛模式創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一、經濟地理基礎

  經濟地理基礎是廣衛模式創建的先决條件。下面將從基礎設施、經濟狀况、地理位置三方面簡述之。

  (一)基礎設施

  一般來説,老城區社區的樓宇比較陳舊,配套基礎設施不够完善,環境緑化比較落後。作爲典型的老城區,廣衛街以前也不例外。但隨着社區建設的深入,社區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和地位日益凸現。廣衛街黨工委和辦事處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完善了社區公共配套設施。包括對居委會辦公用房進行重新裝修、新增設社區警務室、建設“星光老年之家”、成立家政服務中心、完善健身設施、加强社會環境的整治和緑化,建起集文化宣傳、休閒娱樂爲一體的緑化廣場,等等。如今的廣衛,已構建成現代與古典相結合、宜居宜憩的社區新環境。這爲廣衛模式創建提供了基礎條件。

  (二)經濟狀况

  相對於新城區社區特别是一些高檔物業社區,作爲老城區的廣衛街經濟狀况稍遜一籌,社區居民的經濟收入水平總體偏低。由於物業管理公司高昂的管理費用對於他們來有一定的困難,這就决定了現代物業管理模式並不適合其社區發展的實際。但廣衛街的領道、工作人員和居民們利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發揮他們在改革開放洗禮中造就的創新本質,探索出一條適合其發展的物業管理模式,即群防群治的基本管理模式。這既令他們實現了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平安服務的心願,又解决了大批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

  (三)地理位置

  廣衛街位於廣州市老城區的中心,越秀區中部偏東,是一個行政中心地帶,廣州市人大、市政府、越秀區委、區政府都集中於此,各種省、市、區機關單位和機關團體100多個。該街轄區面積0.79平方公里,人口5.7萬人。地理位置的優越,在使廣衛街享有特有的優勢之時,也使其在平安和諧創建方面有更大的壓力和動力。

  二、文化歷史基礎

  廣衛街在文化歷史方面具備的巨大優勢,爲廣衛模式創建提供了豐厚文化歷史内涵的基礎。下面將分别從廣衛街的建制沿革、文化特質和歷史傳承三方面簡述之。

  (一)建制沿革

  廣衛街隸屬廣州市越秀區,是越秀區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雖然“廣衛街道辦事處”名稱的出現是近十多年的事情,但其轄區的歷史相當悠久。新中國成立至今,隨着廣州市區劃的多次調整,廣衛街轄區的歸屬也不斷發生變化。1949年廣州解放之初,廣州市下轄28個區。1952年6月,廣州轄區實行整合,今廣衛街範圍屬於廣州市的北區。1960年,廣州市北區改稱爲越秀,今廣衛街範圍屬於越秀區範圍。爲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變化,廣州城區多次增加或調整街道辦事處。1990年,廣衛街成爲越秀區的19個街道辦事處之一,如今則是22個街道辦事處之一。

  (二)文化特質

  文化特質,是一種文化區别於其它文化的獨特品質。文化精神是文化特質的主要體現。作爲一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地區,廣衛街積澱了濃厚的傳統嶺南文化;由於身處長期以來是中西文化交流窗口的廣州,廣衛街培育了開放兼容的文化特質;由於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衛街的發展實踐深刻地體現了敢爲人先、鋭意進取的廣東人精神。這些文化特質,爲廣衛模式的創建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動力。

  (三)歷史傳承

  廣衛街歷史悠久,在經歷朝代更替變遷的同時,本身也在不斷地演變,是廣州市歷史文化最悠久的街道之一。在廣州建城以來的2200多年裏,越秀一直是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大部分在這裏進行。由於身處越秀區近乎中心的位置,廣衛街的發展無疑見证了這2200多年來廣州的風雲變幻,廣衛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無可比擬。如今,其轄區内尚保存着衆多的歷史文物和古迹。良好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傳承,爲廣衛模式的創建增添了許多歷史文化内涵。

  三、民主法治基礎

  民主法治,是廣衛模式創建的政治基礎。下面謹從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善治制度三方面簡述之。

  (一)社區組織

  廣義上的社區組織,包括基層政治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在基層政治組織方面,廣衛街設有中國共産黨廣衛街道工作委員會(廣衛街黨工委),能够及時傳達黨中央的最新指示,保证黨的方針政策能够有效執行,領道廣衛街平安和諧創建並爲其提供政治上的保证。廣衛街設有街道辦事處,是越秀區政府的派出機關,在黨的領道下辦理區政府交辦的事項、指道居民委員會工作和反映民意。在社區自治組織方面,包括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内的民間組織。作爲群衆性自治組織的廣衛街轄下的12個居委會,是實現基層民主法治的重要載體。它們和社區衆多的民間組織一道,成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社區居民

  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最重要的力量。能否培養他們的民主意識、公民意識,調動他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是衡量社區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尺度。廣衛街的社區居民,大部分受過現代化的教育,具有較高的民主意識,能够積極參與社區的各項事務,支持和推動社區組織的民主建設,如積極配合和參與群防群治,定期審查小區的管理收費情况,參與小區的各個管理項目的考核等等。這是廣衛模式創建最重要的條件,也是最强的優勢。

  (三)善治制度

  善治,是指民間和政府組織、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管理和伙伴關係,以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狀態。[俞可平:《引論:治理與善治》,載俞可平主編《治理與善治》,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8頁。]它是現代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倡道一種以政府爲主道,非政府組織、企業、社會公衆等非政府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治理,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由之路。廣衛街在平安和諧社區建設中,堅持以人爲本、以社區爲本,以實現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爲主綫,充分調動轄區内社會的人、財、物資源來共建公益事業,創新性地探索出包括群防群治基本物業管理在内的一系列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新路子,從而使得社區治安、社區衛生極大改善,社區文化、社區服務逐步完善,社區自治逐步實現。社區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標得到較好實現,爲廣衛模式的創建創造了基礎和前提。

  

  前述廣衛模式應運而生的理論前提——包括科學發展理論、和諧社會理論和社區建議理論的前提,廣衛模式應運而生的時代背景——包括國際社會、中國社會和廣東廣州社會的背景,廣衛模式應運而生的堅實基礎——包括廣衛街的經濟地理、廣衛街的文化歷史和廣衛街的民主法治的基礎,以及理論前提、時代背景和堅實基礎的綜合效應,充分説明廣衛模式應運而生的必然性與現實性。認識這種必須性與現實性,既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總結、提昇廣衛模式所具有的豐富内涵,更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揭示、弘揚廣衛模式所秉賦的鮮明特色、時代啓示、務實品格、創新價值,以及如何完善和發展廣衛模式等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李競能:《人口理論新編》,中國人口出版社,2001年版。

  2. 《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中國民政》,2001年,第一期。

  3.  戴晶斌:《社區轉型的特點及其任務》,《解放日報》,2005年9月26日。 

  4. 江金權:《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