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七章 國外類似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概覽


  目前,對社區發展的重視已成爲世界各國的共識,許多國家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國外雖然没有“平安和諧社區”這一提法,但相關内容或主題的社區建設却如火如荼。下面我們僅就國外的城市社區的發展情况作一些概括,以期對廣衛街的社區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第一節 歐洲地區社區發展掠影

  一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是社區發展的理論研究還是社區建設的實踐,西方國家都走在前列,早在20世紀初期,歐洲許多國家就開展了各種社區發展運動,引領着世界社區發展的潮流。

  一、英國的社區發展

  英國的社區發展相當廣泛,幾乎包含了與社區相關的一切事務。

  (一)英國政府爲主道力量的社區建設

  英國是實行社區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初期政府就開始介入社區建設,在一些貧困社區實施經濟與衛生教育發展計劃。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工黨政府開展了社區建設行動。1969-1976年,内政部實施的“社區發展工程”是當時英國政府資助的最大規模的工程,英國政府鼓勵社區民衆積極參與這一工程。通過這一工程,使社區服務領域逐步擴展到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保健、教育、居住、老人與幼兒的社區照顧、公共安全等,使社區發展運動深入到社區乃至全國的政治生活。

  目前,以英國政府爲主道力量的社區發展項目主要包括了這麽幾個層次:在個人層面上,幫助個體居民更積極有效地參與社區活動;在群體和組織層面上,積極扶持社區群體和組織,幫助它們相互協作以取得集體性的力量;幫助行政當局、專業機構以及商業機構,使它們爲社區提供更好的服務。英國内政部爲推動社區發展,提出了社區自主建設的原則,通過社區自主建設,使社區成爲一個公平公正、具有活力的、富有影響力的、經濟興旺、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緑色安全的良好社區。

  (二)以社區照顧爲主要内容的社區服務

  社區照顧主要是指爲社區中需要幫助的老人、精神疾病患者、智力殘障的人提供幫助。其具體做法主要有:①由地方政府出資興辦社區服務中心,無償爲老年人、殘疾人和學齡前兒童服務。②政府開辦社區老年公寓,低償爲社區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邊無人照顧的老年人提供服務。③家庭照顧,政府爲使老人留在家中由家庭成員照顧而發給其家庭一定的津貼。④設立短期護理暫時託處,主要是爲解决因家庭成員有事外出或離家度假而得不到照顧的老年人、殘疾人的生活照顧問題。⑤上門服務,這是對居住在自己家裏,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的一項服務。⑥開辦社區老人院,集中收養生活不能自理又無家庭照顧的老年人。

  (三)以安全保障爲主要任務的社區警務

  爲了鼓勵民衆和社區志願者共同參與維護社區治安,英國政府積極推動發展社區警務。其運行機制是:①建立警務協商委員會;②派出專爲社區治安服務的社區警察;③設立由4個警察和1個警官組成的聯合巡邏小組爲每個居民小區提供治安服務;④在社區設置治安亭,爲社區居民提供維護治安的聯絡點,有的和當地的其他機構(如社會服務部)合署辦公。對於社區來説,預防犯罪更重要的是靠社區自身的力量,具體的途徑包括:鄰里聯防、市民巡邏、家庭安全調查、財産登記等。

  二、德國的社區管理

  德國是聯邦制國家,政府由聯邦州、市、鎮組成,各州、市高度自治。德國没有建立官方的社區組織,而是由政府直接面對市民進行管理。德國社區管理的特點有三個方面。

  (一)依靠中介組織

  德國各級行政部門數量不多,但各種各類的非政府組織和社團組織、非贏利機構、自願者組織比比皆是。這些中介組織起到了政府與社會各種利益群體溝通的橋樑作用,滿足公民的多種需要,爲公民提供多種服務。一是市民協會。各市都有許多市民協會,從事不同的社會服務工作,如下崗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服務、信息服務、家政服務等等。二是自願者組織。自願者組織經常組織其成員做公益性的工作,爲鼓勵更多的公民參與自願服務,自願者組織給每年義務服務200小時以上的自願者發一個義務服務证,憑证就可免費或優惠參加一些文化娱樂活動。三是市民基金會。市民基金會是通過個人捐資、公司贊助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爲失業者和生活困難者提供資助,同時也將資金用於慈善和公益事業。

  (二)鼓勵市民參與

  爲了鼓勵市民參與社會事務和對政府進行監督,德國政府積極推行政務公開,還通過多種形式瞭解市民對市、區政府的决策和財政預算的意見和建議。一是登門入户徵求意見;二是在街頭隨機詢問,聽取意見;三是市民通過上網瞭解政府的决策,特别是事關公民利益的社區工程、設施的建設以及預算等等。

  (三)重視環境保護

  德國的各市政府通過制定可持續發展計劃,積極推動社區的環保建設,鼓勵每個市民從自身做起,養成節約資源,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的環境保護,從而推動城市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因而,每個社區都緑樹成蔭,花艸繁茂,風景優美,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荷蘭的社區服務

  荷蘭是歐洲的發達工業化國家之一,全國人口1500萬,但其國民生産總值却居世界前10位。荷蘭屬於高福利國家,政府對福利的投入十分可觀,但具體的工作很多由社區的非政府組織完成。

  (一)社會福利工作民間化

  荷蘭的社區都開設了很多爲社會特殊對象服務的機構,其活動經費可以向政府申請,例如無家可歸者收留中心、戒毒中心等等。以鹿特丹市爲例,全市的社會福利服務(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失業者、無家可歸者、吸毒者等的社會服務)99%以上都是由民間機構提供。荷蘭還有很多社區民間自願團體,承擔大量的社會福利服務,使自願服務蔚然成風,形成了和諧友善的人際關係。

  (二)社會服務機構市場化

  爲了提高工作效率,荷蘭的社會服務機構和團體都采取市場化方式運作,實行企業管理和經理負責制。例如鹿特丹市的西部協會實行總經理制和項目部門經理制,125名工作人員大部分由自願者組成,主要服務對象是社區中的少數民族青少年,協會的經費80%由政府提供,少量向家長收取和通過商業經營彌補。

  (三)資源開發利用社會化

  荷蘭善於以社會化方式開發利用各種社區服務資源。例如,鹿特丹市的分配自願工作中心專門爲一些領取失業救濟金的26-50歲人士分配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性勞動,並爲他們從事福利工作提供培訓。55歲以上自願者協會專門組織一些退休或提前退休的人士從事社區福利工作,繼續爲社會作貢獻。鹿特丹市的無家可歸者收留中心對部分酗酒、吸毒者一方面發放救濟金幫助他們解决活困難,另一方面又組織他們在社區從事打掃衛生等工作,使社區環境美化,也使居民改善對他們的態度。通過這些團體的工作,有效地開闢了社區服務資源。

  第二節 美澳地區社區發展存照

  北美地區的美國和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都屬於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開展社區建設的時間較早,取得了較爲成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一、美國的社區治理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根據原不同國籍、民族、人種等因素,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的人群社區。美國又是經濟、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各種行業門類齊全,分工細緻,社會分層明顯,因此,城市社區又按行業、階層、文化類型分類。美國在社區治理方面,政府並没有包攬一切社會管理事務,而是通過積極培育和推動非政府組織的發展,來承擔許多具體的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美國的社區治理,主要有三大主體,即政府、營利部門(企業、公司)和第三部門。

  (一)政府機搆制定政策

  美國政府一般通過制定政策影響社區的發展。例如,聯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負責評估和修改社區的社會和經濟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業、信譽和住房等問題上的種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視。聯邦、州地方政府鼓勵和支持社區組織的發展,並和慈善部門、社區企業形成合作伙伴關係,通過這些活動,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個合作機制,探索社區發展的途徑。聯邦、州和地方政府還通過擴展社區組織來執行有關政府社區開發項目,爲了推動社區發展,政府還通過各種政策(包括税收優惠)和法規,引道私營企業投入社區建設。

  (二)第三部門提供服務

  國際上一般將非政府非企業的機構稱爲非政府組織(NGO),又稱第三部門,它是美國社區治理的支柱力量。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着美國政府的財政縮减,第三部門在社區服務和社區發展中逐漸發揮着重要作用,特别是90年代以後,爲了實現精簡政府機構的目的,越來越多的、本應由各級政府機構負責提供的社區公共服務,都較多地由非政府組織(第三部門)來承擔。同時第三部門所提供的社區服務内容也隨着經濟發展、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豐富多彩,避免了光靠政府管理機構來行使專職社區服務所造成的成本增大、效率不高和服務機搆難以適應社區需求等弊端。美國的第三部門或社區非營利組織主要分爲三種類型:一是傳統的社區服務機構,較有代表性的是慈善組織;二是在20世紀70年代後成立,能直接得到政府用於職業培訓、社區服務和其他服務資金支持的組織;三是爲滿足鄰里和其他社區需要而建立的組織。這些組織一般由志願者發起,並由志願者或低薪工作人員來管理。美國的第三部門或非政府組織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系統,但各組織之間没有隸屬關係,而是按照法律法規,代表不同的利益群體獨立開展活動。

  (三)社區企業提供幫助

  在美國的社區治理中,除了政府機構和第三部門兩支力量外,還有另一社區治理主體,即社區企業。包括:①社區化的小企業發展中心,它們在社區内爲個人創辦的小企業提供融資、諮詢等方面的服務。②社區化的小企業投資公司,它們一般向所在社區的小企業提供創業資本貸款。③社區開發公司,這些公司爲所在社區成長中的小企業提供諸如土地、廠房等主要固定資産方面的長期債務融資。④社區微型貸款中心,主要爲所在社區的少數民族、婦女、退伍軍人創辦和經營小企業提供小額融資服務。

  二、加拿大的社區運行

  加拿大的社區主要是指因歷史演化而形成的地域性社群共同體,其政治性架構、法律性架構和行政區劃都是在社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較强的自發性和自主性。這樣的一種特性,使加拿大的公共機構與社區的發展聯繫緊密,也使人們關注社區事務、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因爲這與他們自身的利益密切相關。

  (一)政府機構的職能

  社區本是一種地域性的民間社群,而政府機構却是通過法律程序産生的,一般情况下,兩者的關係涇渭分明。但是,在加拿大,政府與社區的關係却非常緊密。首先,省以下的地方政府産生於社區,其市政府的官員或議員都是在社區的基礎上民選産生的。其次,政府的公共項目主要服務於社區,地方政府的項目更多爲社區項目。加拿大的各級政府的社區福利責任分工如下:省政府主要是教育、醫療和失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政府的服務主要有公共安全、醫療和失業保障、公共交通、垃圾處理、消防、公共緑化、城市道路、社區文化與服務等,各級政府都設有社區的社會服務機構。再次,加拿大政府還通過資助非盈利的慈善組織,選擇或委托這些組織來實施各項社區服務。政府的資助除了醫療、教育、兒托、社區文化和服務等常規性項目外,還會選擇一些有困難的目標群體爲其提供所需的物資和服務,如以社區的“困難青年”爲目標群體的就業培訓項目等等。

  (二)志願組織的作用

  加拿大政府通過簽訂合同、提供經費等方式,將大量的服務項目交由志願性社區組織承擔,使得加拿大的志願服務組織發展很快。社區中心是志願者活動和提供社區服務的最主要的社區組織,以提供娱樂、體育、文化學習、健康服務等項目爲主。另一類社會團體和社區組織並不直接從事福利項目和提供具體的慈善服務,而是在政府與社區、政府與民衆之間擔當社區利益的代言者、現行政策的批評者、新的福利政策或項目的倡道者及社區發展研究者的角色。這些組織自覺地立於政府之外,極力維護社區利益,體現着志願者組織的自由批判、道義承擔和着眼廣大民衆利益的立場。

  (三)社區服務的開展

  加拿大的社區服務主要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發展起來的。政府最初通過資助教會和私人慈善團體提供社會福利性服務,後來便直接參與管理並加大了投入。社會福利服務的主要對象通常是一些特定群體:兒童和家庭、青年、老人、體智殘疾者。這些服務也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式,向老弱病殘居民提供全日照顧,對家庭負擔沉重的婦女(尤其是單身母親)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保護處於危難中的弱者(如缺乏照顧和受虐待的兒童);建立寄養公寓(中心)或通過領養方式撫育得不到父母關懷的少年兒童,對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通過心理健康中心進行經常性、長期性醫治和康復服務等。

  加拿大的社區衛生服務主要有三類機構:私人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醫院。這些機構爲社區居民提供以下幾項服務:①家庭醫療服務。社區居民基本上依賴家庭醫生提供服務,病人一般都要經家庭醫生轉診才能進入醫院接受治療。②社區護理。社區護理分爲長期護理和家庭護理。長期護理主要爲老年人和精神病人提供服務。家庭護理主要由社區護士負責上門爲家庭提供服務。③預防保健服務。家庭醫生從事預防和保健工作主要是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包括計劃免疫和結核病的治療等。公立衛生機構可以開展預防接種服務,但更多的兒童是在家庭醫生診所接受服務,大多數結核病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檢查和治療。

  三、澳大利亞的社區功能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70%的人口居住在全國10個主要城市中,同時,澳大利亞又是一個福利型國家,各種社會保障比較齊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功能是衛生保健服務和成人社區教育。

  (一)衛生保健服務

  澳大利亞政府非常注重社區衛生保健,社區保健站的設置、人員的配置由政府衛生部、社會保障部根據社區人口及需求而定,經費由政府提供。社區衛生服務盡量保证服務的公平性,其服務内容非常廣泛,包括初級衛生保健、健康促進和有關衛生問題的管理;鼓勵人民積極參與討論和决定社區衛生問題及自身的保健問題。

  社區服務中心是澳大利亞社區衛生服務的主體,其服務内容包括:①兒童家庭保健,如家長教育、營養建議、孕産婦訪視、兒童體檢和免疫接種、青春期保健、兒童健康評估等等。②社區康復,免費爲老年人或殘疾人提供康復設備,爲各種病人提供理療和病例管理,爲各類職業病提供心理治療、矯正治療服務等。③家庭護理和臨終關懷,由全科社區護士爲出院病人、老年人及慢性病人提供家庭護理和康復服務。④學校衛生,提供學生聽力、語言、視力監測,新生入學體檢等服務。

  澳大利亞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包括全科醫療診所、社區及老年保健中心、護理之家和老年公寓、兒童保健中心等。澳大利亞還有許多以社區爲基礎面向特殊人群提供服務的衛生服務機構,如社區精神衛生服務中心、土著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性健康服務中心、多元文化衛生服務中心等。這些機構組成了澳大利亞完備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爲各種各類人群開展内容廣泛的健康醫療服務,使衛生醫療服務覆蓋社區,充分滿足了社區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

  (二)成人社區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澳大利亞的移民大量增加,面對大量新移民,尤其是非英裔民族的遷入,爲協調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衝突並創新都市文化,澳大利亞在各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其中成人的社區教育也是這種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

  成人社區教育是一種以終生教育爲目的教育活動。大多數成人社區教育的提供者是鄰里組織和社區中心,他們組織的大多數活動都在社區内進行。這種社區教育具有以下一些特點和優勢:①社區的居民都可參與;②以學習爲中心;③主要以“使用者付費”爲基礎;④這些機構由當地政府管理;⑤結構分散,該領域作爲一個整體是所有教育領域中最分散的一個;⑥具有學習的靈活性,學習者可隨意參加或退出任何課程的學習;⑦爲了滿足、適應學習者的需要,采取多樣化的傳授方式。

  澳大利亞的社區成人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多人通過社區成人教育的學習,獲得了謀生的技能,一部份學習者提高了業務水平,大部分的婦女通過社區成人教育的學習,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有些原來没有工作的找到了工作。成人社區教育,不僅促進了個人的發展和成長,還爲就業和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澳大利亞的技術及繼續教育學院以及高等教育機構,對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給予極大的支持,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和藝術館也都成爲成人社區教育的服務提供者。

  第三節 亞洲地區社區發展簡貌

  亞洲國家的社區發展實踐比歐美國家略晚,但發展較快,也爲我們提供了一些經驗。

  一、日本的社區服務

  日本的社區服務是從二戰後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已比較規範。從事社區服務的組織既有政府開辦的1千多個社會福利事務所,又有非政府方面的各種社會福利協會等許多社區組織龢民間團體。

  (一)基本内容

  日本的社區服務主要以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以及他們的家庭爲對象。一是向有困難、需要照顧的人士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顧。二是通過在社區内興建一些活動中心、俱樂部、職業介紹所、娱樂之家,開展一些文體、教育活動。三是通過相談所開展諮詢、勸道服務。日本的社區都設有綜合的或專業的相談中心,如老人相談中心、兒童相談中心、健康相談中心等,主要是進行心理輔道。四是社區提供暫時或緊急庇護住所,爲有需要的人士服務。五是定期開展保健和防疫檢查,主要是爲孕婦、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士進行保健和康復檢查。六是向單親家庭、低收入家庭和部分老年人、殘疾人家庭提供購房、看病、自辦小店時的貸款服務。

  (二)重點領域

  日本的社區服務以醫療保健爲重點。20世紀90年代後,日本的市、町、村一級都設有社區保健中心和社會護理站,1997年社區保健法修訂和實施後,社區保健所更向着專業性、技術性的方向發展,使其成爲日本保健事業的支柱性機構。根據日本的法律,社區護理人員稱爲保健士。只有取得保健士資格後,才能擔當社區護理工作。爲保证向社區輸送合格的護理人才,日本有109所大學設有社區護理專業(專修科)。日本的社區保健服務不僅形成了一套健全的體制,而且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也相當高。社區保健服務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經常進行的家庭服務,即服務人員到家中進行單獨服務;另一種是定期進行的集中服務,即把居民集中起來的服務。社區保健服務主要有兩類内容:一是健康檢查,社區保健中心每年都要組織多次針對區内居民負責的健康檢查,以使疾病能早發現、早治療。二是健康教育,其内容豐富、形式多樣,如組織各種常見病的知識講座,在使居民對這些疾病有所瞭解的前提下,指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二、新加坡的社區管理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型的島國,幾乎没有農村,同時又是一個以華人爲主的多民族移民國家,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多元城市文化,其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社區建設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

  (一)堅持政府主道

  與西方國家相比,新加坡社區功能的官方色彩略爲濃厚一些。新加坡的社區内主要有三個組織:居民顧問委員會、社區中心管理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其中居民顧問委員會地位最高,主要負責社區内的公共福利,協調另外兩個委員會和其他社區内組織的工作。社區中心管理委員會負責社區中心運行並制定一系列計劃。居民委員會主要承擔治安、環衛(專業工作由服務公司完成)、組織本小區内的活動等任務,同時也爲居民顧問委員和社區中心管理委員會提供人力幫助並反饋信息。

  新加坡的社區管理充分體現了政府的管理行爲:首先,政府通過對社區組織的物質支持和行爲引道,把握社區活動的方向。其次,國家發展局通過一系列培訓計劃加强對社區、社團組織領道人的培訓。再次,社區相當一部分活動本身就是政府發起的,其中某些環節還受到政府的資助。在社區管理的公衆參與方面,新加坡居民顧問委員會根據區内居民的要求與政府溝通就涉及到社區的重大問題和自身權益的維護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議。在依法治理社區方面,主要通過各項法規調整社區中各單位、各利益集團、各家庭和個人在社區中發生的各種關係及其矛盾衝突。

  (二)照顧老弱病殘

  新加坡把60歲以上的老人稱爲樂齡人士。目前新加坡是人口老齡化最快的亞洲國家之一,爲瞭解决老年人的居住問題,新加坡政府在成熟社區中興建“樂齡公寓”,大大地解决了老者的居屋問題。新加坡對殘疾人服務的法制化程度較高,社區普遍建立了一體化、社會化的殘疾人工作服務體系,爲殘疾人提供康復、娱樂、技能培訓和獨立生活訓練指道等多種服務。新加坡的社區服務中心還通過志願者上門服務,進一步幫助、改善老年人、殘疾人的生活,根據受助家庭的需求提供家政服務、配餐、康復及精神慰籍。

  (三)提供醫療保健

  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有不同等級,多種檔次,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需求。其中社區醫療保健機構有:①公立醫院或政府綜合診所;②私立醫院或專科中心;③私人診所;④慈善機構,包括老人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復元中心,終端疾病醫院,慈善醫院義務中心等不同所有制機構。

  新加坡的社區醫療服務部分費用由政府承擔,同時個人需要承擔一定費用。政府主要津貼中、低收入階層或長期病患者。政府在社區醫療服務方面提倡競争,但在市場失控時又直接進行干預,保证醫療市場的健康發展。政府還鼓勵私人或志願團體開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搆成龐大的醫療服務體系,公立醫院更多地爲中低收入者提供服務。通過政府的努力,新加坡搆築了一個醫患關係和諧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歐洲、美洲、澳大利亞及亞洲均有類似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經驗可資借鑒。社區是伴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社會單元,現代社區形態和功能的快速演變得益於近200年來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特别是城市社區的逐步發展。對社區發展的理論研究和社區建設的實踐也首先萌發於工業化先行的國家。因而,借鑒國外城市社區發展的經驗,對促進我國社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侯鈞生、陳鐘林編著:《發達國家與地區社區發展經驗》,機械工業出版,2004年1月版。

  2. 葉南客著:《都市社會的微觀再造——中外城市社區比較新論》,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 張玉枝著:《轉型中的社區發展——政府與社會分析視角》,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5月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