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在廣州白鵝潭建造珠江金鐘文化宫的建議



  最近,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和廣州市芳村區委、區政府,聯合組織一批文化學、文字學、音樂學、建築學、規劃學、鑄造學的專家教授,在廣州芳村區白鵝潭實地考察,經反復研究論证,達成共識,一致推舉我作爲代表,向省市領道和有關部門鄭重提出:在廣州市白鵝潭建造珠江金鐘文化宫的建議如下:

  一、初擬的構建與功能

  我們設想的珠江金鐘文化宫(以下簡稱金鐘宫)的構建,是一座具有鮮明傳統民族和地方風格的、外型有似鐘鼎形象的宫殿式巨大建築,屹立於珠江入穗口三水交匯道之西岸芳村,與東北沙面白天鵝大厦相對,形成爲從水道進入廣州城區之門户。如果説,白天鵝大厦的外型和文化内涵,具有象徵廣州在改革開放中有似“風正一帆懸”的領先地位和寓意,那麽,對應的金鐘宫,則應寓有數千年的廣州、廣東、以至泛珠三角或珠江水系的文化有似“金鐘長鳴”之意藴。

  我們爲這建築取名爲珠江金鐘文化宫的緣由,首先是在於我們感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近年連續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發展戰略,勢必促使我省跨上新的發展時期,由此很有必要建造一座將這些戰略的文化内涵寓現的標誌性建築,而這建築又應具有縱貫古今、横蓋南北的文化内涵爲好。於是我們想到金鐘。因爲金鐘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誌,中華民族最早的文字是鐘鼎文,最早的音樂是編鐘音樂,可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皆可以金鐘爲載體,作爲所有傳統和現代文化之象徵或代碼;由於此建築着重於凝聚和體現珠江文化,又位於珠江之濱,並與2000年元旦在北京敲響的世紀鐘——“中華和鐘”有别,故冠上“珠江” 二字界定;稱其爲“宫”是爲强化傳統建築文化的構建風格。

  我們設想這座建築,既是標誌性、中心性的文化建築,又是一座多功能的文化設施。其標誌性,是以其輝煌厚重的傳統文化之外型與底藴、及其與具有象徵現代文化意味的白天鵝大厦對稱的形象,而作爲廣州和珠江的門户標誌之一;其中心性,是以在其頂層鑄造一鼎巨型金鐘,重新發揮過去廣州海關大鐘的報時作用,尤其是每年元旦和春節敲響新年鐘聲的作用;它的多功能性,是寓珍藏、展覽、演出、比賽、研究、交流、培訓、活動、觀光、旅遊於一體,在主體建築的各層,開設各門各類的文化展覽廳、表演廳、講學廳、交流廳、活動廳等等,可以開展或進行多種多樣的展覽或活動,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發展演變展覽、各種民族傳統音樂和樂器的發層演變展覽,各種音樂、戲劇、舞蹈、美術、影視的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在主體建築之下層或附屬建築及場地,可開展多種多樣的群衆性的文化活動,如:各種傳統或現代音樂和樂器的演奏、比賽或培訓;各種音樂、演唱、舞蹈、戲劇、曲藝、戲曲的表演、培訓或比賽;各種書法、美術、工藝的展覽、培訓或比賽,以及書店、畫廊、報攤、咖啡或茶亭等等。總之,整個設施完成後,應當是中國最大最豐富的民族金鐘文化博覽園,是珠江文化的最大最豐富的縮影苑,是廣州最大最豐富最有品味的文化殿堂與活動聖地,并且是廣州最有文化内涵和文化風采的旅遊點,是著名的“珠江夜游”項目中最亮麗的風景綫。

  二、必要性與意義

  首先在於廣州至今尚缺一座作爲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和“泛珠三角”的標誌性建築,如果以建造金鐘宫爲標誌建築,正可填補這一空白,而且以具有深厚民族傳統文化内涵的金鐘宫爲標誌,也是最適當的。因爲廣州是有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都,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個千年古城未移的城市之一(另兩個是意大利的羅馬和埃及的亞歷山大),也是中國唯一的城市,應當在其原有南越王墓、五層樓等古建築之外,再新建凝聚傳統文化的標誌建築,才無愧於本有的光輝歷史,並使其精神永遠弘揚。北京有天安門爲其傳統文化的標誌,上海有東方明珠爲其現代文化標誌,我們廣州如有金鐘宫與白天鵝對稱、分别爲傳統與現代文化之標誌而又合爲一景,則具有兩者俱兼、兩全其美的意義。

  廣州是珠江水系的多江交匯中心,是泛珠三角和珠江文化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是世界上兩個二千餘年不衰的古港之一(另一個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是珠江文化和中華文化具有江海一體特點和海洋性的主要標誌城市。如能在白鵝潭建造金鐘宫,因其處於三河交匯處,是珠江之濱,其水面寬闊、景色優美,有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詩)所體現珠江文化江海一體特質的境界,且這裏又有許多關於珠江之珠的歷史故事,又將其賦以珠江之名和文化内涵,自然就更具有珠江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意義。金鐘在西方也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鐘聲文化也是江河與海洋文化的内涵之一。因而珠江金鐘文化宫的建造,也具有體現並標誌以廣州爲代表或中心的珠江文化江海一體與海洋性特質的意義。

  2003年開始,中國音樂最高奬——金鐘奬確定永遠落户廣州,以後每年在此舉辦全國音樂評奬。這就意味着賦予廣州爲全國音樂中心的使命,承認廣州是中國的音樂大市。爲此,也應當建造金鐘宫爲這全國大奬的活動中心,並成其爲標誌性建築;同時,也應以此爲中心,發揚廣州歷代注重音樂文化、具有悠久音樂傳統、現代音樂又連連領先全國並影響海外的優勢,以充分的場地與活動條件爲保证,使這些傳統和優勢得以代代相傳;而過去西堤海關大樓的悠揚鐘聲,曾經迷醉多少代廣州人,使廣州倍增濃郁的文化氖圍與風采,迄今已久違多年,著名的上海海關和許多城鎮的鐘聲也消失良久,如廣州率先敲響金鐘宫的鐘聲,特别是在元旦和春節放烟花、逛花市時敲響新年鐘聲,那就不僅使美麗的花城真正成爲有聲有色的文化大市,而且使廣州率先成爲名至實歸的全國音樂大市、又是高品位的文化大市。

  我們選擇芳村區爲建造金鐘宫的城區,除了白鵝潭的人文與自然景觀(這裏是20世紀60年代評的羊城八景之一“鵝潭映月”)爲最佳選擇的原因之外,尚在於這個城區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據清代學者仇巨川《羊城古鈔》稱:芳村區在古代原名大通鎮,早在中古時已名揚海外,宋代時被稱爲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清朝時評的羊城八景之一“大通烟雨”就在這裏;芳村區的花地,是廣州種植花卉歷史最久的地方,是羊城被譽爲花城的緣由之一,馳名中外的羊城晚報文藝副刊《花地》也借此得名。如果金鐘宫落户芳村區,既可由此重新整合歷史悠久的“大通”名鎮和名景文化,又可以金鐘宫的音樂花會與花地的世界博覽花會相輝映,合奏出一闕有聲有色的古今文商並茂交響曲。從廣州全市整體格局上看,芳村區是地鐵三條綫的西總站,是廣州西部門户,交通發達,人流量大,却没有一個可稱爲標誌廣州文化的建築或景區,是不應該的,如果在此建金鐘宫,則可填補這個空白,也是廣州建設文化大市的整體中不可或缺的需要。

  三、可行性及其依據

  首先是用地問題。在實地考察見到,從白鵝潭沿芳村一側江畔有近十公里長之大道,三水交匯處之江岸有一較大廣場,足可以作爲建築金鐘宫及其附屬建築用地。這片土地,現在是芳村區的文化産業區,尚無巨大建築,拆遷不太困難。如果省市領道同意建造金鐘宫,將此立爲建設文化大省和文化大市的重點項目之一,爲此調整這片土地的原用規劃,是不難解决的,芳村區也必是樂意的。

  金鐘鑄造問題。製造巨型金鐘,以及具有高質量的編鐘和各種古代樂器,要有高水平有經驗的鑄造專家才能爲之。最早提出爲廣州建造金鐘的關洪野老先生,就是這樣的專家。他是廣東省機械廳鑄造研究所原所長、高級工程師。2000年元旦在北京由江澤民主席敲響的世紀鐘——“中華和鐘”就是由他製造的,也是由他提議並經江主席親自批準創制的,他當時是中央批準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華夏編鐘創制工作組副組長(組長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兼總工程師。他表示:如獲省市領道批準,定全力以赴,並負責邀請參與創制“中華第一鐘”的主要人馬和北京著名的音樂研究家,來廣州鑄造“中華第二鐘”——珠江金鐘。

  規劃與策劃問題。如獲省市領道批準,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與廣州市芳村區委、區政府,將繼續邀請各種專家教授進行多學科交叉的立體論证,並委托由華南理工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建築美學博士點負責人譚元亨教授爲首的珠江文化研究會規劃與策劃委員會具體進行。

  資金問題。三條途徑:一是希望列入省市重點項目,由政府撥款;二是將項目公開競投招標;三是請求財團投資支持,希望省市領道出面請霍英東先生投資,他投資建設的白天鵝大厦被譽爲廣州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建築,是廣州珠江口的一扇門;如能再投資建珠江金鐘文化宫,那就是再爲廣州建一座標誌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和珠江文化的建築,再爲廣州珠江口加建另一扇門,使其搆成爲完整的門户,那就是爲廣州再全其美了。從霍英東先生投巨資在珠江口建南沙新港的遠見卓識上看,他爲金鐘宫投資幾億,也是他的文化眼光和文化投資計劃可能重視並能辦到的事。

  (2004年6月1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