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連宋大陸行之後的兩岸新局



  潘錫堂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三月下旬率團訪問大陸,與中共達成“十項共識”,遭致陳水扁當局痛批並發出“罪責化”因應,以嚇阻連戰、宋楚瑜兩位黨主席先後登陸。後因諸項考量,扁改變態度願支持連宋訪陸“投石問路”,唯卻一面祝福、一面嗆聲,否認“九二共識”。在美方高度期盼北京與連宋會晤後,亦能順勢促成兩岸執政當局之接觸與對話,關鍵卻在於扁當局能否認可“連胡會”與“宋胡會”之諸項共識,唯目前看來卻不太樂觀。

  江丙坤大陸行,替連戰登陸鋪路暖身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赴中國大陸做“緬懷之旅”、“經貿之旅”,在獲致國共對話的“十項共識”後,順利劃上圓滿的句點。雖然台灣當局自陳水扁以下連續重炮轟擊,但此行植基台灣全民福祉及兩岸雙贏新局,業已搭起兩岸“黨對黨”溝通的橋樑,以利扁當局公權力與政策的銜接,不僅能為台灣朝野兩岸議題的合作奠基,更可進而打開兩岸僵局。

  事實上,江丙坤此趟大陸行,藉由祭拜黃花崗烈士及謁中山陵,體現對建立中華民國先賢的尊崇,及訴求中山先生和平博愛的思想精髓,強調兩岸應以中山先生為師,共創雙贏局面。尤有進者,此行更在建構兩岸對話管道,謀求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全然跳脫一黨之私,將之定位為兩岸破冰之旅,並不為過。

  然而,江丙坤訪陸期間,卻引發民進黨當局炮火全開連番抨擊,諸如“時空錯亂”、“一廂情願”、“國共合作”、“招呼不打就簽共識”等“抹紅”用語不一而足。其實,扁當局近五年來始終對打開兩岸僵局束手無策,不僅堅持否認“九二共識”,使得兩岸復談遙遙無期,尚且祭出“一邊一國”的兩岸定位論,並不時拋出公投、制憲、正名等主張,以致“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形同破產;儘管有扁宋會的“十項共識”,仍遭北京質疑能否言行如一。尤其嚴重的是,扁當局的兩岸政策反反覆覆,陷入虛耗空轉困境,如經發會共識難以落實,三通直航協商迄未啟動等均是顯例。無怪乎,連戰主席不久前宣示“民進黨沒有能力解決的兩岸關係,我們來做”,彰顯國民黨無法坐視陳水扁當局的無能,損及台灣人民的權益甚至危及兩岸交流的正常發展。

  正因為如此,江丙坤大陸行賡續了今年春節包機之從無到有的精神,發揮了國民黨從中穿梭促成之關鍵性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在野居中,立委出面,業者協商,政府支持”之朝野分工合作的意涵。尤其江丙坤此行所達成的“十項共識”,不論關係兩岸經貿最重大的“台商權益保障”,抑或極迫切的農產品銷陸、貨運包機與大陸漁工等議題,均猶待陳水扁當局以更開闊的胸襟,正視台灣在野黨在兩岸議題上的主導能力與破冰能量,袪除不必要的“國共合作”質疑,轉為正面的“朝野合作”力量,進一步導入兩岸政策,又能促使兩岸交流正常化,當為台灣之福,亦為兩岸人民之福。

  阻撓兩岸交流,悖離台灣民意

  為因應在野黨黨主席相繼表示要訪問中國大陸,扁當局府院黨四月五日祭出“七點共識”,一方面對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訪陸達成“十項共識”予以“依法處理”,再方面對連宋兩位主席進行“道德勸說”盼勿登陸。面對扁當局為阻撓兩岸交流熱不惜訴諸罪責化手段,不僅使得陳水扁在扁宋會“十項共識”中尋求兩岸和解之承諾形同破產,尚且與傾向對大陸開放的台灣主流民意背道而馳,而備受關注。

  事實上,自江丙坤訪陸歸來,扁當局為妖魔化在野黨在兩岸事務上發揮的正面作用,並阻撓兩岸交流產生的政治效應,不惜刻意扭曲“江陳十項共識”“觸法”。唯江丙坤此行為爭取台灣權益,才會談及“十項共識”,全然立足台灣優先原則,又都是民間渴望突破的交流項目,更何況既沒有簽署任何協定,所謂“十項共識”又不出經發會結論及陸委會兩岸經貿交流的政策,何違法之有?顯見握有公權力的扁當局,囿於意識形態掛帥,既無意真正開放兩岸交流,又容不下在野黨在兩岸事務上服務台灣人民,不惜一再阻擋或消極杯葛,實難免在兩岸僵局中陷於“失分”狀態。

  尤有進者,扁當局多次釋出改善兩岸關係及開放兩岸交流的善意,唯卻祇有說法、沒有做法,甚至說一套、做一套。諸如:經發會兩岸組的三十六項結論大多未見落實,三通直航信誓旦旦卻因根深蒂固之“反通情結”迄未展開協商;尤其一再揚言要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兩岸經貿交流政策取代往昔的“戒急用忍”,卻頻頻出現徒具“有效管理”之名而無“積極開放”之實,堪稱“戒急用忍”之借屍還魂。

  然而,包括兩岸經貿投資在內的民間交流之勢,已蔚為一股沛然風潮無可阻擋,張榮發、許文龍等企業家認清大勢所趨後毅然前進大陸即為顯例。扁當局是否能有效阻擋兩岸交流,仍猶待觀察,唯即使擋得住一時,下一波累積的能量祇會更大,反而會是扁當局施政益形邊緣化與空洞化的開始。

  連宋訪陸的意涵與影響

  國民黨主席連戰於四月二十六日訪問大陸,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於五月五日登陸訪問,分別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黨對黨會晤”。究竟連、宋兩位主席相繼訪問大陸具有何種意涵?對兩岸關係可能的影響為何?備受各方高度關注。

  自從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訪陸並與中共達成“十項共識”以來,扁當局不惜訴諸“依法辦理”用以嚇阻連戰登陸,並對宋楚瑜大陸行進行“道德勸阻”。唯由於政黨是民間團體,國、親兩黨主席以民間團體負責人身份赴陸,既不涉及談判的公權力部分,無所謂當局授權與否的問題,當然法律無從禁止;更何況連、宋分別以在野黨主席身份往訪,並與中共最高領導人會晤對話,對於打開兩岸僵局具有一定程度的“搭橋舖路”作用。陳水扁明乎其理後,復以美方明確肯定連宋訪大陸“有助緩和兩岸緊張情勢並裨益促成兩岸官方對話”,再加上民意逾半傾向樂見連宋訪陸,在在促使陳水扁由厲聲批判轉為支持與祝福。對扁當局而言,連戰願在登陸前夕與扁通電話“報備”以示尊重,宋楚瑜帶著扁宋會“十項共識”訪陸,以及美方明確表態支持,均使扁當局得以袪除兩岸政策遭架空化與邊緣化之憂慮而仍掌兩岸政策制高點,故而願將連宋訪問大陸視為“改善兩岸關係‘投石問路’之旅”,並給予自己下臺階與迴旋空間。

  正因如此,連、宋相繼訪問大陸,不僅樹立兩岸分治五十多年來未曾有的“政黨對話”模式,連戰此行訴求“兩岸和平”及宋楚瑜植基扁宋會“十項共識”與中共溝通“兩岸定位”,對於攸關爭取和平避免戰爭及縮小台陸對“兩岸定位”之認知分歧,應具有相當的暖身與舖路功能,對於主政五年來對化解兩岸僵局一籌莫展致使兩岸政策空轉的扁當局而言,應可接續銜接公權力並化為政策使其落實。若能如此,連宋扁當可在兩岸關係的“破冰”及賡續而來的復談,透過朝野相互合作,有效推動兩岸和解。

  唯陳水扁卻於連戰出訪前夕,一面祝福連宋訪問大陸,甚至重申扁宋會“十項共識”是兩岸和平的關鍵,一面仍否認扁宋會有所謂“九二共識”與“憲法一中”,對於期盼植基扁宋共識中的“九二共識”與“憲法一中”,以期與胡錦濤對話形成兩岸復談交集的宋楚瑜而言,真是情何以堪?也為連宋訪大陸打開兩岸僵局,增添不確定的變數。

  美方對連宋訪陸的立場與反應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裏於四月底表示,對話有助於降低緊張,台灣在野黨領袖訪問中國大陸是兩岸對話的機會,而對話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尤其大陸應與陳水扁及其當局對話,因為祇有在北京與台灣當局談判,才能找到長遠的兩岸歧見解決方案。

  事實上,美國先是對連、宋相繼表態訪陸及扁當局的不樂見,持觀望態度,後在與國、親兩黨高層接觸並瞭解連宋訪陸對化解兩岸僵局不乏具有暖身與舖路功能,乃於連戰出訪前數日明確肯定連宋訪陸“有助緩和兩岸緊張情勢並裨益促成兩岸官方對話”,此為陳水扁由負面批判改為支持態度急轉直下之主因。國共兩黨於四月二十九日“連胡會”後,美方的反應與立場仍延續其一貫基調,亦即連戰的訪陸是值得注意的,也是重要的,此行有助於促成北京與台灣當局的接觸與對話。由此可見,美方對連宋相繼訪陸的立場與反應,體現了如下幾項意涵:

  一、由於美國在亞太區域的目標是和平與穩定,海峽兩岸的對話對促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頗為重要,因此,美國不僅樂見,尚且積極鼓勵甚至促進兩岸多對話、少對抗,俾能減少誤解、消弭歧見,用以達成共識,建構和平。唯過去五年來,兩岸囿於復談原則的差異,一方堅持必須以“九二共識”為前提,另一方倡議不預設任何條件,使得雙方復談遙遙無期,益加使得誤解與分歧擴大,緊張情勢升高,失控或誤判的結果,將可能使兩岸衝突一觸即發。

  二、倘若兩岸擦槍走火,引燃軍事衝突,美國勢難置身事外,此為美方倡議兩岸對話及揭櫫“一方不武,一方不獨,美國作保”立場之主因,亦為美方長期主張“一中政策,兩岸對話,和平解決”之兩岸政策“三大支柱”的磐石。正因為如此,祇要有利於兩岸恢復對話與談判的任何“積極因素”,均是美方所樂見與期盼的。無怪乎,華府認為連宋訪陸的兩岸新情勢是值得支持與鼓勵的過程。

  三、儘管美方願嘗試協助包括國、共、民進黨當局等相關各方往前推進,以期促成恢復兩岸協商。唯在現實上,“連胡會”達成復談的共識——“九二共識”,若扁當局仍不願務實予以承認,則連戰此行之促成兩岸恢復談判與達成和平協議所需要扁當局銜接公權力及化為政策並將之落實的可能性勢將落空,美方將如何發揮其影響力促其實現,將考驗美方的智慧。

  總評連戰訪陸的成果與挑戰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八天七夜的大陸行,於五月三日返抵台灣後圓滿落幕。連戰此行拜謁南京中山陵,於北京會見中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並在北大發表攸關兩岸和平的演講,會晤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及發佈“五項共識”的“新聞公報”,繼而訪問西安掃祖母墓及重返唸過的小學,最後一站上海拜會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與台商座談,在在彰顯此行為“緬懷之旅”、“經貿之旅”,甚至若讚譽為打開兩岸僵局的“搭橋舖路之旅”,亦不為過。

  綜觀連戰此行,具有以下諸項深層意涵與成果——

  一、恢復國共五十六年來首度接觸,並建構黨對黨溝通對話機制。儘管國民黨已非執政黨,但在兩岸復談基礎的“九二共識”上,以及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與促進兩岸交流往來等主張上,與中共有高度交集,國共雙方願意透過連戰此行,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臺,開展雙方黨務人員互訪,對於改善兩岸關係及擴大兩岸交流而言,毋寧是值得肯定與樂見的。

  二、連戰揭示“一中各表”及兩岸分治現實,為中共所默認與尊重。連戰此行無論拜謁中山陵、北大演講,甚至“連胡會”,訴求植基於中華民國之“一中各表”及五十多年來兩岸隔海分治事實,係兩岸消弭分歧、建構互信之基礎。遵此要領,祇要相互尊重台海現狀,不片面透過法理台獨改變現狀,所體現的兩岸互惠互利雙贏之新局意涵,即為連戰此行追求的最大標的。

  三、國共為兩岸儘速復談型塑高度交集的“九二共識”,並願透過兩岸復談協商雙方相互關切的重大議題。兩岸遲未復談,關鍵卡在扁當局否認有所謂“九二共識”。如今國共最高領導人再度透過會晤及“新聞公報”確認,祇要能重新立足“九二共識”,則兩岸僵局將透過復談“柳暗花明”,攸關兩岸人民福祉的終止敵對、達成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台灣參與國際空間的諸項議題,立即可展開協商,連戰此行已為兩岸復談發揮暖身的積極作用。

  儘管連戰大陸行為兩岸和平發展與中共共譜美好願景,唯由於如下諸項因素,使得連戰訪陸的意涵與成果,可能因扁當局的諸多回應,埋下一些不確定甚至大打折扣的變數與挑戰:

  一、陳水扁五月一日在出訪外國時先是肯定連戰在“連胡會”的表現,繼而暗諷“反對台獨,也不能去聯共”,凸顯扁對連戰訪陸“形式肯定、具體否定”。陳水扁先是高分貝批判江丙坤訪陸,從梵帝岡返台後態度出現大幅轉折,願對連訪陸釋出善意,即是受扁宋三次會面及美方高度肯定連宋訪陸的影響。扁寄望宋訪陸能代為傳遞訊息,試圖在“宋胡會”能夠由宋楚瑜代為傳遞扁願意擱置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爭議,用以促成兩岸復談及“扁胡會”。

  二、由於扁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儘管“連胡會”達成兩岸復談的“九二共識”,扁勢將不可能予以認可與背書,而使兩岸復談註定落空。不僅連戰訪陸之前與期間,扁透過表述扁宋會“十項共識”並無“九二共識”,甚至期盼宋在“宋胡會”中代傳類似“中華民國”或“九二香港會談(成果)”為基礎,用以對“九二共識”模糊以對,將不會為中共所接受。

  冀望熊貓拉近兩岸人民距離

  中共中央台辦與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於五月三日表示,在連戰、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之際,兩岸同胞的情感進一步交融,而多年來,大陸一直有向台灣贈送大熊貓的心願,相信大熊貓將帶給台灣同胞生活的愉悅,滿足小朋友天真的童趣,故宣佈將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給台灣。連戰主席除肯定大陸贈送台灣人民熊貓的善意,還希望熊貓能變成“遷台一世祖”,在台灣綿延不絕下去。可見熊貓不僅帶來十三億大陸人民的友誼,更可望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

  自從中共宣佈將贈送台灣一對大熊貓,連日來,島內反應不一,正反兩極。民進黨當局諸如:保育類動物不能違背國際公約;有矮化台灣之嫌,像蛋撻風潮,小心統戰圖謀等批評;及某些保育團體呼籲讓熊貓留在大陸原棲地,不僅不樂見熊貓來台,尚且以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橫加阻擋。

  唯在台灣民意高度期盼下,扁當局某些部會開始強調“專業考量”。先是農委會主委李金龍五月三日指出,大陸若依規定檢附“華盛頓公約”允許出口證明書,交由受贈單位申請輸入台灣,農委會就會依法審查;如大陸認為熊貓來台並非跨國輸出,不必檢附該公約出口證明,該會也會“深入研議”,依專業考量、依法行政。緊接著,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五月四日也表示,熊貓來台問題,必須評估飼養環境。唯不僅農委會已回應並無問題,連臺北市立動物園、六福村、壽山動物園均爭先表態有能力豢養與照顧,可見一斑。

  事實上,自一九五四年起,大陸開始對外贈送熊貓,熊貓落腳之處,都會變成各地動物園的鎮園之寶,遊客大排長龍,魅力無可擋。主因在於,熊貓除具有醒目的黑白體毛、黑眼圈外,體重約百公斤的外型也很適中,一眼望去,滿像“憨直的幼兒”,許多動作,比如睡覺、打盹兒、爬上爬下、翻滾及慵懶地啃著箭竹等動作,深深拉住大人與小孩的心。不僅真如同陳雲林所形容“大熊貓溫順的性情、孤潔的品性、可掬的憨態,將帶給台灣同胞生活的愉悅,滿足小朋友們天真的童趣”之最佳寫照,更可望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

  開創兩岸新局“九二共識”無可迴避

  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分別達成“五項共識”的“新聞公報”及“六項共識”的“會議公報”,除了均與中共建立黨對黨溝通對話平臺機制,備受各方關注的即是國、親兩黨認同“九二共識”,甚至“九二共識”的表述與內涵也在“宋胡會”中獲得定位。唯陳水扁不僅否定“連胡會”的“九二共識”,尚且又在“宋胡會”的前夕透過新聞稿指出沒有“九二共識”,以及在“宋胡會”後立即回應這六點共識“了無新意”。在美國呼籲連宋登陸應有助兩岸執政當局復談的殷切期盼下,兩岸僵局的化解之可能性及未來美中台關係的走向,更增添不確的變數。

  先是“連胡會”時,連戰曾口頭將“九二共識”定義為“一中各表”,雖未見諸“新聞公報”,但國、共雙方均認同“九二共識”,大陸並默認國民黨將“九二共識”解讀為“一中各表”,可謂對“九二共識”的內涵心照不宣。

  其後,由於陳水扁本人事前曾表示,已請宋楚瑜向中共傳達“兩岸領導人會晤”及試探有無擱置“九二共識”爭議之可能性,使得“宋胡會”格外引人關注。復以宋、胡均認為若要結束對當年有無共識的爭論,主動為共識內涵定調,實無可迴避。因此,宋胡“會談公報”透過“還原”歷史情境,進而將“九二共識”的內容歸納為“兩岸各自表明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各表一中)”,簡稱“兩岸一中”。而在親民黨看來,“兩岸一中”等同“憲法一中”,大陸承認兩岸分治現實;在國民黨看來,“兩岸一中”與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內涵相同,唯為求區隔,“兩岸一中”其中“一中多一點”,但“各表少一點”。

  儘管胡錦濤在“宋胡會”將“九二共識”界定為“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並認同宋楚瑜“兩岸一中”的解讀,體現中共當局立足“大陸與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之底線下,可以接受“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的彈性解讀,此為“創造性模糊”的交集,亦為九三年辜汪會談及後續兩會協商之基礎。

  扁當局若欲透過朝野合作及在野黨領導人登陸為兩岸復談“搭橋舖路”,承認“九二共識”並透過兩岸復談打開僵局,進而強化彼此交流確保民眾權益,恐無可迴避。也唯有如此,才可能建構“台灣不獨,中共不武”之美方期盼的兩岸和平新局。

  (原載《中國評論》二○○五年六月號,作者係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敎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