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連宋訪陸:現實效用與歷史意義——中國評論二○○五年第六次思想者論壇



  饒美蛟:很高興今天能夠邀請到海峽兩岸著名的兩岸問題專家余克禮所長、張麟徵敎授、嚴安林所長、張五嶽敎授,還有香港的政治學專家胡偉星敎授,來參加此次由《中國評論》月刊和香港崇正總會共同主辦、由我們嶺南大學商學研究所協辦的思想者論壇。各位都是研究兩岸關係的名家,我就不多說了,請大家暢所欲言。

  臺灣輿論開始客觀評價大陸是最近兩岸關係的最大特點

  餘克禮:胡錦濤主席三月四號的講話對當前兩岸關係,有一個高度的概括和準確的判斷。他講,當前兩岸關係中出現的一些有利於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的積極因素,台海緊張局勢出現了某些緩和的跡象,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而且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同時胡主席也指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鬥爭,仍然是嚴峻的,複雜的。這個分析,是恰如其分的,非常準確的。

  對於最近兩岸關係發展的形勢,如果說特點的話,也是從一九四九年兩岸出現分離五十多年來的最大特點是,兩岸關係正在朝著理性互動的方向發展。

  當前兩岸關係的最大特點,是在島內出現了能夠比較客觀、理性、正面地看待大陸的對台政策趨勢,再不像以前,對大陸提出的所有東西,都是眾口一辭地加以痛斥

  和否定,一句“統戰陰謀”就解決了。現在,這個調子比較少了。

  大陸準備開放臺灣農產品到大陸來,農委會講了這是“統戰陰謀”,但是很多臺灣媒體馬上就批農委會,這種現象也是很少有的。以前對於這種臺灣官方對大陸的攻擊,沒有哪個媒體、也沒有甚麼人敢出來對這些不正確的言論加以批評,以前是沒有的。

  我個人認為,目前的兩岸關係是處在最好的時期,因為從根本上打破了長期以來那種扭曲的、意識形態掛帥的局面,臺灣開始有政黨、政治人物、媒體能夠比較客觀、理性、實事求是地分析、評價兩岸關係。

  連宋紛紛訪大陸的根本原因

  出現這種狀況,也是必然的結果。儘管二戰之後國際社會維持冷戰對峙局面幾十年,但是最後還是要結束冷戰,不可能永遠對峙下去。我想,兩岸關係也是如此。雖然經歷了長期的意識形態的對抗、對立,互相以不理性的方式、方法、態度去處理兩岸關係。特別是民眾,總還是期望兩岸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可以說目前的局面乃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就推動因素來說,應該說還是兩岸的民眾。雖然島內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基本上是以意識形態掛帥,但是李、陳的這種做法,你搞的時間長了,還是會為老百姓所反感。因為他們的做法,直接使民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去年立委選舉,臺灣的老百姓以手中的選票作出了選擇。選舉的結果使民進党包括陳水扁深深地意識到,用拚台獨的方式尋求全面執政、長期執政,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所以,在去年立委選舉之後,民進党、陳水扁經過反思,提出“和解”——島內政黨和解,島外兩岸和解,其目的也是為了全面執政、繼續執政、長期執政。正因為如此,陳水扁不敢再在台獨道路上激進地走下去了,這就為國親兩黨比較理性地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

  去年立委選舉的結果,一個是泛綠未能在立法院過半,另一個是使陳水扁、民進黨再也不敢在激進的台獨路線上拚下去了。這樣,就使得國民黨、親民黨敢於堅持他們以前的那些政策,就是“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現在國親兩黨也不怕扣帽子了,這是連宋現在紛紛到大陸訪問的根本原因。因為在以前,選票的沉重壓力,使他們也不可能邁出這麼一步。

  “扁宋會”意涵複雜,國民黨借機邁出重要一步

  “扁宋會”的意涵是很複雜的。一方面“扁宋會”是陳水扁往“新中間路線”跨了一步,並且有“真誠”兩個字擺在那裡,陳水扁也不大好馬上退回去。從這個角度講,“扁宋會”對緩和兩岸關係、使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敢於大膽地堅持其一貫的政策立場,應該說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如果沒有“扁宋會”,我估計國民黨還有很多的顧慮。

  我前面講了,陳水扁的所作所為是為了民進黨的長期執政,搞“扁宋會”也是這個目的。他的目的,祇是為了暫時緩和兩岸關係,將宋楚瑜從泛藍裡面拉出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分裂泛藍、達到長期執政的目標。

  “扁宋會”之後,國民黨、連戰受到的壓力很大。而其後的發展,他們國民黨又正好利用了“扁宋會”的“十點共識”。陳水扁在其中公開承諾繼續堅持“四不一沒有”,公開宣稱“中華民國是最大的公約數”,而國民黨正是利用這個東西,才敢於在兩岸關係上邁出了早就應該邁出的一步。

  所以,當前兩岸關係的發展、形勢的變化,最根本的是去年立委選舉的結果。因為選舉結果背後所反映的,是島內絕大多數的民眾對民進党、陳水扁、李登輝搞急獨,投了反對票。如果去年的立委選舉是泛綠過半,我想兩岸關係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

  兩岸關係這種局面到底能夠發展到多遠?我的看法是,這種趨勢已經出現了,這種民意已經形成了,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再走回頭路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兩岸關係能否正常化,還要打一個大的問號,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執政的民進黨。如果民進黨還是不想從根本上使兩岸關係正常化,即使國民黨、親民黨用力推動,也很難實現正常化。

  民進黨可以有幾種選擇,其中一種是不往激進的道路上走,但是也不積極主動地推動兩岸關係,就是維持目前這個樣子。一方面不去激化,另一方面也不去邁大步,還是堅持其台獨黨綱、還是不肯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不肯接受“九二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兩岸關係大的問題不會出,但是想出現大的突破也比較困難。

  目前這種趨勢到底再往前能夠發展到甚麼程度,決定性的作用還是在民進党和陳水扁。

  兩岸情勢轉變的幾個重要原因

  張麟徵:其實我們中國人說,甚麼事情都是否極泰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兩岸關係,我想到○四年春天臺灣大選結束之後,已經盪到穀底了,要再壞也很難壞下去了。

  到了去年十二月份立委選舉之後,情勢突然有了一些轉變。就我來看,當然特點就是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可以說是一個逆向發展。從那種最壞的情況,慢慢地朝向比較緩和的情況去發展。

  對於轉變的原因,我認為要從多個面向切入去觀察。

  從二○○○年的夏天開始,到○四年的大選結束,這段時間裡面的躁進台獨政策,大陸和美國都非常的關心。我認為,造成今天兩岸情勢轉變的最基本的原因,是陳水扁走得太急躁。急獨不一定會導致急統,但是至少會讓方向扭轉過來。

  反分裂法的壓力是重要原因

  為甚麼會扭轉過來呢?有幾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大陸對這種情勢看起來有點像脫韁的野馬,必須要想辦法來遏止。

  《反分裂國家法》從醞釀到塵埃落定,給了臺灣一種很大的壓力。而美國也感受到了壓力,因為可以用《反分裂國家法》來反制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所以從大陸和美國來的這兩股壓力,使整個臺灣內部開始反思。當然,我不認為陳水扁會有深刻的體悟,大概祇是而已。

  我認為,《反分裂國家法》的醞釀和出臺,是導致今天兩岸關係朝著一個理性互動的方向發展的重要原因。因為有《反分裂國家法》的醞釀和出臺,有美國促談的壓力,陳水扁必須在躁進台獨的路上有所調整。

  泛藍分裂導致國民黨必須應變出招

  另外一個,我看兩岸關係的理性發展,與泛藍的分裂有很大的關係。

  “扁宋會”的出現,對國民黨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因為本來是想通過國親兩黨合起來,在立法院制衡泛綠,使兩岸關係能夠走一個不同的方向,使任何與這個方向不相符合的作為,我們都能夠反制它。可是宋楚瑜與陳水扁達成“十點協議”之後,國民黨、連戰原先的設想就破局了。這樣,國民黨祇好自己來出招。

  宋楚瑜是想以扁宋十點協議,來搶佔處理兩岸關係舞臺的核心角色。當然大陸對他的反應不錯,其中“胡四點”裡頭就有了很有利的反應。

  我們也很理解大陸的反應,因為對大陸來說,任何人祇要能夠把陳水扁往中間拖一點,那都是大陸所樂見的。

  當然,大陸看到的是表像還是實象,我們不知道。我講過,扁宋兩人其實個性是很相像的,就是說很權謀,也很善變。其實兩個人都沒有誠信,“真誠”兩個字其實在他們兩個人之中,沒有一個人配當。他們的“十點協議”能不能當真,其實是一個問題。比如宋楚瑜說要到大陸訪問,想先見陳水扁,而陳水扁先拒絕掉了;後來陳水扁要見宋楚瑜,宋楚瑜又不想見。甚麼原因呢?此中都是有權謀的考量。所以我覺得泛藍的分裂,導致國民黨的智庫和智囊團向他建言,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要主動出擊。

  就連戰、宋楚瑜、陳水扁來說,連戰在兩岸關係方面的立場是一貫的,從來沒有說搖擺過。

  所以連戰在兩岸關係這個議題上頭,他的“一個中國”的原則,是非常穩定而可靠的。而泛藍的分裂,導致連戰要迅速出招。

  為國民黨建構未來的兩岸關係框架

  因為連戰還有一些考量,這個考量就是他即將在今年七月卸下黨主席的位子。親民党常常批評國民黨,說國民黨在一個中國的立場上,是有雜音的,因為你確實聽到國民黨裡頭有人說“台獨也是選項”。

  所以連戰為了在交棒之前讓國民党在兩岸關係的路線上能夠確定下來,一定要先做一些事情,讓框架能夠確立。連戰率先訪問大陸,當然也是為他自己和整個國民黨的歷史定位著想。就像李登輝在卸任前提出“兩國論”一樣,當時李登輝是為連戰構設一個框架,讓連戰以後跟著他的路走。

  今天連戰也是希望在兩岸關係上頭,建構出一個新的框架——未來無論王金平、馬英九誰接班,都要追隨著這個腳步來走。

  連戰考慮到這一步是有原因的。因為很多人說王金平與李登輝的關係太好,雖然王金平一再為自己辯護。其實我覺得王金平的可塑性其實蠻高的,而且他沒有原罪。如果王金平二○○八年出來參加大選的話,他不一定會被泛綠逼著走泛綠的道路。他的可塑性其實是很高,但是他的不確定性還是有嘛。

  馬英九因為有原罪,所以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頭,表現得要很“清白”。陳水扁說馬英九是“逢扁必反”,實際上馬英九也差不多是“逢中必反”。無論對法輪功也好,對《反分裂國家法》也好,無論你講得對的錯的,他通通都要反。他反的第一個原因是甚麼?就是表示說他不支持中共的所作所為,我愛臺灣,我有臺灣的主體性。所以說,其實馬英九更不可靠啦。

  連戰此次率先到大陸訪問,就是表示:披荊斬棘的事情我來做,所有抹黑、抹紅的事情我來扛,你們後來的人,就可以推責任嘛。他們繼續走這條路,如果有人說他們賣臺灣,就可以說這是前任党主席給我們制定的,我們是追隨者。

  兩岸情勢逆轉與國民黨大膽出招有很大關係

  所以我覺得,今天這種情勢的逆轉,其實與國民黨的大膽出招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泛藍的分裂,導致連戰跨出的步伐比較快、比較大。而且就像剛才余所長講的,臺灣內部的氣氛也在改變。我認為,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讓大家都可以脫掉紅帽子。

  許文龍在三二五發表的那篇“退休感言”影響巨大。這個“退休感言”是對的,而且許文龍是民進党、陳水扁的“金主”。由他出來講這個“退休感言”,說他一向都是支援一個中國的,我覺得《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就很踏實。他的這些話讓人家聽起來非常的錯愕,但是既然最深的企業領導人都講了這些話,那麼政治人物的紅帽子也就脫了。所以不管是直接也好、間接也好,許文龍出來說這番話,是導致臺灣迅速在兩岸關係上頭邁出大步的重要原因。

  連戰老早就計畫訪問大陸,但是到最後總有些猶猶豫豫。但是這些事情出來之後,他很坦然了,心裡的很多壓力都去掉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比媒體的功效還要大。

  導正價值思維取向意義重大  愛臺灣可以有多種方式

  嚴安林:對於連戰和宋楚瑜陸續訪問大陸,到底應該怎麼看?我感覺,政黨交流對兩岸交流和對話的作用和意義,我們應該充分看到。政黨交流一小步,兩岸關係可以說是一大步。或者說連宋各自的一小步,兩岸關係也是一大步,意義應該說是不小。

  我為甚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是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國民黨的主席第一次到大陸來,儘管定位為政黨之間的交流和對話。第二點,作為臺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與大陸的交流,應該說對於兩岸的和平穩定,包括說和平之旅、破冰之旅,應該說都是有積極的作用的。國民黨在內部的政黨互動中搶佔了先機,但是我感覺最值得重視的就是剛才余所長所提到的,兩岸關係最長遠的意義,就在於在臺灣島內導正價值和思維的取向,這個意義是很大的。對於連戰登陸,島內支持的民意還是遠遠高於反對的民意。

  這樣一種情況,這樣一種舉動,是告訴臺灣民眾,愛臺灣是有多種方式的,多種方式都可以愛台灣。使兩岸關係穩定,兩岸關係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保持兩岸和平,是真正的對臺灣人民有利的愛臺灣的方式。過去民進黨那種挑釁大陸、製造兩岸緊張的方式,是不是真正的愛臺灣?我覺得恐怕是值得思考的,那是愛臺灣,還是害台灣?

  這個價值取向上的導正,我覺得是連宋此次來大陸的意義之所在,對未來兩岸的互動和發展,是影響最大的。

  應該對連宋訪大陸客觀定位

  我認為,對於連戰和宋楚瑜到大陸進行政黨交流,要有一個適當的定位。媒體的確對此非常熱,但是會不會給老百姓一個錯覺,好像統一已經為期不遠了,兩岸關係上的僵持已經不存在了。

  其實老百姓看到的往往祇是表象,因此我覺得,對於兩位党主席來,也要有一個客觀的定位。事件確實引起了國際上的注意,但是不是給國際上的感覺,兩岸現在走得太快了、太熱了?恐怕也並沒有真的那麼熱。我們應該明確到,目前的政黨交流,並不是談統一,談的也不是統一。我相信有很多共識,但是也還存在很多分歧。

  我覺得,他們到大陸展開的政黨對話,本質上還是屬於民間交往的性質,因為國民黨和親民黨都不是執政黨,就是說,這不是兩岸執政當局進行的對話和交流。

  對於連宋與大陸進行政黨交流、展開對話,我覺得民進党、陳水扁的心態恐怕是有問題的,是不正常的。不需要吃醋,也不應該生氣,更不應該用一種失落的心態對待連宋的訪問。甚麼“去政府化”、“去公權力化”,這樣講是沒有意義的。

  我呼籲民進黨應該積極地跟進,甚至是搶先,走得比在野黨更快。因為民進黨手上有公權力,完全有可能做。而且在兩岸問題上,執政黨比在野黨能夠做的事情恐怕更多。

  民進黨目前的心態之所以說不正常,我覺得它其實恐怕還要一個思考。就是說,國民黨為甚麼能夠在兩岸問題上爭得一個舞臺?為甚麼能夠搶得這麼一個先機?原因到底是甚麼?臺灣的民眾為甚麼又是多數讚成他們來訪問、來交流的?

  那是因為,民進黨上臺的五年來,在改善兩岸關係、促進兩岸發展方面無所作為。民進黨自己的無所作為,造就了國民黨才能有所作為、有所表現。如果民進黨能夠有作為,這個舞臺,國民黨是搶不過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不管是民進党拉宋楚瑜壓連戰,還是對兩岸交流上完全採取緊刹車的政策,我覺得恐怕未必符合實際,而且未必真正行得通。

  民進黨希望體現其主導性

  張五嶽:過去這段時間,我認為可以用四件事情來印證兩岸關係。與以往相比,確確實實有不一樣。第一個就是春節的包機,第二個就是《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第三個就是許文龍的退休感言以及三二六的遊行,第四就是國民黨正式以黨對黨的名義到中國大陸去訪問。這四件事情,如果在以前,我們大概是很難看到、很難想像到的,但這確實是同時在這樣一段時間裡面出現的事情。

  我相信,每一點的出現,不僅是總結了過去的兩岸關係,也會對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產生實質性或者是深遠性的影響。

  對上述幾個事情,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去年一年,兩岸關係當然很難有大幅度的進展。第一是去年年初有臺灣大選,第二是年底有立法委員的選舉。這兩個選舉制約了兩岸關係,也制約了臺灣方面對於很多大陸政策的基本看法。

  我們看到,選舉之後泛藍內部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意見,因此首度有了“扁宋會”。正是因為有了“扁宋會”,有了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政黨合作,國民黨的大陸政策長期在兩岸關係方面比較具有主導性的角色,馬上面臨被邊緣化的可能。因為很清楚,國民黨和親民黨在兩岸關係,其實在具體的政策主張上,基本上是沒有差別的。但是既然兩党在兩岸關係的主張上是沒有差別的,其中一個是公權力做一些暗中支撐的、甚至是默許的,一個是公權力不但不默許而且是極力杯葛的,這樣的情況之下也就造就了後面幾個問題的出現。

  點滴發展對兩岸關係都是有利的

  我發覺,兩岸關係點點滴滴的每一個成果,最後都會發揮效用。比如春節包機,在二○○三年推動的春節包機雖然是單向的、單一定點的單飛,經停港澳,但是處理了幾個重要的技術問題。正因為如此,才使得今年春節包機在雙方談定之後,十五號談定,二十九號已經正式起飛。短短的兩個禮拜的時間,就達成了今年的包機安排。應該說,雖然我們對二○○三年的包機不滿意,但是那次的成果在於,為春節包機已經建立了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讓原來很多長期隔閡的事情得到解決。

  既然今年的春節包機已經取得成果,也不可能走回頭路,還要再往前進一步發展的。

  因此我認為,兩岸之間的點點滴滴、多多少少都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誰都不能再走回頭路。

  許文龍感言影響頗大,全球反獨統一戰線成形

  許文龍的退休感言確實影響很大。前有張榮發,後有許文龍,這兩個人分別是二○○○年和二○○四年色台商的典型。他們在“一中”的問題上,在《反分裂國家法》的問題上,都有清清楚楚的表態,這當然加速了有關連先生訪問中國大陸的力度和效度。其次,這讓很多的台商在兩岸關係方面,我不說對促統有多大幫助,但是從連宋的紛紛訪問中國大陸,從《反分裂國家法》通過之後,第一個效應就是大陸的全球性的反獨統一戰線,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反獨這個部分,不僅在一百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建構一個有利的反獨促統的聯盟,而且在臺灣內部、在反獨促統這個部分長期是寄望於臺灣民間部分比較小的團體,如今政党也不諱言地在談反獨問題,這個框架已經是基本形成了。

  黨對黨接觸的效應既不可高估也不能低估

  國民黨組團到大陸,是海峽兩岸分治以來首度用黨對党的名義進行正式的接觸。這個接觸的意義在哪裡?意義在開啟了黨對党處理談判、交流的經驗,這是以前沒有的。

  其實我從來不覺得那個“十點共識”和大陸的“十二點成果”有甚麼太大的意義。國民黨訪大陸,意義在於開啟了政黨之間的接觸和對話;而政黨之間的對話與一般民眾之間的對話是比較不一樣的,有一些後續性的效應,它可能會在將來臺灣內部的選舉當中成為一些政治的訴求和政治的基礎。

  我的意思是說,不要太高估了政黨接觸的效應,但是也不要低估政黨接觸所可能產生的一些後續性效應。因為政黨與其他團體最大的不一樣,政黨都是以執政為第一要務和考量,我相信國民黨和親民黨很清楚。在政黨接觸當中,我的看法倒是比較正面,不是悲觀的。因為國民黨很清楚,將來決定國民黨能否東山再起的,一定不是大陸怎麼來看待,或者大陸民眾是否喜歡,而是臺灣民眾對國民黨的基本看法。因為以目前的政治環境,國民黨到大陸去發展,空間有限,效用也很低,我相信也不是其當務之急。

  政黨本來就應該有各式各樣的良性競爭,臺灣既然標榜政黨政治,政黨一定要進行良性競爭。沒有良性競爭,怎麼讓選民可以看到可行的方案、政策究竟在哪裡?

  民進党希望在兩岸關係中體現其公權力和主導性

  民進党對兩岸關係也好,或者對大陸內部也罷,顯然雙方的內在原因、內在政治因素是很重要的考量。

  我舉一個例子。前幾天我接觸過一個朋友,他多多少少是有一點發言權的。他怎麼看待國民黨、親民黨與大陸的接觸?他講得有道理,他是這樣講的:從他的角度來看,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連先生是即將走入歷史做畢業旅行的,大陸方面願意這樣積極與他接觸,而並沒有選擇與馬市長或者王金平來講話,顯然大陸方面第一是一定沒有所圖,從主觀的意願看是如此。第二個,既然政黨是有合作,他們民進黨講話很直,有些講話是很直接的,由於宋楚瑜有政黨合作做基礎,實際上是民進黨想體現公權力在兩岸扮演的角色。我這個朋友說,連先生與大陸談,就算談成了一些成果,這個成果本來是民進黨想做的,這樣民進黨也絕對不做。他們絕對不做,他們就是有這種心態。這個事情本來是民進黨要做的,正是因為連先生談出來的結果,因此民進黨選擇不做,就是要讓你談定的問題變成空頭支票。

  我問為甚麼這樣做?他說,如果此例一開,那還得了?可能讓在野黨和大陸方面都共同相信,此例一開,永遠都不會找我民進黨的。他說,如果是民間團體在前面談,後面要政府的公權力來背書,要是後面公權力不背書的話,將來還更麻煩。

  但是他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我想大陸方面很清楚,也感受到目前為止是在做的。他說,如果是親民黨來做就不一樣了。因為親民黨有政黨合作的基礎,因此祇要親民黨與大陸的互動有一些結果,他比喻說,這如同禮卷,雖然不能換現金,但是一定可以換很多豐富的禮物。

  所以你看,民進黨很多的觀念,包括現在他們的選擇不做,是想體現民進黨的主導性和公權力;選擇要做,無非也是要體現公權力和主導性。我的意思是說,兩岸的關係是需要雙方的公權力做各式各樣的一些形式的互動跟評估。

  大陸對台政策從未如此主動,台辦士氣從未如此高昂

  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反分裂國家法》通過之後一個月左右,兩岸關係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陸方面自一九七九年以來,從來沒有在對台政策方面採取這麼多的主動、積極的舉措。

  所以如果我們想評估兩岸關係的特點,大陸在對台政策上,大概也總結了過去的工作經驗和認知,也因應了客觀新形勢的需要和需求,真的是採取實際的主動出擊,而不是口號;真的是剛柔並濟,真的是區隔對待。所以,主動出擊、剛柔並濟、區隔對待,台辦的士氣大概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昂,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這也是目前兩岸關係互動的另外一個特點。

  我認為兩岸關係短期之內,對未來的看法是比較正面。第一,大陸在反獨的部分,不僅國際之間取得了一致性的理解,連臺灣內部主要的反對黨跟多數的民眾,也大概是反對臺灣獨立的。既然反獨如果是重於促統,顯然在處理兩岸關係裡面,面臨到的嚴峻挑戰的情勢,我相信大陸方面的看法比較正面和有信心,會採取積極的看法來看待。第二,不管民進黨是否真心地要信守所謂“四不一沒有”,但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我看大陸先正面肯定“扁宋會”的若干共識,既然大陸都已經肯定了,你不好意思馬上自己推翻。推翻不僅使兩岸關係產生波折,連臺灣內部的政黨合作,都會產生徹底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臺灣內部“四不一沒有”這樣一個基本的立場和看法,最多最多是做擦邊球,不會明顯立即在這個問題上出格。如果出格,不僅兩岸關係、美台關係,甚至臺灣內部關係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

  連宋訪大陸都有自身的政黨利益

  胡偉星:近半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出現良性互動,呈現比較好的趨勢,是多方面的原因的合力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立委選舉之後島內政治生態的變化;第二是,不僅是《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內容,其過程對島內也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第三還有美國的態度變化等國際上的因素,等等。所以,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兩岸關係目前這種積極趨勢的出現。

  《反分裂國家法》導致了島內政黨之間的競爭,包括泛藍之間的競爭,都在搶佔臺灣對大陸政策的制高點。連、宋相繼來大陸,都有其自身的政黨利益。

  從泛綠來看,阿扁通過“扁宋十條”,實際上是住中間跨了一步,他往中間一跨,就引起了台聯的強烈反彈,導致泛綠也出現了分裂。陳水扁進退維谷,往前衝有很大的阻力,往後退又受到其他力量的牽制。阿扁執政五、六年來,兩岸關係上一事無成,島內經濟和發展搞得一塌糊塗。他總想做點事,今年春節包機之後本來是一個契機,可以做點事,結果他在等大陸給更多的新的優惠的時候,他又被江丙坤搶了先機。現在祇好踩刹車,不斷強調公權力。

  這與“後扁時代”馬上來臨有關,謝長廷、蘇貞昌都看著二○○八年,陳水扁周圍的人也都要看著自己在○八年是一個甚麼樣的角色。對陳水扁來說,這種跛腳現象是越來越突出了。這種跛腳現象,可能對大陸是一個契機。因為阿扁是比較權謀的,他會不會在他最弱的時候走出一大步?我認為他接球和邁出一步,都有可能的。當然,這要看如何與大陸互動。

  大陸如何因應形勢出牌值得深入考慮

  島內政治形勢的變化,對大陸來說出現了一些比較好的契機,特別是可以利用島內的政黨政治、政黨競爭,來達到推動兩岸互動的目的。大陸如何利用這種形勢來出牌,我覺得這是一個議題,值得大陸好好考慮。

  還有,大陸應該考慮如何利用目前這種良性的互動,取得對臺灣民眾的一定的話語權,把信心真正帶到島內民眾裡面,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兩岸的互動,實際上已經造成了島內朝野競爭的局面,且在野黨內部都有競爭。今後的局面是雙軌制呢?就是在野黨與大陸直接溝通,執政黨也想打開自己的管道;還是蘇起說的單軌制、單軌雙棒制——先是在野黨去蹚路,用自己的資源打開一條路,然後把棒交給民進黨,由執政的民進黨再去做點事。到底是甚麼模式,目前還看不清楚,此種有很多契機。兩岸最近的互動,應該給兩岸的決策者提供了一些觀察的線索。

  連宋登陸意義超越具體事務讓臺灣民眾客觀看待大陸

  餘克禮:對於連戰、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我覺得我們應該站到很高的角度去看。大陸不會對臺灣的情況誤判到那個程度,寄希望會馬上實施甚麼事情,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我們所希望的是甚麼東西呢?是通過連戰、宋楚瑜,也就是國民党、親民党的主席到大陸訪問,最起碼可以營造一個兩岸的政黨,而且是很大的政黨,可以互相就兩岸關係直接接觸。我們現在不是談統一,也沒有想談統一,我們現在所要解決的,就是要發展兩岸關係,而發展兩岸關係有很多的障礙,對這些障礙應該怎麼去解決?就這些問題可以交換意見。最終的,是想確定一個發展兩岸關係的架構。

  雖然連、宋不是執政者,但是我們可以討論、可以探討、可以研究,最起碼在形成一定意見之後,可以把共產黨、國民黨、親民黨的主張講出來,讓臺灣老百姓去選擇、去判斷。我們所要的是這個效果,並不是想現在就做成幾件事。即使你做了一百件事,如果老百姓的觀念改變不了,還是等於零。我們要的是臺灣整體民眾的思維的、觀念的、意識的一個大的轉變,這個轉變從哪裡開始?臺灣長期把大陸妖魔化,把大陸汙名化,包括大陸的形象、政策。我們要的是,讓臺灣的老百姓逐步客觀、理性地瞭解大陸、看待大陸。

  連宋訪陸打破諸多島內顧忌  老百姓可知阻礙責任在誰

  連宋來大陸訪問,最起碼使台灣很多的民眾今後到大陸來沒有任何的顧忌,很多顧忌就打破了。既然國民黨主席、親民党主席可以來,其他的很多民眾為甚麼不可以來呀?

  二○○二年我在北京見過一個民進党的創党元老,後來他離開了民進黨。他當時到大陸來的心情,說起來都很好笑。他離家到大陸來的頭一天,他們家搞得氣氛很悲壯。由於臺灣長期的反共宣傳,他覺得到大陸之後可能再也回不來。因為他加入了民進黨,民進黨是“台獨黨”,大陸見台獨分子就抓,可能回不來了,嚇成那個樣子。可是一見面,並不是那麼回事。他一講,我們都覺得很好笑。他說你們別笑,我頭一天在家確確實實是做好回不去的準備了。

  連宋到大陸訪問,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報導,最少可以讓島內民眾覺得,今後可以自由地到大陸去,沒有任何的顧忌、顧慮。我們希望的是這些東西,並不是想與他們談成具體的東西。比如江丙坤來搞了“十點”、“十二點”,這表明瞭雙方的主張,最起碼大陸的中央想做甚麼事,國民黨想做甚麼事,這些事對臺灣的老百姓有沒有好處?如果臺灣的老百姓覺得有好處,為甚麼不能做?最起碼責任很清楚,我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如果民進黨這麼去分析判斷形勢,回回都不對頭。他們首先應該考慮到他們做在野黨的時候,謝長廷九三年第一次到北京的時候,我就跟他談,我說我如果是民進黨的話,我就主張“三通”,我絕對不會跟著李登輝的甚麼三個條件去起哄。即使李登輝從台聯的角度考量說得很對,作為執政黨也不能為他背書。

  其實民進党開始時的政策,比今天國民黨推動的要激進得多。兩岸關係走到今天,應該充分肯定早期他們給國民黨施加的壓力。民進黨當時也沒有公權力,但是推動去做,國民黨不得不承認。本來就是這樣的,民進黨今天執政了,怎麼反而連這個都不懂了呢?

  (張麟徵插話:不是不懂,他們祇是沒辦法、沒轍。)

  問題是,他們靠這一套是沒用的,因為這是違背民心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行不通的。現在民進黨出臺的一些政策,有誰替他說好話了?包括暫停新華社、《人民日報》在島內的駐點採訪。“七點”也好,還有甚麼“三反對三要”也好,祇能是笑話嘛。

  對連宋訪陸應大處著眼,如何評價其意義都不為過

  對於連戰和宋楚瑜訪問大陸的影響,我們要從大的方面去看,不是說談成幾件事。我想,胡錦濤總書記也不可能與連戰、宋楚瑜談一些具體的小事。即便有些具體的事,都不會是甚麼壞事,最起碼讓臺灣的老百姓知道,共產黨想幹甚麼,國民黨想幹甚麼,這些對臺灣的老百姓有沒有好處,這是可以說清楚的。最起碼對原來那些整個被扭曲、歪曲的宣傳,讓之站不住腳。

  對兩岸關係還是要有誠意。陳水扁老講善意,民進黨喜歡講善意,我一直不同意這個看法——你沒有誠意哪來的善意?沒有誠意,就是有權謀嘛,那是善意嗎?民進党要想真的發展兩岸關係,必須要有誠意。現在連戰、宋楚瑜到大陸來,還有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至少讓很多的臺灣老百姓知道大陸發展兩岸關係是有誠意的,大陸為臺灣同胞做事是有誠意的。我在前面所講的那種意識形態的、扭曲的、非理性的宣傳,現在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了,媒體也不跟著他們去炒。

  我所說的兩岸關係目前是最好的時期,指的是剛才講的這些東西。長期以來那種汙名化的、扣帽子的、誣衊的、宣傳的,已經搞不下去了。

  所以,我們對連宋訪問大陸的影響和意義,怎麼去估計,我覺得都不為過,畢竟這是五十幾年來第一次,有兩個大的政黨領袖到大陸來,很多的禁忌、顧忌被打破了,這是其意義所在。

  民進黨會調整但程度未明,但搞急獨無法連續執政

  民進黨採取目前的這些做法,也是在其措手不及的情況下搞的急就章。我當然現在並不瞭解陳水扁到底是怎麼考慮的,但是立委選完之後我與很多國民黨的人交談,我讓他們向共產党、向民進黨學習。共產黨和民進黨都是會調整,我們講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國民黨不能老是那麼僵化。我與很多國民黨人談過,說這樣下去你就完蛋了。

  必須認識到,民進黨的確有其特點,還是會調整的,但是民進黨到底會調整到甚麼程度,我現在沒有數。現在既然你想靠拚台獨達成長期執政已經走不通了,但是既不推行激進台獨、又不想大幅度開放兩岸關係,就能達到長期執政的目的嗎?

  所以,到底目前的形勢會對民進黨產生甚麼樣的衝擊,陳水扁如何因應連宋到大陸訪問之後的形勢,目前還要觀察。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如果陳水扁還是像以前那樣赤裸裸地、公開地講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再宣揚他那一套急獨的東西,肯定是不行了。

  民進黨對此也是非常清楚,要不然陳水扁就不會在“扁宋會”之後幾次講“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講了那麼多次,意思是很清楚的。如果按照李登輝那一套搞下去,你還執甚麼政呀?

  美國近期在臺灣問題上隱隱有動作

  美國對臺灣的影響是相當深、相當大的,我讚同“扁宋會”之後一位學者在《聯合報》上發表的觀點,他說“扁宋會”是美國人做導演,陳水扁和宋楚瑜在那裡演戲,觀眾是中國大陸和臺灣的老百姓。我覺得這個看法非常恰當。

  宋楚瑜此次敢抖一把,可能是因為他在美國得到了甚麼東西。但是我覺得,宋楚瑜這次是不是看准了,對美國的意圖、對陳水扁的意圖是不是把握得很準確,是很關鍵的。如果他沒有看准,宋楚瑜就是這次很大的輸家,但是這次他之所以急著要來,也是覺得美國人和陳水扁靠不住。如果他要是相信陳水扁真的會在兩岸關係上有大的突破,他不一定來。

  如果陳水扁真的想突破,他也不要宋楚瑜來;他如果承認“九二共識”,他自己就可以派人過來談了嘛。

  從目前來看,宋楚瑜是比較尷尬的,但是最後他選擇來,這個選擇是對的。

  美國對未來兩岸關係的互動和發展,我祇能講我們要密切關注。事實證明,汪辜會談之後,兩岸關係走得很快的時候,美國並不是那麼很讚成,李登輝一次一次去踩刹車,不能說沒有美國的背景。這次民進黨搞出“七點結論”、“三要三反對”,暫停兩家大陸重要傳媒的駐點採訪,也不能說他和美國沒有溝通。

  事實上,陳水扁也好,美國也好,美國是希望誰在臺灣長期執政的?其實是不用講的。搞“扁宋會”為了甚麼?還是為了民進黨長期執政。

  所以,很多東西,我們還要從大的戰略層面去分析、去觀察,不好馬上作出結論。

  不在乎結果而在乎過程,大陸力圖塑造臺灣新民意

  張麟徵:對於連宋訪大陸,並不在乎協議,而是在乎透過這樣的一個過程,透過媒體的報導,來塑造臺灣的新民意。要讓臺灣人民瞭解,兩岸關係真實的情況並不是像民進黨講的那樣。也就是說,不像國共兩党當年極端對立的時候那樣,如果兩岸不交流,可能臺灣的人真的以為大陸人都在吃草根,而大陸的人真的認為臺灣人整天啃香蕉皮。

  這個過程事實上會發生一些效果。除了會慢慢扭轉民意、會有新的體認之外,我覺得這對於民進黨陳水扁政府會有非常大的壓力,就是增加執政黨的壓力。執政黨雖然可以說你連戰去談的甚麼我都不做,宋楚瑜談的則因為有扁宋“十點協議”,所以可以考慮去執行一部分。但是從事實來講,無論連戰也好,宋楚瑜也好,如果談的都對老百姓有利的話,執政黨不做,實際上就凸顯出你所謂愛臺灣,就是假的,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政權而動員本土化的民意,“愛臺灣”僅僅是為了吸納票源而說的,並不是真正的“愛臺灣”。

  所以,執政黨不做沒關係呀,他們不做,臺灣的老百姓會看破民進黨的手腳。

  其實正因為連宋訪問大陸,給民進黨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非常大的擠壓,台獨勢力因為連宋訪問大陸而受挫,所以才會抬出公權力呀、主導性呀,等等。

  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從來都不管甚麼公權力,越是公權力我越是要衝撞。

  所以,事實上我覺得無論國民黨、親民黨怎樣對付民進党,其實都是小巫見大巫。

  我認為,對於國民黨、親民黨訪問大陸,應該讓媒體充分發揮。其實江丙坤僅僅是探路石,但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因為他的探路,媒體大加報導,結果良好,連宋馬上就訪問大陸。其實不管是不是要塑造臺灣新的民意,或者是擠壓臺灣的執政黨,從爭取臺灣民心來講,增加媒體的曝光度,增加國際對台海問題的關注,其實大陸媒體報導的力度越大越好,這一點是不需要懷疑的。

  陳宋“性相近”“求相異”

  阿扁不變的是绿色票源

  至於民進党說連戰達成的任何共識,他們都不會執行,宋楚瑜做的則考慮會執行,其實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不是那麼大。

  因為基本上,我覺得民進黨、親民黨的合作是在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基礎上。我們說,宋楚瑜有很多點與陳水扁很相像,比如善變呀,立場不是很確定呀,很有政治魅力可以爭取選票呀,等等,都很相像。不相像的是,這兩個人的大陸政策截然不同。宋楚瑜是講“一中”的,不管是不是歐盟化,但是他還是講“一中”;而陳水扁,一定是講“一邊一國”的,即便不講也還是堅持“一邊一國”的。從陳水扁的“七點結論”、“三要三反對”,通通都表達出來他的立場,這是兩個人不同的地方。

  第二點兩個人不同的是,我不認為民進黨會這麼快地改變政策。為甚麼?陳水扁甚麼都可以變來變去,唯一不變的是他要把他的票源鞏固住,所以,他對绿色選民的支持是非常重視的,為甚麼在二○○三年到二○○四年的選舉期間,他有那麼多的躁進的政策,就是要鞏固他的绿色票源。

  宋楚瑜是很奇怪的,他為了達到“扁宋會”的目的,根本是置選民的支持於不顧。所以,到後來泛藍的選民對宋楚瑜非常反彈。這就是為甚麼到最後宋楚瑜要在“扁宋會”各自表述的時候,要講一大堆對《反分裂國家法》的解讀。其實他除了講給大陸聽之外,是講給他的泛藍的選民聽的。他為甚麼要搶著登陸,除了要搶佔這個舞臺之外,也是要告訴他的選民,他是要彌補兩岸裂痕,他其實對改善兩岸關係是非常執著的。

  國親爭相登陸使陳水扁原先謀劃完全落空

  “扁宋會”所有的努力,其實以後都是要付諸東流的。因為兩個人的大陸政策絕對不同,兩個人對選民的重視程度也非常的不同。我認為在當前兩岸互動情勢之下,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的走向和展望,如果你要是太過樂觀,那恐怕是被一些虛假的表像所蒙蔽。

  其實扁宋合作有三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性就是他真心誠意要來改善兩岸關係,因為有美國的壓力和臺灣現實的需要。他如果要改善兩岸關係,可是又不能直接去談,否則與绿色選民怎麼交待呀?所以找個宋楚瑜出來,演一場雙簧,就說要政黨合作,而合作才能達到立院的過半數,才能夠打破立委選後泛綠在立院不過半的劣勢。

  可是,我想陳水扁事實上真正的用意不在這裡,其真正用意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在臺灣內部的壓力下,跟宋楚瑜唱一出雙簧,各取所需。宋楚瑜是需要一個舞臺,而陳水扁是要裂解泛藍以解決他在立院的劣勢。可是宋楚瑜不代表親民党,宋楚瑜不選甚麼,也許他對二○○八年還有一些夢想,可是他不會馬上去選立委呀、國代呀、縣市長呀、議員呀,這些宋楚瑜都不參選,所以宋楚瑜可以走得大幅偏離其原來的政黨方向。可是親民黨的立委很多都不是與他同步前進,很多親民黨立委對“扁宋會”是很反對的。因為這些立委有選舉的壓力,他們需要泛藍的選民。周錫瑋出走到國民黨,原因就在這兒。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各取所需所扮演的“扁宋會”,實際上陳水扁祇是想利用宋楚瑜來搪塞一下美國,來敷衍一下大陸,來應付島內泛藍的一些壓力。

  我不認為陳水扁的政策真的會變。他的台獨當然沒有像李登輝的顏色那麼深,但是他如果叛離了他的绿色選民的話,他的票到哪裡去找?你陳水扁不選二○○八,可是我蘇貞昌或者是謝長廷還要選呐。所以,陳水扁叛離得太多的話,绿色選民不會接受的,而且轉彎也沒有那麼快。

  因此我們看到,陳水扁對連戰非常生氣。因為陳水扁即便要變,他也要有一個過程,要慢慢轉,慢慢轉,把舵朝這個方向轉過來。可是現在連戰的登陸,迫使宋楚瑜要緊接著登陸,否則他親民黨五月份就不用選國代了。而這兩個在野黨搶著登陸,就讓陳水扁原來的謀劃全部落空。

  我認為,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要變的可能性非常小,反而在短期內會踩刹車,對於農產品登陸、兩岸交流、經貿交流,通通踩了刹車,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島內政治實力消長影響兩岸關係

  未來一段時間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因素,我覺得還是在三個層面。一個是臺灣內部政黨的板塊的挪移。現在這種情勢的變化,在泛藍裡頭、在泛绿裡頭,政黨勢力都有所消長。第二個是看大陸能夠對臺灣再有甚麼樣的爭取民心的做法。大陸能釋放甚麼,直接就做了,這樣對連戰有加分的效果。

  不是因為我是連戰的朋友所以為他講話,我也是宋楚瑜的朋友,不過他做得實在很差。事實上,如果大陸今天想在臺灣找一個溝通、談判的對手來說,我看不出有誰比連戰更合適。因為他是即將卸任的党主席,他不像宋楚瑜那樣還有二○○八年的幻想,他沒有。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為兩岸關係能夠真正破冰,能夠導正過來。他是既追求國民黨的歷史定位,也追求他個人的歷史定位。國民黨通過連戰訪問大陸可以做球,不管民進黨接不接,沒有關係。在野的力量經過這樣一種過程和醞釀,慢慢會壯大;然後有一天政權拿回來之後,國共兩黨的第三次合作,我想可以真正落實。

  美國用台獨和日本軍國主義牽制大陸

  美國因素是非常值得觀察的。美國人當然是不希望兩岸打起來,也不希望兩岸合起來,就是壞不要壞到打起來,好不要好到合起來,這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所以美國人一方面在叫大陸不可以用武,一方面在對陳水扁說不可以進行法理台獨。但是美國人的居心,你在別的方面可以看得出來。

  從美日二對二的安保諮商裡頭,看得出美國已經在日本身上著力。所以美日安保對話把臺灣問題作為美日兩國共同關切的一個議題,日本對此已經正式表達,而以前它是不敢正式表達的,頂多是說“周邊有事”是日本關切的,但是此次點明了臺灣議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美國人對兩岸關係的策略,就是你們不要打,你們也不要合,用台獨和日本軍國主義來牽制中國大陸是很清楚的一種策略。

  兩岸能否平穩發展存在很多變數

  嚴安林:連宋登陸後,兩岸互動會怎麼走?美國在兩岸互動起甚麼樣的作用?我感覺不脫這幾個方面:

  對大陸來說,一方面牽涉到對連宋的定位。因為此次連宋來大陸高度重視,定位是相當高的。我關注的是,大陸下一步應該怎麼辦,尤其是操之在大陸的部分,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落實?這才是兩岸政黨交流了也好,兩岸交流了也好,能不能持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操之在大陸的部分你怎麼做?我覺得這是大陸需要思考的。

  從島內來看,也是雙軌的。從在野黨來說,就目前來看是比較積極,但是我覺得存在很大的變數。比如連戰回去之後要辭去党主席一職,新的党主席不管是馬英九還是王金平,在整個兩岸關係上準備怎麼表演?政策走向怎麼走?我覺得恐怕是有很大的變數。

  從民進黨來看,陳水扁也許是有他的一個考慮。比如民進黨長期執政,也許在兩岸問題上是不是可以爭得一席之地或者有所表現?尤其是我感覺,蘇貞昌等人從黨的角度拿出的“三要三反對”,儘管你可以批評他們莫名其妙,用民進黨的決議來要求在野黨,好像管得太寬了,但是這表現了一種心態。

  尤其是牽涉到今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蘇貞昌又是負最大責任的,選好選壞,蘇貞昌首當其衝。那麼,在這個問題上,會不會因為縣市長選舉的需要,鞏固選票也好,從各方面考慮也好,使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又會有一個甚麼樣的表現,我覺得這恐怕又是個變數。

  大陸對連宋登陸定位太高,美國可能出手刹車

  最難的就是美國這個因素。之所以我認為對連宋訪問大陸要有一個恰當的定位,我是從有利於兩岸互動的角度來說的。我認為,千萬不要讓美國感覺兩岸又太熱了,然後像民進黨一樣又要刹刹車了。如果這樣的話,我覺得對兩岸互動是不利的。

  我們一定要注意美國到底在兩岸的問題上起甚麼樣的作用。當兩岸有可能擦槍走火、非常緊張、緊繃的時候,它要求兩岸對話,而且採取措施來推動。但是當兩岸太熱的時候,它是在暗中踩刹車也好或者暗中給誰加油也好,施加自己的影響。兩岸緊張的時候,美國似乎起一種穩定的作用,但是當兩岸平穩地向前發展且發展態勢不錯的時候,美國可能起的是消極的作用,甚至某種程度上是破壞性的作用。

  對這一點,我們是不能不看到的,這也是我前面講對連宋訪問大陸不宜定位過高、不宜在國際上給人一個兩岸已經如何如何熱絡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兩岸之間能不能平穩地發展,的確存在著很多變數。

  對於有助和平發展的行為應該樂觀其成不持異議

  張五嶽:對於連宋訪問大陸,如果有助於台海的穩定,各層次、各形式、各種各樣的接觸、交流,都應該去鼓勵,是不應當持有異議的。我們如果認為台海今天最重要的是建構

  一個和平與發展的環境,這種交流如果有助於和平與發展,我們不但不應該持異議,而且應該是樂觀其成的。

  但是事實上我們很清楚,決定連宋訪問大陸後對兩岸關係會有哪些影響、幾個部分的影響,也是要進一步評估的。第一就是連宋訪問中國大陸之後,臺灣政黨之間的合縱和連橫、競爭與合作,這個部分的格局會不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因為這個變化,是會影響到整體兩岸關係的推展。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看得很清楚,如果臺灣擁有公權力的一方,不願意積極主動地來改善兩岸關係,或者說受制於各式各樣的考量,兩岸關係是很難有大幅度的進展的。

  值得重視的是,對於臺灣的這種情況,大陸怎麼來看待,應該是進一步來評估的。

  用連宋之口講“中華民國”

  我認為,大陸方面願意借由與連宋互動的機會,那麼哪些是可以主動的、操之在己的務實可行的部分,對這些部分,大陸確實是應該好好地做一些評估和盤算的。這個部分,公權力操之在大陸的主動釋放的善意,就算民進黨政府有不同看法,臺灣民眾還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第二個部分,連宋與大陸就一些將來必須由雙方共同敦促的、努力的方面交換意見,這個部分是可行的。

  第三,連宋有些話,要讓大陸來講其實是不容易的,這是客觀現實。但是大陸方面願意讓連宋到大陸這個場合,在所有這麼多的媒體面前來表達他們的主觀看法,就是怎麼樣來界定中華民國。你要讓大陸方面自己的嘴巴講出“中華民國”,我相信短期是不現實的。但是你願意讓連先生在媒體面前清清楚楚地講出“中華民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進展。

  兩岸關係是手段而不是目標,民進黨可通過民親合作解套

  民進黨政府的大陸政策,我們其實也很難想像到他們基於哪些考量,但是有幾個部分大概是很現實的考量。我想第一個目標大概是想長期執政,這是其主要的目標,從來是把兩岸關係當成手段。

  第二方面是幾個內在因素的制約。第一是民親的政黨合作。因為祇要民親還維持政黨合作一天,民進党在兩岸關係的議題上,就不容易走外界所認為的冒進與激進的路。這很清楚,親民黨和民進黨合作是冒著很大的風險,而親民黨的合作主要注意一個基調,一定是抓住兩岸關係這個基調。因為如果親民党能夠成功地讓民進黨的政策往中間來走,那麼親民黨就能夠成就其歷史定位。同樣,如果親民黨認為其兩岸關係的主張與民進党是南轅北轍的,我相信民親合作一定會立刻破局。所以民親的合作其實很容易看的,宋楚瑜先生一定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其唯一的合作的。這種合作對他來說是進可攻、退可守,一旦政策南轅北轍,民親合作立刻就破局,立法院也就會回到固定的生態。

  如果是民親先合作,陳總統長期以來所宣傳的包括“四不一沒有”,以及包括憲改等議題,民進党是不是能夠信守它的承諾,如果信守承諾,顯然兩岸關係就不容易出現一些比較大的讓人意外的一些衝突和危機變數的發生。

  這幾個部分,是民進黨考量政策規劃與對話的重要因素。民親的合作,也是民進黨唯一一個為了想讓兩岸關係進一步開展,而找到一個樓梯或者下臺階。

  現在臺灣政黨是高度競爭,所以對國民黨這部分所談的,民進黨在短期內確確實實是不容易落實的。但是對親民黨這個部分所推動的,由於有政黨合作做基礎,其實民進黨或許有一些選擇性的作為的。剛好在這一種情況之下,親民黨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楚,甘願而且自許做一個橋樑的功能,意義在這裡。因為親民黨認為他的政策與國民黨沒有很大的差別,既然大陸方面與它做溝通,它唯一比國民黨好的一點,是它以政黨合作為基礎。所以親民黨的定位是甚麼?是一個橋樑,是一個所謂功能性的角色。

  這個部分其實也是兩岸裡面,民進黨唯一比較容易做自我解套的。嚴格講,如果民親的合作格局不變,其實民進黨是容易從親民黨這裡找到一個解套的空間。這個解套的空間,對內多多少少還可以自我交待,就是因為有政黨合作作為基礎,多多少少也必須要履行一些政黨合作的可行職責。如果沒有親民黨合作做基礎,很難對民進黨內部的基本敎義派有所交待的。

  對“九二”的觀點在靠近,還有第三種方法

  兩岸協商的基本重點,大陸是強調“九二共識”,臺灣對此是一步一步在往前推展,但是這個推展在目前還不能讓雙方很滿意。民進黨早年講的是“九二精神”,強調“九二是沒有共識的”,“唯一的共識就是沒有共識”,這種說法顯然是沒有交集點。

  民進黨去年的說法,是“九二香港會談”。今年三月份之後,最新的說法,是“建議雙方以九二香港會談所獲致的成果來作為兩岸展開對話的基礎”。這樣,第一它強調九二年在香港是有會談的,第二是強調會談是有成果的,第三是這個成果是可以作為雙方重新對話的一個基礎的。

  我倒是認為,如果“九二共識”這幾個字不是用“以詞害意”,其實這兩者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拉近了。如何在這裡面再創造一點可行性,我倒是覺得還有開展的空間。

  如果“九二”這個問題還是無法解決,還有一個方式,就是第三個,就是兩岸關係的主要因素,就是公權力能否透過適當的方式,通過授權的民間團體,來從事兩岸之間的協商與對話。

  連宋訪陸和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是一個契機

  饒美蛟:剛才幾個問題都談得很透徹,觀點也很精闢。我得到的一些總的印象,似乎就是大家大致認為《反分裂國家法》與連宋訪問大陸,肯定會使兩岸關係獲得一個新的發展,而且大致上會向一個理性的方向來發展;民間交流的空間會更加寬廣,對台海的穩定,應該有一個正面的作用;臺灣島內的政治力量也會有一些消長。

  經貿合作我們有所涉及,這是值得我們留意的領域。我個人的看法應該會比較正面。特別是連宋訪問大陸之後,經貿發展會更進一步。

  總的來說,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和連宋訪問大陸,兩岸對於存在的問題的把握會比較好一點,對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是一個契機。

  (原載《中國評論》二○○五年六月號,本次論壇主辦機構為中國評論月刊、香港崇正總會、香港嶺南大學商學研究所)

  附:評論員簡介

  餘克禮: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著名兩岸關係問題專家,長期從事兩岸關係的研究。

  張麟徵: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敎授,臺灣著名兩岸問題專家。

  嚴安林: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上海市臺灣研究會秘書長,海峽兩岸關係中心特約研究員。主要從事當代臺灣政治與海峽兩岸關係研究,著有《臺灣選舉縱橫談》、《民進党對外關係研究》、《中國國民黨史》(合著)等論著。

  張五嶽: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敎授,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博士。一九六○年生於臺灣南投,研究專長和領域涉及大陸對台政策、兩岸政經關係、分裂國家統一政策之比較、香港問題等。

  胡偉星: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敎授。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馬里蘭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從事國際關係學、海峽兩岸關係以及東亞國際關係的研究與敎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