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



  一、森林資源調查

  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森林資源調查分爲三大類,我國基本上也是這種體系,按照調查目的的差异,把森林資源調查分爲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作業設計調查。爲了規範森林資源調查,原林業部分别制定並頒發了《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主要技術規定》和《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定》。

  (一)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一類調查”,這種森林資源調查一般以省(區、市)爲單位進行,每五年復查一次。它是全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調查目的是及時、準確查清宏觀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其消長動態,進行綜合評價。它是制定和調整林業方針政策、規劃、計劃、監督檢查領導幹部實行森林資源消長任期目標責任制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有一些地方,以縣爲單位建立了地方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其目的也是爲了及時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和消長情况,爲本地林業政策、規劃、計劃的制定和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的監督檢查提供重要數據。

  1.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主要内容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主要内容是查清調查區内各類土地面積和森林資源的面積、蓄積量、生長量、枯損量、消耗量和更新狀况。並根據前後期調查的結果,計算森林資源的消長動態,並以此預測森林資源的變化趨勢。

  2.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技術方法

  全國各省(區、市)的林業部門一般都按照系統抽樣的技術方法,以全省(區、市)的範圍作爲抽樣調查總體,采用在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的公里網交叉點上布設一定數量的固定樣地,定期到現地進行實測的調查方法。調查總體的劃分可以根據各省(區、市)森林分佈、地形及行政管理的特點進行。當省(區、市)内的森林分佈及地形條件差异比較小時,以全省(區、市)爲一個調查總體。當省(區、市)内的森林分佈及地形條件差异比較大時,可在一個省(區、市)内劃分調查副總體(要求副總體相對穩定)。調查樣地的設置有全部固定和部分固定的區别。樣地在調查總體内統一編號,每一個固定樣地上都設有永久性標誌,樣地中的檢測木在樣地内統一編號,甚至掛上號牌。固定樣地在每一次復查時都要進行測量。臨時樣地是在每一次復查時設置的,不做固定性標誌。抽樣總體總面積以國家統計局控制數據爲準,總體内各土地類型和森林類型的面積以成數抽樣的方法進行估計。總體内的森林蓄積量,以平均數抽樣的方法進行計算。

  3. 抽樣精度

  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的總體抽樣調查精度的標準是以全省(區、市)範圍作爲一個總體時,總體的抽樣精度即爲該省(區、市)的抽樣精度;一個省(區、市)内劃分爲若干個副總體時,要將各副總體聯合估測作爲全省(區、市)的抽樣精度。

  在可靠性爲95%的前提下:

  有林地面積的抽樣精度要求爲:凡森林覆蓋率爲12%以上的省(區、市)爲95%以上;覆蓋率爲12%以下的省(區、市)爲90%以上。

  人工林保存面積的抽樣精度要求爲:凡人工林保存面積比重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以上的省(區、市)爲90%,其餘的省(區、市)爲85%以上。

  活立木蓄積的抽樣精度要求爲:凡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m3以上爲95%以上,北京、上海、天津市爲85%以上;其餘省(區、市)爲90%以上。

  活立木蓄積量消長動態精度要求爲:

  總生長量: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m3以上爲90%以上,其餘省(區、市)爲95%以上。

  總消耗量: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m3以上爲80%以上,其餘省(區、市)不做具體規定。

  (二)森林資源規劃設計的調查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調查”,亦稱“森林經理調查”。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是以國有林業局、林場、自然保護區、縣(旗)爲單位,爲滿足森林經營、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和縣級林業區劃、規劃等需要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其成果亦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額,實行森林資源資産化管理,指導和規範林業基層單位科學經營的重要依據。

  這種調查的顯著特點是,調查數據落實到小班,也就是所謂“落實到山頭地塊”。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週期一般爲10年。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工作結束後,調查地區上級林業主管單位要主持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對調查成果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纔可批準應用。

  1.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内容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内容有:

  ①收集、驗证或編制(建立)有關森林調查、經營數表(模型);

  ②依據有關文件,確定各級境界綫,並在經營管理範圍内進行經營區劃和林地區劃;

  ③查清各地類面積及其權屬關係; 

  ④查清各類森林蓄積、疏林蓄積和林網、四旁、散生樹木蓄積;

  ⑤查清人工林的面積和蓄積;

  ⑥調查林木生長量和枯損量;

  ⑦調查與森林資源有關的地形、地勢、土壤、氣象、水文等自然環境條件;

  ⑧按小班提出森林經營、利用和保護意見。

  此外,下列内容由調查領導組織部門確定是否進行調查以及調查的詳細程度:

  ①森林資源消耗量調查;

  ②土壤調查;

  ③森林更新調查;

  ④森林病蟲調查;

  ⑤森林火灾調查;

  ⑥珍稀植物、野生經濟植物資源調查;

  ⑦野生動物資源調查;

  ⑧森林多種效益計量、評價調查;

  ⑨林業經濟調查;

  ⑩其他專業調查。

  2.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技術方法

  (1)森林區劃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必須首先進行森林區劃。當前,國有林業局的經營區劃系統一般爲:林業局—林場—林班。

  國有林場的經營區劃系統一般爲:總場(林場)—分場(營林區或作業區)—林班。

  集體林區的經營區劃系統一般爲:縣—鄉—村—林班。也有以一個村作爲一個林班的。

  林班區劃一般以明顯的山脊綫、河流、道路等作爲林班界,在地形平坦地區也有人爲地把林地劃分爲面積大致相等的區域作爲林班的。

  林班面積一般爲100 hm2~200hm2。

  (3)小班區劃

  小班是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統計和森林經營管理的基本單位。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調查數據落實到小班。

  小班區劃在林班範圍内進行。

  小班區劃的條件一般是:權屬、地類、林種、優勢樹種、林分起源、齡級、鬱閉度、立地類型(或林型)、地位指數級(或地位級)、坡度級、出材級和森林經營類型。

  國有林區、有條件的重點集體林區應使用航空相片或衛星相片劃分小班。所使用航片應是近期拍攝的,其比例尺應不小於1:25000(或由1:50000放大爲1:25000);衛片應是經幾何校正及影像增强的彩色片,其比例尺應放大到1:50000~1:25000。不具備上述條件的其他地區可利用1:10000~1:25000新版地形圖進行小班劃分和調繪。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劃分小班,均應到現地進行或現地核對。

  小班平均面積一般爲3 hm2~20hm2。生態公益林小班面積可適當增加至35hm2。

  集體林區小班面積過小的,不單獨區劃,但記入調查簿,並入相應地類統計。

  (3)小班調查

  小班調查的内容很多,一般有小班的空間位置及大小、權屬、土地及森林類型、立地條件、測樹因子、地利條件等方面的幾十個調查項目。

  用材林近、成、過熟林小班增加調查小班的可及度、各徑級組株數和蓄積百分比、各材質等級林木株數和蓄積百分比,確定小班各材種出材量。

  人工幼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增加造林年度、造林密度、混交比、保存率、整地方法及造林措施的調查。

  經濟林小班要確定其生産階段和生長狀况。

  竹林小班要調查其齡組百分比、直徑和株數。

  對於不劃爲小班的林網、四旁樹,按樹種調查記載林木的平均年齡、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和株數。

  小班的測樹因子一般常用“實測”“目測”和“回歸估測”3種方法來調查。

  (4)總體蓄積量抽樣控制

  爲確保調查區域的總體蓄積量調查精度,規劃設計調查在調查區内,視情况劃分一個或若干個抽樣總體,在各總體内設置實測樣地進行抽樣調查,用抽樣調查的結果作爲總體的蓄積估測值,並以此對目測法小班調查的小班蓄積量進行修正。

  (5)森林資源規劃調查的精度要求

  (三)作業設計調查

  作業設計調查簡稱三類調查。

  作業設計調查的對象是即將進行諸如主伐、撫育、造林、林分改造等作業的小班或作業範圍。其調查目的是爲作業設計提供詳盡、可靠的依據。

  作業設計調查的調查範圍和調查内容,視作業設計的要求而定。調查範圍一般以作業範圍爲單位。調查的内容主要有森林(包括林地)面積、立地條件、森林類型、林分的各種測樹因子、林相特點、生産狀况、徑級結構、作業條件等等。測樹因子的調查方法通常分實測和抽樣調查。如采用抽樣調查,通常要求蓄積抽樣精度達到95%(可靠性見主要測樹調查因子允許誤差表)。面積的調查通常采用實測法。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作業設計調查搆成了我國森林資源調查的體系。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負責全國、省級這樣大區域的森林資源現狀和動態監測問題,爲全國及省級或大流域一級的林業規劃,爲國家林業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據。森林經營規劃設計調查則負責解决林業企業(林業局、林場)、縣的森林資源調查,爲縣級林業區劃、規劃,爲林業企業、縣總體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提供依據。作業設計調查解决作業區進行造林、撫育、采伐等作業的資源調查,爲生産單位的作業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提供的森林資源數據是宏觀的,在林業企業的經營决策中無法利用這些數據,它只能爲省級以上的部門所利用。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不僅提供了林業企業的資源數據,而且資源數據的落實單位爲小班,其數據爲企業的經營者所重視,但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單個小班蓄積的精度只有80%以上,這樣的精度用於作業設計,編制年度的生産計劃則誤差太大,因此在做作業設計前必須進行作業設計調查。而作業設計調查的工作量大,只能在要進行作業的小班範圍内進行。

  總之,三種調查的對象、目的、精度、方法各不相同,它們相互不可缺少,不可替代,這三種森林資源調查,可以爲森林經營提供不同範圍、層次的實物量數據。只要對它們的成果特點有深入的瞭解,就可以正確、靈活地加以應用。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一般要求采用作業設計調查。

  二、森林資源消耗量的調查

  (一)對森林資源消耗量進行控制的意義

  建國以來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多種原因,造成森林資源長期過伐,全國森林資源消耗量劇增,出現森林赤字,可採資源面臨枯竭的嚴重危機。據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年均消耗量統計:1973~1976年爲196億m3,1977~1981年爲294億m3,1984~1988年爲344億m3。全國森林資源赤字情况:1977~1981年年均森林資源赤字爲1878萬m3,用材林赤字爲7100萬m3;1984~1988年年均森林資源赤字1537萬m3,用材林赤字9700萬m3,而且森林結構越來越不合理,質量嚴重下降。當時全國性的亂砍濫伐、偷砍盗伐也比較嚴重,國務院曾於1979年、1980年、1982年3次發出關於制止亂砍濫伐的緊急通知。爲了控制森林資源過量消耗,做到合理經營、永續利用,充分發揮森林多種效益,全國迫切需要實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對整個森林資源采伐消耗進行全面管理,對森林資源過量消耗嚴格實行限額制度,並以法律形式作出規定,依法强行實施。

  (二)森林資源消耗量調查方法

  森林資源消耗量調查是加强資源管理、檢查森林采伐限額執行情况的一項重要措施。森林資源消耗量調查是通過社會調查和典型選樣調查來完成的,不同的消耗類型和項目要選取不同的樣本。不同的對象項目的設置也不完全一樣。如以鄉爲調查對象,城鎮及團體大型樣本就不存在,商品材部分的内容也不必參與選樣調查,只需面上調查登記即可。

  一般消耗量調查是爲配合采伐限額執行情况檢查來進行的,因此,調查以縣爲對象比較適宜。其調查項目的設置,也應結合限額管理要求確定。調查時應分别將各種消耗渠道的内容歸入到商品材、農民自用材、培殖業耗材、生活及工副業燒材這4類之中,並分設若干子項。采集運損耗如在當地使用的出材率已調整扣除,可不列入調查内容;灾害性損失可單獨設項不統計在采伐限額範圍之内。

  消耗量調查方法一般采用面上調查和典型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面上調查主要是向各有關部門收集宏觀基數和各種基本情况;典型調查則是通過抽取樣本中的典型鄉、村、組、户及企業、團體等進行調查,確定各類型項目的資源消耗定額標準及數量。

  調查的基本程序是:

  (1)收集全縣有關基本情况的資料如總人口、農村人口、以燒材爲主的户數及人口等,開展面上調查;

  (2)將全縣鄉(鎮)、場和企業等劃分爲不同的消耗類型。鄉、場一般可按人均擁有蓄積量劃爲3~5個類型;

  (3)從各類型中抽取典型調查鄉、場;

  (4)收集典型調查鄉、場基本資料,劃分村類型;

  (5)從各典型鄉、場中選取不同類型村進行典型調查;

  (6)在典型村中選取典型組、户進行調查;

  (7)開展其他各類型點的調查;

  (8)進行内業統計計算,編制成果表和分析報告。

  總之,森林資源消耗量調查的任務是查清資源總消耗量和分項消耗量。

  三、調查數表與經營數表

  在森林資源調查、森林經營中,要使用許多測樹數表和經營數表,在這些數表中,最常用的是立木材積表、材種出材率表和立地等級表。

  (一)立木材積表

  在林業生産實踐中,一般都用材積表法確定林分的蓄積量。材積表分别以樹種編制。

  材積表是根據樹干材積與其胸徑、樹高等測樹因子間的函數關係編制出來的。最常用的有一元材積表和二元材積表。根據材積與胸徑一個因子的關係編制的表,稱爲一元材積表;根據材積與胸徑和樹高兩個因子的關係編制的表,稱二元材積表。

  一元材積表在適用地區可以獲得較好的精度。由於一元材積表僅考慮了材積與胸徑間的關係。即使是在同一地區,胸徑相同的林木,其樹高和材積的差别也可能很大,因此,一元材積表具有地方性,其使用範圍不能太大。如果不了解一元材積表在本地區的適用程度,則應首先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木,用實測材料對一元材積表進行適用性的檢驗,如誤差超過5%,需重新編表。

  使用一元材積表測定蓄積量簡單方便,只需進行每木調查,統計各樹種每個徑級的株數,查相應的一元材積表中單株材積,乘以各徑級株數得各徑級材積,各徑級材積之和,即爲該樹種蓄積,將各樹種材積加以合計,即可得整個林分的蓄積量。

  二元材積表考慮了胸徑和樹高兩項因子,它的適用範圍和精度都大大超過了一元材積表。

  二元材積表通常是在一個較大範圍(如省、大流域)内分别以樹種編制的。

  二元材積表的使用方法是:在被調查林分中,先測定各徑級的樹高,繪製樹高曲綫,由該曲綫上查出各徑級的平均高。然後根據各徑級和相應的平均高數值,查二元材積表,得各徑級的單株材積,乘以各徑級株數,得相應的各徑級材積,將它們合計就可得該樹種的材積,各樹種的材積之和,即可獲得林分的蓄積量。

  無論是用解析法編制的一元材積表,還是二元立木材積表都有一個材積式,且一般都標記於材積表上。因此,如將此表達式編入計算機應用程序中,則在計算林分蓄積量時將更加方便。

  (二)材種出材率表

  利用出材率表可以測定林分的材種出材數量。材種出材率表又可分爲立木材種出材率表和林分材種出材率表。

  1. 立木材種出材率表

  一元立木材種出材率表是根據胸徑一個因子來確定材種出材數量的。它與一元立木材積表一樣,適應的區域小,是地方性的出材率表。應用一元立木材種出材率表測算林分的出材量,要首先分别樹種求得各徑階的蓄積量,然後乘以在一元立木材種出材量表上查得的該徑階的各材種的出材率,即得該徑階的各種材種的出材量,將各樹種各徑階的材種出材量分别材種合計,就可以得到林分及各樹種的不同材種的出材量。

  二元立木材種出材率表是根據立木的胸徑和樹高兩個因子來確定材種出材率的,這種出材率表的精度高於一元立木出材率表,使用的範圍也大。生産上通常這類數表分幾個樹高級(立地級)編制,爲方便應用。在出材率表中還列出相應胸徑的樹高和帶皮材積。使用二元立木材種出材率表要分别樹種調查其經濟材樹、半經濟材樹和薪炭材樹數量。

  2. 林分材種出材率表

  林分材種出材率表是根據森林分子的直徑分佈,按出材等級編制的直接確定林分群體各材種出材率的數表,該表按森林分子的胸徑、樹高平均值,列出各材種的出材率。

  林分材種出材量表在森林經理調查和規劃設計中使用方便。在外業調查時不必進行工作量浩大的每木檢尺,只需要通過目測調查或其他手段獲得小班的平均胸徑和平均樹高查表得各材種的出材率,將其分别乘以林分蓄積,即得林分各材種的出材量。

  (三)立地等級表

  立地質量是森林調查的一個重要因子,也是使用林地調查與評價中極爲重要的因素。立地質量通常通過立地等級表查得。在森林調查中常用的立地等級表有地位級表、地位指數表、立地類型表、數量化立地指數表等。

  1. 地位級表

  地位級表是在林分平均高與林分平均年齡相關關係的基礎上編制成的,是反映林地生産力的數表。樹高是反映立地生産力最爲敏感的因子,應用平均高來判斷林分的立地質量,使用方便,地位級通常分爲5級,用羅馬數字表示。

  在應用該表時,利用調查所得到的小班林木的年齡和平均樹高,即可從地位級表中查出該小班的地位級。

  由於林分平均高受林分密度的影響比較大,這就會出現在同一立地條件下,較密林分的立地等級高於較稀疏林分的情况。此外,林分優勢樹種的差异,也會造成相同立地條件林地質量的不同,在人工林的情况下,這種情况尤爲突出。

  2. 地位指數表

  許多林學家認爲,用平均木的生長情况來反映林地的質量並不理想,而林分優勢木高可以較好地反映立地質量。用林分的優勢木平均高和年齡的關係編制的立地質量表稱爲地位指數表。

  地位指數表的優勢高通常是指每100m2範圍内最高一株樹的樹高,地位指數等級以在基準年時林木的優勢高來表示,基準年是取該樹種的樹高生長進入較爲穩定時的年齡。在我國南方的杉木和馬尾鬆中,基準年統一確定爲20年。例如,馬尾鬆地位指數若爲20,則表示該塊林地20年生的馬尾鬆的優勢高可以長到20m。

  3. 立地條件類型表

  上述的兩類立地質量等級表的查定都必須利用林木的樹高,因此,所評價的林地必須是有林地,另外幼齡林階段樹高生長也極不穩定。這樣無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幼齡林的立地質量評價就無法使用這兩種表。另外,异齡林林木年齡的差距很大,生長過程也與同齡林不同,所以它們也無法使用這兩種表。

  爲了評價無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异齡林的立地質量,生産中經常采用環境因子來評定立地質量,這種立地質量等級表稱爲立地條件表。例如,福建省選用地形地勢、土壤因子、地被物三大因子將立地等級分爲肥沃類型、較肥沃類型、一般類型、貧瘠類型4類,該表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4. 數量化立地指數表

  立地條件類型表雖然應用方便,但在評定立地質量的過程中主觀因素比較大,爲了克服這些缺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林學家利用數量化理論,將各類定性的環境因子與林木的優勢高生長過程聯繫起來,建立了林木優勢高與年齡、環境因子的數量化模型,編制了數量化立地指數表。

  在應用該表時,只要查出各因子的得分值,累加即可得到該小班的數量化地位指數。

  四、森林資源調查的成果

  (一)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成果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上報的成果有:

  (1)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數據磁盤、統計表磁盤、報表統計程序磁盤各一份。

  (2)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統計表27種。

  (3)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成果報告。清查報告内容包括調(復)查技術方案、工作總結、技術總結、外業調查質量檢查驗收、樣地原始記録卡片檢查驗收等内容。對林木、林地資源數量、質量和消長動態及其變化原因加以分析和評價。

  (4)標明副總體及地(市、盟、州)、縣(局)界綫的樣地(包括固定、臨時、成數)位置分佈圖。

  此外,非上報成果還有每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樣地調查記録,其中包括每木檢尺記録、測高記録、更新調查記録、野生經濟植物調查記録和植被調查記録。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所有成果,都是用樣地(蓄積、成數)調查的數據計算得到的。在使用這些成果時,必須充分注意到平均數抽樣和成數抽樣的特點,特别是對以成數樣地調查估測的各類土地面積,首先要注意到它們的估測精度,一般凡低於抽樣設計保证精度成數的地類,其估測結果的精度是不能滿足要求的。

  (二)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成果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成果有:

  (1)小班調查簿。小班調查簿内詳細記載每一個小班的各項屬性因子,有的省區每個小班的因子的個數多達七八十個,少的也有三四十個。

  (2)各類土地面積統計表。

  (3)各類蓄積統計表。

  (4)各林種按齡組面積蓄積統計表。

  (5)人工林面積蓄積統計表。

  (6)天然林面積蓄積統計表。

  (7)用材林近成過熟林組成樹種蓄積統計表。

  (8)用材林近成過熟林組成樹種徑級組株數蓄積統計表。

  (9)用材林近成過熟林組成樹種材質株數蓄積統計表。

  (10)用材林近成過熟林按可及度面積蓄積統計表。

  (11)用材林幼中齡林應撫育間伐面積蓄積統計表。

  (12)各林種按齡級面積蓄積統計表。

  (13)經濟林面積統計表。

  (14)竹林統計表。

  (15)基本圖,比例尺一般爲1:50000~1:25000。

  (16)林相圖,比例尺一般爲1:10000~1:25000。

  (17)森林分佈圖,比例尺一般爲1:50000~1:100000。

  (18)專題圖,專題圖的種類各地不完全相同,一般包括立地類型圖、防火設施圖、各種作業設計安排圖等。

  (19)森林資源調查報告。

  (20)專業調查報告。

  (21)質量檢查報告。

  在大多數情况下,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采用有總體控制的小班調查法,這種技術設計,確保了總體的蓄積量調查精度,其具體數據可以從調查報告中獲得。但對每一個小班的數據精度需要有明確的認識。

  此外,小班面積精度還隨調查使用何種圖面資料而變化。一般地説使用航空相片平面圖進行調查的精度要高於僅使用航空相片的精度,而僅使用地形圖進行地面小班目測區劃的調查,精度最低。

  (三)作業設計調查的成果

  作業設計調查是林業基層單位爲滿足作業設計的需要而進行的調查,作業設計調查一般面積較小,但要求較高,精度也高,其調查成果内容隨作業設計調查的調查目的而异。例如森林撫育設計調查,其調查成果内容的重點是林分的林木密度、徑級結構、各生長級林木株數、林分衛生狀况,立地條件等。以更新造林爲目的的作業設計調查其重點是土壤種類、厚度、石礫含量、濕度等内容。爲森林采伐而進行的作業設計調查除調查森林蓄積量、出材和更新等情况外,還要着重採、運作業條件的調查。其調查成果主要有:伐區調查設計記録表、全林實測、樣地、標準地每木檢尺記録計算表、樹高實測記録、更新調查記録和立地條件調查記録以及伐區測量記録,伐區作業設計圖等。以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爲目的的作業設計調查, 其調查成果内容較多,以後分章再述。

  五、資源的監測

  (一)森林資源監測的意義

  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最主要的任務一是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二是掌握森林資源消長動態,也就是説一是控制系統,二是監測系統。監測是爲控制提供依據,是控制的基礎,而控制又是監測的前提條件,兩者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森林資源監測是對森林資源消長變化進行監督和預測。其目的是爲加强森林資源管理和監督工作,及時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和消長變化情况,預測森林資源的發展趨勢,滿足制定林業方針、政策、長遠規劃和計劃需要,滿足考核領導幹部任期内森林資源消長目標責任制的要求。

  (二)森林資源的監測體系

  根據目前我國的實際情况,全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由國家森林資源監測、地方森林資源監測和資源信息通訊與管理系統組成。國家森林資源監測體系主要是國家林業局直屬的4個調查規劃設計院爲4個監測中心,還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組成全國森林資源監測及動態監測體系。地方森林資源監測是省、地、縣(林業局、自然保護區、林場)爲單位的資源監測。資源信息通訊與管理系統是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及通訊技術爲主要手段,把自上而下的森林資源監測有機地連成一片,達到及時和迅速監測全國森林資源變化和輔助經營管理决策的目的。

  (三)國家森林資源的監測

  國家森林資源監測是建立在一類調查的基礎上要求每年提供一次全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森林資源監測成果,每5年提供1次全國的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復查成果和森林資源發展趨勢的預測。由於目前對野生動、植物以及其他林區内資源監測手段和技術還不够完善,只以森林蓄積量和林地面積作爲監測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蓄積量和面積現狀、消長變化情况;森林資源消耗量和消耗結構;預測森林資源的發展趨勢。

  每隔5年提供數字準確、内容齊全的全國森林資源數據,仍采用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復查方法,在間隔期選擇某1年1次完成復查工作,獲得同一年度的資源數據,便於每5年間資源數據對比。

  每年提供全國森林資源變化和消耗量及消耗結構的數據,采用在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數量不等的信息采集點,采集有關森林采伐、更新、人工造林、森林資源消耗及其有關林業經濟活動數據,應用已建立的森林資源信息系統及數學模型,更新當年的森林資源監測數據,並對森林資源變化趨勢進行預估。

  (四)地方森林資源的監測

  地方森林資源監測主要包括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爲總體進行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復查和以各縣(市)或林場(林業局)爲總體進行二類調查,以及各林業基層單位森林資源檔案的建立和數據更新。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復查主要調查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林蓄積量和面積的現狀和動態,森林資源消耗量和消耗結構,預測森林資源發展趨勢。

  二類調查主要查清各地類面積、蓄積及權屬關係,林木的生長量和枯損量,野生動植物資源情况等。同時,根據二類調查成果建立森林資源檔案,每年根據森林資源變化情况進行森林資源檔案數據更新。

  六、森林資源監測成果分析與評價

  (一)資源監測成果

  每5年進行1次的全國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復查成果及其精度要求按《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主要技術規定》要求。總體抽樣可靠性爲95%。有林地面積抽樣精度要求:凡森林覆蓋率爲12%以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爲95%以上;覆蓋率爲12%以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爲90%以上。人工林保存面積抽樣精度:凡人工林保存面積比重占林業用地面積4%以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爲90%以上,其餘地區爲85%以上。活立木蓄積抽樣精度:凡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m3以上爲95%以上,北京、上海、天津爲85%以上,其餘省(自治區、直轄市)爲90%以上。

  活立木蓄積量消長動態的總生長量和總消耗量監測要求爲: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m3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總生長量精度在90%以上,總消耗量精度在80%以上;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m3以下總生長量精度爲85%以上,總消耗量精度不作具體規定。除了面積、蓄積的精度要求,一類調查的成果還需提供各林種,各個齡組權屬、優勢樹種、組成樹種在内的26個統計表,其中表18~25是反映間隔動態變化的各類面積、蓄積表。

  地方森林資源監測成果的資源清查與國家森林資源清查基本上相同。二類調查成果更具體些,包括:各地類面積及權屬,各類森林蓄積,人工林面積、蓄積,林木生長量和枯損量,立地條件,森林資源消耗量,森林更新、森林病蟲害及火灾,珍稀動植物資源等。

  地方森林資源監測成果的精度可以相當於相同類型二類調查的精度要求。

  (二)森林資源監測成果的分析與評價

  通過森林資源監測成果可以掌握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其生長、消亡等動態變化規律及其與自然環境和經濟、經營等條件之間關係,以制定國家、地方和生産單位的經濟建設計劃、林業計劃,合理經營利用森林,充分發揮森林多種效益。

  根據森林資源監測成果可以分析、檢查、鑒定森林經營效果,預測未來的森林效益及木材生産潜力和森林資源發展的趨勢,檢查各項林業方針、政策、計劃、方案及經營技術規定的執行情况,修訂林業計劃及森林經營方案。

  七、新技術在森林資源監測中的應用

  (一)森林資源的動態監測

  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是編制森林永續利用計劃、評價森林經營效果、考核各級領導的森林資源任期目標責任制的重要依據。

  目前國内外常用的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方法有:

  (1)建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定期復查固定樣地,計算前後兩期森林資源數量與質量的消長變化;

  (2)建立森林檔案,記載森林資源消長變化,並利用已有的林分生長模型進行數據更新,自下而上逐級統計上報;

  (3)應用森林檔案結合部分固定樣地復測方法;

  (4)應用“3S”技術(遥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技術GPS)與地面調查相結合的方法。

  林分生長預測模型制定多型地位指數表和林分密度管理圖是上述各種方法的基礎工作,是森林生長動態預測的重要依據。其研究亦愈來愈深入,應用更加廣泛。

  應用“3S”技術與地面調查相結合進行森林資源動態監測,特别是應用衛星資料藉助計算機進行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已得到迅速發展。

  (二)“3S”技術在監測中的應用

  利用遥感技術進行森林資源調查和森林資源動態變化監測,形成森林資源信息綜合化,是現代森林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方面。遥感技術具有觀測範圍廣、多波段成像和週期性重要觀測等特點,作爲一種新技術手段已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森林資源動態監測。航天遥感圖像數據主要是陸地衛星TM數據,結合地面調查數據輔助圖像處理,建立遥感分析的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完成遥感應用模型分析,進行森林資源動態監測。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以地理要素爲主要數據源的圖形、屬性和空間調查的數據庫軟件。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林場系統中,它兼屬性數據和圖形數據輸入處理以及輸出的功能。

  全球定位系統是藉助衛星準確定位,在林業調查中目前主要用於樣地、樣木定位跟踪和小班、林分邊界的定位。與目視定位相比具有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的優點,另外它還和計算機相連將數據直接送入計算機之中,作爲GIS的動態數據。

  (三)計算機在森林資源監測中應用

  隨着森林資源監測體系的不斷完善、提高,計算機已廣泛應用到森林資源監測領域。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數據已可以由計算機進行處理,並已建立森林資源數據庫。二類調查的各種統計表以及林業基本圖等都應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統計,應用計算機繪製林業基本圖。

  遥感技術在森林資源動態監測中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過計算機處理遥感數據。

  在森林資源檔案管理中,也越來越多利用計算機進行森林檔案管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