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7上海市近年來的經濟情况和今後發展的設想



  一、1993年上海的經濟發展狀况

  1993年,是上海開始實施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發展戰略的一年。全年完成國民生産總值1510億元,比上年增長149%。

  (一)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結構效應不斷增强,第三産業已成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第三産業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爲38%,經濟增長從過去主要由第二産業推動轉爲第二、三産業共同推動。第二産業中一批新的支柱産業如轎車、通信等迅速崛起,並逐步形成規模經濟優勢。市場效應逐步擴大,實現工業銷售産值3237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工業産品銷售率達98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54億元,比上年增長335%;外貿出口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7%。總體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地方財政收入按同口徑計算爲2423億元,比上年增長306%。

  (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强。1993年,新建了糧油、化工、石油、建材、汽車、農資、技術等大市場。目前全市已有11個交易所(市場),全年交易總額突破1萬億元,其中金屬交易額達到3889億元,上海市場配置資源的中心作用得到初步發揮。

  (三)進一步擴大開放。1993年,全市新批外資項目3650個,協議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70億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長81%和109%;在滬投資辦企業的著名跨國公司已有128家,投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達到205個。此外,到滬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從40個增加到56個,對外經濟技術協作進一步擴大,國際旅遊、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出口等也取得較快發展。

  (四)浦東開發速度加快,外向型經濟功能初步顯現。1993年,浦東新區進入基礎開發與功能開發並舉的新階段,先後建成楊浦大橋、外高橋新港區等首期十大基礎設施工程;縱横20公里的七條要道改建貫通,新區“七通一平”總面積達118平方公里,陸家嘴金融區、金橋加工區、外高橋保税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等初具規模,經濟高速發展,國民生産總值增長30%,高於全市15個百分點。

  (五)基礎設施建設高强度投入,城市面貌又有新的改觀。全年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突破  160億元,繼楊浦大橋建成後,内環綫高架一期、合流污水一期、外灘綜合改造二期等重大市政工程竣工,市容展現新貌。

  二、1994年上半年上海經濟發展態勢

  (一)國民經濟穩步增長

  今年以來,在全國宏觀調控的條件下,上海各項經濟指標仍有較大增長。據統計,1-6月份全市國民生産總值909億元,同比增長136%;工業銷售産值1880億元,同比增長171%;工業産品産銷率959%;外貿出口達416億美元,同比增長245%;直接利用外資協議金額達5075億美元,同比增長142%;新的財税措施執行順利,財政收入增幅較大,上半年財政收入702億元,同比增長335%。

  (二)改革開放的舉措

  第一,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步伐。上海是國有企業特别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重點是建立産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除了對國有企業改造、合資、合營、組建股份公司外,上海還對虧損企業有區别、有步驟、有秩序地依法進行破産試點。並進一步完善待業和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二,加快建設現代大市場體系。上海正在建立體系化、規範化、國際化的現代大市場,不斷發揮上海市場配置資源的中心作用。初步形成了能溝通國内外資金流、商品流、技術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現代大市場體系。

  第三,集中力量發展中央商務區。上海的中央商務區包括浦東小陸家嘴地區。上海在加快小陸家嘴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同時,在浦西外灘地區,近期内采取房産置换、公開拍賣等多種形式,騰出機關辦公大樓,使金融、貿易等商務機構加快向這一地區集中,並首先形成外灘金融一條街,這是一項投資少、週期短、效益高,具有突破性影響的重大舉措。

  第四,拓展利用外資的新領域。鼓勵外商參加内銷房建設,采取綜合投資開發、中外合資股份公司、       BOT等新形式吸引外商投資基礎設拖;開辦中外合資的外貿公司,允許設立中外合資的商業批發企業和生産資料零售企業,允許國内商業零售企業與國外連鎖店合資合作;發展共同基金、信託投資、控股公司等各類海外機構投資,吸引海外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和著名企業集團將地區總部遷到上海,組織在滬外資金融機構進行銀團貸款。

  三、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發展設想

  根據黨的十四大精神,上海制訂長遠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把上海建設成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把浦東建設成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區,使之成爲二十一世紀上海現代化的象徵。

  (一)發展階段

  爲實現上海長遠發展總體目標,市政府設想分近期、中期、遠期三步走:第一階段爲近期發展,其目標是:到1995年,爲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國民生産總值達到1230億元,年均增長105%,第三産業增加值占GNP的比重達到40%左右;第二階段爲中期發展,其目標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框架,國民生産總值保持105%的增長速度,達到2020億元,第三産業的增加值占GNP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第三階段爲遠期發展,其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力争進入世界十大城市行列,國民生産總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第三産業增加值占GN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0%以上。

  (二)發展方針

  第一,堅持依託國内、實行全方位對内對外開放方針。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繁榮,是上海成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基礎。因此,上海將進一步實行全方位的開放政策,既吸引外資,又要爲兄弟省市到滬投資經商創造好的條件。同時,上海也必須積極參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建設,支持周邊地區的開發,實現共同繁榮。

  第二,堅持“三、二、一”的産業發展方針。即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積極調整第二産業,穩定提高第一産業,不斷促進産業結構的高度化,保持後勁和質量,使發達的第三産業和高技術産業成爲上海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第三,堅持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的方針。要積極借鑒國際大城市發展經驗,樹立綜合價值觀念,把握好開發與發展的關係,經濟發展、社會文明與環境質量的關係,形成上海經濟、社會、生態三位一體綜合效益的良性循環。

  (三)發展任務

  根據上海的總體目標和戰略設想,圍遶“三個中心”的建設,上海到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有十大任務:

  1.發展金融市場,重建國際金融中心。到2000年,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重點:一是繼續發展和完善現有市場;二是拓展離岸金融、黄金、産權交易三大市場;三是積極引進外資銀行和開辦合資銀行,鼓勵全國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滬開業;四是完善金融立法、規範交易規則,提高管理水平。

  2.培育國家級和國際化大市場,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培養一批國家級生産資料市場;創建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企業集團和名牌産品;大力發展倉儲和物流配運業務。

  3.加快浦東開發開放步伐,建成二十一世紀上海現代化的象徵。浦東開發建設的重點是建設“四大功能區”和“六大系統”,即外高橋保税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交通、通信、能源、住宅、環保、給排水系統。

  4.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建立新的支柱産業。在九十年代形成6大支柱行業:即運輸設備、電子信息設備、大型機電成套設備、家用電器、鋼鐵、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

  5.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群,推動産業結構高度化。形成10大高新技術産業:現代通信、生物技術及新藥、計算機及軟件、機電一體化、新型材料、微電子、光電子、新型能源裝備、新型環保、航空航天産業。

  6.調整上海城市布局,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圈。要形成多心多層組團式大都市圈,分五個層次:即中心商務區、中心商業區、中心城區、外環區、6個二級市。

  7.建設航空港、深水港和信息港,形成與世界各地緊密聯繫的現代化交通、通信網絡。

  8.以電力建設爲中心,加快能源建設,適應經濟社會高速發展。

  9.積極促進中西方交流,建立國際科技文化中心。搞好文化藝術産品的國際化,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體現新世紀上海的都市文化景觀和科學技術發展氛圍。

  10.改善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重點改善生活環境質量,到2010年使市民生活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標準。

  (本文與他人合作,寫於1994年8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