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9上海金融業發展的情况及啓示



  (一)

  金融是上海經濟實現根本性轉變的關鍵。近年來上海始終把金融作爲經濟建設的核心内容來抓,其目標是到本世紀末金融業占GNP的比例上昇到18%左右,基本達到金融中心的標準。到2010年金融業進一步國際化,争取上百家世界大銀行來滬營業;業務種類、運作水平達到新加坡、香港當時的水平;金融業務和融資方式跟上世界潮流;基本形成同新加坡、香港和東京規模相當的國際金融中心。

  目前上海金融各項主要傳統業務指標均爲我省的一半左右,與其按GDP衡量的經濟規模相當於我省一半的情况相適應。但按金融的市場化、規範化管理,多樣化程度及創新業務的發展水平等項目衡量的金融業的總體素質則高於我省。近年來,上海把金融工作的重點放在打好基礎,逐步增强對全國的影響力方面。通過幾年的努力,上海金融業已積累了相當的發展力量。其重要標誌:一是以證券、外匯交易和同業拆借爲主要内容的金融市場體系初步形成;二是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爲領導,多層次、多類型、結搆合理的金融機構體系及其配套服務體系;三是外資金融機構在高起點、高質量的基礎上高速發展,增强了上海金融的對外開放度;四是形成了秩序較好、有利於市場化改革的局部金融環境。金融業的先行發展帶動了信息、房地産等第三産業的發展,爲貿易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促進了全國金融管理調控中心向上海轉移。

  上海金融迅速發展是中央大力支持和他們自己不懈努力的共同結果。在資金供應方面中央給予上海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授權上海在中央核定的額度内自己發行股票和債券,具體事宜由上海自定。在“八五”期間給予五項配套資金籌措權,並不受宏觀調控的影響:允許每年發行5億元浦東建設債券;在原定每年給上海1億美元貸款的基礎上,從1992年起每年再增加 2億美元優惠利率貸款;允許在原定額度外每年再發行1億元人民幣股票,爲浦東籌資;允許上海每年發行1億美元B種股票;在原定每年國家支持2億元撥款的基礎上,1992年起每年再增加1億元撥款(以上五項每年可增加約4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此外,在國家外匯儲備充裕的情况下,允許上海向中央政府借一定數量的外匯商業貸款(不計入外債規模);從1987年起增加32億美元外債額度,用於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用完爲止,其中14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18億美元用於工業和第三産業,用工業和第三産業的收入償還基礎設施的欠債。

  (二)

  上海推動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是:

  1.嚴格管理、保证改革的健康發展。上海十分重視金融業的長期發展,强調管理上的嚴格化、規範化和國際化。在機構的設置上嚴格把關,未越權批準一家金融機構;在改革和創新工具與業務的發展上堅持法規並行的原則,確保了改革的穩步推進。更重要的是這一做法争取了中央對改革的信任和支持,並加快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步伐。

  2.以金融市場建設爲突破口,推動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化是金融改革的方向,上海以此爲突破口,成功地帶動了金融業的繁榮和加速了金融體制的轉换。

  3.積極創建金融貿易區,發揮集中優勢。創建金融貿易區,促使金融業的布局相對集中,有助於集中有限力量提供高質量的設施和服務條件,發揮金融業的整體功能,樹立金融中心的形象。金融貿易區設在外灘和浦東小陸家嘴10平方公里的區域。目前陸家嘴的數10棟大厦正在籌建,外灘的百棟高樓將在年内全部置换出來,拍賣給金融機構。這一措施已引起中外金融機構的極大興趣。

  4.動員金融機構總部遷往上海,强化金融輻射力。除交通銀行總部已在上海外,香港中銀集團總部和中國銀行總部已計劃遷往上海,工商銀行總部的遷移也在醖釀之中。

  5.創造條件,使上海成爲中央銀行運用市場手段調控經濟的中心。在外匯交易與匯率管理、公開市場業務中心初步形成的基礎上,促使中央銀行將主要的市場調控功能逐步移至上海。

  6.注重金融的産業化發展,促進綜合功能的發揮。將金融業作爲第三産業中最重要的支柱産業來發展,注重金融産業的形成,糾正偏重擴大資金來源、增辟融資渠道的片面傾向,保证金融業的多樣化發展和多種功能的發揮。目前金融占GNP的比重已近10%,占第三産業的比重爲30%。

  最近上海爲解决企業負債率高和融資困難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改革措拖;

  一是探索以變債權爲股權的方式,盤活資金存量。將企業無力償還的固定資産貸款和八十年代以來撥改貸形成的企業債務轉變爲投資,使企業輕裝上陣。但由於受銀行不得從事投資業務規定的限制,這條措施的操作性還待進一步研究。

  二是加强企業集團與金融中介組織的結合。考慮推行由集團公司對信用社控股,通過信用社進行内部融資,擴大企業資金來源,增强企業應付週期性宏觀金融政策變動的能力。

  (三)

  上海金融改革和發展的經驗對我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啓示:

  第一,必須重視金融管理與運作的規範化。規範化是金融改革的生命,我省以往在改革方面較多考慮增加資金供應的需要,忽略了金融素質的提高,以量的突破代替質的上昇,致使改革措拖無法擺脱舊體制的弊端,也無法深入下去。今後應注意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以規範化管理促進改革的順利進行。

  第二,金融市場先行發展是加快金融改革的關鍵。金融市場是金融微觀基礎與宏觀管理的結合點,唯有在這一點上實現突破,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舊的體制,並爲新體制的形成提供契機。我省金融市場建設相對落後是導致金融業發展遠遠滯後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原因之一。今後應將市場建設作爲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來抓,對省内已建立的市場要做好完善和拓展工作,對已形成的全國性市場做好對接和連網,積極創造條件開拓新的市場,逐步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

  (本文與他人合作,寫於1994年8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