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機械名師温子紹



  廣東是我國最早受西方國家“堅船利砲”攻擊的地方,“師夷制夷”(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去制服外國人)的主張也實踐得最早。道光年間第一次鴉片戰争結束後,就有人雇請外國技師製造小火輪;一些有識之士樂意鼓勵子弟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南海縣泌涌鄉,就出了一位精通光學、天文學和數學的科學家鄒伯奇。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同治年間,順德也崛起了一位“精於機器,善於發明”的製造大師温子紹,其人不僅長於技術,而且很有組織才能,與工人關係十分密切,經手教出的徒弟極多,爲廣東近代機械工業提供了大批技術骨幹力量。兩廣總督劉坤一曾在奏章中稱贊他“資性聰明,深諳西法,所有製造槍砲,以及火藥、水雷等項,無不合用。其格林砲一項,靈巧不讓外洋,而價格則减大半,是以直隸各省,紛紛來粤購買。……宜乎名聞遐邇,山東、江蘇、雲貴、越南等處争欲羅致也。”現代史學界更評價他爲廣東近代製造業的先驅和官軍工業的創始人。

  温子紹(1833-1907),字瓞園。龍山鄉人。中國第一代産業工人,現代軍工業創始人,廣東造船業先驅,中國近代産業先驅。祖父爲嘉慶年間兵部侍郎温汝適;父承悌曾官刑部主事,擅長詩詞書法,平時善處鄉里,形象端正,咸豐四年(1854)龍山三合會起義時,民衆敬重他的德行,對他家秋毫無犯。温子紹自幼有巧思,年輕時專心鑽研西方的機械技術,不僅善於製作,而且工於設計,三十歲時,在社會上已小有名氣。

  同治年間,洋務運動興起。温子紹捐官爲侯補員外郎,山東巡撫丁寶楨隨即邀聘他去辦海防,但没有成功。兩廣總督瑞麟同時也委任他爲廣州軍裝機器局總辦,温子紹欣然受命,從此,爲廣東的機器製造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當時,在一般人心目中,中國人製造機械,没有“洋匠”是絶對不行的,江南製造局和福建船政局兩家全國最大的官辦大廠也聘用外國工程師。但温子紹具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一個外國人也不聘用。1873年(同治十二年)4月3日《北華捷報》報導:“香港德臣報載:兩廣總督决定在廣州創辦一座製造槍砲和機器的機器局,該局總辦已來香港洽購所需機器。這機器局打算完全不用外國技師,聞之實難置信。”温子紹後來以卓著的成績,回答了世人的懷疑。

  廣州軍裝機器局開辦時困難不小,首先是經費拮據,不象江南製造局和福建船政局每年有朝廷大宗撥款,資金全靠自籌;其次是技術力量單薄,除兩三個局員熟悉機器外,雇來的工匠全是生手。温子紹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勤勤懇懇,廉潔奉公,凡購買機器物件,都單據齊全。他還親自向工人傳授技術,並以雙倍工資鼓勵工人加班操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做出了成績。1874年,兩廣總督瑞麟和廣東巡撫會同合奏:“自開局以來……,槍砲火藥,均仿外洋造法陸續試辦。各號輪船遇有損壞,亦即由局修葺。現以擬造内河輪船,爲近省一帶緝捕之用。臣等與各司道不時前往觀看,洵屬工作精良,著有成效。”至光緒五年(1879),該局先後制成内河小火輪十六艘。除了修船造船,還製造槍砲,質量可與進口貨相媲美,深受客户好評。

  當時,洋派大員正熱衷於購買國外一種船身較小而安有巨砲、能擊穿鐵甲的“蚊子船”(實爲一種砲艇)。鑒於購價昂貴,温子紹自告奮勇提出由他負責仿製。當局見這種新式砲艇搆造復雜,技術要求甚高,缺乏信心,不願撥款;温子紹慨然解囊,除了領用一門十八噸重砲外,船上一切設備都由他個人捐資興造。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光緒七年(1881),造出了一艘國産“蚊子船”,命名爲“海東雄”。該船長十二丈四尺,因大砲過重,船身比原型加大若干,發動機爲二百匹馬力。經技術鑒定,被譽爲“工堅料實”。和英國製造的“蚊子船”、“海鏡清”號比較,“海東雄”造價僅爲“海鏡清”購入價的四分之一。兩船外型、行速和進攻力相差無幾。結果,温子紹受到兩廣總督張樹聲的表彰。“海東雄”號以後在廣東水師服役將近三十年。

  中法戰争之際,廣東海防緊張,兩廣總督張之洞爲了籌措軍費,向一些貪官污吏開刀,温子紹也無辜受到衝擊。由於他平日仿製試製所用進口物料價格高於官方規定,以及經常讓技術工人做雙工領雙薪,因而被斥責這“料價既多不實,工匠亦不足額”,加了個“虚靡” 的罪名,革除職務和功名,罰銀五萬零五十兩,另加新建制造局的廠房修建費。事後,布政司和按察使會合調查呈報,證實温子紹並無貪污侵吞事實,只是在製造中因試製返工多用了工料。人們紛紛爲他鳴不平,廣東海防善後局各司、道也向張之洞呈文説:廣東過去從無機器製造業,自同治十二年始由温氏創辦。其耗工料較多,乃時勢使然;况且他歷年培養了大批優秀技術人才,現時增設多家大廠,也不憂人才匱乏。其功實遠遠大於其過。在輿論壓力下,張之洞只好在光緒十五年(1889)上奏朝廷,請求對温氏一案作出部分改正。張之洞在奏章中説:經過復查,該司、道所呈均係實情,請將温子紹的二品頂戴、花翎、江蘇試用道原官“一並開復”。同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繼任者李瀚章又爲温氏奏請,但均被吏部駁回。李瀚章在第二年八月再度上奏,説現時廣東官辦兵工廠一些軍火不合規格,致使開砲不靈,温氏“專精於是,爲他員所不及”、“當此用人之際,請復其官,留粤經辦機器製造等事”。結果朝廷准奏。

  温子紹復出後,除了主理製造局,還奉命在黄埔開設無烟火藥廠。光緒二十一年(1895),火藥廠尚未竣工,新任總督嫌費用巨大,下令停辦。温子紹力争無效,憤而辭職。回鄉後,對家鄉公益事業比較關心,曾倡辦聯濟善堂,興築水閘等。

  光緒三十三年(1907),温子紹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注:

  劉坤一《劉忠誠公遺集—奏疏》卷十四《在籍紳士督辦機器出力請加恩賞片》。

  洋務運動: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帶有買辦性質的當權派采用一些資本主義生産技術,以保持其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