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著名攝影家蔡俊三、薛子江



  順德人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在攝影藝術方面,也不乏出類拔萃者。早在“五四”時期,倫教北海人老焱若就在北京組織“光社”,作品屢獲國際大奬,成爲攝影界的知名人物。到了三十年代,又相繼出了兩位名家:一位叫蔡俊三,一位叫薛子江。他兩人都是順德龍江人,同在中國現代攝影史上産生過較大的影響。

  蔡俊三擅長拍攝風光和人像,晚年致力静物和花鳥。作品主題鮮明,構圖嚴謹工細,生活氣息濃厚。在五十多年的攝影生涯中,參加國際影展獲奬的作品達一百二十六件之多。他生於1890年。幼年在鄉間讀書時就喜愛繪畫。成年後,在廣州芳村孤兒院教習美術。1927年開始自學攝影,勤奮鑽研,進步迅速。第二年,作品《春江水暖》即被選入英國攝影年鑒。此後,經常在上海的攝影畫報《良友》、《美術生活》、《飛鷹》、《柯達》發表作品,並參加國際影展,迭獲銅牌、銀牌以至金牌。1934年,他中止教學,應《良友》畫報之聘,擔任“良友旅行列車”攝影專欄作者,沿長江入四川,拍攝蜀中山水,作品頗獲好評。其後,到南京與友人合辦“景象”攝影服務社。抗日戰争爆發後,轉徒漢口、廣州、香港等地,以照相爲業。在顛沛流離中,仍然不忘素志,拍下《飛鴛》、《雪路》、《鳥暮春來》、《秋風帆影》等四十多幅佳作。全國解放後,社會環境安定,遂專門從事藝術攝影。1956年,中國攝影學會成立,他當選爲常務理事、全國影展評選委員、中國攝影學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在藝術實踐之餘,撰寫了不少論文,熱心培養後學,並多次在廣東舉行個人影展,對新中國攝影事業作出重要貢獻。1976年,他已届八十六歲高齡,還拍了《牡丹花》、《荔枝酒》等三幅佳作。1979年病逝於香港。第二年,中國攝影家學會廣東分會在廣州爲他舉辦遺作展覽,展出他生前親自選定的一百幅作品。1981年,花城出版社將這批作品編成《蔡俊三攝影藝術》出版。

  薛子江是一位優秀的風景攝影藝術家,兼擅静物和人像。代表作《千裏江陵一日還》《春泛嘉陵江》、《洞庭湖夕照》、《珠江夜月》等,顯示了爐火純青的功力,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比起蔡俊三,他算是“小”字輩。1910年生於一個店員家庭。由於貧窮,只讀過兩年書,十一歲便去香港謀生,當過雜工和電梯工人。二十二歲開始從事攝影,用一具簡易照相機拍出不少佳作,被上海《柯達》等攝影雜誌所采用。1937年,他結識了蔡俊三等一批香港影友,每天早晨共乘六時二十分的火車前往沙田一帶拍攝晨景,時稱“六二○攝影團”。1939年和1940年,作品《日出而作》和《起跑》,連獲香港英文報《德臣西報》舉辦的遠東攝影賽冠軍,他的人像攝影,也多次入選國際影展。其中《飽歷風霜》一件,還被刊入英國的《攝影年鑒》。1941年,他和蔡俊三合辦“國際攝影服務社”,以舉行比賽和講習班等形式,提高中外青年影迷的水平。港島淪陷後,他韜光養晦,拒不事敵,度過難熬的歲月。抗戰勝利後,回到廣州,組織“光林”攝影社,繼續發展被迫中斷了幾年的事業。這段期間,他在藝術上日臻成熟,作品三十多次入選國際影展,迭獲金、銀、銅牌,並被英國皇家、荷蘭“焦點”、印度等幾個攝影學會授予高級會員、名譽會員稱號。1948年,他與蔡俊三等籌組廣東攝影學會,當選常務理事。第二年廣州解放,他參加市文聯攝影組工作。1953年調任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攝影記者。1956年到北京總社工作,參與籌組中國攝影學會,擔任該會常務理事、展覽部副主任,兼《中國攝影》雜誌編委。此後幾年,他在常規工作之餘,不辭勞苦,踏遍全國名山大川,攝製了大量水平很高的作品。1958年,中國攝影學會在京爲他舉行個展,在攝影界引起熱烈反響。他還認真鑽研理論,結合豐富的實踐經驗,發表了《談攝影的用光》、《如何掌握人物攝影光綫》等二十多篇論文和《怎樣攝影風景》一部專著。1962年3月,這位五十二歲的優秀攝影家,突被腦膜炎奪去生命。去世後,攝影界一直没有忘記他的貢獻和影響,在北京、香港兩地多次舉辦他的遺作展覽。1983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還精印出版了《薛子江攝影作品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