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龍穴樓台



  龍穴洲在沙井西南約十六公里海面上,原是荒島,島上有60多米高的龍穴山,青山環抱,緑樹成蔭,茫茫江海,日出日落,蔚爲奇觀。島上有古井8口,井水清緑甘甜,苦旱之年不干,大潮上涌不成。島四周受海潮冲刷,形成衆多的海石洞,稱之爲鯉魚宫、蝦宫、蟹宫、龍宫、藏寶洞等。海邊岩隙,多長古榕樹,雖經臺風侵襲,仍穩健如初。相傳龍穴島正南有幾個深邃開闊的洞穴,爲南海龍王所居。又有傳説海上常有龍出没,以島上的這些洞爲穴,這就是龍穴洲得名的由來。還有傳説這些洞穴是明末清初廣東著名海盗張保仔的藏寶洞。龍穴洲四周流水交錯,爲良好的天然漁場,歷來均有漁民在此網魚、捕蟹養蚝。

  早在宋代時,龍穴洲附近海面經常霞蒸霧罩,常有海市蜃樓出現。據傳,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被貶至惠州時,聞龍穴洲有海市蜃樓,曾登舟前往觀賞,因不逢其時,没有見到。

  明代,每逢年初三到初五,人們雲集虎門靖康、歸德,等待觀看島上空的海市蜃樓,在春雨如煙,水氣如幕的時刻,海面上突然出現瓊臺樓閣、鬧市街巷、人來人往的景象。《東莞縣誌》載:“海市多見靖康場,當晦夜,海光忽生,水面盡赤。有無數燈火往來,螺女鮫人之屬,喧喧笑語。聞賣珠鬻錦數錢糧米聲,至曉方止”。《東莞縣誌》説這裏:“嘗有龍出没其間”。民間傳説:“龍穴島是龍族飲水的地方。島上有一淡水甘泉,每逢狂風暴雨,便有無數蛟龍翻滚,争飲甘泉;龍穴島也時現時没,若有若無。當時東莞詩人陳靖吉作《靖康海市》詩日:“海天腥浪如山來,蠻烟瘴霧撥不開;江神無計役風伯,致使蜃氣結成樓。臺長橋復千萬丈,車蓋人馬相來往,須叟水天同一色,落日照篷漁歌唱。”因此在明代龍穴樓台被列爲東莞、新安八景之一。

  康熙《新安縣誌》記載:清“順治九年(1652年)七月五日,龍穴有九龍飛騰,經臣上村、臣下村,數里而去”。清康熙九年,新安知縣李可成咏有《龍穴樓台》詩日:“海不揚波三十年,蜃龍吐氣幻雲烟。樓頭景色能千態,市上紛囂别一天。蛟室由來頻獻瑞,瀛洲無計克留仙。他時還試探龍穴,好向乘槎學漢驀。”《新安縣誌》有無名氏詩《龍穴洲》一首,描繪得相當形象、生動,詩日:

  洲前風起水雲腥,

  滿目波濤似雪明,

  欲向磯頭吹鐵笛,

  只愁海底老龍驚。

  如此説來,龍穴洲曾經多次出現海市蜃樓。它的若隱若現,無非在同雨中大海的浪濤擊岸而已。至於九龍飛騰的事恐怕當時曾發生巨大的龍捲風,捲起九條水柱的自然現象。它倒爲氣象學家提供了氣象資料的一則記録。島上建有航標燈塔,沙井的蚝民稱之爲龍穴閃火。(程建)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