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壆崗足球



  1941年,日軍鐵蹄南下,香港淪陷。在港謀生的近百壆崗村進步青年回鄉堅持抗日,其中包括陳飛鴻、陳燦星、陳志濤等香港足球隊隊員。耳聞目睹日軍暴行的村民,無不義憤填膺,“要打敗日本鬼子,没有强健的身體是不行的”,村民很快接受了這個檏素的道理。於是,在陳飛鴻等人的帶動下,村民以“玩足球”爲掩護,成立了第一支村足球隊。

  受當時的條件限制,足球場只能因陋就簡,場地選在村裏一個略爲平整的小山坡上,球門用木頭搭起,接綫由幾塊青磚圍成,幾百名青年早晚就聚在這裏“踢波”。由於是正當的體育活動,在村裏巡邏的日本鬼子和僞軍也奈何不得。好幾名進步青年通過足球場走向革命道路。解放後,足球運動在壆崗堅持下來,并且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爲村裏的傳統體育項目。由於有好幾個在香港踢過足球的隊員作教練,壆崗人踢起足球來有板有眼,球藝不斷得到提高。與此同時,政府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從上世紀50年代至改革開放前,寶安縣體委長期都撥有專項扶持資金給望崗村球隊,最多時每年有1000多元。壆崗的青少年更是以入選村足球隊爲榮。每逢村裏足球隊要參加比賽,村幹部總會準時到場觀看,從來無人缺席。

  據説在人民公社時期,璺崗有條不成文的規定,村足球隊比賽時,村民可以不用上工,郤照樣給記工分。有一次比賽前一條狗混進球場,由於圍觀的村民裏三層外三層,這條狗在球場繞了幾圈,竟然找不到縫隙鑽出去,壆崗人的鍾情足球於此可見一斑。

  從1984年起,村班子决定將足球運動作爲加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内容來抓,特别有意識地將青年團結在足球場周圍。村裏有一個叫阿峰的青年,由於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曾經經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架鬥毆,惹事生非。後來,在村幹部的教導和感化下,阿峰加入了村足球隊,成爲主力隊員,思想覺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幾年前,和和村足球隊的幾個隊員合伙辦起一間工廠,成爲村裏創業青年的典型。

  在壆崗村的帶動下,沙井鎮的後亭、沙頭、新橋、步涌等村也成立了足球隊。改革開放後,村裏引進了不少外資企業,其中的一些大廠,也受壆崗人的熏陶,組建了足球隊,各村之間,村裏與企業之間,也經常舉行比賽,加深了友誼。近年來,壆崗的對手更是擴大到寶安城區、深圳市區的有關單位。1992年,獲深圳市阿波羅杯足球賽第~名,1997年12月,獲深圳市足球甲級聯賽第三名。

  1998年2月,經中國足協批准,璺崗成立全國第一家村級足球俱樂部,俱樂部擁有標準的草地比賽用足球場和兩個練習場。次年,村裏投資600萬元建起一幢1000多平方米、可接待兩個全國甲級球隊冬訓的俱樂部大厦。

  1998年9月,獲深圳市足球甲級聯賽第二名,1999年11月,獲深圳市足球甲級聯賽第一名,1999年12月,獲廣東省足球聯賽第二名,2002年11月,獲全國足球丙級聯賽第二名,晋昇爲國家乙級隊。

  如今,村裏平時正常參加訓練的球隊有5支,包括小學生一隊、二隊,少年隊,青年隊和女子隊,隊員達220多人,還有8人在廣州、深圳的體育院校就讀足球專業。(林勁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