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德國反台獨立場如鬆動 必陷亂局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變異作為的確令中國大陸擔心起來。默克爾目前的兩招都是令中國大陸驚異的:一,公開會見分裂分子達賴。二,通過文件稱台灣為「民主國家」。在以所謂的價值觀外交來對付中國大陸的默克爾,會不會愚蠢到拿一個中國的原則來開玩笑?導致德國反台獨立場發生鬆動? 

  中評社報道,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日前表示,德國和歐洲聯盟的立場一致,反對台灣舉行入聯公投。施泰因邁爾接受德通社專訪時說,德國和歐盟一樣反對台灣舉行「入聯公投」,而且儘管國內部分人士質疑,德國政府仍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 

  施泰因邁爾的話最主要的意圖是講給中國大陸聽的,話中表露了三層意思:一,德國堅持的一中原則目前還沒有受到默克爾思維的衝擊,不會改變。二,德國國内的反對勢力已經蠢蠢欲動,在衝擊一中原則。三,德國在一中原則上必須保持與歐盟一致。 

  施泰因邁爾是一個堅持維護傳統的德國外交價值的外交部長,也是一個最堅定地堅持德國的亞洲政策以中國為中心的政治人物。資料介紹,施泰因邁爾是1991年來到漢諾威的,此前他在吉森大學任教職。1996年至1998年期間,他擔任下薩克森州州長的辦公廳主任,當時是施羅德任該州州長。施泰因邁爾被稱為「施羅德幕後的人」,他們已經相識了15年之久。1998年聯邦議院大選後,施泰因邁爾跟隨施羅德來到柏林。1999年6月,當時的總理辦公廳主任霍姆巴赫離任擔任歐盟巴爾幹重建專員。施泰因邁爾繼而接管了總理府。不久之後,他就成為了施羅德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在外交政策上,施泰因邁爾被視為政府的策劃人之一。 

  施泰因邁爾在維護德國的一中原則上的作用,是別人難於替代的。他瞭解其中的重要性;他參與過與中國發展關係的各種決策;他不會苟同默克爾改變對華政策的主張。所以,不久前施泰因邁爾公開批評默克爾:「愚蠢的外交政策給德國國家利益造成損失」。 

  但是,令人擔心的是,施泰因邁爾能頂得住默克爾的壓力嗎?默克爾的固執令人詫異。日前她在一家德國電臺的訪談中,駁斥中國批評她今年9月間接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默克爾表示:「我有權接見我認為應該接見的人」,也就是說,默克爾可以不顧一切。施泰因邁爾又奈之何? 

  施泰因邁爾的老上司、政治密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11月8日在出席「中國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國際研討會時表示,對德方而言,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是發展德中關係的核心問題。儘管德中政治制度不同,但兩國存在一個共同點:雙方都有對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追求。在德國人民心中,中國人民是一直支持德國統一大業的,因此,對德國人民來說,支持中國的統一大業、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是兩國關係發展最核心的問題。德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過去如此,今後也應該如此。只要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動搖,那麼兩國關係發展中出現的不和諧最終會被克服。他說,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說過她認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是正確的,他認為默克爾會繼續堅持這一政策。 

  由此我們得知:一,施羅德等老一輩政治家是施泰因邁爾的堅定支持力量。二,施羅德等老一輩政治家也在不斷做默克爾的思想工作。三,德國政治家認識到,如果在一中原則上不改變,中德關係不會發生無可挽回的質變。 

  施羅德特別提到的中國支持當年德國統一的事實,的確是令德國政治家感激不盡的。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在2006年10月23日說,中國明確支持歐洲和德國的統一。在這一點上,尤其是德國人始終對中國心存感激。德國前總理科爾2005年6月22日說,德國人,尤其是他本人,永遠不會忘記,中國人民始終支持德國人民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鄧小平曾經用一個問題概括了他對德國分裂狀況的不解:「難道說席勒是西德人,而歌德是東德人?」「德國人自己的親身經歷使我們完全理解貴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科爾說。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當天,中國副總理吳學謙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代表中國政府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係,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係。 

  但是很可能,默克爾對於中國全力支持德國統一的往事完全沒有記憶、沒有興趣、沒有感情、沒有心動,當一個人陷入超出實際的空想的時候,一切感情都將被抛至腦後。所以,我們不可以奢求默克爾回歸感情。唯一需要的是必須提醒默克爾,回歸理性! 

  如何對待一中原則,如何堅持反台獨立場,默克爾必須非常冷靜、清醒,切勿頭腦發熱,任意踐踏。否則,中德關係必然全面出問題。 

  回顧歷史,中國與德國關係的好與壞,都與台灣及西藏問題有關。 

  一,因為處理好了台灣問題,中德關係進入蜜月期。1993年德政府決定不批准向台灣出售潛艇,兩國關係出現積極發展勢頭,9月德國政府提出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新亞洲政策,兩國高層立即開展熱火朝天的互訪。11月德國總理科爾第三次訪華。1994年喬石委員長和李鵬總理先後訪德。1995年7月江澤民主席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11月德國總理科爾第四次訪華。 

  二,因為觸及西藏問題,中德關係遇到坎坷。1996年6月德國議會通過了「改善西藏人權狀況」的反華決議,使兩國關係受到嚴重干擾。9月兩國外長在聯大期間會晤,德方在會晤中強調德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認為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應通過對話解決。11月,赫爾佐克總統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中德兩國關係又走向緩和。 

  事實說明,默克爾會見達賴,中德關係立即反彈,陷入緊張,如果默克爾在台灣問題上不管不顧做小動作,中德關係勢必陷入亂局。

  2007年12月4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