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汶川地震 三峽水庫勿受冤枉



  四川汶川縣發生8級地震,但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樞紐管理部門介紹,三峽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正常,四川汶川縣地震沒有給三峽大壩帶來異常影響。過去,凡中國境内發生大小地震,海外輿論都與三峽水庫聯繋起來,怪罪之。今次似乎尚無涉及,但是很難避免,三峽水庫可能仍要繼續遭受這樣的無辜。

  所以,在這樣的敏感時刻,回顧一下三峽水庫與地震的關係,很有必要。 

  在國際輿論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稱三峽水庫有可能引發大地震,「由於大壩重量驚人,會壓迫到地殼,只要每日增加一點,就可能會引發地震,幾百萬年前地殼擠壓造就群山的地震,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甚至可以輕微扭轉地軸」。這是聳人聽聞的形容。有關專家對此觀點進行了憤怒的抨擊。有這麼一段文字很有說服力: 

  三峽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世界第一,但是要說三峽水庫的大小,卻在世界上根本就排不上號。稍微瞭解世界水利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世界上早就建有很多個比三峽大得多的大型水庫。光是蓄水量都比三峽(393億庫容)多出1000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就有5座:津巴布韋的加里巴水庫蓄水1840億立方米;埃及的阿斯旺水庫1689億;蘇聯的布拉茨克水庫1694億立方米;加納的阿科松博水庫1480億和加拿大的馬尼克五級水庫1418億。相比這些水庫「巨無霸」,我們不難想像,如果有人要說三峽水庫有可能引發大地震,那麼幾十年來,國外早已經建設的那麼多座比三峽大很多倍水庫,還不早就把全世界的地殼都壓得山崩地裂、地軸亂晃了嗎? 

  事實總是勝於雄辯的,事實更是勝於謊言。 

  當然,三峽水庫畢竟也不是小水庫,對地質狀態一點影響也沒有也說不過去。但是,具體情況如何呢?專家也認為,隨著水位的上升,三峽庫區地震可能會逐步增多,震級也會增強,但不會造成大的破壞。 

  根據中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因水庫蓄水而誘使壩區、水庫庫盆或近岸範圍內發生的地震,叫做水庫誘發地震。根據精確定位的水庫誘發地震的震中資料證明,震中位置均分佈在壩區、水庫庫盆及近岸地段範圍內,距庫邊線一般不超過3至5千米,最遠10千米。按工程地質條件來分類,水庫誘發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類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斷層破裂型。其他類型的誘發地震震級很小,不會對大壩和周圍環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過多的研究。 

  資料表明,岩溶塌陷型水庫誘發地震最常見,多為弱震或中強震。中國在岩溶地區的大型水庫有8個,其中4個誘發了地震。斷層破裂型水庫誘發地震發生的概率雖然較低,但有可能誘發中強震或強震。中國的新豐江水庫和印度的柯依納水庫的誘發地震都屬於這種類型。得到國內外地震、地質專家普遍承認的水庫誘發地震約70至80起,它們僅佔世界大壩已登記的3.5萬座水庫的2‰至3‰。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隨著大壩壩高的增加,發生水庫誘發地震的比例也相應增加,壩高超過200米的水庫,發生誘發地震的實際比率為34%。絕大多數水庫誘發地震的震級小於里氏5級,屬於弱震或微震,約佔總數的80%以上;較強的水庫誘發地震不到總數的20%,其中5.0至5.9級的中等強度地震10例,6.0至6.5級強度地震僅4例。 

  目前世界上已記錄到的最大的水庫誘發地震為6.5級,1967年12月發生在印度柯依納水庫。迄今為止,只有兩例水庫誘發地震對大壩局部地段造成損害,一個是中國的新豐江水庫(6.1級),一個是印度的柯依納水庫, 壩址處地震強度均為8度;經抗震加固後,至今都在安全運行。就是說,迄今為止,世界上尚未發生因水庫誘發地震而使大壩失事的實例。 

  根據上述結論,我們對三峽水庫沒有可能引發大地震有了初步的認識。 

  據瞭解,三峽工程地震監測工作早在1959年就已開始,至今已進行了44年,這在世界水電工程建設史上是罕見的。自1959年開始有地震監測記錄以來,到目前為止,在三峽壩區及周緣地區內已收集到1級左右地震2910次,大於2級地震極少,且都遠在壩址區域外。此外,地震監測、地形變化監測和地下井網監測系統的大量觀測資料表明,三峽庫區也沒有中等地震的前兆存在,三峽工程不會因蓄水引起大的破壞性地震。 

  這樣的數據說明什麼?一,地震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二,三峽大壩不會受到地震的重大影響。三,三峽大壩也非地震的罪魁禍首。 

  2000年10月11日,參加「2000年海峽兩岸三峽工程技術研討會」的120名水利專家得出結論認為:地震不會對三峽大壩構成威脅。專家們認為,由於三峽工程所處地段遠離地震活動區(帶),是中國大陸地殼相對穩定的地區。壩址位於前震旦紀基底地塊內,形成了古老的結晶基底,地殼結構清晰,不具備孕育強震的條件。據以三峽壩址為中心的300公里半徑範圍內、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只有4次6級至6.5級地震,且均發生在三峽大壩200公里以外地區,壩址所在黃陵結晶岩地塊內,基本是個無震區。 

  縱然結論已經得出,但是中國不敢掉以輕心。為了有效監測三峽區域在三峽大壩蓄水後是否發生地震,已先後設置了三套地震監測系統共同觀測大壩蓄水進程和蓄水後的水庫動態。第三套是2000年建成的三峽工程專用數碼無線遙測地震臺網,由24個子臺組成。 

  有關資料說,中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集中發生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又多又強,其絕大多數又是發生在大陸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內。因此,中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也是蒙受地震災害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中國大陸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20世紀有1/3的陸上破壞性地震發生在中國,死亡人數約60萬,佔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數的一半左右。20世紀死亡20萬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兩次,都發生在中國,一次是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大地震,死亡23萬餘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餘人。這兩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了慘痛的損失。

  因此,中國的大地震有其自身的原因,豈能老是扯到三峽水庫身上,豈能讓三峽水庫常常受到冤枉!

  2008年5月2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