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地震是中國大災禍 威脅生存發展



  四川汶川縣昨天下午發生7.8級地震,造成四川、甘肅、重慶、雲南等地人員很大傷亡,災情十分嚴重。在此,我們首先要向災區民眾表達深切的慰問之情,期盼他們儘快擺脫地震災害的威脅,尤其是在最大程度上擺脫人員死亡的威脅。我們要知道,地震始終是中國的大災大禍,不與地震作鬥爭,中華民族就會遭受生存與發展的威脅。 

  我們注意到,汶川地震發生之後,中國的反應尤為迅速:一,中央政府在最快的時間内就發出了指令。二,各方力量迅速進入救援狀態。三,軍隊率先開拔奔赴災區。四,重要救援物資立即起運。從這些反應可知,中國對付地震的準備是完整的、有條不紊的,有效率、有效果的。中國對地震的防禦,是縝密的,是值得讚賞的。 

  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立刻趕赴災區指導救災工作。胡溫以民為本的理念,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溫家寶在飛機上發表講話說:「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站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身先士卒,帶領廣大群眾做好抗震救災工作,要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一切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同胞們、同志們,在災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鎮定、信心、勇氣和強有力的指揮。我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廣大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特別重大的地震災害。」 

  對此,我們放心,汶川地震的受災同胞,一定會得到最快、最好的全力幫助。中國各地四面八方的支援,一定會及時趕到。同胞的溫暖雙手,一定會伸到每一位災民面前。 

  地震,是天災。天災不可怕,可怕是人禍。災難發生之後,災區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助,問題就會嚴峻得不可收拾。在今日之中國,必能有效對付自然災害,絕不會因為人為措施問題使得災害雪上加霜。對此,我們有信心。 

  我們務必認識到,地震是中國最大的自然災害威脅。2007年10月發表的《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指出,中國50%的國土面積位於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區域,包括23個省會城市和2/3的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國佔全球陸地面積的7%,但20世紀全球大陸35%的7.0級以上地震發生在中國;20世紀全球因地震死亡120萬人,中國佔59萬人,居各國之首。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位於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區域。 據統計,20世紀以來,中國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數,佔國內所有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滑坡等總人數的54%,超過1/2。從人員的死亡來看,地震是群害之首。  

  由此可知,中國長期籠罩在地震的重大威脅之下。地震與中國,是無法擺脫的一對自然與人的惡劣關係。中國無論如何發展與進步,都必須面對地震這種自然災害的不可迴避的威脅。 

  從科學角度看,主要問題是什麼呢?資料表明: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佈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佈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一,台灣及其附近海域;二,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三,西北地方,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四,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穀、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五,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 

  也就是說,地震是中國人民的、中華民族的大夢魘!對於地震的威脅,不鬥爭是不行的。 

  中國已故領導人毛澤東曾經說過:與天鬥,其樂無窮!是的,對付自然災害,必須要有勇於鬥爭、敢於鬥爭的精神。 

  我們看到,中國已經建立起來了世界最為龐大的地震監測、防禦系統。中央設立中國地震局,還有直屬事業單位21個。包括:7個科研單位,4個觀測研究中心,1個資料信息中心,2個新聞出版單位,1所高等專科學校和6個服務機構。全國共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局31個。地方地震工作隊伍包括:279個地(市、州)地震局(辦);1280個重點縣地震局(辦)。 

  我們看到,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防震減災國家法律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於1997年12月29日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正式公佈,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加大了配套法規體系的建設。目前國務院和中國地震局已發佈實施8個法規、規章。 

  我們看到,中國大量運用科學技術防禦地震,並且利用中國綜合實力的發展加強抗禦地震災害。據悉,到2020年,中國基本具備綜合抗禦6.0級左右、相當於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目前,中國防震減災能力仍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基礎依然薄弱,科技實力有待提升,地震觀測所獲得的信息量遠未滿足需求,絕大多數破壞性地震尚不能做出準確的預報;全社會防禦地震災害能力明顯不足,農村基本不設防,多數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災害潛在風險很高,防震減災教育滯後,公眾防震減災素質不高,6.0級及以上級地震往往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級政府應對突發地震事件的災害預警、指揮部署、社會動員和資訊收集發佈等工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防震減災投入總體不足,缺乏對企業及個人等社會資金的引導,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投入管道單一問題。  

  我們衷心希望,中國今後在防禦地震災害,減輕地震災害方面取得突破,造福中國民眾,造福全人類! 

  就在此稿播發之際,我們得到地震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的消息,對此,我們的心情萬分沉痛,在表達哀悼的同時,我們為災區的同胞祈禱!

  2008年5月13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