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報告的靈魂。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報告“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發展”的要求,就必須明確認識“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本文從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與世界先進生産力發展的聯繫、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現代先進生産力的系統特徵等方面闡述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

  一、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與世界先進生産力發展的聯繫

  我們要認識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必須與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聯繫起來。中國落後的生産力要趕上西方發達國家,就必須吸收、引進、借鑒世界近現代先進經濟技術,遵從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發展的一般規律。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與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是緊密聯繫着的。在當代國際分工高度發達和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更是與世界先進生産力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現在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無論從近現代歷史和現實來看,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都離不開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首先認識什麽是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 

  二、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

  從世界近現代社會生産力經濟發展的基本歷史趨勢來看,是從以手工工具技術爲基礎的個體小生産轉變爲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從自給自足、封閉的自然經濟轉變爲以分工、交换爲基礎、開放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這兩方面的轉變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産率和極大地推動着社會生産力向前發展。應該説,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和作爲社會經濟資源配置方式的市場經濟是世界近現代先進的生産力。這也就是世界近現代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也是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基本内涵。

  我國直至改革開放前,整個國民經濟,特别是廣大農村並没有完成從手工工具技術爲基礎的個體小生産向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的轉變,没有完成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變。這就是我國改革開放前社會經濟落後、人均國民生産總值很低、人民群衆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所以,無論從歷史和現實來看,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和市場經濟相對於我國還廣泛存在的個體小生産和自然經濟來説無疑是先進的。所以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和市場經濟是當代世界也是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基本内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極大地促進和推動了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巨大發展,廣大人民群衆的生活才有極大的改善,從而使我國總體上達到了小康。

  三、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系統特徵

  機器是以科學技術爲基礎,而且隨着歷史的發展社會生産與科學技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科學技術已成爲第一生産力。當代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已進入自動化、信息化時代。它除了必須有直接進行物質生産的機器體系,還必須有能源系統、交通運輸系統、信息系統等的配合和支持,整個社會生産纔可能正常運轉和進行下去,所以現當代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現代化的社會生産力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經濟系統。

  筆者認爲,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就是現代以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系統和現代市場經濟系統。正是這兩大社會經濟系統强大的整體功能推動着我國改革開放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使我國整體上達到小康。我們只有以系統論才能進一步認識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現代以信息化爲主要標誌的機器技術爲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産系統和現代市場經濟系統的有機結合,就是現代世界最先進的社會生産力,也是當代中國最先進的社會生産力。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共産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286頁。

  2.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13章機器與大工業,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第394~543頁。

  3.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7~337頁。

  4.《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64、78、90頁。

  5.熊映梧:《生産力經濟概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3頁。

  6.鄒東濤:《〈世界市場經濟模式叢書〉總序》,《東歐獨聯體國家向市場經濟過渡》,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2頁。

  7.楊德明:《關於現代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經濟研究參考》1995年第37期。

  8.熊映梧:《市場經濟:我們面臨的新課題》,黑龍江省社聯主辦《學術交流》,1993年第1期。

  9.何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場偉大的革命》,《羊城晚報》1993年6月2日第6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