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發現隋唐第一港,潮汕也是海上絲路大港口



  200271新華社

  楊迎春

  “經過考察,明確了粤東地區的柘林、南澳、鳳林、樟林、白沙等古港是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東綫的主要港口,這幾個港口在地理上連成一綫,在時間上相繼取代,但始終不曾中斷。對這一地區的考察填補了我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一個空白。”日前,剛剛結束對粤東地區考察的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專家高興地告訴記者。在這些港口中,既有始於隋唐的“粤東第一港”柘林港,也有目前考察過的省内保存最爲完整的貨棧街樟林港新興街。專家稱,這些古迹都極具保護、研究以及開發價值。     龜蛇二塔仍“鎮守”柘林古港。由省政府參事室、省文史館、廣東珠江文化研究會等有關專家組成的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在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省政府參事黄偉宗的率領下,對粤東的汕尾、汕頭、潮州進行了爲期3天的考察。     被專家稱爲“粤東第一港”的柘林港位於潮州市饒平縣的東南,與南澳島隔海相望。之所以稱它爲“第一港”,一是因爲它緊鄰福建,是粤東最靠東北的一個港;另一個原因是在目前考察的粤東各港中,它是史料記載歷史最久遠的一個港。     據《東裏志·續篇》第八篇記載:“柘林港是粤東著名古港,興於隋唐,盛於明清”。是“潮汕地區最早對外通商港口,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段港”。當其盛時,從天津、上海、泉州南下的船隻都在柘林港停泊,避風、加水、補充生活用品、買賣貨物,南澳的貨物都由這裏進入内陸。宋時,港中常有國外的帆船往來。     在今天的柘林古港遺址,仍可看見兩個建於元朝的龜塔和蛇塔,兩塔高約百米,建在海中的礁石上。最值一提的是塔下的兩塊大礁石,看去形狀頗似一龜一蛇,潮水涌來的時候,那蛇就像在海水中輕輕遊動。據稱,兩塔就因之而得名,古人建塔是用來鎮海的,其實也有導航之用。 

  澄海尚保存完整的貨棧街樟林港的新興街被專家們稱爲省内考察過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中保存最爲完整的一條貨棧街。     新興街位於今澄海市的東裏鎮,始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是當時號稱“粤東通洋總匯”的樟林古港全盛期的貨棧街。     這條街全長近200米,東、西各有一座石牌坊,分别用行書體和行楷體寫着“新興街”三個字。整整一條街的兩旁,全是清一色的兩層貨棧,總共有54間。每間棧房格局基本相同,寬大都爲5米,長10至20米不等,顯得很闊大。棧房的門面都很檏素,没有多餘的裝飾,與一般的住宅明顯不同。     棧房都有前、後兩個門,前門臨街,後門則是個小碼頭,門上設水閘,門外有石階直伸進水裏,當年運貨的大船泊在内港外,由小船將貨物一船船運進來,運到一個個後門口,由後門搬進棧房,然後再由這裏四散出去。從這一間間密密排列的棧房,不難想見當年樟林港是如何的高桅林立,巨舶如梭。據稱光緒年間,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上已標有“樟林”,華僑從海外寄回“僑批”(信件銀錢),只要寫上“中國樟林”就可送到。     經歷200年的風雨,棧房的門號牌匾大多已斑駁無迹,只有一間“安平棧”字迹尚存。棧房裏住着一户林姓人家,據主人講,這是他祖上留下的房産,他家祖上就是在這裏開這家貨棧的。     街的中間,還有一個公共碼頭的遺迹,比起那些後門小碼頭,這個碼頭要大得多,兩邊石柱上還清晰地刻着當年用於安裝擋水閘門的凹槽。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