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探尋沉睡的海洋文明



  2003330《陽江日報》

  薛桂榮 李向東 張文兵

  隨着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朱鳳瀚教授一行的到來,海陵島水下考古基地項目的建設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26日下午,記者采訪了水下考古基地項目的負責人、國家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張威。

  站在潔净舒軟的沙灘上,面對一望無垠的南海,20世紀80年代初從北京大學考古學係畢業、一直從事考古工作的張威侃侃而談。他説,中國不僅有古老的黄河文明、長江文明,也有源遠流長的海洋文明。從秦漢時代起,我們的祖先就以福建的泉州、廣東的廣州爲起點,在南海開闢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與外國人發展貿易,一直到清代都没有間斷。海陵島附近海域就是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近幾年來,南海區域的水下考古研究,已成爲考古界、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新聞媒介多次報導過的南海Ⅰ號沉船,就位於陽江海域。從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沉船上的物品是南宋時期的。國家斥巨資在陽江海陵島興建中國第一個水下考古基地,主要目的是以海陵島基地爲依託,結合南海Ⅰ號沉船的打撈,拓展南海區域的水下考古,探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那段沉睡海底的歷史,推動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

  説起基地的作用和功能,張威娓娓道來。“水下考古在我國興起只有15年左右時間,可以説還處於從幼年走向少年的初期階段,水下考古中心是國内唯一的一支水下考古專業隊伍,”他説,“今後幾年内,我們將把主要精力放在南海的水下考古上,首先是打撈南海Ⅰ號沉船。海陵島基地不僅是我們的培訓基地、後勤保障基地,而且將來沉船打撈成功後,我們將把沉船上的物品和其它水域發掘的文物,拿到基地來研究、保護、陳列和展示。我們的目標是,要將海陵島基地建成一個‘海上絲綢之路’的考古和研究中心,輻射北至東海,南至西沙、南沙群島的整個南海海域。我們還將與國外同行加强聯繫,開展一些學術交流活動。”

  和陽江市民一樣,記者特别關心的是,水下考古基地建成後將對我市旅遊業産生哪些積極影響。張威曾多次往返陽江,十分看好陽江旅遊業,他向我們描述了考古基地和陽江旅遊業“雙動雙贏”的美好前景。他介紹説,適應市場經濟形勢,水下考古基地今後立足於走自我發展的道路,藉助海陵島這個國家“4A”級旅遊區的品牌效應和良好經營環境,通過有效的市場化運作,尋求更大的發展;海陵島是以海濱自然風光爲主的旅遊區,而水下考古的歷史文化内涵極爲豐富,基地的建立,將爲海陵島乃至整個陽江旅遊業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提昇其品位,吸引更多的國内外遊客。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