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組美麗和諧的圓環



  20071221《陽江日報》

  張文兵 李明

  14日下午,記者在廣州采訪了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設計方案主創人員、廣州瀚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冼劍雄。他説,博物館的設計理念“非常純粹”,就是用建築的語言,弘揚海洋文化這一主題。

  靈感來源於水泡、動物的骨架……

  年輕的冼劍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專業碩士畢業,導師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建築學家何鏡堂。作爲廣東省内最大的民營建築設計企業,瀚華公司設計了一批優秀建築作品。

  2003年,瀚華公司參與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設計方案的競標,從入圍作品中八選一,瀚華的設計中標。

  “博物館方案從搆思到初步完成約2個月,參與設計的有七八人。”冼劍雄説,創作的靈感,最初來源於飛機機艙、船艙、水泡、動物的軀體骨架等。這些都是圓形或類似圓形的結構,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呈現一種自然的圓滿、對稱的美感。一天,冼劍雄信手在設計紙上畫下一組平鋪的、連環橢圓。拿給同事一看,都覺得挺有創意:就是它了。以這組橢圓爲藍本,大家對方案不斷細化、完善,最終形成了完整的設計圖紙。

  冼劍雄説,設計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不是難度最大的任務,但其成功給瀚華帶來良好聲譽,並成爲代表作之一。2005年,該設計獲得廣東省優秀建築創作奬。

  自己給設計打90分

  以展示海洋文化爲主題的博物館,不僅國内罕有,就是在世界上也少見,可供借鑒參考的不多。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不但要展示文物,而且要展示南海Ⅰ號打撈發掘的全過程。冼劍雄説,主要的設計搆思,是將海上絲路文化、中國古代海洋文化和船文化,通過建築的語言,提煉表達出來。

  冼劍雄解釋,博物館的外形,整體看既像船艙,又像展翅的海鳥,還像海邊一組起伏的波浪。雖然意象不很確定,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浩瀚無垠和充滿生命力的海洋。

  冼劍雄特别談到,實用功能和外在形狀的有機統一,是設計者的最大追求。建築不同於雕塑,不只是裝飾品,功用性始終是第一位的。設計博物館,充分考慮了建館用途。五個互相關聯的艙體形場館,各部分功能定位非常明確:五“環”中空間和面積最大的“水晶宫”,是建築的核心部分,用於蓄水陳列南海Ⅰ號;其餘四個“環”,左邊的兩個將作爲精品展覽室、進館通道,主要對外;右邊的兩個,是設備室、辦公場所,主要對内。

  “博物館方案,整體做到了外觀性、功能性和經濟性的統一。如果要打分,我給自己打90分。”冼劍雄笑着説。

  設計優先考慮便於南海Ⅰ號進館

  冼劍雄説,從大處到細節,博物館每部分的設計都有周全的考慮。譬如,博物館采用大跨度圓拱作爲基本結構,不安梁柱,既滿足建築力學的需要,又可最大限度擴大場館的空間;博物館建在南海邊,要常年經受海水和海風的侵蝕,所以放棄金屬結構而用混凝土結構;除“水晶宫”外,其餘四個艙體架在陸地上,是考慮到臺風來臨時,海潮可能有的衝擊……

  他説道,設計時他們無法預計沉船打撈的進度,不知是在博物館建設中還是建成後進館。首先考慮的是,怎樣讓滿載文物的沉船順利進入“水晶宫”。采用橢圓形的結構,並在朝海的南面墻體留空,待沉船入館後再封實。不管南海Ⅰ號何時出水,入館都很方便。

  藍圖變爲現實。五個“圓環”正敞開胸懷,迎接南海Ⅰ號的到來。冼劍雄説,博物館建成後,他一定會再來看看自己的作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