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800年古沉船南海Ⅰ號浮出水面



  20071222《南方日報》

  李 培

  昨日上午9時10分,金色陽光灑向南海的萬頃碧波,經過200多個日夜的水下作業之後,“華天龍”號輕舒巨臂,從湛藍的海水中徐徐吊起南海Ⅰ號。上午10時50分,在海底被掩埋了800多年的南宋古船南海Ⅰ號,隨沉箱浮出水面。這也標誌着世界首創的古沉船整體打撈工程大獲成功。

  這個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考古項目牽動着各方,包括10多家知名海外媒體在内的全球80多家媒體雲集陽江,打起了一場不見硝烟的新聞大戰。本報昨天有幸成爲唯一見证南海Ⅰ號打撈全過程的平面媒體,同時第一時間啓動航拍,爲讀者定格這個千載難遇的歷史瞬間。

  昨天,南海Ⅰ號兩次浮出海面,本報都第一時間直擊並記録:上午,本報記者第一時間向南方網發回了圖文並茂的現場報導;下午3時多,本報啓用直昇飛機從陽江合山機場起飛,盤旋南海Ⅰ號打撈現場1個小時,定格了極爲珍貴的精彩瞬間:“亞洲第一吊”——“華天龍”號像巨人一樣,從30米深海底將800年古船擎起,穩穩地放到半潜駁“重任1601”號上。

  今日南海Ⅰ號將整體出水,加固後將於明日啓運,到達臨時碼頭後,再經過四五天時間的拉移,27日或28日住進它的新家——“水晶宫”。包括“水晶宫”在内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將於明年底開放,届時人們可以一睹南海Ⅰ號的真容;也是在明年,南海Ⅰ號將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整體申遺。

  今天,本報繼4月13日特刊後,再次推出5個版的特刊,不僅“海陸空”全方位記録南海Ⅰ號打撈的歷史時刻,還將揭開打撈背後驚心動魄的故事,破解古船出水後發掘保護的密碼,爲讀者揭示南海Ⅰ號整體打撈的最高機密。270分鐘,古沉船“重出江湖”。

  09∶10

  起吊在悄然進行,肉眼甚至很難察覺。

  9時10分

  “華天龍”號25層樓高的巨臂微微上揚,一般人難以覺察起吊已開始。

  打撈現場總指揮吴建成告訴記者,“華天龍”號馬上將把南海Ⅰ號吊離30米深的海底淤泥。

  “華天龍”號25層樓高的巨臂,吊引着100多米的鋼纜,緩緩上移。

  “華天龍”號工程總監張潮水告訴記者,“華天龍”的巨臂按照每分鐘不到1米的起吊速度,正緩緩將南海Ⅰ號吊起,肉眼很難察覺。

  吴建成告訴記者,爲了保证“華天龍”號船尾平穩起吊南海Ⅰ號將近4000噸的重量,打撈局工程人員連夜爲提前起吊做足準備。

  昨夜,“華天龍”號船頭、船中26個壓載艙壓載了近3萬噸的海水,以使“華天龍”號船尾吊起近4000噸的重量,而船頭、船尾不發生歪斜。

  在海底,潜水員連夜爲巨型沉箱加裝兩條“穩鎖”,以確保起吊過程中沉箱不左摇右晃。“華天龍”牛角式的主吊鈎,緊緊鈎住16個吊點的32條鋼纜,每條鋼纜有碗口粗。這些鋼纜牢牢把南海Ⅰ號從30米深的海底“牽”出水面,一米又一米。

  整個過程,“華天龍”號巨大主機的轟隆聲,蓋過了四周近5級海風下嘩嘩的海浪聲。  

  10∶50  

  隨着翻滚的泥沙,巨型沉箱探出海面。

  10時,“華天龍”巨臂穩穩吊着南海Ⅰ號停在海面下8米的位置,爲接下來探出水面作最後準備。

  現場督戰的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朱論發副書記告訴記者,“華天龍”在水中吊起南海Ⅰ號的總重大約3300噸,“與我們之前的預測幾乎完全相符,所以起吊得非常順利!”

  盡管有近5級的風浪,但“華天龍”號起吊南海Ⅰ號的整個過程一直較爲平穩,没有發生任何的震盪或歪斜。

  10時50分

  隨着一股股昏黄的泥沙從碧緑的海水中翻滚而上,南海Ⅰ號的巨型沉箱終於探出海面。

  因爲出水時的慣性,四周海水嘩嘩地撲向巨型沉箱的内部,掀起一陣又一陣的白色泡沫。

  四周的海水不斷衝擊、拍打着這個剛剛出水的龐然大物,但它却絲毫没有摇晃。

  10時55分

  南海Ⅰ號沉箱露出海面大約1米。

  本報記者在離它最近的1號作業平臺俯瞰整個沉箱敞開的頂部,却没有發現古船的一毫一發。

  5月份還是橘紅色的沉箱已被海水浸泡成棕色,上面附着了密密麻麻一層海底生物。

  沉箱之内全是一塊塊青黑色的淤泥、凝結物,上面略微覆蓋着一些黄沙,還有點點白色的貝殻閃現其中,隱約還能看到一兩片瓷器碎片,但古船的身影却絲毫未露。

  打撈工程人員告訴記者,由於這片海域海流湍急,回淤速度很快,起吊之前,南海Ⅰ號上已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淤泥,“要見古船尊容,可能必須等到‘水晶宫’裏的考古發掘了!”  

  11∶00  

  1分鐘行進四五米,古船“首航”500米。  

  南海Ⅰ號沉箱吊出水面後,工程人員立刻對出水1米多的沉箱頂部進行檢查。

  “整個沉箱吊得异常平衡!甚至比半年前投放空沉箱時還更平穩。”

  爲了把南海Ⅰ號沉箱投放到500米開外的半潜駁——“重任1601”號,11時開始,“華天龍”號微微垂下巨臂,將南海Ⅰ號再次投回海下2米。

  然後,“華天龍”吊着南海Ⅰ號緩緩向西南方向行進。

  “把沉箱投回水中,是爲了航行過程中,不讓巨浪侵擾沉箱内的古船。”吴建成説。

  只見海上巨無霸“華天龍”號船尾的兩大巨錨不斷收緊,“華天龍”號朝“重任1601”號慢慢駛近。

  “1分鐘行進四五米,以這樣緩慢的速度確保沉箱在行進過程中不被海浪打翻。”吴建成説。

  13∶40  

  穩“坐”“重任1601”號,位置分毫不差。  

  大約13時,“華天龍”號駛到“重任1601”號旁。

  此時,“重任1601”號已經潜入海水7米多深。

  “華天龍”號也再次擎起巨臂,將南海Ⅰ號巨型沉箱吊出水面1米。

  兩次出水,沉箱内部高出海面1米多,但是裏邊的海水、泥沙却滿滿的,没有任何外泄。

  “這才叫真正的證明‘保泥保水’。”交通部打撈局副局長鄺鏡明在現場由衷地感嘆。

  “華天龍”號隨後與“重任1601”號緩緩“切磋”位置。

  13時40分,“華天龍”號成功把巨型沉箱投放到“重任1601”號預先準備好的底托架上,投放到1米高的凹槽内分毫不差。

  前後兩次浮出水面,“華天龍”起落之間乾净利落,在南海的碧波萬頃間上演了一段神奇。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