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沉船文物發掘 國博樂意參與



  ——訪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董琦

  20071224《陽江日報》

  薛桂榮 張文兵

  南海Ⅰ號打撈出水後,馬上面臨着數以萬計的文物如何清理、發掘、研究和保護的問題。前日上午,記者在“華天龍”號起重船上采訪了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董琦。

  記者:根據國家博物館的經驗,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應該怎樣做好文物的管理、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

  董琦:今天南海Ⅰ號的整體打撈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下一步南海Ⅰ號進入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後,將面臨着更加繁重的任務就是沉船如何作進一步的清理,進一步的研究和保護,這對我們考古工作人員來説,是一項非常陌生而且非常重要的任務。因爲這樣的工作在過去也没有做過。所以,下一步我們考古人員要邊研究、邊摸索、邊清理、邊保護。    

  記者:陽江現有的技術力量可能還有一定差距,怎麽辦好?

  董琦:南海Ⅰ號進了博物館以後,進一步研究、保護工作,僅僅依靠陽江博物館的力量是遠遠不够的,我想還是需要全國的文物保護技術力量共同參與,才能做得更加完善、更加妥當。

  記者:國家博物館會不會參與發掘、研究方面的工作? 

  董琦:我們是非常希望能參與這些工作,但下一步整個工作具體怎麽安排,需要由廣東省文化廳統籌考慮。

  記者:您來過陽江幾次了?

  董琦:這是第二次了,以前來過一次。南海Ⅰ號打撈的整個過程,國家博物館都參與了。應該説南海Ⅰ號的打撈工作,最早參與的是國家博物館,整個調查、探摸、瞭解情况,到打撈方案的制定,國家博物館都全程參與。

  記者:目前瑞典有一個比較大型的水下考古博物館,據您所知,我們這個博物館在規模、文物數量方面,在全世界處於一個什麽樣的地位?

  董琦:應當説我們陽江這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規模來説在世界上應該是名列前茅的,像這樣的博物館在世界上也不多。因爲這個打撈技術難度相當大,投入也相當大。所以説,這是中國水下考古的里程碑,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記者:扼要地説,南海Ⅰ號打撈上岸,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哪裏?

  董琦: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我們中國水下考古的研究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因爲在以往的水下考古工作中,都僅僅是水下打撈,比較零碎的、部分的,這次是整體打撈,所以説這個是中國考古事業的重要里程碑。

  記者:從學術研究和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它的價值體現在哪裏?

  董琦:從水下考古、學術研究角度來講,通過整體打撈,我們考古人員可以更加詳盡地、更加完整地對水下沉船作全面的研究,這和以往僅僅靠水下部分打撈來研究大不一樣。具體講,對宋代的船隻搆造、裝載物等都可以有一個完整的瞭解,這在以往是很難做到的。

  記者:南海Ⅰ號後期工作有何難度?

  董琦:南海Ⅰ號進入“水晶宫”以後,清理、研究、保護工作,應當説難度非常大。因爲這樣的清理、研究工作對於中國的考古來説,史無前例,只能邊研究邊探索,可能會遇到許多我們現在還很難估計到的困難。從我們考古工作的角度來講,南海Ⅰ號的打撈出水僅僅是第一步。按我的想法,這樣的任務是相當繁重的,最好在全國範圍内組織一支强有力的隊伍來一起做。

  記者:是否有必要同國外同行開展合作?

  董琦:非常有必要跟國外同行合作來做這件事,因爲目前國外在這個方面比我們領先許多,主要是瑞典。

  記者:大家總説南海Ⅰ號上的文物有6-8萬件,這個數字準確嗎?

  董琦:以往所有關於沉船文物數量的報導都是估計,準確的數量要等南海Ⅰ號進入“水晶宫”,進行仔細的發掘和研究以後才能知道。

  記者:明年是否有可能打開沉箱?    

  董琦:那要看廣東省有關部門。

  記者:曾有人計算南海Ⅰ號的文物值多少錢,這種説法對嗎?

  董琦:確切地講,要估計價值的話,沉船上的文物包括沉船都是國寶,無價之寶。

  記者:據説2001年打撈出來的一些文物放在北京,已經起了一些變化,有這回事嗎?

  董琦:運到北京的南海Ⅰ號的文物,到現在爲止還没有發生變化,我們做了各種措施進行保護。

  記者:國外的考古界或者説博物館界對這件事的關注度如何?

  董琦:國際上對我們這次南海Ⅰ號的打撈非常關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