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實踐之樹是常青的



  廣州,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歷來有着許多迷人的傳説。但坐落在廣州城郊的白雲山制藥總廠所經歷的15年,却不是傳説所能代替的,在那裏産生的一切變化和發展,是開拓者們用辛勤的汗水和腦汁譜寫而成的史實。

  白雲山制藥總廠的全體員工,以當代中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爲宏觀背景,在商品經濟波瀾崛起的歷史舞臺上,面對種種困難,依靠自己積累起來的資金和國家貸款,艱苦創業,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從一間小小的制藥車間發展成爲具有中國特色的集團式大型企業,爲全國40多萬個工交企業塑造了一個勇於開拓的企業形象。其成功之經驗既有微觀的特殊性,也有宏觀的普遍性,總結白雲山制藥總廠的實踐經驗並加以理論闡述,不僅對當前以增强企業活力爲核心的經濟體制改革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而且對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也具有不可多得的實证研究意義。

  “實踐之樹是常青的”。15年來的風風雨雨,把白雲山制藥總廠這個社會主義企業改革的實踐之樹,沐浴得更加鬱鬱葱葱,碩果纍累,因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這是情理中事。在她破土而出之時新聞界首先報導了她的存在;在她發育成長的歷程中,黨和政府給了她許多温暖的陽光;而當她贏得國内外盛譽的時候,我們一批理論工作者纔來到這裏,向這裏的企業家們和職工們學習,顯然是遲到的學生,難免有不少内疚。這種内疚,只好留給小説家們去描述了。我們稍感慶幸的是,畢竟下了一點决心,雙脚邁出了理論長期脱離實際的迷宫,逐步地靠近了這棵常青的實踐之樹,并且動起了已近呆板的雙手,描畫着耳聞目見的事實,做着“聽課”的心得筆記。也就在這樣的境况中,萌發了一個共同的心願:我們能爲這棵常青的實踐之樹,做點什麽有益的工作呢?企業家們和職工們,用改革的精神,開拓的精神,創新的精神,在這裏做着意義重大的業績,我們爲什麽不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啓發,用改革的精神來書寫改革者的業績呢?

  這個想法便促使了我們的行動。經過了半年的時間,書稿出來了,并且定名爲《改革中的新型企業》。用意無非是要告訴讀者這樣的宗旨:没有社會主義的改革,就不會有白雲山制藥總廠今天的繁榮景象;没有社會主義的改革,就不會有白雲山制藥總廠這樣的新型企業的開拓與發展。  

  白雲山制藥總廠15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以社會主義改革的精神統攬企業全局的。這—點,在本書總論的前兩部分中,已經有了着重的闡述;而在書中的各個章節裏,我們則力圖展示這個統攬全局的改革精神在各個方面較爲具體的表現。只是我們的認識水平有限,不一定能够更爲充分地揭示出白雲山制藥總廠的改革風貌,這就有待今後努力工作。   

  用改革精神統攬企業的全局,新鮮的事物則會層出不窮。事實上,白雲山制藥總廠的新聞,每每成爲衆多新聞出版界人士筆下生花的素材。而我們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則是對這些新鮮事物進行較爲綜合的概説,也因此而形成“新型企業”的概念。所謂新型企業,理所當然地,她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産物,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産物,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開始起步的産物,也是該企業的幹部職工進行長期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實踐的産物。    

  作爲改革中的新型企業,白雲山制藥總廠的許多特殊性裏面,有些是很帶普遍意義的。在這些普遍意義中,又連帶有不可避免的學術論争的性質。這就涉及到本書寫作的目的和方法問題。 

  我們的目的,是試圖比較系統地總結白雲山制藥總廠15年來豐富的實踐活動,爲勇於開拓創新的改革者們鳴鑼開道、擊鼓助威。與此同時,我們還試圖通過這一工作,進行某些學術問題的粗略探討,這就有可能産生一些觀點上的差别,是不會完全一致的。而這些不同的學術觀點,只反映我們寫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白雲山制藥總廠本身,更不代表黨和政府的觀點。這是必須鄭重説明的地方。    

  至於本書的寫作方法,大體是采取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的路子,並學習着去做。我們在主觀上,是力求從白雲山制藥總廠的具體實踐出發,力求實事求是地闡述該廠的主要情狀。但是,由於對馬克思主義學習和掌握不够,又存在着對該廠改革、建設的實際情况瞭解不全,認識不深的問題,所以會有失誤的可能,並不是奇怪的事情。這當然要通過認真的學習,要通過理論學術界的批評指正,也要取得實踐家們的諒解與支持。即使我們這樣的嘗試是失敗的,但願别人能從我們身上毫不猶豫地踏過去。

  需要順便説説寫作《改革中的新型企業》的人員,有一部分是從事企業實際工作的同志,他們長期生活在基層,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也對理論抱着極大的興趣。這些同志與理論研究工作者的有機結合,共同探討企業發展的實踐與理論問題,是對理論研究工作的有力促進。這本身也可以説,是改革社會科學研究活動的一種辦法。實踐證明,理論研究的同志與實際工作者的合作,各自的素質都會得到某些方面的改善與提高。如果説,實踐不僅僅屬於實踐家們的廣闊天地,理論研究工作者務要投身其中,才能有所更新、有所創造的話,那麽,理論也絶對不屬於理論家們的世襲領地,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是完全可以破門而入,並有所發現、有所收效的。

  此外,還有一點是務須提及的。我們所説的理論,不是書齋裏的清談,也不是脱離實際的説教。它來自實踐,指導實踐,爲實踐服務,是人們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是决策部門和實際工作部門感覺到親切有用的東西。我們願爲此而努力、而奮鬥,並將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再就是理論中的“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也絶非完全對立的兩極。在它們二者之間“非驢非馬”的狀態是允許存在的。實踐的指導固然需要“陽春白雪”,但也不能缺少“下裏巴人”和“非驢非馬”的東西,只要它們對於實踐有所裨益,同樣可以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基於此,我們在本書的許多章節中,都插入一些有關方面的對策建議性意見。這些意見不一定中肯,但作爲本書的一個重要内容,却有我們不同於一些專著的用意。    

  説到本書的基本搆架,主要是在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格局。全書除總論外,共由15章組成。前10章分别從白雲山制藥總廠的所有制;企業成長發展各階段的經濟特徵;率先闖盪市場經濟和搞活營銷的藝術;12年來承包經營的逐步完善與效果;該廠如何依靠科技創出新的事業;在跨向管理現代化方面的狀况與前景;企業内部分配問題上的觀念更新;集約經營所面臨的融資方式;以及企業經濟横向聯合的發展趨勢等。這是主要從經濟的角度來加以考察的部分。而從第11章至第15章,則是對白雲山制藥總廠領導體制的企業化;企業公共關係的重要作用;企業内部環境的配套建設;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在該廠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意義,以及新型企業家,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等方面,進行必要的闡述與探索。我們認爲,一個企業的經濟騰飛,斷然離不開思想、精神、文化和企業家的正確主宰。也因此,總結一個企業的成功之路,就不僅是單純經濟的問題。而且對於企業來説,同樣條件下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由於企業家的素質與修養的差别,企業成功的效果也就有所不同。更何况,在社會經濟具體條件相差甚遠的情况下,那些成功的企業家所花的精力,不知要付出多少倍於條件較好的企業,所以本書是以企業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巨大貢獻爲結束的。也借此機會,向所有那些冒出中國社會主義企業地平綫上的新型企業家們謹致熱烈而真誠的敬意,也更希望他們能够在社會主義企業不斷發展的大風大浪中經得起長期的考驗。

  (這是作者在1987年10月—1988年上半年,由廣東社會學學會、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組成的小分隊對國有企業改革現狀調研基礎上,選定廣州市白雲山制藥總廠這一廣州市的先進典型開展的研究成果——範英等撰寫、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版的《改革中的新型企業》專著的部分前言,同時發表於《廣東社會學通訊》1988年第3期,多家報刊反復轉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