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特區“特”在哪裏 如何發揮其“特”



  特區“特”在哪裏?如何發揮其“特”?是近10年來,人們在我國經濟特區的不斷實踐、不斷認識中,反復争論的問題之—。就此問題,本文試作如下闡析。

  一、經濟特區許多政策之特

  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特區,總的原則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所制定的現階段關於“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綫。在這個前提下,特區的許多具體政策,是可以按照特區這一特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内部本質的聯繫和必然趨勢,來加以制定的。在這方面,若用一般化的方法,或者是陳舊的方法,都不能適應特區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也一定會違背特區這一特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殊規律。因此,在總體上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綫,在具體問題上采用全新的方式方法,這便是特區許多具體政策帶有特殊性因素的原因。其特殊性的主要表現是:

  (一)經濟政策方面的特 

  在决定試辦經濟特區時,中國正處於經濟調整時期,財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大量投資特區建設,主要是給特區一定的自主權,運用特殊政策,靈活措施,自己“滚動”。就是説,“國家只給政策不給錢”。國家所給予的特殊政策中,有吸引外資的優惠税收政策,有實行財政包干和運用信貸搞基本建設來積累籌集特區建設所需資金的政策。繼中國《國務院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之後,厦門特區便制定了《厦門特區改善外商投資條件的八項措施》;汕頭特區在原有規定外,又制定出《汕頭特區鼓勵外商投資補充規定》和《汕頭特區對華僑投資建廠的五項優惠政策》;珠海特區也相應地制定了《珠海特區爲外商投資提供優惠措施》的具體辦法。這些特殊政策實施的結果極大地促進了特區的進一步發展。總的説來,“國家只給政策不給錢”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特殊政策,有别於在内地建設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没有進行直接的大量的投資。

  (二)其他政策方面的特   

  國家不僅對特區的經濟方面有特殊政策,在其他方面也有許多特殊政策。例如上層建築中的法制建設,在特區没有特殊政策,更是行不通的。在制訂特區有關法律時,應當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证國家立法的統一性的前提下,慎重考慮特區特定的條件,使特區的有關法律帶有鮮明易見的特殊性。這樣的法律是一般法律所不能完全取代、包容得了的。早已公佈、實行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第二條寫道:“特區的企業和個人,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令和有規定。本條例有特别規定的,按本條例的規定執行”。這裏所指的“特别規定”,就是區别於一般規定的特殊規定。這種特殊規定是特區特殊政策在法律方面的一種體現,是依據特區的特定情况而制定的。該條例的第14條還規定,特區企業所得税爲15%,那些興辦早(條例公佈後兩年)、投資大(達500萬美元)、技術性較高、資金周轉期較長的企業,還能得到特别優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税法》規定的、特區以外合資企業的税率(包括附加部分)則是33%,同時不享受上述特區企業所得到的那些特别優惠。這説明,合資企業在特區内外的法定税收等規定,是有明顯區别的,這是税收政策在法律規定方面的一種差别,從而顯示特區在特定條件下法制建設的特殊之處是不勝枚舉的,而且特區上層建築中也不僅僅在法制建設上有特殊性所規定的特殊政策,諸如政治、思想教育、科學、宗教、藝術等等方面,特區都應有其一般政策下面的特殊政策。

  誠然,中國的經濟特區决不能脱離中國的一般政策,它是國家一般政策指導下的社會主義特區,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光有國家的一般政策,而無在一般政策指導下的特殊政策,特區就無所謂特事特辦、新事新辦、在“特”宇上做文章的問題,特區也就不成爲特區。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一般和特殊的辯證關係的觀點,國家的一般政策同特區的特殊政策,二者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國家一般政策同特區特殊政策的分離和對立,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繫之中;而它們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分離和相互對立之中。如果在看見它們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見統一,在看見它們統一的地方就看不見差别,都會分裂國家一般政策同特區特殊政策的辯證關係,在實踐中必然會走彎路,這是在理解特區許多特殊政策時所必須注意的問題。  

  (三)政策之特對黨風和幹部素質的要求  

  中國經濟特區的創立,國家下了很大的决心,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這些政策是在吸取國外有關方面的經驗教訓,同時依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和特區具體實踐的發展而制定出來的。特區的特殊政策是特區的生命。没有特區的特殊政策就不會有特區這一新生事物的生命。因此特區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特區的特殊政策。要做到這樣,就必須有高度的政策觀念。高度的政策觀念來自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高度責任心和高度自覺精神。否則,就會左右摇擺,就會使特殊政策變形走樣,因而危及特區的生存與發展。特區的實踐證明,特區的黨風和社會風氣比較好,執行特殊政策的態度就比較端正,執行特殊政策所産生效果就比較顯著。其中,特區黨風的建設是提高執行特殊政策的責任心和自覺精神的關鍵。

  經濟特區的共産黨員和廣大幹部在同資本主義打交道中,要做到頭腦清醒,廉潔奉公,不貪污受賄、貪贜枉法,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領導素質,才能始終如一地站在黨性的立場上,代表人民的意志,正確行使特區的特殊政策,爲特區的繁榮造福。據統計,深圳特區從1980年到1985年,被處理的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共産黨員幹部共有170多名,只占黨員幹部的2%。這説明,特區的黨員幹部絶大多數是經得起嚴峻考驗的。但也有這麽一些意志薄弱者,見利忘義,在糖彈面前吃了敗仗。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這種情况告訴人們,不僅整個特區的黨風建設是特殊政策能够堅定不移、貫徹始終的保证,而且身處特區的共産黨員和廣大幹部自身素質的建設,也是特殊政策能够堅定不移、貫徹始終的保证。

  二、經濟特區經濟結構之特

  中國經濟特區的經濟結構很富特色,與資本主義國家或地區有很大的差别,也與中國内地的情况有些不同。   

  (一)經濟成份多元化的特

  從目前情况看,中國經濟特區既有中國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的基本成份,又有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前者特區和中國國内是一致的,後者却是中國特區和沿海開放地區的重心。在中國特區,前後兩者都要置於社會主義經濟的領導之下,與全國不能例外。因爲中國創辦的經濟特區,雖然在某些形式和方法上借鑒了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舉辦自由港、自由貿易區、出口加工區、科學工業園區等等一些有益的做法,從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麽區别,但是事實上存在着根本性質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爲數衆多的國家和地區,所設置的各種形式的經濟性特區,多數的社會制度都是以私有制爲基礎的,不外是利用外國的資本主義來發展本國的資本主義罷了。同時,在那些經濟性特區中,不可能象中國經濟特區那樣,裏面存在着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和從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個體所有制等經濟成份。而中國的經濟特區,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行使一切權力,外資在中國特區的一切活動,都要在中國法律、法令和特區法律所規定允許的範圍内進行,中國政府也依法保護其資産、應得的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這同一些從政治到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喪失主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過去帝國主義施行砲艦政策打開的中國門户,是不能同日而語的。總之,利用外資來發展社會主義,是根本的目的。這就决定了中國特區必然要在社會主義經濟的領導下,而不可脱離這種領導,走資本主義道路,也就是説,中國經濟特區的經濟成份雖然是多元化的,但社會主義的方向不能改變。

  (二)以“三資”企業爲主體的特   

  但是,我們同樣要認清如下事實:中國特區中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和從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個體制有制等經濟成份,同特區中的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經營企業等成份,並不是平分秋色、没有主次之别的。由於特區的建設資金以吸收龢利用外資爲主,企業産品以出口外銷爲主,經濟活動在國家計劃指導下以市場調節爲主,這三個爲主便决定了特區的經濟結構,是以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企業爲主的。因此,特區的經濟結構就是在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下的一個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綜合體。其中特區的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則是這個綜合體的主體結構。由於經濟結構的主體有别於中國内地,這就顯示了特區經濟結構的特色,這種主體結構不僅會同國内社會主義性質或從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份發生復雜的交往關係,而且會同國外各種性質的經濟形式展開頻繁的接觸和聯繫。此外它也必然要同一起生長在中國特區土地上的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的經濟形式朝夕共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這也是特區經濟結構殊於内地的一種表現。

  (三)經濟結構之特與堅持社會主義性質的關係 

  社會存在决定社會意識。特區不同於内地的經濟條件必然反映在特區的社會意識之中。大量的外資涌進特區,大批的港商、外商在特區開工廠、辦企業,其社會産品的主要部分投放在香港市場以及國際市場,整個特區又是以市場調節爲主的,因此,經濟特區的投資過程、生産過程和産品的銷售過程等等都必然要與客商發生密切的、千絲萬縷的聯繫與交往。這種聯繫與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經常的、大量的。隨着特區的更加對外開放,這種聯繫與交往的趨勢就更爲開闊、深遠。在這種情况下,要充分發揮特區特殊的經濟結構的作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注意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就會同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的特區毫無區别,這與中國創辦特區的宗旨是背道而馳的。同時,隨着對外交往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腐朽的思想意識的侵蝕,也必然會隨之廣泛和無孔不入,因而潜伏着動摇特區經濟結構的可能性。所謂動摇特區經濟結構的可能性,其一是指動摇“在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下”這一基本前提,搞非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下的特區經濟結構的主體成份的可能性;其二是指動摇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下的特區經濟結構主體成份之外的其他經濟成份尤其是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這兩種經濟成份的可能性。當然,直到目前爲止,這種潜在的可能性並没有變爲現實性,但確確實實是存在着、潜伏着動摇性的客觀條件或因素,這是不能不重視的。在特區,可以説每時每刻都存在着動摇、衝擊和破壞“在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下”這一基本前提的資本主義腐朽的思想勢力和經濟力量,既妄圖削弱或消滅特區中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展示出資本主義經濟同社會王義經濟在世界規模上長期鬥争的畫面,又妄圖把特區經濟結構中的主體成份拉向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下的對立面,按照資本主義的形象來塑造“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區。因此,特區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意識和經濟力量的鬥争,在不可避免的聯繫與交往中是必然地、長期地存在着的。之所以有人提出特區姓“社”還是姓“資”,特區究竟是誰家的天下的問題,如果從這一角度看,從潜在的因素看,不能説没有一定的道理。爲了保证特區經濟結構永遠置於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之下,並在這個前提下發揮其巨大的作用,只有真正堅持特區的社會主義性質,才能真正發揮特區特殊的經濟結構的作用,首先是保证各個經濟成份的作用朝着社會主義目標前進;其次是保证各個經濟成份所形成的總體力量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三、經濟特區地理環境之特

  綜觀世界上各國各地的經濟特區,都是選在交通方便、地理環境特殊的地方。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經濟特區的地理環境指的是中國特區社會所處的自然環境。我們考察持區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是相對的。中國之所以選定深圳、珠海、汕頭、厦門和海南等五個地方爲特區,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慎重地考慮了這些地方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有助於經濟特區的創建與發展。

  (一)多在中國沿海、沿邊一帶的特

  總的來説,這五個特區均處於東南沿海、沿邊一帶,屬熱帶、亞熱帶氣候;物産豐富,風景優美;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有綿長的海岸綫和深水港灣。其中,深圳特區的面積爲327.5平方公里,珠海爲16.16平方公里,汕頭爲5206平方公里,厦門爲131平方公里,海南全島爲34377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在中國這些特區中,現居海外的華僑及港、澳、臺的人數衆多,僅深圳就有12萬海外僑胞,分佈於54個國家、地區,還有23萬人居住在香港。中國特區同這些地方的聯係是歷史性的。

  (二)多與港、澳、臺等毗鄰相望的特

  就深圳特區來説,東臨鵬灣,西接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臺山脈,南與香港新界接壤;珠海特區面臨南海,東與香港水路相通,距離36海里,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汕頭早在1858年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被列爲通商口岸,可見其連結海外的重要;厦門作爲東北亞和東南亞航綫的中轉站,距香港、馬尼拉、高雄和長崎,最遠的才816海里;海南島西瀕北部灣與越南相望,南和東南瀕臨南海和太平洋,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沿海比立。總之,這些特區都與港、澳、臺等地毗鄰相望;與中國内地緊密相連,成爲兩個社會、兩種制度、兩種思想體系相互競争的連接點。

  (三)地理環境之特必須充分利用和改造

  經濟特區所處的自然環境,有許多不同於内地的地方,它對特區各項事業既存在着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必須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改造其不利的一面。

  從中國特區地理環境有利的一面來看,藉助於特區多與港澳臺咫尺相近以及歷史與現實的交往關係,便於打開香港等市場並通過這些市場溝通國際市場,便於引進客資與外資,便於吸收資本主義地區和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把特區搞好了,可以對港澳臺發生直接有效的影響作用。從不利的一面看,由於特區與相鄰的港澳臺等地的社會制度是絶然不同的,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會影響我們特區的人們,産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對那些腐朽消極的東西,如果失去警惕,就很容易鑽進一些人的頭腦,毒害人們的健康,污染特區的社會風氣。因此,擺在特區這一特殊地理環境之下的重要問題,就是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另一面。只看到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否定另一個方面,并且把其中的一個方面加以無限的夸大,這不是辯證唯物主義者的正確態度。

  當然,特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有利的一面要真正發揮作用,促進特區的繁榮和興盛,不僅要在思想建設上明確特區正確的發展方向,使特區社會環境的建設有一個可靠的思想保证,而且要在文化建設上明確特區正確的發展方向,使特區社會環境的建設有一個較高水平的文化基礎。與此同時,特區特殊的地理環境不利的一面要真正地、逐步地消除,並轉化爲有利因素,也同樣要做長期的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工作。若没有這些工作或這些工作還很薄弱,就談不上把不利的因素轉化爲有利的因素,還有可能使有利的因素轉化爲不利的因素,甚至於在總體上形成不利的因素壓倒有利的因素。因此,除了要對特區地理環境中不利的因素進行改造之外,還應當對有利的因素不斷進行更新建設。    

  四、經濟特區戰略任務之特

  中國經濟特區不僅有其許多政策、經濟成份及地理環境方面的特殊性,在戰略任務方面的特殊性也十分明顯。

  (一)發揮“四個窗口”、“兩個扇面”的特

  中國經濟特區肩負的戰略任務的特殊性,在於引進先進技術、瞭解信息、借鑒科學管理方法,發揮“四個窗口”和“兩個扇面”輻射的樞紐作用。1984年,中國領導人在視察特區時指出,特區是“技術的窗口、知識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同年底,另一位領導同志在視察時,提出特區“窗口”的功能,是起對内對外“兩個扇面”輻射的樞紐作用,按此要求,特區在建設一個較好的投資環境的同時,想方設法引進了大批外資和先進技術。此外,還利用内聯優勢,與内地聯合辦企業,協作搞生産,舉辦各種研討會、技術交流會和培訓班,或在内地展銷特區産品等形式,把引進的先進技術、科學管理方法、市場信息,轉移到内地,因而提高了内地企業技術素質,開發出新的産品打入國際市場。同時,也把内地一些初級産品引進來,利用特區的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加工或移植生産,極大地增加了出口競争能力。上述事實證明,特區已初步發揮了“四個窗口”和“兩個扇面”輻射作用,表現出特區肩負的戰略任務的特殊性。

  (二)特區是中國體制改革試驗場的特

  特區肩負的戰略任務的特殊性,在於作爲中國體制改革的試驗場所,通過特區的改革,總結經驗,爲内地提供有益借鑒。中國是在貧窮落後的情况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缺乏資金,二缺乏技術,三缺乏經驗。創辦特區不僅可以大量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同時還可以取得建設的經驗、開放的經驗和體制改革的經驗。到目前爲止,特區先後在計劃管理體制、基建管理體制、流通體制、金融體制、物價體制、勞動工資制度和幹部人事制度等改革方面,都進行了有效的探累。有些特區的基礎設施投資改爲銀行貸款,基建工程改爲投標制,勞動用工改爲合同制,幹部采用招聘、選舉、任期制,肉菜糧油價格采取放開的辦法,財政開征土地使用費等等,已爲内地所借鑒。

  (三)特區是培養人才基地的特

  特區肩負的戰略任務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培養人才的基地。通過特區的實踐,使更多的幹部學會組織國内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係的兩套本領。特區已爲中央和各省市以及内聯單位培養了許多幹部。這些單位派駐特區的幹部在特區特殊條件下學習和工作,既支援了特區,又增長了對外開放的本領,不少人回到内地之後,發揮了較好的作用。這幾年,有的特區受國務院委托舉辦“開放城市研討班”,還協助中國科學院、郵電部、水電部、石油部、經貿部和國家旅遊總局,以及各省市在特區舉辦對外引進、國際金融、港澳法律、對外貿易和管理培訓班。隨着實踐的需要和可能,特區將會爲内地培養開放搞活的各種急需人才方面,越來越顯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是不同於内地的。

  (四)戰略任務之特應直理氣壯地堅持

  要使特區特殊的戰略任務得以預期完成和全面實現,必須首先解决爲何以及如何“引進”、“瞭解”、“借鑒”和“發揮”的態度問題,原則立場問題,人們的腦髓才能運用得好,眼光才放得遠大,“引進”、“瞭解”、“借鑒”和“發揮”的東西才會更多,才會更加有益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事業。同時近10年來,中國的工作重點已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到20世紀末要實現翻兩番的戰略任務,必須采取改革和開放的辦法,才有可能完成。但改革與開放不能亂搞一氣,一切通過試驗,取得實踐的理性認識,然後將這個認識同全國各地改革與開放的具體情况結合起來,從而促進改革與開放的大面積豐收。特區作爲中國對外開放的基地,體制改革的試驗場所,要走好這一步,要完成特區肩負的這個重任,必須頂住各種各樣極左的東西,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路子,必須克服各種阻力的干擾和破壞,擴展其試驗的深度、廣度和速度,而不是相反。在特區培養具有組織國内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係這兩套本領的人才,確實有很多有利條件,包括特殊的特區政策,特殊的經濟結構,特殊的地理環境,特殊的戰略任務和特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效果等等方面所提供的條件,都必然會給人才的成長創造一個典型的綜合性的基地。這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時期,内地所不能都具備的有利條件。

  五、經濟特區物質文明建設速度之特

  中國經濟特區實施的特殊政策,極大地推動了特區物質生産力的發展,其效果比在内地更顯著、更快速,因而展示了特區物質文明建設速度的特殊性。

  (一)是客觀要求所致的特

  是否致力於發展物質生産力,建設物質文明,是鑒别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是否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要標誌。只有用比資本主義發展物質生産力、建設物質文明更快更高的速度來發展社會主義的物質生産、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才能把貧窮的社會主義變爲富裕的社會主義。中國近10年來采取改革開放的各項政策,都是出於這個目的。而創辦經濟特區,就是爲了取得成功的經驗,以加速中國社會主義物質生産力的全面發展。在實現這一客觀要求方面,經濟特區物質文明建設狀况已經或正在做出良好的答案。除籌建不久的海南特區外,厦門特區在1980年—1983年打下了一些基礎,在1984—1985年開始走上瞭高速發展的階段。廣東省内的三個特區,其物質文明建設的速度是相當突出的。

  (二)是特區諸特殊因素集結而成的特

  特區物質文明建設速度較快,是中國内地許多地方不可比擬的,也是特區不同於内地的重大差别之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特區的特殊政策、特區的經濟結構、特區的地理環境、特區的戰略任務以及它們之間所形成的關係,都有不同於内地一般情况的特殊性。正是這些特殊性的集結,共同形成一股力量,與特區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力量,一起促進特區物質文明建設特殊速度的形成。    

  (三)物質文明建設速度之特要靠精神文明作保证

  馬克思主義者認爲,人類自有文明史以來,任何社會,其物質文明的建設都有一個發展方向問題。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自然不會例外。在一般情况下,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文明的建設當然是沿着社會主義的軌道,朝着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的,但在特殊條件下,也有可能脱離社會主義軌道,背離社會主義方向。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社會的精神狀態,取决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如果堅持的是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能够促使物質文明建設朝着社會主義的方向前進。在這個問題上,絲毫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任務,就會使人們的注意力僅僅限於物質文明的建設,甚至僅僅限於物質利益的追求。這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就不能保证社會主義的方向,社會主義社會就會失去理想和目標,失去精神動力和戰鬥意志,就不能扺制各種腐化因素的侵襲,甚至會脱離社會主義軌道,背離社會主義方向。因此,不管在内地,還是在經濟特區,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一般地都應當有這樣的認識。這是經濟特區和内地進行物質文明建設的共同之處。

  但是,經濟特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特區的物質文明建設還有其特殊的重要性。特區物質文明建設的高速發展和優於内地的經濟效果,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歸根到底,是靠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特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保证。它保证特區領導班子和廣大幹部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要嚴於内地,政策水平和領導藝術要高於内地,創業精神和改革精神要强於内地,文化基礎和專業知識要優於内地,信息反饋和信息處理要靈於内地,等等。這一切,都主要决定於特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程度。而作爲這一程度綜合發揮出來、體現出來、變化而來的高速的物質文明建設的成就,顯然就不同於内地的一般情况。設若將來特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狀况比現在更好,它不僅在繼續保证特區物質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上發揮作用,而且特區物質文明建設的速度就一定更加可觀。

  六、經濟特區精神文明建設效果之特

  經濟特區精神文明建設效果好不好?從前面幾個“特” 的分析中已有答案。這裏要特别講的是:    

  (一)文化設施與文化生活大改善的特

  特區文化建設的設施幾乎是從無到有,群衆對文化生活及其享受的要求由低到高。例如,深圳特區在這方面尤爲明顯:開辦特區前,該地屬荒僻的小鎮,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各方面都很落後。但在開辦特區之後,這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幾年來,市財政用於建設精神文明設施的基建投資共達1.9183億元,占地方財政用於基本建設投資總數的47.48%。用這樣高的投資比例來搞文化設施方面的工作,這是中國内地做不到的。很明顯,這是特區一大特點。   

  (二)思想觀念發生一系列深刻變革的特

  特區在開放與改革中,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區的幹部、群衆在開放與改革的試驗環境中,接觸外界、瞭解信息的有利條件較多,思想觀念的更新也就比較明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新觀念,已成爲特區人的實際行動,再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東西。尤其是年輕一代,敢於競争,敢於負責,敢於拼搏,自立自强,重視社交等等,都是特區特殊條件下逐步形成的觀念變化。這些新觀念的産生,完全是在特區這塊土地上形成的。這對於特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一種非常有利的因素。特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是把特區人民培養成爲“四有”的一代新人。綜觀特區思想教育的具體原則,一是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産黨,積極參加特區建設,甘當“開荒牛”;二是維護國家主權,遵守法紀,不損害黨和國家利益,不違反特區政策,不走私販私,不取不義之財;三是與外商合作遵守協議,愛護聲譽,堅持原則,不喪失立場和國格人格;四是愛護集體利益,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衛生:五是艱苦檏素,勤儉節約,不講排場,不擺闊氣,不追求資産階級生活方式;六是辦事公道,誠實謙恭,不吹吹拍拍,不行賄受賄;七是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説話和氣,態度謙和,語言文明,習慣講普通話;八是堅决扺制各種淫穢録像和淫穢物品;九是尊重外賓、外商和外國旅遊者的習慣,以禮相待,不亢不卑;十是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移風易谷,正當變愛,不早婚,不多育。這既體現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旨,又很有特區特色。它的實施與貫徹,對特區今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它也是關係到特區的興衰成敗的大事。

  (三)精神文明建設效果之特要不斷發揚光大   

  我認爲,要發揚經濟特區精神文明建設效果之特,很重要的問題是:

  處於經濟特區的人這一主體及其思想狀况,是各有不同的層次的。這是研究經濟特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項極其重要的系統工程。特區現有人口中,有共産黨員及其他先進分子,有一般的社會主義公民,此外還有港、澳、臺以及華僑同胞,還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或其家屬。因此,特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思想建設,在主體與思想關係上相應地要注意四個層次,即共産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這四個方面的教育,同時處理好四者的相互關係,是特區長期的任務之一。

  首先,對於經濟特區中的共産黨員和其他先進分子,主要是進行共産主義教育,要以共産主義思想要求他們。當然,進行共産主義的教育,是經濟特區中思想教育工作的最高層次,並不意味着可以二不要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教育。因爲最高層次的共産主義教育既包含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教育;同時,在經濟特區進行共産主義教育,必須堅定地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這也是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所應遵循的指導思想。所以身處經濟特區的共産黨員和其他先進分子,用共産主義思想來嚴格要求自己,就意味着要在四個方面的教育中都做出表率,不然,共産主義思想教育就有可能脱離其他三個方面的教育而變爲空洞的口號。因爲共産黨員和其他先進分子如果不懂得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在特區的重要性,就不能真正用共産主義思想來引導人們進行特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特區社會主義公民的共産主義覺悟,更不能通過他們來影響特區的大多數社會主義公民,香港、澳、臺和華僑同胞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共事,以及同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在國際主義的旗幟下和諧相處。在這裏必須明確,經濟特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强調的共産主義思想教育,主要是針對特區的共産黨員和其他先進分子而言的,在此之外,對經濟特區中大多數的社會主義公民、愛國同胞和外資人員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强加於他們。這是必須分别清楚的。

  第二,對於經濟特區中的大多數社會主義公民,重要的是進行社會主義教育,要以社會主義的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來要求他們。由中國現階段的物質生産力水平决定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基礎,决定人們不管是在全國還是在經濟特區,對於大多數社會主義公民來説,實事求是地進行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共同理想的教育,是一般社會主義公民所樂於接受的。只有經過長期的社會主義教育,並在這種教育過程中不斷改善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才能爲全體社會成員的共産主義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當然,在經濟特區大多數社會主義公民中進行社會主義教育,並不排斥共産主義教育。適當地提倡共産主義思想、共産主義精神和共産主義風格,也是完全必要的。但僅僅是提倡,並不是勉强的,或是强行的。同時,在進行社會主義教育中,不能丢掉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重要環節,不能把國際主義教育看成可有可無的事情。因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教育工作做得好,會極大地促進社會主義教育的深入展開,而且從一定角度上説,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教育就是社會主義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内容。

  第三,對於廣大港、澳、臺及華僑同胞,特區要堅定不移地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有着極其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轉化爲振興中華的巨大的物質力量。包括港、澳、臺和華僑同胞在内的廣泛的統一戰綫,只有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才會生命不息。在特區高舉這面旗幟,適應大多數愛國的港、澳、臺同胞以及華僑同胞的社會心理,是順應天時與人心的大事,特區通過愛國主義的橋樑,炎黄子孫等才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感情,共同的意願,共同的行動,爲特區的繁榮,爲民族的興旺,作出共同的努力。在這方面,特區應該爲“一國兩制”的實現尋求一套過渡性的經驗。    

  最後,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及其家屬,特區要特别重視國際主義。他們當中不一定信仰共産主義,也不一定愛中國。但他們是商人,是外國人,要做生意,只要遵守中國有關法令和特區的有關規定,就要同他們友好往來,和平共處,互通有無,以促進經濟、文化各方面的交流。這就是國際主義的精神之一。

  總而言之,特區没有這幾個“特”,或者不充分發揮這些“特”,那就不是特區,也没有必要搞特區。“葉公好龍,所好非龍”的故事,但願不再流傳——這就是本文的結語。

  (這是作者在1990年參加“經濟特區成立十週年理論研討會”的論文,收入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版,多家報刊轉載。針對一些人對經濟特區諸多刁難的質問,作者不僅充分肯定經濟特區的建立,而且指出經濟特區是許多政策的特、經濟結構的特、地理環境的特、戰略任務的特、物質文明建設速度的特和精神文明建設效果的特等六大方面,並對這六大方面的特提出了怎樣發揮其特的若干宏觀或微觀的對策以供特區建設者們作决策參考。)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