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改善主體素質 發展市場經濟



  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它的現行社會制度雖然不同於世界及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但相互吸納不同社會制度的文明成果,不僅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主體素質的改善。特别是20世紀即將過去,21世紀即將來臨,世界要前進,亞洲要前進,中國要前進,自有許多共同的社會問題需要加以認真的探討。其中,關於市場經濟與人的素質的課題,是不可或缺的重大課題。就此課題,我們從中國的具體情况出發做了初步的較爲系統的研究,出版了《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1994年12月,紅旗出版社,上·下册,134萬字)一書,現作粗略的介紹,以求教於同行方家。

  總的來説,本書以鄧小平强調的“我們國家,國力的强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决於勞動者的素質”(《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20頁。)爲統攝全書的靈魂,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與發展的廣闊範圍爲背景,以社會現實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爲載體,以意識社會學(即精神文明學)的現有理論爲基礎,以人的素質即市場主體的現代文明綜合素質爲核心,進行多層次的探討,旨在揭示市場經濟與人的素質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促進現代社會文明的全面發展。

  這是因爲: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内容雖然很豐富,但它自身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爲了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和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精神文明與市場經濟之間發生的聯繫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市場經濟中人的素質問題;從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實踐以及市場經濟形成過程中的現狀來看,人的素質問題確實是不能逥避的一個緊迫課題,也是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一個關鍵所在;再就是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人類有許多共同的素質要求,過去一直被忽略了,被看輕了,從現在起要加以重視。

  一

  《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第一編(從第1章至第7章),主要是從人文科學的角度,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做些必要的界定。

  人們多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市場經濟作出許多探討。包括什麽是“市場經濟”這個概念在内,雖然還没有更統一、更科學的界定,但大致是清楚的。按照現有的看法,所謂市場經濟,講的是資源配製的一種方式。若同商品經濟相比較,似可以説,它是更加市場化、社會化、貨幣化、開放化和法制化的商品經濟。至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其不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而是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聯繫,所以,它具有市場經濟共性之外的個性、特殊性。這種個性、特殊性主要表現爲:    

  一是中國共産黨代表全體勞動者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保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二是在所有制結構上,堅持以公有制爲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爲補充,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發展;三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其它分配方式爲補充,多種分配形式和機制共同作用;四是在運行機制上,把計劃與市場兩種調節手段結合起來,既高度重視市場調節的巨大作用,同時又發揮國家適度的宏觀調控與管理;五是開展以社會主義國民公德、職業道德、價值觀念爲主體的精神文明建設,保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利進行。

  中國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開展,人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學理解與認識,將會越來越接近科學,而且會對人類科學理解與認識市場經濟帶來更多的啓示。

  然而,就目前來説,中國的人文科學主動“介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象,顯然弱於經濟學。根本的問題,不在於人文科學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無作用,而在於人文科學工作者本身,要自覺地“介人”其中。

  講“介人”,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不少人文科學工作者,也已經創造出“介入”的一些形式。作爲人文科學中的社會學工作者,除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範圍應該“介入”之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命題本身,似也可作“介入”的嘗試,《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第一編,就作了七個層次的嘗試。

  第一個層次:“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這是因爲,自然經濟是一種原始落後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形式,社會主義不能建立在這種經濟形式的基礎之上,這種經濟形式必然受到淘汰;計劃經濟曾在中國起過一定的作用,但後來因高度的集中而形成僵化的經濟形式,阻礙了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實踐證明再也行不通了;市場並不排斥適度的計劃調控與管理,但主要依靠國内外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把經濟搞活,有利於繼續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生産力,因而是社會主義不可逾越的經濟形式,只有走這條路,才是陽關大道。我們認爲,“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的觀點是能够立得住的。我們應當理直氣壯地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看成是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第二個層次:“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富强的法寶”   

  富强與貧弱相對。社會主義不能是貧弱的社會,而應是富强的社會,擺脱貧弱狀態,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謂社會主義的富强,一是指社會主義國家生産力的高度發展;二是指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的强盛;三是指人民的生活普遍富足和安居樂業。這是許多偉人曾經爲之奮鬥的願望。今天中國正朝着這個奮斗目標邁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較早一些的珠江三角洲地帶,我們已經看見了富强的端倪。相反,許多地方之所以落後,往往是市場經濟缺位造成的。一個地區如此,一個國家也同樣如此。認識這個道理,中國交了幾十年的學費,負擔的確太重了。所以“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富强的法寶”的命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不可忽視的。

  第三個層次:“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沃土”

  一個流行的命題——“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我們認爲這是個科學的命題。只有建立起市場經濟的一整套法規,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以組織培育市場經濟的職責的政府,以及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乃至於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等等方面,才能更好地依法盡責,依法用權,依法得利。同此道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所以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沃土,也是出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内在的要求及與之相應的政治體制、民主方法龢民主作風等等,並同法治一起,是其不可或缺的東西。中國在全套法治還未基本到位,加之民主政治的條件尚不完備的情况下,市場經濟的發育與成熟固然要受阻礙,但它應該而且必然會給法治與民主開路。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因此,“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沃土”的命題,其功用更多的還在後頭。

  第四個層次:“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文明的根基”

  社會的文明是個巨大的系統。這些年,我們在系列性的著述中,反復講這個問題,講社會文明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種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這六大主要的子系統。各子系統還有孫系統……其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們普遍講的兩大文明,也是最主要的子系統。但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對社會文明六大子系統的“恩典”,是不會厚此薄彼的。同樣地,哪一個子系統若軟弱無力或發生“叛逆”,它也决不會手下留情。所以從總的來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社會主義六大文明的要求,以及所起的根基作用,都是一視同仁的。這種根基作用,首先是經濟基礎的作用,其次是由此而引起的連瑣反應。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形成高度發展的生産力,也有可能造就高度發展的社會文明總體。因此,社會主義文明前進與倒退的决定力量,在於社會主義生産力的狀况,在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狀况。它的發展爲六大文明提供堅實的後盾力量。看來,“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文明的根基”的命題,是合乎人類文明史和經濟發展史的一種綜合性命題。

  可以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社會主義富强的必由之路,又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必由之路,更是社會主義文明的必由之路。人的素質要想得到改善,也只有在這個大的背景下,才能逐步做到。我們之所以要論述前面四個層次,道理也在這裏。如果從人的素質本身來看,下述三個層次是不可不注意的:

  “市場經濟是人才輩出的生態環境”的層次包括:市場經濟是人才生存——人才優生、人才引進、人才保護的生態條件;市場經濟是人才發展——人才就位、人才奮進、人才再塑的生態氛圍;市場經濟是人才成就——人才考評、人才激勵、人才自强的生態機制等方面。而在“市場經濟是完善人的素質的社會大學”這一層次中,則重點對人的素質,對個體素質與群體素質及其搆成要素等作了界説與論述。素質的本義,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徵,特别是人的感覺器官與神經系統的先天性特徵。我們所講的素質,則是指人和各種組織的内在品質、本質。今天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素質,立足點還是綜合素質、現代素質或文明素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大學,它要培養的,就是現代綜合的文明素質。有此素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就會更加强固。在漫長的自然經濟條件下,中華民族有如“一盤散沙”;在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條件下,也很難擺脱“貌合神離”的勢態;現在開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處是“龍騰虎躍”的景象。這一切説明,“市場經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動力”——這是我們在本書第一編中最後要説到的一個層次,它同第一編的第一個層次是相互呼應、前後關照的。

  總之,我們在本書第一編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作的七個層次的人文科學方面的理解,主要想説明一個問題:市場經濟不僅僅是經濟學科的“市場”,而且是人文學科的“市場”。排斥人文學科的市場經濟,或者不願與市場經濟共命運的人文學科,都無益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在中國尤其如此。

  二

  《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第二編(從第8章到第13章),重點是用意識社會學的現有理論,來闡發人的素質搆成及其與市場經濟之間矛盾互動的情狀。

  意識社會學非常重視文化建設

  它所講的文化,不是“大文化”,不是“小文化”,甚至也不是“中文化”,而是包括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群衆文藝等主要的内容及其之間形成的各種進步狀態,雖然,這種文化與“大文化”、“中文化”和“小文化”有密切的聯繫,但它的特指範圍是很清楚的。再者,就“文化”本身的争議來看,我們認爲,盡可以保持諸子百家的説法,企求全世界統一的觀點,現在做不到,今後也不易做到,但是有一條,使用“文化”概念時,起碼應有自己的界定,那怕是有争議的界定,我們用意識社會學所界定的文化概念及其範圍,來分析人的文化素質,依據也在這裏。

  人的文化,首先是教育素質。這裏講的教育是指“大教育”。只有在“大教育”範圍内,才能提高人的教育素質。但最爲基本的教育,最起碼的要求,是要掃除文盲和半文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十分强調在20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有了發達的教育、科技、衛生和體育等等方面的素質,人的現代文明綜合素質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個體素質和群體素質的基礎,仍然是文化問題。

  意識社會學非常重視思想建設

  它所講的思想,主要是指理想、道德、情操、紀律和人生價值等主要的方面及其之間形成的各種進步狀態。特别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對理想、道德、情操、紀律、價值觀念和法制觀念的研究、宣傳和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中國堅定的方向,不能動摇。但要把中心工作搞好,絶對不是“單打一”就能成事的。除了要搞好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外,必須緊緊地抓住思想、道德、情操、紀律、價值觀念和法制觀念的配套建設。這决不是説,中國在思想建設方面落後了,今不如昔了,而是説,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需要加以正視。因此,在人的素質建設中,理想、道德、情操、紀律、價值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建設份量很重,任務很緊,工作很多,决不可等閒視之。   

  人的思想素質,首先是理想素質。“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理想理想,有錢就想”,使一些人成了金錢拜物教的奴僕,挖社會主義墻脚的罪犯。究其原因,主要是理想素質嚴重缺位,甚至是空的;再就是道德素質、情操素質、價值觀素質、紀律及法制素質的下降或倒退,致使思想素質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應要求背道而馳。因此,圍遶樹立共同理想,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突出抓好“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强化思想素質建設的力度,既是中國的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也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個體素質和群體素質的核心,仍然是思想問題。

  意識社會學非常重視審美建設

  包括審美對象、審美意識、審美欣賞、審美教育和審美踐行等主要的内容。用在人的素質上,便有人的審美素質建設的問題。人的審美素質表現在美的心靈,美的行爲,美的語言,美的環境和美的人生等等方面。探討人的審美素質意義重大。現實生活中美醜不分、美醜顛倒的現象,往往是審美素質的偏差所致。個體素質和群體素質雖有文化素質爲基礎,思想素質爲核心,固然很重要,但没有審美素質的完善與科學化,基礎和核心的東西也不牢靠。如果説,人的文化素質是“真”,思想素質是“善”,審美素質便是“美”。“真善美”的有機統一,人的素質才是上乘的追求。

  中國過去曾有過深刻的教訓:文化建設被排斥,思想建設被歪曲,審美建設被打人“冷宫”。結果當然不妙。現在開始重視文化建設了,也逐步糾正了思想建設的偏差,但審美建設仍欠“名正言順”的份兒。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必須及時改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隨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國人民迫切追求美,並需要加以科學的引導。如果對此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在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説,便是失責。因此,本編中用了較多的篇幅,來闡析審美素質及其同市場經濟的互動關係。

  從上可知,我們把人的素質搆成要素,歸結爲文化、思想和審美三大方面。這三大方面演變出許多可以稱謂的素質。蒙歌馬利曾經把人的素質劃分爲知識、能力和覺悟三個層次,認爲有知識和能力,並付諸實踐的人,是高素質的人。我們同這個看法比較相近。“付諸實踐的人”,在中國來説,就是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人,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人。人的素質必然會與市場經濟發生許許多多的矛盾運動。矛盾的雙方既有適應性,也有不適應性。它們是在適應與不適應的矛盾過程中,開展對立統一的發展内涵的。 

  這種發展,有其一般特點和個性特點,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需要進行初步的比較與研究。中國社會主義現階段的市場經濟與人的素質問題,同一般的市場經濟和人類共同的素質要求,既有廣泛的聯繫,也有一定的差别。認識到它們的共同點與差异點,利於揚長避短,促進人的素質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矛盾運動的雙方,更好地沿着同向的目標運行。因此,研究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矛盾運動,以及研究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協調機制,和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預測等主要的問題,對於深化人的素質理論,發揮其現實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關於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協調機制問題,尤其顯得新鮮、重要。協調即和諧、合理、配合、互補、統一等狀態的總和。它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形態之一,也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普遍現象。探討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矛盾運動,並在此基礎上,重視其兩者之間的協調機制,是中國現實生活出現的嶄新課題,可能還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所以我們在本編中以較重的筆墨來闡析它。這個協調機制,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一是協調的意義與内容;二是協調的目的與方式;三是協調的特點與規律;四是協調的管理與效應。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協調機制,同人與自然界,和人與市場經濟以外的其它社會生活的協調機制相比較,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它的意義與内容,目的與方式,特點與規律,管理與效應等等,各有自己豐富的内涵,各有自己的邏輯關係。也就是説一般的協調機制,不能代替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協調機制,後者的相對獨立性證明它自己的存在。人們對它的認識愈是全面、深刻和科學,獲得的自由就愈多。

  那麽,對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走向,可否作出一些預測呢?我們認爲是可以的。人不能只顧眼前,只看到鼻子尖下面的一點東西。人要最終擺脱動物界,就得從現實之中不斷創造、不斷發展、不斷思維、不斷預測。人類不斷走向成熟,人的素質不斷走向完善。在未來的社會裏,人的文化、思想和審美素質,是合而爲一、全面發展的。中國今天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奮鬥不息,在推動市場經濟體系的發育成熟、市場機制的日趨完善,和市場模式的合理選擇等等方面,肯定會結出相輔相成的碩果。

  三

  《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從第三編到第七編(14—59章),一是通過對人與人之間的主要關係和這些關係反映的物質利益及精神利益境界的透視,來展現人的素質與市經濟的真諦。

  人類文明史是一部人際關係發展史。人與人之間的需要所産生的交往就是人際關係的交往。從交往的主體上説,可看到個體素質和群體素質的狀况;從内容上説,可看到主體是以什麽樣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來反映其個體和群體的素質的。在市場經濟情况下,效率性産生的協作型,自主性導揚的個性型,競争性確立的平等型,開放性構建的網絡型等人際關係,既體現人際關係本身的變化、發展,也揭示出人的素質的不斷適應與改善。探討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之間的内在聯繫,若不深入人際關係的分析,是很難瞭解其中的奥妙的;而離開市場經濟的氛圍,來空談人的素質的變化,更不可能得出人的素質爲何要進行變革,以及朝什麽方向和途徑變革的道理。因此,人的素質轉换爲人際關係,並與市場經濟形成主題,這是本編的始義。    

  在中國,探討人際關係中的干群關係,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係,以及共同富裕,發家致富、平等競争和雷鋒精神等重大問題,綜合起來,就是要塑造新型人格。中國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塑造相應的新型人格。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對此問題不敢研究。現在要重視起來,加强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所謂人格,已有近百種定義。我們認爲,人格是現實的人在與客體的交互作用中,經過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自我調節與選擇,所形成的以自我意識爲主導的精神因素的綜合體,和符合社會角色期待的外顯形象。新型人格要求以全球胸懷對待世界,以歷史眼光把握未來,以開放意識理解事物,以創新精神開拓事業,以求實態度參與變革等。在一定程度上講,這種新型人格就是理想人格,也就是人們追求的較高素質的人格。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尤其需要這樣的人格。

  二是通過對中國公務員、文化人、企業家、個體户、殘疾人、從業者、待業者和離退休人員等這些市場主體的考察,來展現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情狀。

  在中國,前述這些市場主體,都要從計劃經濟體制中真正解放出來。這主要不是政治解放,而是思想解放、經濟解放。政治解放早在40多年前就開始,現在才有可能談論思想解放和經濟解放。馬克思没有講過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但市場經濟確實是社會主義的要求。如果不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也就没有社會主義的經濟解放。這裏所講的思想解放,不是一般的思想解放,而是指對市場經濟的認識,要真真正正地從計劃經濟的框框中解放出來並付諸實際的行動。這裏所講的經濟解放,也不是一般的經濟解放,而是由前述的思想解放所帶來的物質基礎的巨大飛躍。但思想的解放與經濟的解放,首先是靠人的解放,即靠市場主體的解放。這種解放更多的是内在素質的解放。因此,從市場主體的一般解放到内在素質的解放,是必須進行研究的重大變化。盡管這種研究還很不够,畢竟要有個開始。

  三是通過前述中國市場主體的情狀,進一步論述這些市場主體在學校教育、理論宣傳、新聞導向、信息選擇、觀念更新、决策方略和超前意識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歸結起來,就是要尊重知識,重新人才,尊重人生的價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無疑給尊重知識打開了大門。西方世界之所以尊重知識,並非統治者喜歡知識,而是没有知識,市場經濟搞不下去。中國以往不尊重知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市場經濟的急切之需。也由於這個緣故,中國落後了。現在一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深感人們的知識是多麽貧乏,不急起直追,不尊重知識,還要落後下去。可以説,市場主體綜合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他對待知識的態度如何。尊重知識的市場主體,一般來説,也是尊重人才的市場主體。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市場經濟興衰成敗的决定因素。不這樣看問題,談不上真正尊重人才。説到底,市場主體的人生價值問題,是其綜合素質的核心問題。人生價值是指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個人一生活動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意義與作用。它的現實形式,可分爲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它的展現形式,可分爲現有價值和應有價值。充分發揮人生價值的核心作用,這是時代的感召,實踐的急需。

  四是通過中國市場主體綜合素質所涉及的人的自由、個人隱私、交往信用、婚姻家庭這些較直接的問題,以及社會保障、環境保護這些較間接的問題,進一步分析現實中人的綜合素質。此外,關於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問題,也體現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得綜合素質的總體改善,關於人的心理活動和人種的文明,也是應當關注的事情。把這些問題放進市場經濟中加以考察,目的還是從市場主體素質方面作出更廣闊一些的透視。

  最後是通過中國的反腐保廉、黨風民風、掃除“七害”、假劣商品等,以及如何看待文化市場、人口流動這些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的探討,並把全書落脚在法制文明與人的素質和市場經濟的關係及法制文明在兩者之間的重大作用之上。

  總而言之,《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一書,第一部分是對市場經濟本義的探討,第二部分是對人的素質的意識社會學的界定,第三部分則是前述兩者的綜合透視和互動考察。因爲課題較新,有待今後繼續努力。

  (這是作者在1993年—1994年組織廣東社會學學會、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聯合攻關的主要課題——範英等著、紅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的《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上·下册)》一書的總論部分,發表於《廣東社會學通訊》1995年第5期。曾榮獲廣東社會學學會1995年11月提交“2l世紀的亞洲社會與社會學代表大會”的優秀論文奬。該書還獲得了廣東省(1992—1995)精神文明理論建設優秀著作奬一等奬。作者較早提出和探討了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多種關係,多家報刊反復轉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